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上:什麼樣的心,才具足菩薩行的願力?

2020-12-20 重樓逾陀

菩提道上:普願眾生皆得度

什麼樣的心,才具足菩薩行的願力?我尋思又尋思…… 直到我看清楚了手臂上的戒疤,心中一片溫熱,我知道了: 是「大悲心」,菩薩願意尋聲救苦,有著「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悲懷。

焰口

我對「焰口」二字是很陌生的,只知是超渡孤魂的一種法事。

法會從下午四點開始,千華臺上坐了三位威儀莊嚴的大法師,兩旁有幾位師父誦經,前面擺了好多祭供的食物……。每個戒子都排班上前頂禮主壇法師,隨後陸續來了很多信眾,也一起頂禮,普願「多生累劫的冤親債主……」皆能得度。

法會進行到下午七點多的時候,主壇法師將一把把的糖果、餅乾飛撒下臺,大概是和亡魂結緣吧!一把把裹著亮亮包裝紙的糖果、餅乾飛呀飛的,飛向各角落,祭壇下好多信眾在撿,他們高聲歡呼,一隻只的手高舉,仿佛是在索求那黑暗中的一點希望、一點光明……,站在遠處看,懇切的經文在呼喚,一張張虔誠的臉在眺望,好多渴望光明的手在等……,早已分不清是活著的人在祈求,或已故的人在期待—「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我已淚眼模糊。

燃香

燃香,是戒期中重要的一場儀式,它的意義很深遠。供養佛,將我最喜愛、最珍貴的東西呈現給佛,而最珍貴的莫過於自己的一份至誠懇切的心意了!

在自己的手臂上,用火燙的香珠,燃三個戒疤,可時時提醒自己,記得在佛前,自己發了什麼誓願,可要好好踐行。

新戒們依次排班,一個個燃香,在「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號中,心中只覺得一片清淨,輪到我時,為我燃香的法師輕聲問我:「你發了什麼心啊?」我在佛號的清淨中回過神來,楞了一下,此刻心中一片空蕩清淨,也不知道自己該發什麼心了!定眼看看手臂上三顆圓潤的香珠,正緩緩烙下……, 我順口一答:「清淨光明,和善寬容,歡喜平常。」法師微笑說:「那可要照你所發的心去做哦!」我點頭!心中仍是迷惑不解。

回戒寮後,尋思自己的不解,原因出在燃香時,我所說的三個心願,都只是個人的自我修持,什麼樣的心,才具足菩薩行的願力?我尋思又尋思……,終究迷糊睡著了。清晨,我在板聲中醒來,就著燈光舉手細看,看清楚了手臂上的戒疤,心中一片溫熱,噢!我知道了,是什麼樣的心,菩薩願意尋聲救苦?是什麼樣的心,菩薩才有著「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悲懷?是「大悲心」啊!

「大悲心」一發,遠離一切惡,盡行一切善,普願眾生皆得度呀!

相關焦點

  • 修學佛法必須具足的因和緣
    修學佛法要因緣具足,就像種子遇到泥土和陽光才能發芽生長,種子就是因,泥土和陽光就是緣。我們今生能修學佛法的正因就是體燻,體燻是講薰習真如的因,如果沒有薰習真如本體作為正因,想要在佛菩提道上修證就不可能了;如果沒有真如因,就如同沒有種子,想要在這個世間三界中以你的七轉識來修解脫道也不可能。但若是只有體燻而無七轉識的薰習修學,也仍是不能成功的;所以除了體燻以外,還得要有用燻。
  • 具足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力,痢病鬼鬼王的真言名號「娑你般帝迦」
    下面我們看481句「娑你般帝迦」,這個是痢病鬼王的真言名號,也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具足了阿彌陀佛的心願,它屬於妙法蓮花部,你看般拉密諦,就是究竟智慧啊,所以你不要小看這個咒,太全面了,每一句都是佛的光、每一句又是一副藥、每一句又是一個法門,每一句又是佛的名號、每一句又具足了佛的願力、每一句又是佛下達的命令。所以在此地它是屬於西方蓮花部的,具足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力,同時阿彌陀佛要放光的。我們看頌裡面說:「業海無邊鬼無盡,循業受報果由心,痢病皆因貪口腹,一切法爾如是因。」
  • 《菩提道次第廣論》科判
    乙二、所得功德分二丙一、一切智者所得教之功德初四明次內明 丙二、如理修者所得證之功德分三丁一、具足戒學分三戊一、具足殊勝別解脫戒 戊二、具足菩薩戒 戊三、具足金剛乘戒丁二、具足定學分二戊一、共者止 戊二、不共者生起次第丁三、具足慧學分二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001
    全文分三:一、引言 二、正論 三、後跋甲一、引言攝盡一切佛經之扼要,以龍樹無著二大車軌的妙道為基礎,以無等阿底峽尊者的教誡做抉擇,以至尊文殊菩薩的竅訣為命根,以稀奇的無垢教理為依處,以易於理解的譬喻及具足關要的傳統教言為嚴飾,顯示出三界法王遍智宗喀巴大師的心要,成為如日輪般普照世間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她是善見一切佛語涵義的唯一眼目,能滿無量群生所欲的如意寶王,匯集百千妙論江河的無盡大海
  • 宏圓法師:具足六種信才是真信
    我們的自性圓裹太虛、量周沙界,山河大地都是自心所現,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自心所現。我們一定要內重己靈,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們念佛的目的要指向成佛,一定要敢於承擔。這是信自。還要信他,釋迦牟尼佛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這是佛的真實語,絕不會欺騙我們。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41願 聞名諸根具足願
    大安法師講述:聞名諸根具足(第四十一願)請看願文: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現量看到他方世界的菩薩在修行過程中有六根不完具的障礙,所以發願加持諸菩薩眾,令他們六根具足,而且六根明利,俾諸菩薩成就自利化他的功德。須知他方諸菩薩雖發菩提心,亦持戒對治煩惱、消除業障,但無量劫以來的業力種子至多且深,因而每常導致六根不具足。
  • 三心沒那麼難,很容易具足
    但是,即使如此,也很容易具足三心。也就是說,只要真的願意往生而念佛,就算不理解具體的文句,也自然具足三心。說到底,三心就是讓我們專修念佛,安心於念佛。如果我們真願往生,安心於念佛,三心的內涵就具足了。再說,六字名號「南無阿彌陀佛」裡本來就三心具足。
  • 菩提道次第廣論精華分享—善知識修法
    什麼樣的弟子,和什麼樣的上師?這兩個的關係其實是怎樣的在佛法裡面善知識的內容講通了以後,一切的佛法就能講得通了,這個講不通其它的就講不通,這個沒修好,其它的也就修不好。所謂「根本上師」,就是一切的佛法的根本,就是來自於善知識。因此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內容,相信大家看完這個視頻能解開關於善知識方面的疑問。
  • 信、願、行「三資糧」是往生淨土的「條件」嗎?
    依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願文,一致公認「至心信樂」是信,「欲生我國」是願,「乃至十念」是行,並公認為信、願、行是往生淨土必需的「三資糧」。問題是要我們付出代價、自備的條件,還是阿彌陀佛為我們付出,無償地贈送的大禮呢?
  • 宗喀巴大師所開示的「四力懺悔法門」(附:皈依的發心儀)
    在《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中,曾專門開示過「四力懺悔」的修持法門。佛弟子如能夠如實修持四力懺悔,能夠淨治罪障,積集福德。修行最大的障礙,是往昔所造的罪障習氣,這種習氣覆蓋了清淨本心,障礙著菩提道的殊勝功德的生起。佛子如果缺乏廣大的福德資糧,即便再奮力勤修,也難以證得清淨善果。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二 發願品 之 勝蓮如來剎土莊嚴
    海塵婆羅門聽後就再三勸請道:『大王,菩提道善妙異常,你應發願;菩提道通達無礙,你應起信;菩提道是清淨心之道,是正直大道、絕無彎曲。菩提道無有麻煩障礙束縛,亦無有狡詐煩惱之處,清淨非常。此道乃一切諸佛所加持,你應生歡喜心;菩提道同於一切智智之如意寶,你應珍惜;菩提道遠離一切不善法,為趨入善趣因。大王,菩提道是涅槃、究竟安樂之道。
  • 淨宗法師:一句佛號具足信願行
    信願行,很多人搞不清楚,特別是一些老太太,她本來念佛念得挺好,只要念佛就能往生,她已經做得很好了,結果有人告訴她:「你單念佛不行啊,你要信願行三資糧具足才可以往生。」她頭就大了:「什麼是信?什麼是願?又怎麼樣行呢?」把這些概念性的內容放大,展開很多,讓她反而模糊。所以,信願行一定要講得簡單,讓人家聽得懂、做得到。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105
    究竟,就是對那個事物已經決定地期待要拿到手,就是想 「願他的這些財物等歸我所有」。此中貪心圓滿,須具五相:一、有耽著心,謂於自財所;二、有貪婪心,謂樂積財物;三、有饕餮心,謂於屬他資財等事,計為華好深生愛味;四、有謀略心,謂作是念「凡彼所有何當屬我」;五、有覆蔽心,謂由貪慾不覺羞恥,不知過患及與出離。若此五心,隨缺一種,貪慾心相即非圓滿。
  • 宗道法師:念佛,讓你具足普賢菩薩10大願,具足一切功德!
    宗道法師:普賢菩薩有十大願: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給位同修要想具足普賢菩薩10大願,具足一切功德,唯有好好念佛!下面把普賢菩薩十大願做逐一介紹。一、念佛是最大的禮敬諸佛。
  • 無相之空可以接枝,唯有願力可以改變命運
    因為人太執著於相,所以業力如石,入苦海必會沉淪;願力如船,唯有願力,可以渡業力到達彼岸。人的命是天生的,人的運卻是可以變的,如果具足願力,可以改變業力而改變命運。業力是因果的力量,求神拜佛都不可能改變業報,唯有自己所發的大願力,可以去改變。什麼是願力,願就是發心、發菩提心,發大願,力就是大行之力。人不發大願力,求什麼都不會靈驗。
  • 有了願力,就會有奇蹟!
    發願——只髮長遠的願是不夠的,還要發近期具體的願!長遠的願就是菩提大願,成佛的願;近期具體的願,就是近期要做什麼事情,要完成什麼計劃,達到什麼樣的層次和目標。若說長遠的願是一條沒有盡頭的成佛之路,那近期具體的願就是這條路上每一段短期的旅程。做任何功課之前都應當發願,這樣修完後就回向給這個願,使其順緣具足,修法順利,業障消除,近願達成。
  • 為什麼修學佛法,首先要具足恭敬心?
    佛法在恭敬中求在修學佛法的過程,首先應當具足恭敬心,對佛菩薩要有恭敬心,對眾生也要存有恭敬心,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對自己有恭敬心。為什麼?所以,這個世界若是少了我,會是什麼樣子?佛法的弘揚若是少了我又是什麼樣子?而此刻,我的心願與佛菩薩不相應,佛法的弘揚又是一個什麼樣子?多少的關係,因為我的妄動、無知、漠視、盲從而形成一股業識輪迴的煩惱網,因為覺得自己很重要,才會生出對自己有所要求,這就是「生命的權力,永遠不可出讓」。
  • 《法華經》龍女具足成佛功德
    慈念眾生、猶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慈悲仁讓,志意和雅,能至菩提。智積菩薩言:我見釋迦如來,於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
  • 淨空法師:所有大乘法、淨土法都建立在地藏法門基礎上
    地藏本願,本是「孝順父母、奉事師長」,這是本。所以我們要提倡孝道,要提倡「知恩報恩」,不僅是口頭說,我們要做到。現代人與人的關係只看利害,今天給我有利,我們做朋友,我恭敬你、巴結你;明天沒有利了,就是路邊人,不相識了。如果有利害上衝突,那是敵人,這是什麼社會?如果叫這個社會不亂,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