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補充和優化全省村醫隊伍,貴州省將招錄1000名高校醫學畢業生擔任村醫,並根據國家衛健委有關文件精神,允許其免試申請鄉村醫生執業註冊。(8月16日《經濟日報》)
眼下,農村人進城「看病難」是一個現實問題,一些村民為了避開「看病難」,不得不有病「硬扛」,甚至是「死扛」,只有等到病得不輕了才迫不得已進城看病。許多村民正是因為進城「看病難」而導致「小病拖成大病」,甚至「小病拖成死亡」。
記得三四十年前,在各地農村裡,幾乎村村都配備有一兩名赤腳醫生,村民有個頭疼腦熱的小毛病都會直接找赤腳醫生看病、打針、配藥,不但藥費便宜,而且也很方便。可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赤腳醫生」這一特定人群慢慢地消失了,村民看病不得不往城裡的醫院趕,這無疑增加了「看病難」的壓力。
此次,貴州省將招錄1000名高校醫學畢業生擔任村醫之舉,無疑是緩解村民「看病難」的一個好辦法,這不僅方便村民就醫,讓廣大村民「小病不出村」「小病村裡看」,而且也大大提升了村級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更為重要的是,「醫學畢業生任村醫」,讓許多村民告別了「小病拖成大病」,甚至「小病拖成死亡」的悲慘局面。可以說,「醫學畢業生任村醫」之舉,既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送給廣大村民的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福利」。筆者以為,「醫學畢業生任村醫」,值得點讚,更值得各地借鑑和推廣。
當然,要鼓勵「醫學畢業生任村醫」,還需跟進相關「保障機制」。一方面,村醫的福利待遇要「有保障」。比如:村醫的工資待遇應不低於城鎮醫院醫生的工資水平,並給予相應的鄉村醫生崗位補貼。再比如:村醫的職稱評聘也應與城鎮醫院的醫生「一視同仁」,甚至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另一方面,村醫的執業資格和聘用要「有保障」。針對有意願從事鄉村醫生的醫學專業高校畢業生,可向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申請辦理鄉村醫生執業註冊,並參加鄉鎮衛生院公開招聘。如若被聘用,鄉鎮衛生院可依法與其籤訂聘用合同或者勞動合同。
筆者相信,只有村醫的福利待遇、執業資格和聘用等都有了「保障」,才能讓醫學畢業生既能在鄉村「留得住人」,更能在鄉村「留得住心」,村醫才能在各地農村「安營紮寨」,並「紮根」鄉村,更好地為村民的健康服務,從而為實現全民健康作出一份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