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放假在家,面對孩子花樣式的受傷,家長應該怎麼應對

2020-12-23 騰訊網

文|雙雙媽媽育兒日記(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和分享)

由於疫情原因,很多中小學生還有幼兒園小朋友都沒有開學。很多孩子開始在家中上網課學習,本來家長輔導孩子作業就已經夠頭疼了,而且,孩子在家玩耍經常有個磕磕碰碰,難免受傷,一會傷到這了,一會磕到那了。對於家長來說,孩子放假在家簡直就是對於父母的折磨。所以,家長要學會如何應對孩子常見傷非常重要。

我們平常會遇到哪些孩子的常見傷?

一、外力拉傷

哥哥家一個男孩一個女孩,兩兄妹經常在一起玩,也是又經常吵架。有一次倆人在玩的過程中,本來是玩拉火車呢,哥哥扯著妹妹的衣服,在家裡來回跑呀跑,沒一會,傳來妹妹的哭聲,一看,原來是哥哥拽得使勁把妹妹的肩膀給傷著了。媽媽見狀,不知所措,趕緊把妹妹抱起來可是又害怕加劇妹妹的傷。

常見拉傷是指肌肉在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當孩子在和同伴玩耍時肢體屬於強烈運動狀態,這時,受到同伴相反的牽引力,從而引發意外。

◆ 應對方法:

肌肉拉傷後,要立刻進行冷敷,可以趕緊到水龍頭處用冷水一直衝受傷部分,或者把冰塊用毛巾包起來冰敷受傷處。然後用繃帶包裹,防止腫脹。等到1-2兩天即可解除包紮。

◆ 拉傷應對策略:

01.如果孩子出現受傷或者疑似拉傷情況,家長首先不要慌亂要冷靜觀察大概10-15秒左右,然後看看孩子受傷部位是否有出血情況。

02.引導孩子做一些適當輕微的活動,如果孩子不能活動的話一定要及時就醫。

03.未就醫時,家長在家可以先拿毛巾來對受傷處進行簡單固定,一定不能盲目地來給孩子活動受傷處,處理不當的話,很有可能對孩子受傷處造成二次傷害。

二、磕碰傷

其次最常見的就是磕碰傷,孩子都比較貪玩好奇心重,什麼都想去碰碰,對事物的新鮮感很強,想要一探究竟,難免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磕碰。輕微傷可能腫起來一個包,不管何種程度的磕碰,或者哪個部位,處理起來也是有所區別的。

◆ 應對原則:

如果孩子磕碰後,只是有些腫脹,可以先冷敷一下,不要按壓和揉搓,不然已經受傷的毛細血管將會受到二次傷害,24小時後再熱敷,可以用熱毛巾做局部熱敷,幫助促進血腫的消散和吸收。

◆ 磕碰傷應對策略:

1)如果孩子磕碰流血了,首先要用手帕或者紙巾進行按壓止血,按壓時間10分鐘左右,一定不要一會一揭開觀察怎麼樣了,止血後要及時衝洗清潔傷口,可以用自來水或者瓶裝水,最後用碘伏進行消毒,並進行簡單包紮。

2)如果孩子受傷比較嚴重,流血也較多,那麼家長就應該在按壓止血的同時,立馬就醫。

3)此外如果是孩子從高處摔下來,萬一磕碰到頭部位置,此時父母千萬不要立馬抱起孩子,而是要保持冷靜,觀察孩子的情況,讓孩子試著自己站起來,如果可以,說明沒什麼問題,如果不行的話就要及時就醫。

三、擦傷

孩子們跑跑跳跳,家裡的地板、玻璃等東西都可能成為傷害孩子的兇器。家裡的地板一般都比較光滑,孩子在跑跳時摔倒,很容易擦傷,尤其是手肘關節處。對於孩子輕微的擦傷,家長首先要做清潔處理,可以用醫用紗布、酒精來消毒,或者也可以用碘伏來消毒殺菌,保持乾燥不要碰水。

假期家中的安全注意事項

1)防止絆倒:父母要在孩子經常玩耍的地方保持乾淨整潔,比如剪刀,電線板這些雜亂容易戳傷孩子的東西不要放,給孩子一個確定的玩耍區域。

2)防止跌落:孩子日常的用的物品,儘量不要放在柜子、桌子等孩子夠不著的地方,防止孩子因為好奇心或者需要,而去攀爬到高處,從而從高處摔落受到傷害。

3)防止刮傷:我們不經常去的犄角旮旯小孩子總能發現,比如桌子角,床底下,所以,在有桌子凳子腿的地方,包上一些防護墊,防止孩子刮傷自己。

總結:家長要在平時的教育中告訴孩子提高自身的安全保護意識,假如在沒有父母的時候,要遠離火源、水池等危險的地方。可以用手繪本或者形象生動的語言告訴孩子什麼是危險的,什麼是不能碰的,給孩子講清楚理解後就不會去做一些危險的事情。

相關焦點

  • 熊孩子與家長應對策略點評||熊家長會讓熊孩子越來越熊
    下面將這些熊孩子行為及家長反應及自己的感受與大家分享:A熊孩子事件:媽媽帶兒子去逛超市,一會兒功夫沒注意,小男孩就用手指把超市貨架上的桃子都戳了一個洞。家長應對:媽媽將孩子戳過的桃子全部買回家。【我的評價】媽媽對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而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值得肯定。
  • 7歲熊孩子打碎餐館玻璃,老闆來索賠,媽媽:你應該感謝我家孩子
    現在很多家長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受點委屈,只要我們一看到關於孩子在學校或者幼兒園受了委屈的新聞總是站在家長和孩子這邊,誰讓我們也有孩子呢。像我的鄰居紅霞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委屈,前幾天紅霞的兒子牛牛又惹禍了,那個熊孩子打碎了餐館的玻璃,紅霞說的讓餐館老闆啞口無言。
  • 熊孩子被批評後拿凳子砸老師:面對調皮的孩子,家長如何應對?
    :高鐵哭鬧、亂按電梯、去親戚家做客隨意翻東西……熊孩子讓人頭疼的同時,也不禁讓人感慨:對付熊孩子,家長真的一點招數都沒有了嗎?愛孩子,就要好好教育他,而不是一味地溺愛遷就。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每一個熊孩子的身後,都有一個熊家長。中國有句老話,叫「上梁不正下梁歪」。熊孩子之所以是熊孩子,其家長是脫不了干係的,往往家長本身就很「熊」。熊孩子是很可惡,總是「作惡多端」,惹得人們不得安寧。但是你造嗎?
  • 暑假家長必看丨眼睛也要放假,「熊孩子」護眼大作戰
    一年一度的暑假開始啦「熊孩子」們回歸家庭家長們的「安保」措施要緊跟步伐升級了尤其是眼睛,要作為重點對象來保護居家護眼01 玩具有些家長會購置各種玩具,讓孩子在家開心度過一個美好的暑假,但有些玩具並不適合小孩玩,比如頻頻被爆出安全事故的
  • 熊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不止,家長應該怎麼破?
    沒孩子時,夫妻大都能對如何教育孩子憧憬得光明無比,看到商場裡別人家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不免鄙夷,「這孩子真沒教養,這家長是怎麼當的!」我未來的孩子肯定不會這樣,我教養孩子的水平一定比他高。但,臉總是要被現實打的!
  • 面對孩子哭鬧,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面對孩子哭,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反應:一般的家長會說:「你都已經是大寶寶了,不能哭鼻子了。」暴躁一點的家長會說:「不要哭了,再哭媽媽不要你了。」當然,也有溫柔一些的家長:「好了寶寶,我們不哭了好不好~」不管是哄一哄還是嚴厲壓制也好,都折射出一個現象,那就是幾乎所有父母都認為孩子哭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應該被制止。
  • 班級中有一個熊孩子,禍害全班同學,且家長也不講理,該怎麼辦?
    熊孩子由於一直在家裡被嬌寵慣了,不管是父母還是老人都沒有原則地縱容,才導致孩子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哪怕有時用哭鬧、威脅、攻擊行為得到滿足,家長也不去做正面教育和引導,從而讓孩子建立正確的認知和分辨。時間長了,則會讓孩子認知錯亂,對自身行為缺乏分辨力。鑑於這種特殊孩子,班主任還必須要調整好心態,千萬別抱著厭惡和排斥心理去面對。
  • @新野家長 「熊孩子」們要放假啦,這份防溺水指南必看!
    那就是:一放假下面幾部大片將輪番上映↓↓↓災難片:《熊孩子放假了》懸疑片:《零花錢離奇失蹤案》苦情片:《熊孩子霸佔了我的手機》青春片:《匆匆暑假》勵志片:《補作業之漸入佳境》動作片:《熊孩子之大鬧天宮》下面,回憶一下「暑假」那些事兒
  • 熊孩子掰斷14輛豪車標被家長罰跪:你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態度
    文 | 果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的問題多半是家長的問題,家長教育疏忽,孩子就容易成熊孩子。一提到&34;,我們腦海裡可能就冒出一系列熊孩子做的壞事,甚至想起來就恨得牙痒痒。孩子犯錯後,家長必須糾正,自己不做熊家長,孩子才能避免成為熊孩子。打罵手段,是我們懲罰孩子最後的最無奈的教育手段,而且經常打罵會讓孩子皮實失去敬畏之心,會導致孩子不可磨滅的傷害,影響日後的性格,甚至最後我們可能會束手無策。
  • 公共場所怎管教「熊孩子」?家長孩子定位要準
    公共場所該怎麼管教「熊孩子」  刺耳尖叫、狂熱打鬧、騷擾得「四鄰不安」……人們在公共場所難免會碰到「熊孩子」。面對「熊孩子」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有教子良方。相反,有的家長在公共場所「反應過度」大聲斥責孩子;有的家長則完全不作為,一副「孩子做什麼都行、都得讓著」的樣子。那麼在公共場所到底該怎麼對待「熊孩子」呢?
  • 父母如何管教「熊孩子」,對於熊孩子,家長又該怎麼教育呢?
    人們都說孩子是天使,剛出生的孩子,純真、善良,像天使一樣單純可愛。但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教育環境也會讓他們具備不一樣的品質。有的孩子因為父母的放縱不管,而變成了令人嫌棄的惡魔,俗稱:熊孩子。8.當你準備試一下前兩天剛買的新口紅時,打開後卻發現口紅上面留下了熊孩子清晰的牙印。這時的媽媽肯定很想問一下:「孩子呀,味道還好嗎?」 那麼對於熊孩子,家長又該怎麼教育呢?
  • 熊孩子餐廳鬧事咋對付?家長要注意這些言行,別讓自己的孩子受傷
    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會在想孩子是會變成我們期望的樣子,還是會變成我們的影子呢?只有對孩子施加正確的家庭教育,才能讓他們進入社會的時候得到應有的尊重。最近跟閨蜜聊天的時候,她跟我講述了一個她在飯店遇到的熊孩子。其實,熊的是孩子,造成熊孩子這個後果的卻是家長。
  • 「兩面派」的熊孩子,家長該怎麼治
    你們肯定覺得這就是個正面案例,別人家的孩子。別急,這才一半兒呢。接下來看看她在家裡的表現。說來也奇怪,只要馨馨一回到家,就像變了個小孩。挑食、不好好吃飯,一頓飯能吃一個小時;老霸佔著電視看動畫片;做作業拖沓,開小差;媽媽說啥都頂嘴,脾氣大得很。我嫂子對她很頭疼,百思不得解,總跟我嘮叨:「也不知道怎麼了,她小時候挺乖的,越長大越不懂事兒了。」
  • 孩子學會撒謊,家長應該怎麼應對
    孩子們慢慢長大,許多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開始學會了撒謊,作業沒做也和家長說做完了,家長問什麼也是不說實話,去哪兒也不和家長說實話了。其實,孩子們出現這種現象也是很正常的,這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
  • 家長如何「對付」熊孩子?
    一想到前兩天兒子把我那隻價值170元的MAC的口紅掰斷、心愛的髮夾弄壞、喝的水直接噴到你的臉上、用水筆在床單上塗鴉、把飯菜打翻在地上,我都氣的要揍他,這就是典型的熊孩子,無所顧忌,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家長遇到熊孩子怎麼應對呢?Q:所謂的「熊」孩子到底是什麼意思?日常生活中熊孩子是指調皮搗蛋、不聽家長話、亂哭亂鬧,經常讓人哭笑不得的小孩。
  • 熊孩子撞壞展館展品,金額高達45萬,家長:我願意為孩子的錯買單
    家長們不要因為孩子的一次犯錯就覺得孩子「熊」,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從錯誤中學習到東西,犯錯之後沒有反思。所以我們應該給那些勇擔承擔錯誤的「熊孩子」一次機會。不要屈服於孩子的眼淚下在見過一系列熊孩子事件後,大多數熊家長都是看孩子哭了,便馬上維護偏袒自家的孩子,成了孩子眼淚的俘虜。從而讓熊孩子更加無法無天,他們潛意識會覺得只要我一哭一鬧,家長便會保護我,就算之後家長給予教育,那麼也不會有多大的效果。
  • 開店的討厭家長帶熊孩子進來?網友:感謝熊孩子讓我一單成交2萬
    開店的討厭家長帶熊孩子進來嗎?網友:感謝熊孩子讓我一單成交2萬什麼樣的家長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父母的言傳身教會影響孩子很多,這樣的事家長錯了就要勇於擔當責任,一味地溺愛會毀了孩子的三觀,長大了很多不良習慣到社會上會不招人待見的。
  • 父母如何應對熊孩子?
    這是因為很多家長都會忽視孩子的內心想法,所以一旦孩子沒有達到家長的心理預期,就會被家長誤認為變「熊」了,時間長了這種心理暗示也就讓孩子「被」熊孩子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家長要注重孩子性格的培養,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把自己對於乖孩子的標準強加給孩子。Q:孩子在不同階段有哪些「熊」的表現?
  • 熊孩子科技館博物館「撒歡」 展館設備很受傷
    熊孩子們一陣「掃蕩」之後,這些地方都需要「災後重建」。文明體驗,對這些「無敵破壞王」來說,真有這麼難嗎?科技館成了避暑納涼地熊孩子不看說明直接亂拍昨天早上,錢報記者來到西湖文化廣場。還沒有到開館時間,浙江省自然博物館和省科技館的門口,已經有不少家長領著孩子在陰涼處等候了。
  • 孩子變成「暴力分子」?面對「攻擊性行為」,家長要這樣應對
    "十一"國慶小長假放假期間,我帶著孩子陽妞和鄰居羅姐一家進行了一次戶外野營。鄰居家有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孩子很快打成一片,在他一起玩得不亦樂乎。我和羅姐支好帳篷後,對孩子們囑咐了幾句,讓他們孩子呆在帳篷裡玩,不要走到其他地方,然後就去附近的商店採辦食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