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權的除斥期間規定是怎樣的,形成權的除斥期間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10 律師在線諮詢

除斥期間,是指法律規定形成權的存續期間,權利人在此期間不行使權利,期間屆滿,便發生該權利消滅的法律後果。那麼形成權的除斥期間規定是怎樣的,形成權的除斥期間是如何規定的?

網友諮詢:

形成權的除斥期間規定是怎樣的,形成權的除斥期間是如何規定的?

江蘇雲臺山律師事務所吳波律師解答:

除斥期間,又稱"預定期間"、"預備期間",是指法律規定的某種民事權利有效存續的期間。除斥期間也是某種法律事實,權利人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不行使其權利,其權利即被除斥。除斥期間不同於訴訟時效的特徵在於:(1)它是權利人依法可行使權利的期限,其本質是權利的存續期;(2)它是法律規定的不變期間,一般不發生期間中斷、中止或延長問題;(3)其適用直接憑藉法院職權,不取決於當事人訴訟主張;(4)其期間原則上自權利確立之日起算;(5)它所消滅的是實體權利(非勝訴權)且一般適用於形成權,如追認權、撤銷權、解除權等。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重大誤解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當事人受脅迫,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三)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放棄撤銷權。

當事人自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民法典》於2021年1月1號生效)

【點擊下方小程序,直接諮詢法律問題】

江蘇雲臺山律師事務所吳波律師解析:

除斥期間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優先考慮法律的特別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有規定或有約定期限的,期限屆滿則權利消滅。

第二,在既無法律規定也沒有當事人約定的情況下,除斥期間為一年,這是嚴格期間,不得中止、中斷或延長,該期限從解除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計算。

第三,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權利消滅。「對方催告」指解除權人的相對方催告其儘快行使解除權;首先,合理期限應當根據合同性質,由催告方指定或者雙方協商確定;其次,如果未指定或確定合理期限的,通常會由仲裁或法院來判斷合理期限的長度。但是,無論是一方指定、雙方確定還是裁判機構確定,合理期間應認定為不得超過一年。

相關焦點

  • 除斥期間與訴訟時效簡單辨析
    4、除斥期間是從權利成立或發生之時開始計算,是一種客觀的計算方法;訴訟時效通常是從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可以行使之時開始計算,是一種主觀的計算方法。因此對民事立法中關於撤銷權、解除權、貨物質量異議期等方面的規定,應適用除斥期間的規定;通常對請求權則應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5、訴訟時效期間是法律規定的,當事人不得以約定的方式改變訴訟時效期間。
  • 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區別
    2003-06-13 08:57:30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韓濤   訴訟時效又稱消滅時效,指對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的權利人
  • 芻議合同解除權行使的除斥期間
    [1]解除性質上屬於形成權,憑解除人單方的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即可,不需要對方當事人同意。解除權的行使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1、解除權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2、做出解除行為並通知對方當事人;3、在有效期限內行使。這個有效期限就是合同解除權行使的除斥期間。
  • 訴訟時效和除斥期間相關問題擇論
    在《合同法》、《民通意見》的有關條款中,就法律行為的變更權、撤銷權,相對人催告後法定代理人的追認權,債權人領取提存物的權利等具體形成權,規定應受除斥期間限制。  除斥期間的主要特點在於:第一、它是由法律明確規定的權利存續期間。除斥期間都必須是由法律規定的期限不可能是當事人約定的。第二、除斥期間是權利的存續期間,在該期限內權利才能存在。
  • ...戰「疫」第十五期 疫情防控期間:訴訟時效+訴訟期間+除斥期間…
    案號:(2004)黔高民一終字第57號審理法院: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來源:《人民法院報》2005年04月05日第10版學術觀點除斥期間不發生中止、中斷和延長所謂除斥期間,也稱不變期間,除斥具有排除、截止期限之意,是指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的形成權等權利的存續期間
  • 疫情防控期間,有關訴訟期間、訴訟時效、除斥期間等法律要點
    《民法總則》第199條規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的存續期間,除法律另有規定外,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產生之日起計算,不適用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存續期間屆滿,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消滅。」該條規定確立了除斥期間的基本規則,對除斥期間的起算規則、除斥期間屆滿後的法律效果作出了規定,確立了撤銷權、解除權等形成權的行使規則。
  • 疫情防控期間:訴訟時效+訴訟期間+除斥期間等3大必知法律要點
    案號:(2004)黔高民一終字第57號審理法院: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來源:《人民法院報》2005年04月05日第10版學術觀點除斥期間不發生中止、中斷和延長所謂除斥期間,也稱不變期間,除斥具有排除、截止期限之意,是指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的形成權等權利的存續期間
  • 談破產撤銷權中除斥期間的起算問題
    在法理上,通說認為除斥期間(德國Ausschlussfristen)是指法律規定或當事人依法確定的某種權利預定的存續期間,該期間屆滿,當事人不行使該權利,則權利當然消滅,故又稱為權利預定存續期間,簡稱預定期間。我國民法規定了這種時間上限制的制度,其價值主要在於儘快消除因形成權帶給當事人法律利益不確定的狀態,穩定民事法律關係和維護社會正常秩序。
  • 【第121期】除斥期間
    支配權具有支配性、排他性、優先性、公示性。支配權在時間方面有如下特徵: ①支配權不適用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抵押權除外。 ②所有權、人身權無存續期間的限制,建築物區分所有權除外(其存續期間為70年或者50年不等);用益物權、智慧財產權均有存續期間的限制。
  • 該起訴期間是訴訟時效 還是除斥期間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二被告辯稱:「根據《民法通則》第136條之規定,身體受到傷害的訴訟時效為一年,派出所的調解不是本案的必經程序,該一年時間是特別訴訟時效,不適應一般訴訟時效關於中止、中斷、延長的規定。」筆者認為,二被告混淆了一些基本的概念,把特別訴訟時效等同於除斥期間。
  • 公司決議不成立、決議無效之訴是否適用訴訟時效or除斥期間?
    二審法院認為:李國營在《公司法》司法解釋四施行後,以自己的權利被侵犯為由,並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提起訴訟,其行為符合法律的規定。李國營訴訟請求確認案涉股東會決議不成立,其權利的行使並非屬於形成權的範疇,因此亦不受法律規定的一般除斥期間的限制。
  • 【民法理論研究1】訴訟時效和除斥期間的區別,以及取得時效制度
    再次,至於形成權,因其所引起的法律關係不確定狀況較之請求權更為嚴重,故而受效力更強的除斥期間之規制。    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的原理為何呢?所有的請求權的實現都有賴於權利人對相對人提出的作為或不作為的請求,因此,在此期間,所有請求權的相對人均處於懸而未決的狀態,為了消除此種不穩定狀態,訴訟時效便有了意義。
  • 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有何區別?
    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不行使權利的事實狀態,持續經過法定期間屆滿,喪失其請求法院依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的權利的失效制度。除斥期間,是指法定的權利的存續期間,因該期間的經過發生權利消滅的法律效果。我們要注意:首先,適用對象不同。訴訟時效適用於請求權,除斥期間適用於形成權。    其次,期間性質不同。
  • 除斥期間與訴訟時效的區別
    ,使其喪失在訴訟中的勝訴權的法律制度。除斥期間為法定的權利存續期間,因該期間經過而發生權利消滅的法律後果。二者的區別如下:第一、適用對象不同。訴訟時效僅適用於請求權;除斥期間主要適用於形成權,也可適用於請求權,如《產品質量法》第45條第2款規定之10年期間。第二、構成要件不同。
  • 撤銷權的除斥期間從何時起算
    評析:  對本案撤銷權的除斥期間應從何時起算,有以下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根據《民法通則》第59條、《合同法》第54條、第55條規定,原告有法律規定的撤銷權。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原告知道和應當知道撤銷事由的時間為2001年3月,即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對田某與王某汽車買賣合同糾紛作出終審判決的時間。
  • 《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釋》第十五條合同解除權除斥期間經過在個案中...
    眾所周知,形成權有單純形成權和形成訴權,單純形成權既可以以通知的方式行使,也可以以訴訟的方式行使,而形成訴權只能以訴訟的方式行使。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解除權屬於單純形成權。在此雙務合同中無論法定解除權還是約定解除權產生後,並不必然導致合同的解除,須經解除權人依法行使解除權才能發生合同解除的效果,對此《合同法》第九十六條進行了明文規定。
  • 合同法中的減少價款的權力性質是屬於請求權還是形成權?
    該觀點主要是受一些國家與地區相關規定,尤其是德國民法的影響。《德國民法典》第437條第2 款和第441 條規定了債務人的減少價金權,該權利被設計為形成權,而不是請求權。《德國民法典》第441 條第1 款規定:「買受人可以以對出賣人們表示減少買賣價款,以代替合同的解除。不適用第323 條第5 款第2 項所規定的排除原因「根據該條款,減少價款是買受人對出賣人作出表示的,在德國巳幾乎沒有人否認這是將減價救濟作為形成權來處到,作為形成權的減價權利般稱為減價權)。
  • 關於除斥期間順延問題探析
    根據這一規定,「訴訟時效期間的延長」是指在特殊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對於已經屆滿的訴訟時效期間依法決定予以適當的延長。由此可見,「訴訟時效期間的延長」有兩個基本的特徵:一是該制度僅適用於個案,並不普遍適用,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才可以適用;二是訴訟時效期間是否延長、怎樣延長以及延長多長時間等這些具體問題,是由各級人民法院在個案中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決定的,而不是法律規定的。
  • 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概述
    除斥期間又稱預定期間,是法律規定的某種權利的存續期間,期間屆滿後,發生權利消滅的法律效果。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都是因一定期間的經過而產生權利消滅的法律效果。但訴訟時效不同於除斥期間,二者的主要區別有:  (一)性質不同  訴訟時效期間是權利人在權利受到侵害時請求法院保護的期限;而除斥期間規定的是權利人可以行使權利的期限。
  • 民事權利之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形成權
    形成權的產生,既可來自於法律的直接規定,也可來自於當事人的約定。前者如法律對於重大誤解意思表示所規定的撤銷權,後者如當事人在合同中所約定的解除權。理解:你有一個「機會」單方決定要產生什麼法律後果。行使形成權的意義(產生法律後果)當事人享有形成權後, 必須通過「行使形成權」的行為,才能引起相應的法律後果。否則,形成權的法律後果不能自動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