文|雙雙媽媽育兒日記(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和分享)
由於疫情原因,很多中小學生還有幼兒園小朋友都沒有開學。很多孩子開始在家中上網課學習,本來家長輔導孩子作業就已經夠頭疼了,而且,孩子在家玩耍經常有個磕磕碰碰,難免受傷,一會傷到這了,一會磕到那了。對於家長來說,孩子放假在家簡直就是對於父母的折磨。所以,家長要學會如何應對孩子常見傷非常重要。
我們平常會遇到哪些孩子的常見傷?
一、外力拉傷
哥哥家一個男孩一個女孩,兩兄妹經常在一起玩,也是又經常吵架。有一次倆人在玩的過程中,本來是玩拉火車呢,哥哥扯著妹妹的衣服,在家裡來回跑呀跑,沒一會,傳來妹妹的哭聲,一看,原來是哥哥拽得使勁把妹妹的肩膀給傷著了。媽媽見狀,不知所措,趕緊把妹妹抱起來可是又害怕加劇妹妹的傷。
常見拉傷是指肌肉在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當孩子在和同伴玩耍時肢體屬於強烈運動狀態,這時,受到同伴相反的牽引力,從而引發意外。
◆ 應對方法:
肌肉拉傷後,要立刻進行冷敷,可以趕緊到水龍頭處用冷水一直衝受傷部分,或者把冰塊用毛巾包起來冰敷受傷處。然後用繃帶包裹,防止腫脹。等到1-2兩天即可解除包紮。
◆ 拉傷應對策略:
01.如果孩子出現受傷或者疑似拉傷情況,家長首先不要慌亂要冷靜觀察大概10-15秒左右,然後看看孩子受傷部位是否有出血情況。
02.引導孩子做一些適當輕微的活動,如果孩子不能活動的話一定要及時就醫。
03.未就醫時,家長在家可以先拿毛巾來對受傷處進行簡單固定,一定不能盲目地來給孩子活動受傷處,處理不當的話,很有可能對孩子受傷處造成二次傷害。
二、磕碰傷
其次最常見的就是磕碰傷,孩子都比較貪玩好奇心重,什麼都想去碰碰,對事物的新鮮感很強,想要一探究竟,難免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磕碰。輕微傷可能腫起來一個包,不管何種程度的磕碰,或者哪個部位,處理起來也是有所區別的。
◆ 應對原則:
如果孩子磕碰後,只是有些腫脹,可以先冷敷一下,不要按壓和揉搓,不然已經受傷的毛細血管將會受到二次傷害,24小時後再熱敷,可以用熱毛巾做局部熱敷,幫助促進血腫的消散和吸收。
◆ 磕碰傷應對策略:
1)如果孩子磕碰流血了,首先要用手帕或者紙巾進行按壓止血,按壓時間10分鐘左右,一定不要一會一揭開觀察怎麼樣了,止血後要及時衝洗清潔傷口,可以用自來水或者瓶裝水,最後用碘伏進行消毒,並進行簡單包紮。
2)如果孩子受傷比較嚴重,流血也較多,那麼家長就應該在按壓止血的同時,立馬就醫。
3)此外如果是孩子從高處摔下來,萬一磕碰到頭部位置,此時父母千萬不要立馬抱起孩子,而是要保持冷靜,觀察孩子的情況,讓孩子試著自己站起來,如果可以,說明沒什麼問題,如果不行的話就要及時就醫。
三、擦傷
孩子們跑跑跳跳,家裡的地板、玻璃等東西都可能成為傷害孩子的兇器。家裡的地板一般都比較光滑,孩子在跑跳時摔倒,很容易擦傷,尤其是手肘關節處。對於孩子輕微的擦傷,家長首先要做清潔處理,可以用醫用紗布、酒精來消毒,或者也可以用碘伏來消毒殺菌,保持乾燥不要碰水。
假期家中的安全注意事項
1)防止絆倒:父母要在孩子經常玩耍的地方保持乾淨整潔,比如剪刀,電線板這些雜亂容易戳傷孩子的東西不要放,給孩子一個確定的玩耍區域。
2)防止跌落:孩子日常的用的物品,儘量不要放在柜子、桌子等孩子夠不著的地方,防止孩子因為好奇心或者需要,而去攀爬到高處,從而從高處摔落受到傷害。
3)防止刮傷:我們不經常去的犄角旮旯小孩子總能發現,比如桌子角,床底下,所以,在有桌子凳子腿的地方,包上一些防護墊,防止孩子刮傷自己。
總結:家長要在平時的教育中告訴孩子提高自身的安全保護意識,假如在沒有父母的時候,要遠離火源、水池等危險的地方。可以用手繪本或者形象生動的語言告訴孩子什麼是危險的,什麼是不能碰的,給孩子講清楚理解後就不會去做一些危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