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師所開示的「四力懺悔法門」(附:皈依的發心儀)

2020-12-17 歷史的敬意

在《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中,曾專門開示過「四力懺悔」的修持法門。佛弟子如能夠如實修持四力懺悔,能夠淨治罪障,積集福德。修行最大的障礙,是往昔所造的罪障習氣,這種習氣覆蓋了清淨本心,障礙著菩提道的殊勝功德的生起。佛子如果缺乏廣大的福德資糧,即便再奮力勤修,也難以證得清淨善果。因此修行首先淨除罪障。

宗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大師援引《開示四法經》云:「慈氏,若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則能映覆諸惡已作增長。何等為四?謂能破壞現行、對治現行、遮止罪惡及依止力。」能破壞現行,即拔除力;對治現行,即對治力;遮止罪惡,即防護力;再加上依止力,合稱四力懺悔,是淨治罪障的善妙法門,佛子不可不修。

拔除力:佛子要對於往昔無始所作的不善業,真實生起追悔之心。修持這一懺悔法門時,可通過勝金光明懺及三十五佛懺兩種悔除去惡業障蓋。這就好比病人罹患惡疾,急求脫離病苦一般。

依止力:佛子要依止和深入聞思、受持般若經典。比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就是勝解空性的根本心要,聞思受持這部經,具有趨入無我光明法相,本來清淨的智慧功德。與此同時,一心持誦百字明等甚深陀羅尼咒;對諸佛菩薩的造像,作真佛法身來觀想,於諸佛塔寺廟作種種微妙清淨供養;對諸佛、諸大佛子的名號,生起聞受信解,這些善法都對成就般若功德有非常大的利益。般若就如同火焰一樣,可以燒掉諸惡。般若就如同黑闇中的燈火,可以將黑闇遣除無餘,因此般若具有光明體相的功德。

三十五佛之勝境

對治力:佛子應當勤修五戒十善,以此對治十種不善業。這十不善業,能夠破壞和障礙佛子自作、見作、聞思、隨喜的種種功德。如果對十不善業缺乏防護的誠心,那麼佛子所修的懺悔也就失去了意義,成了一堆空話。懺悔的意義,就是要以正知正見來對治十不善業,惡念只要生起,就用戒行和空性正見來對治破除它,不要讓煩惱之心生起,進而遮止修行。

防護力:佛子當勤修皈依及菩提心。如能以清淨之心作為菩提道業的修行初心,時時謹護,勿使初心退失,即便有種種惡業,也能懺除清淨,這也是四力法門能夠圓滿對治一切惡法的殊勝之處。

皈依發心儀

/宗喀巴大師造

/湯薌銘 譯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如來身語意功德事業為體,八萬四千法蘊生處,一切聖僧之主,承恩根本及相傳承一切勝德上師!

皈依上師!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皈依本尊中圍聖眾及諸眷屬!

皈依具慧眼者吉祥怙主守護正法一切護法!

(以上為共皈依)

諸佛妙法眾中尊,乃至菩提我皈依。

我行施等諸善根,為利有情願成佛。

(以上為不共皈依及發心)

我今皈依勝三寶,一切罪業皆懺悔。

隨喜有情諸善事,至心受持佛菩提。

正覺妙法聖僧伽,乃至菩提我皈依。

成就自利他利故,發起求證菩提心。

既發最勝菩提心,接引有情如大賓。

樂行最勝菩薩行,為利有情願成佛!

(以上為受菩薩戒偈)

願諸有情具足安樂及安樂因,

願諸有情永離苦惱及苦惱因,

願諸有情永不離失無苦之樂,

願諸有情遠離愛惡親疏住平等舍。

(以上為慈悲喜舍四無量心)

因緣所生法,不生亦不滅,

不斷亦不常,不來亦不去,

不一亦不異,息滅諸戲論,

敬禮佛所說,寂靜微妙法。

(以上為中觀偈。本頌出自《中觀論》,龍樹菩薩造)

令求寂滅諸聲聞,遍知導入真寂滅。

令諸饒益有情者,道智成辦世間利。

具足一切種智佛,說此一切種種法。

聲聞、菩薩大眾俱,諸佛、母前恭敬禮。

(以上為般若偈。本頌出自《現觀莊嚴論》,彌勒菩薩造)

滅除妄結網,甚深廣大體,

遍放普賢光,敬禮妙法身。

(以上贊法身偈,本頌出《因明論注釋》)

無餘有情依怙主,無盡魔軍能摧壞。

一切真實悉正知,佛與眷屬祈降臨。

(以上為迎請偈。本頌為釋迦佛住世時,有一女子所造,請佛應供,佛即降臨)

云何如來降生時,一切天眾獻沐浴,

今以清淨妙天水,我亦如是作灌沐。

(以上為獻浴偈)

我以輕細軟天衣,於彼金剛不壞體,

專一誠信作供獻,願我亦證金剛身。

(以上為獻衣偈)

大地塗香敷妙花,須彌四洲日月嚴,

觀為佛土作供獻,有情鹹受清淨剎。

伊當茹茹惹那,曼扎拉,岡,尾雅答雅彌!

(以上為供曼陀羅偈)

相關焦點

  • 《現世因果教育》恭請文開示文懺悔文
    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二、【開始觀看《現世因果教育》光碟或誦經】  三、【回    向】  願以此(觀看《現世因果教育》光碟或誦經、朝暮課誦等)功德回向給所恭請的一切眾生。  願以此功德,上供下施,遍滿虛空,周遍法界,四聖六凡,圓融無礙。現眷獲安樂,病苦早離身,先亡獲超生,善願皆成就,頓悟無生忍,永離輪迴苦,同證無上覺。
  • 《懺悔法門》 學習(一)
    今天要跟大家共同學習的主題是佛教的懺悔法門。那麼從今天明天我們會用兩節課來學習懺悔法門,在講這個主題之前,我們先簡單說明為什麼要修習懺悔法門。佛法對於生命的現象,是認為生命就像無止境的水流,換句話說,我們不是今生才有生命,這個水流是從過去流到了現在,也將從現在流到未來。
  • 印光大師:楞嚴咒,早晚課必修內容
    ——源自《學佛淺說》        【早課】    晨起,先漱口盥手,整潔衣冠,禮佛八拜,次序如下:(略)八拜既畢,念楞嚴咒、大悲咒,各一遍,念回向偈、三皈依,禮佛三拜而退。
  • 淨土念佛法門是大乘佛法嗎,看諸位大師開示
    淨土念佛法門是大乘佛法嗎,看諸位大師開示。我們知道念佛法門屬於淨土宗,而淨土宗以五經一論為依據,五經分別是:《佛說無量壽經》——簡稱《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簡稱《觀經》。《佛說阿彌陀經》——簡稱《阿彌陀經》。
  • 【行願法海】大白傘蓋佛母儀軌導修開示(內附簡單軌與咒語音頻)
    我們凡夫要表達意思時,便必須用口說話,但佛陀開示卻並不局限於這種形式。大部分佛經是佛陀用嘴巴所講的法義,但佛陀有時也以神通力、加持力,用他的意或他的身說法,這是我們一輩凡夫所想像不來的。著名的《般若心經》,是佛陀在印度靈鷲山以意加持觀世音大士所說內容。這部經是佛法中之究竟法義,並不容易理解,但單單念誦它已有不可思議之大利益了。
  • 三皈依和四皈依的區別
    在有些教法下,皈依的對境還會加上皈依上師,這是什麼原因呢?上師為對於內有德智、外有勝行之高德者之尊稱。過去諸佛皆由上師教授、引導,而得信解行證。不依止上師,不知有佛;不從上師教誨傳承,則無法挈入佛機、證悟佛性、成就佛道。
  • 宗喀巴,藏族人心目中的「第二佛陀」,顯密並重的修行法門
    這一篇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顯密的區別,紅教,花教,最重要是黃教以及被藏族人稱為「第二佛陀」的宗喀巴大師,最後再略微提及一下一世班禪和一世達賴——這其實都是他的弟子。黃教也叫格魯派,它的創造者太有名了,就是藏族人所稱的「第二佛陀」宗喀巴大師,基本上每個黃教的寺廟之中都供奉。宗喀巴大師生於元朝末年與青海,他出生的地方藏語叫做「宗喀」,故而得名,意思就是宗喀出生的聖人——類似於釋迦摩尼佛的意思就是「釋迦族的聖人」一樣。
  • 祈竹仁波切:佛教利益父母的孝道及三十五佛懺悔文開示
    欲淨化罪障,必須配合四種力,一為依止力,二為對治力,三為追悔力,最後為誓願力。若不配合這四力,縱管我們天天拜佛,也不一定能有效地淨化自己。西藏古代有一位密勒日巴大師(Jetsun Milarepa,1052-1136),他曾用邪術殺害過許多人,但他最後卻即身成佛,這正是我們學習懺罪修行的典範。有些人會懷疑地問:「從無始以往這麼多生積累下來的無數惡業,怎可能在此一生中淨化呢?」
  • 尕藏加:宗喀巴大師生平事跡略考
    其中「下士道」是指脫離三惡趣,生人天善趣的法門。法尊說:我們世間一般人,每天所想所為,不外乎「現世」,換句話,即眼前的快樂,「後世如何」這問題,從來就沒有想到過。然而一個人如果不顧及後世的長遠利益,就必然地連脫離惡趣、得生善趣的能力也會沒有,更談不上真正的佛法。
  • 印光大師: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他所開示勸我們專修淨土
    印光大師: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他所開示勸我們專修淨土【印光大師開示】刻實論之,大乘法門,法法圓妙。但以機有生熟,緣有淺深,故致益有難得與易得耳。善導,彌陀化身也。其所示專修,恐行人心志不定,為餘法門之師所奪。歷敘初、二、三、四果聖人,及住、行、向、地、等覺菩薩,末至十方諸佛,盡虛空,遍法界,現身放光,勸舍淨土,為說殊勝妙法,亦不肯受。以最初發願專修淨土,不敢違其所願。善導和尚,早知後人者山看見那山高,渺無定見,故作此說,以死盡展轉企慕之狂妄偷心。誰知以善導為師者,尚不依從。則依從之人,殆不多見。
  • 隨緣答疑:懺悔法門(1)初學首修懺悔
    今天還有師兄是以自己的心得,分享了懺悔法門的這個好處,舉了好多例子都很實際。這些例子都很貼切生活,比如說講到(自己)以前講話比較快,就是說話比較直、比較快、比較剛強,現在能夠說話慢一點,審視自己、改正(自己),然後這樣的話也會有換位思考,也會審查(自己)哪裡做得不好,這個(修行效果說明)就能夠真正從懺悔入門,而且他直接以菩薩道的這種角度去行持,那這種懺悔的力度就很大了。
  • 懺悔法門細講系列之一【淨界法師】
    前 言 代 序大乘妙法弘護學會 導師上淨下界法師學人今天要跟大家共同學習的主題是佛教的懺悔法門。在講這個主題之前,我們先簡單說明為什麼要修習懺悔法門。佛法對於生命的現象,是認為生命就像無止境的水流。換句話說,我們不是今生才有生命,這個水流是從過去流到了現在,也將從現在流到未來。
  • 藥師法門與現實人生
    西方淨土的弘揚,一向為教界所重視,相關典籍可謂汗牛充棟;而東方藥師法門卻鮮少有人提倡,這方面的著述更寥寥無幾。這一現象也使得社會對佛教產生了諸多誤會,認為信佛但求來世快樂而不重視現世的人生,甚至認為佛教乃逃避現實的宗教。近代佛教領袖太虛大師為改變人們這種錯誤認識,曾大力提倡人間佛教,並親自講解過《藥師經》,認為可以依藥師法門創建人間淨土。所以說,藥師法門的弘揚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 開示集錦 | 龍多仁波切:這三件事,皈依之後不能再做了
    我們已皈依三寶,受持皈依戒,就應當守持皈依戒所要求的學處,否則就會失壞皈依戒。我們當中無有一人未皈依三寶,但很多人尚且不知道自己應斷除的、應修學的學處,這就成了恰美仁波切的《極樂願文》中懺悔支裡所說的,雖然受了皈依戒,卻不知道應該守持的學處。所以,我們應該按願文所要求的對不知道學處的罪過今做懺悔。
  • 《弘一大師文集》開示(下)
    我們將連載大師最核心的論述,以法義、律學、修持、書簡、開示等分類推薦給大家,約十餘期,歡迎學習。《弘一大師文集》開示(下)敬三寶三寶者,佛法僧也。其義甚廣,今惟舉其少分之義耳。若皈依三寶時,禮一出家人為師而作證明者,不可妄雲皈依某人。因所皈依者為僧,非皈依某一人,應於一切僧眾,若賢若愚,生平等心,至誠恭敬,尊之為師,自稱弟子。則與皈依僧伽之義,乃符合矣。供養僧者亦爾。不可專供有德者,應於一切僧生平等心,普遍供之,乃可獲極大之功德也。專贈一人功德小,供眾者功德大。出家人若有過失,在家人聞之,萬不可輕言。此為佛所痛誡者,最宜慎之。
  • 《弘一大師文集》開示(下)【2589期】
    《弘一大師文集》是迄今為止已出的大師文集中規模最大、篇幅最多、收集最全的一部。 我們將連載大師最核心的論述,以法義、律學、修持、書簡、開示等分類推薦給大家,約十餘期,歡迎學習。《弘一大師文集》書簡開示分上中下,共為:改過實驗談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南閩十年之夢影最後之□□授三皈依大意敬三寶
  • 《懺悔法門》 學習(二)
    你千萬不要錯失這個懺悔的良好時機!這就是我們在懺悔之前,應該透過佛法的理論去了解業果,然後去觀察這些業力所顯現的身心相貌,確定我們有這個罪業。佛法講一切法因緣生,它因緣生,佛法中有很多法藥,你隨順清淨的因緣就有辦法讓它消失掉,那怎麼消失的呢?當我們確定這個罪業已經在內心當中,累積到一定的程度,我們的第二個態度要生起懺悔之心。什麼叫懺悔之心呢?
  • 淨界法師 : 《懺悔法門》02
    你千萬不要錯失這個懺悔的良好時機! 這就是我們在懺悔之前,應該透過佛法的理論去了解業果,然後去觀察這些業力所顯現的身心相貌,確定我們有這個罪業。 佛法講一切法因緣生,它因緣生,佛法中有很多法藥,你隨順清淨的因緣就有辦法讓它消失掉,那怎麼消失的呢?
  • 開玄法師:懺悔念佛,腫瘤絕症病人恢復健康(附淨空法師開示)
    弟子參與學習《科注》一個月來,法喜充滿。看了來佛寺賢公上人的榜樣,弟子深受啟發。諸佛如來以苦為師,依戒為師,修戒定慧,斷貪瞋痴,離妄想執著,得成正覺。淨土念佛法門是十方諸佛如來共同讚嘆,度眾生成佛道第一殊勝稀有的大乘法門。此法門教我們濁惡眾生,在孝親尊師、嚴持戒律的基礎上,舍娑婆穢土舍至究竟,取極樂淨土取至究竟。
  • 《菩提道次第廣論》·下士道 | 卷四 第22課
    法有世俗諦和勝義諦兩種,世俗諦的法就是包含佛陀宣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的大藏經,大藏經在藏傳佛教中稱為《甘珠爾經》。佛當年講過很多法,但是很多根機下劣的人根本無法看懂或難以理解佛經的甚深義理,後來眾多的大德、善知識就著造了很多的論典來對佛的經典進行注釋、講解,包括宗喀巴大師的著作全集、賈曹傑大師、克珠傑大師、貢唐大師以及帕繃喀大師的文集等,彙編為《丹珠爾經》,也是屬於世俗諦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