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中,曾專門開示過「四力懺悔」的修持法門。佛弟子如能夠如實修持四力懺悔,能夠淨治罪障,積集福德。修行最大的障礙,是往昔所造的罪障習氣,這種習氣覆蓋了清淨本心,障礙著菩提道的殊勝功德的生起。佛子如果缺乏廣大的福德資糧,即便再奮力勤修,也難以證得清淨善果。因此修行首先淨除罪障。
宗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大師援引《開示四法經》云:「慈氏,若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則能映覆諸惡已作增長。何等為四?謂能破壞現行、對治現行、遮止罪惡及依止力。」能破壞現行,即拔除力;對治現行,即對治力;遮止罪惡,即防護力;再加上依止力,合稱四力懺悔,是淨治罪障的善妙法門,佛子不可不修。
拔除力:佛子要對於往昔無始所作的不善業,真實生起追悔之心。修持這一懺悔法門時,可通過勝金光明懺及三十五佛懺兩種悔除去惡業障蓋。這就好比病人罹患惡疾,急求脫離病苦一般。
依止力:佛子要依止和深入聞思、受持般若經典。比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就是勝解空性的根本心要,聞思受持這部經,具有趨入無我光明法相,本來清淨的智慧功德。與此同時,一心持誦百字明等甚深陀羅尼咒;對諸佛菩薩的造像,作真佛法身來觀想,於諸佛塔寺廟作種種微妙清淨供養;對諸佛、諸大佛子的名號,生起聞受信解,這些善法都對成就般若功德有非常大的利益。般若就如同火焰一樣,可以燒掉諸惡。般若就如同黑闇中的燈火,可以將黑闇遣除無餘,因此般若具有光明體相的功德。
三十五佛之勝境
對治力:佛子應當勤修五戒十善,以此對治十種不善業。這十不善業,能夠破壞和障礙佛子自作、見作、聞思、隨喜的種種功德。如果對十不善業缺乏防護的誠心,那麼佛子所修的懺悔也就失去了意義,成了一堆空話。懺悔的意義,就是要以正知正見來對治十不善業,惡念只要生起,就用戒行和空性正見來對治破除它,不要讓煩惱之心生起,進而遮止修行。
防護力:佛子當勤修皈依及菩提心。如能以清淨之心作為菩提道業的修行初心,時時謹護,勿使初心退失,即便有種種惡業,也能懺除清淨,這也是四力法門能夠圓滿對治一切惡法的殊勝之處。
皈依發心儀
/宗喀巴大師造
/湯薌銘 譯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如來身語意功德事業為體,八萬四千法蘊生處,一切聖僧之主,承恩根本及相傳承一切勝德上師!
皈依上師!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皈依本尊中圍聖眾及諸眷屬!
皈依具慧眼者吉祥怙主守護正法一切護法!
(以上為共皈依)
諸佛妙法眾中尊,乃至菩提我皈依。
我行施等諸善根,為利有情願成佛。
(以上為不共皈依及發心)
我今皈依勝三寶,一切罪業皆懺悔。
隨喜有情諸善事,至心受持佛菩提。
正覺妙法聖僧伽,乃至菩提我皈依。
成就自利他利故,發起求證菩提心。
既發最勝菩提心,接引有情如大賓。
樂行最勝菩薩行,為利有情願成佛!
(以上為受菩薩戒偈)
願諸有情具足安樂及安樂因,
願諸有情永離苦惱及苦惱因,
願諸有情永不離失無苦之樂,
願諸有情遠離愛惡親疏住平等舍。
(以上為慈悲喜舍四無量心)
因緣所生法,不生亦不滅,
不斷亦不常,不來亦不去,
不一亦不異,息滅諸戲論,
敬禮佛所說,寂靜微妙法。
(以上為中觀偈。本頌出自《中觀論》,龍樹菩薩造)
令求寂滅諸聲聞,遍知導入真寂滅。
令諸饒益有情者,道智成辦世間利。
具足一切種智佛,說此一切種種法。
聲聞、菩薩大眾俱,諸佛、母前恭敬禮。
(以上為般若偈。本頌出自《現觀莊嚴論》,彌勒菩薩造)
滅除妄結網,甚深廣大體,
遍放普賢光,敬禮妙法身。
(以上贊法身偈,本頌出《因明論注釋》)
無餘有情依怙主,無盡魔軍能摧壞。
一切真實悉正知,佛與眷屬祈降臨。
(以上為迎請偈。本頌為釋迦佛住世時,有一女子所造,請佛應供,佛即降臨)
云何如來降生時,一切天眾獻沐浴,
今以清淨妙天水,我亦如是作灌沐。
(以上為獻浴偈)
我以輕細軟天衣,於彼金剛不壞體,
專一誠信作供獻,願我亦證金剛身。
(以上為獻衣偈)
大地塗香敷妙花,須彌四洲日月嚴,
觀為佛土作供獻,有情鹹受清淨剎。
伊當茹茹惹那,曼扎拉,岡,尾雅答雅彌!
(以上為供曼陀羅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