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已經把整個兒童護理的過程和具體方法教給了大家,今天我們來講講同樣重要的兒童的心理發展的教育及對策。
(一)嬰幼兒期心理發展的特徵與教育嬰幼兒期相當於0至6歲,如果細分的話還可以分為幼兒期(0至3歲)和學前期(4至6歲)。在這個階段,兒童的身體發展的非常快,但是他們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過程還不太能夠平衡。興奮和抑制是屬於高級神經活動的兩個基本過程。興奮過程與有機體某些活動的發動或加強相聯繫:抑制過程與有機體某些活動的停止或減弱相聯繫。雖然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的作用相反,但兩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1.嬰幼兒期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徵 言語發展方面,該時期是一生中詞彙量增長最快的因此相當關鍵。思維處在較低的階段,但發展非常快到2歲左右已經開始擺脫具體的動作中的形象進行思維。受到早期教育的影響,兒章開始進行有意記憶,即進行需要主觀努力、有目的的記憶。
在情緒、個性方面,情緒的體驗已相當豐富,但情緒具有外顯的徵,控制也較差。兒童與同伴活動的時間大大增加,遊戲的形式也從自顧自的遊戲發展成為聯合性遊戲和合作遊戲,)通過遊戲中角色的扮演,幼兒學到了很多範圍和交往的規則。兒童的性別角色發展也已經開始,個性心理特徵已初步形成。
2.嬰幼兒期兒童的教育對策 在教育上,應積極為兒童創設合適的活動(遊戲象化教育)與活動環境.,讓幼兒在活動中更好地學習知識並且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然後通過故事、兒歌等形式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
(二)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徵與教育小學兒童處於6~12歲,他們的身體發展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時期。兒童高級神經奮與抑制過程逐步趨向平衡。
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徵 這一時期語言的發展主要體現在書面語言和內部語言的發展:書面語言遠比口頭語言複雜,兒童要對字的形、音、義做到統一的理解。此外還要學會一定的句法、語法,掌握閱讀的能力,最終學會寫作。低年級的小學兒童內部語言還很不發達,尚未養成不出聲思考的習慣。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小學生的情緒情感仍比較外露,其情感的內容得到了極大地豐富。比較突出的特點就是非常崇敬和熱愛老師。如果老師能夠很好地意識並利用這一點,對兒童施加合理的期望,就能在很天程度上促進他們的發展。小學生的集體觀念發展明顯,因而會更自覺地遵守集體的規則。小學階段兒童的道德觀念仍舊是以他律(指兒童服從父母等成人的指令)形式為主,道德行為與認識會產生脫節的現象。
2.小學兒童的教育對策
在教育上,應培養好小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和態度;設置符合他們發展的語言環境,讓小學生在語言的實踐運用過程中培養書面語言和內部語言的能力:教學中注意內容的形象性,並積極鼓勵他們利用感性的思維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和歸類;利用教師的權威作用培養好兒童的個性品質和道德行為。
(三)青少年期心理發展的特徵與教育少年期兒童通常指處於11、12歲至17、18歲的兒童,相當於中學生。我們可以將青少年期劃分為初中階段(11、12歲至14、15歲)和高中階段(15、16歲至17、18歲)。從生理發展上看,青少年期是身體發展的第二加速期,身高體重變化明顯,第2性徵(女孩10歲開始,男孩12)也在這一時期出現到了青春後期,生理髮育趨近完成,青春期主要是生理和性機能發展,但男女在發展的時間上存在很大的差異。
1、青少年期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徵中學生開始進入到抽象運算的階段,思維已從「經驗型」上升為「理論型」,推理、問題解決的能力得到了到極大的發展,但命題間的邏輯發展還不成熟,有待於更多更廣泛的演練。
青少年的自我意識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具體表現為「成人感」和「獨立感」的產生,使得他們邊求擺脫對成人的依賴,反抗成人的幹涉,進入所謂「心理性斷乳」期。另外,隨著反思能力的獲得,他們開始將視線轉向內部世界,更多地思考關於自身內部屬性的問題:中學生對他們的評價相當敏感,自我評價還不太客觀。他們的道德行為更加自覺,興趣和求知慾也更加強烈。
2.青少年期兒童的教育對策在教育上,應充分重視青少年生理發展的重要性,幫助他們打好身體的基礎。結合中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和個性發展的特殊性:著重培養他們獨立思維探索和研究的能力。充分尊重他們個性發展中獨立性和自尊的需要,努力調動他們各方面的主觀積極性和創造性,也要引導他們同樣地重別人控制自已的情緒和感情。
兒童的心理發展的教育及對策今天到這裡就講完了,明天我們會講一些兒童常見的情緒和行為問題的表現及矯正。希望有興趣的家長可以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