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誇孩子聰明,還是該肯定孩子很努力?讓史丹福大學的實驗告訴你

2020-10-09 百盛昂立

引言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當孩子完成了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情後,比如小測試成績很好,或是某次考試成績很棒,很多家長心中或多或少會有一些遲疑,不知道自己該不該誇孩子,或是怎麼誇孩子,怕自己的鼓勵方式不對,起不到鼓勵作用,或是讓孩子驕傲自滿。

現在請大家放下心中的疑慮,小編今天就用一篇文字來告訴大家應該如何正確的誇讚孩子。

心理學家用實驗告訴你真相

除了家長對如何正確表揚孩子感興趣外,美國史丹福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也對如何正確表揚孩子感興趣,於是她用了十幾年時間,帶領相關團隊,投入到了研究不同形式的表揚對孩子影響的實驗當中。

結果卡羅爾·德韋克的研究成果讓整個學術界大為震驚,其得出的結論很大程度上與此前人們所認為的「真理」大相逕庭。

卡羅爾·德韋克帶領團隊與紐約市20所學校的400名五年級學生達成了長期合作,安排其完成一系列實驗。首先,卡羅爾·德韋克準備了一些輕鬆的智力拼圖遊戲,然後將參與測試的孩子隨機地分為兩組,一個是「表揚組」,另一個則是「鼓勵組」,之後每次只讓一個孩子進入教室進行測試。

由於她準備的智力拼圖遊戲很簡單,所以每個人都能很快就完成測試,成績還都不錯。等到成績出來以後,測試者把成績分數告訴給孩子,並對其說了一句鼓勵或表揚的話,被分到「表揚組」的孩子得到的表揚是:「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或諸如此類誇獎孩子聰明的話語。

被分到「鼓勵組」的孩子,得到的鼓勵則是:「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得很出色。」或諸如此類鼓勵孩子努力的話語。

對孩子分組,對其說不同表揚話語的目的都是為了測試兩種不同話語對孩子發展的影響。隨後研究者在孩子第一輪拼圖測試後不久,又為其準備了第二場智力拼圖測試。

而這次拼圖測試與第一次時不同,研究者為孩子準備了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一種像第一次時那樣簡單,另一種則稍難一些,然後讓孩子自由挑選,結果在實驗中,研究者發現,「表演組」的孩子大部分都選擇了簡單的任務,而「鼓勵組」孩子中則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孩子選擇了難度稍大一些的智力拼圖測試。

這一實驗結果表明,自以為聰明的孩子不喜歡挑戰,不喜歡那些讓自己「聰明才智」受損的事情,不喜歡讓自己冒「名譽受損」的風險,這是為何呢?德韋克在研究報告中這樣寫道:「當我們誇孩子聰明時,等於是在告訴他們,為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

第二次測試過後沒多久,研究者又準備了第三次測試,在這次測試中,研究者為孩子準備了一個特別難的智力拼圖測試,然後讓所有孩子都參與這一難度的測試,結果最後因為題目太難,所有孩子都沒有拿到高分。

而這樣的結果其實是研究者故意為之,因為他們想觀察同樣是失敗,「表揚組」和「鼓勵組」的孩子對同一結果有何不同的反應,最後的結果也沒有讓研究者們失望,同樣是沒有考得高分,兩組孩子果然表現出了不同的反應,而且反應差異十分巨大。

「表揚組」的孩子在測試中就表現出了緊張、沮喪的心態,等聽到自己的分數後,更是產生了畏懼心態,懼怕失敗,對失敗的反應劇烈,認為自己不夠聰明,陷入了自我否定當中。「鼓勵組」的孩子對成績和失敗則沒有太大的差異反應,他們認為自己這次之所以沒拿高分,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努力,德韋克後來回憶說:「(鼓勵組)這些孩子在測試中非常投入,並努力用各種方法來解決難題,好幾個孩子都告訴我:『這是我最喜歡的測驗。』」

在第三次測試故意讓孩子遭受難題的挫折後,研究者又為其準備了第四次測試,在這次測試中,研究者給出的拼圖測試和第一次時一樣簡單,並讓兩組孩子做同一種測試,結果「表揚組」的孩子在這一輪的測試中,得分比第一次退步了大約百分之二十,而「鼓勵組」孩子的這次得分則比第一次測試分數高出了百分之三十左右。

德韋克前後將這些實驗重複了很多次,去除了各種不客觀的因素,但實驗的最終結果卻大同小異,這讓包括研究者在內的所有人都大呼意外,都沒想到同樣是誇獎,表揚和鼓勵的差距竟然這麼大,德韋克後來解釋說:

「鼓勵,即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表揚,即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在此後的追蹤調查中,研究者們還發現,那些被分到「表揚組」,喜歡聽別人誇自己聰明的孩子,普遍認為天賦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所在,自覺或不自覺的就輕視努力的作用和重要性,一些孩子甚至認為努力是愚蠢的。對他們來說,承認努力有用,就等同於是承認自己不像大家想的那樣聰明,他們承受不住被誇獎聰明,然後又遭受挫折的失敗感(女孩受的影響尤其大)。

事實證明,不正確的表揚會害了孩子,所以應該多描述,少評價,多鼓勵,少表揚,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孩子被表揚綁架,或出現輸不起,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情況。  

相關焦點

  • 家長誇「你真聰明」,和誇「你真努力」,孩子的區別一目了然
    誇孩子"你真聰明",還是"你真努力當孩子很好地完成了一件事之後,你是誇他"真聰明"還是"真努力"?兩種反應雖然都是在肯定孩子,但給孩子造成的影響卻大不一樣,曾經就有心理學家用實驗證明了這一點。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帶領團隊做了一個"拼圖實驗"。
  • 家長誇「你真聰明」,和誇「你真努力」,孩子的性格差別很明顯
    誇孩子「你真聰明」還是「你真努力」,區別很大不同的是,一組學生得到的是關於智力的誇獎: 「你拼圖很有天分,你真聰明」;而另一組學生得到的是關於努力的誇獎:「你真努力,拼圖拼得不錯」。比如孩子今天作業寫得非常快,父母只誇了這一方面,就有更多空間引導孩子在字跡、正確率上繼續努力,給孩子進步的臺階,也告訴孩子還有進步的空間。
  • 別再誇孩子「你真棒」,斯坦福教授:試試這8個字,娃越誇越聰明
    在棍棒教育逐漸被拋棄的時代,父母都開始接受西方所謂的"鼓勵式教育""表揚式教育",都要儘量地用鼓勵的話語來陪伴孩子的成長,常常就能聽到父母誇獎孩子說"你真棒""你真聰明"等,這些積極的話語對於孩子的成長還是有積極作用的。
  • 別再誇孩子「你真棒」,斯坦福教授:試試這8個字,娃越誇越聰明
    在棍棒教育逐漸被拋棄的時代,父母都開始接受西方所謂的"鼓勵式教育""表揚式教育",都要儘量地用鼓勵的話語來陪伴孩子的成長,常常就能聽到父母誇獎孩子說"你真棒""你真聰明"等,這些積極的話語對於孩子的成長還是有積極作用的。
  • 誇孩子「你真棒」沒有用?斯坦福教授:請父母用新的語境表揚孩子
    斯坦福教授:父母的正確表揚,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羅爾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她對紐約的20所學校中的400名學生進行了長達10年的研究。最初的實驗很簡單,就是讓孩子們完成一個簡單的拼圖。對A組的孩子用「你很聰明」進行表揚;對B組的孩子用「我看到了你的努力用心」進行表揚。
  • 斯坦福教授:誇孩子就用這8句話,不要只誇孩子「你真棒」
    斯坦福教授:誇孩子就用這8句話,不要只誇孩子"你真棒"!我家兒子得到最多的誇獎就是 "你真棒!" 可是我漸漸發現,他做計算題只用心算,不願動筆,記生字、英語單詞也是看幾眼,不肯動手寫。前段時間的英語考試,他錯很多,為了鼓勵他,我說:"你這麼聰明,多背幾遍就會了。"
  • 斯坦福實驗:「表揚孩子」和「鼓勵孩子」差別到底有多大?
    看完這篇你就知道以後該誇孩子「聰明」還是該肯定孩子「很努力」。
  • 不要誇孩子「你真棒」!斯坦福教授:你誇得越走心,孩子會越出色
    每一個孩子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希望得到家長的肯定和誇獎,然而很多的家長總是喜歡把「你真棒」掛在嘴邊,時間長了,孩子不僅不會進步,還會覺得家長的誇獎很敷衍,所以家長在誇獎孩子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一些技巧。史丹福大學的著名的心理學教授做了一個心理學實驗,實驗對象是20
  • 不要誇孩子「你真棒」!斯坦福教授:請用以下4種語境表揚孩子
    導讀:不要誇孩子「你真棒」!斯坦福教授:請用以下4種語境表揚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要誇孩子「你真棒」!斯坦福教授:請用以下4種語境表揚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還在誇孩子聰明嗎?心理學實驗告訴你這對孩子危害有多大
  • 請不要再誇孩子「你很聰明」
    被誇聰明的孩子會躲避挑戰或放棄在卡羅爾·徳韋克的《心態致勝》一書中,史丹福大學卡羅爾·徳韋克教授30年前就開始思索一個問題:為什麼同樣是遇到挫折,有些孩子能夠屢敗屢戰、不斷努力去克服困難,而有些孩子卻會輕易放棄,甚至不敢迎接挑戰?她做了大量的研究,最終發現,孩子的思維觀念起了重大作用。
  • 斯坦福教授:為什麼有些孩子,越誇表現越差?
    對此,有心理學家曾指出:誇孩子的時候我們應該更注重努力而非能力,像「你真聰明」這樣的話反而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棒」或「聰明」美國史丹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就曾針對這個問題之後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們分成AB兩組,每完成一次任務,A組孩子可以得到一句誇讚的話,例如:「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
  • 別老誇孩子聰明?或會讓孩子形成固定思維,讓孩子失去努力動力
    許多家長非常關注孩子的教育,對於孩子的引導可謂是非常上心,有些家長覺得相比於對孩子的&34;還是覺得對孩子多點誇獎,容易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朋友圈有一位家長經常曬出自己孩子獲獎的照片,每次孩子獲獎都會誇孩子:&34;&34;但是很容易發現這位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很容易沮喪,失去信心,遇到一些問題就變得笨手笨腳。
  • 你還誇孩子聰明?錯了!培養成長型思維,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禮物
    ,真不知道說你懶,還是說你笨!」好了,我們接著說,為什麼誇孩子也成了問題!我們來看一個小實驗。比如:「孩子,你的進步表明你真的為考試付出了很多努力。你反覆閱讀材料、劃出重點,對自己進行測試,你的方法確實很有效。」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誇獎孩子取得的成就,但這個結果一定要和努力的過程關聯。你誇孩子什麼,孩子就會維護什麼。
  • 不要總誇孩子聰明,親戚朋友再這樣誇孩子,我就要生氣了!
    —— 「真聰明啊!」「你真棒!」從小被誇聰明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後來畢業的時候,不論是深造還是就業,努力的孩子總是「幸運」很多;而那些「躺在聰明上的」孩子,卻失去了人生最好的開頭。2讓孩子成為聰明人重要,還是成為努力的人重要?其實我們誇孩子聰明,往往只是想鼓勵孩子,希望他能自信。
  • 別總是誇孩子「你真棒!」聰明的家長都這樣誇孩子
    不過讚美孩子也有大學問,研究表明,總是說「你真棒「、」你真聰明「,其實並不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比起「你真聰明」這樣的誇獎,用「新意」來誇獎孩子的新發現、新研究,更能刺激他們的發揮創意的動力。也許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飯,媽媽與其興高採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訴他「謝謝你幫媽媽端飯,媽媽很開心」。
  • 「表揚孩子」和「鼓勵孩子」差別到底有多大?實驗結果顛覆你的認知
    Part.1看完這篇你就知道以後該誇孩子「聰明」還是該肯定孩子「很努力」。史丹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過去的10年裡,和她的團隊都在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他們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這項研究結果令學術界震驚。在實驗中,他們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圖任務。首先,研究人員每次只從教室裡叫出一個孩子,進行第一輪智商測試。
  • 絕對震驚所有父母,斯坦福實驗:「表揚孩子」與「鼓勵孩子」差別巨大!
    史丹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 德韋克在過去的10年裡,和她的團隊都在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他們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這項研究結果令學術界震驚
  • 不要誇孩子「你真棒」! 斯坦福教授:這4種表揚方式更管用
    導讀:不要誇孩子「你真棒」! 斯坦福教授:這4種表揚方式更管用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要誇孩子「你真棒」! 斯坦福教授:這4種表揚方式更管用!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斯坦福教授: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斷誇他聰明,別不信
    在萬維鋼這本專門顛覆常識、肅清世界觀的科普著作中,他研究前沿心理學家、教育學家關於孩子教育的最新實驗成果後,提出:提高孩子成績最很簡單的方法,就是不要誇獎他聰明。根據史丹福大學教授們所做的實驗,誇獎孩子聰明對孩子成績增加有負面作用,這跟大多數人平時以「xxx,你真聰明」來鼓勵孩子,讓其表現得更好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