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赫斯:沒有比思考更複雜的享受了

2020-12-25 騰訊網

我們生命中的每位過客都是獨一無二的

| 博爾赫斯

01/15《英文詩兩首》

我用什麼才能留住你?我給你貧窮的街道、絕望的日落、破敗郊區的月亮。我給你一個久久地望著孤月的人的悲哀。

02/15《關於天賜的詩》

我心裡一直都在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03/15《死亡與指南針》

房子實際上並沒有這麼大,使它顯得大的是陰影、對稱、鏡子、漫長的歲月、我的不熟悉、孤寂。

04/15《小徑分岔的花園》

我心想,一個人可以成為別人的仇敵,成為別人一個時期的仇敵,但不能成為一個地區、螢火蟲、字句、花園、水流和風的仇敵。

05/15《神的文字》

人會逐漸同他的遭遇混為一體;從長遠來說,人也就是他的處境。

06/15《永生》

沒有比思考更複雜的享受了,因此我們樂此不倦。

07/15《翁德爾》

所有的人都從生活中得到了一切,但是大多數人自己卻不知道。

08/15《事猶未了》

我從小就接受了那些醜陋的東西,世界上本來就有許多格格不入的事物為了生存而不得不相互接受。

09/15《另一個人》

逐漸失明並不是悲慘的事情,那像是夏季天黑得很慢。

10/15《博爾赫斯口述》

創作就是把我們讀過東西的遺忘和回憶融為一體。

11/15《小徑分岔的花園》

因為時間永遠分岔,通向無數的未來。在將來的某個時刻,我可能成為您的敵人。

12/15《另一個人》

假如我們看出一首詩表達了某種渴望,而不是敘述一件事實,那首詩就是成功之作。

13/15《朋友之樹》

我們生命中的每位過客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會留下自己的一些印記,也會帶走我們的部分氣息。我需要你,我生命之樹的葉子,就像需要和平、愛與健康一樣,無論現在還是永遠。有人會帶走很多,也有人什麼也不留下。這恰好證明,兩個靈魂不會偶然相遇。

14/15《莎士比亞的記憶》

人的記憶並不是一種加法,它是意義不明確的各種可能性的混合。

15/15《死亡與指南針》

你會反駁說,現實不一定非有趣不可。我的答覆是,現實可以不承擔有趣的義務,但不能不讓人作出假設。

相關焦點

  • 詩歌散文小說集大成者,博爾赫斯十句經典語錄,有內涵,有深度!
    博爾赫斯出生在一個有英國血統的律師家庭,家境不錯,從小就沉浸在西班牙語與英語環境中,可謂書香門第。從小博爾赫斯跟著父親讀文學名著,樂此不疲。讀書環境好,自己又用功,還有一定的創作天賦,三個方面讓博爾赫斯如虎添翼,日後躋身為世界名家就不奇怪了。
  • 博爾赫斯和他的朗讀者
    還有一些更幸運的人,有幸遇到他崇仰的大師,自此往後,在他的路途裡總有一盞光亮的燈。阿爾維託·曼古埃爾穿過佛羅裡達大街的人群,繞過各種建築物,來到麥伊普大街994號,按下某個門鈴,穿過樓道,走進6層的一個房間。我想人類的基本情感總是相似的,曼古埃爾必定抱著熱烈忐忑的心情,因為在那一頭,有位大師在等著他,那人就是博爾赫斯。
  • 怎樣讀書更有趣?博爾赫斯的讀書術
    博爾赫斯被譽為作家中的考古學家,因為他的閱讀非常廣泛且有深度,他自小就熱愛閱讀,並在很小的時候就寫出了備受世人關注的作品。這樣的文豪是如何閱讀的呢?在《博爾赫斯:最後的訪談》中他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如果你開始讀一本書,讀到十五頁到二十頁的時候還是覺得它對你來說只是一項任務,不如把那本書和那個作家的其他作品都暫時放在一邊,再讀下去也沒有任何助益。所以不管別人說那本書多好,如果你讀起來沒有樂趣只有負擔,不如乾乾脆脆地放下它們,去看點自己感興趣的書,哪怕只是簡單的繪本也可能有巨大的收穫。
  • 博爾赫斯:我們生命中的每位過客都是獨一無二的
    03/15《死亡與指南針》 房子實際上並沒有這麼大,使它顯得大的是陰影、對稱、鏡子、漫長的歲月、我的不熟悉、孤寂。 06/15《永生》 沒有比思考更複雜的享受了,因此我們樂此不倦。
  • 民族主義是這個時代的大惡|博爾赫斯
    博爾赫斯:是的,當時這裡很多人沒有這麼做。 費拉裡:1937年您寫了一篇題為《一種仇恨教育》的文章。 博爾赫斯:是的,一本非常奇怪的書。我還記得這本書,記得那些版畫,都是給孩子看的。 我記得有一個猶太人,看上去更像是阿拉伯人或奇幻的土耳其人一類——我相信他甚至戴了一個鼻環;然後是一個假定的德國人——其實是一個冰島農民,因為他有斯堪地那維亞人的體型。
  • 劉慈欣,博爾赫斯,與寫作的意義
    特別聲明,我認為這很可能只是巧合,連借鑑也說不上,更絕非誰抄襲誰。很多構思都曾經在東西方同時出現,甚至被一再重複的寫出。而且說到借鑑,反而是我自己的小說《一生之籤》確確實實是從博爾赫斯的《巴比倫彩票》之中得到的靈感。
  • 羞澀的博爾赫斯
    ◎ 魏天無 (武漢 大學教授) 阿根廷詩人、作家博爾赫斯很喜歡旅行。有一次蘇珊·桑塔格好奇地問他:「你從旅行中得到什麼呀?」他回答:「我去的每一個地方,人們對我都那麼好。」在桑塔格印象中,博爾赫斯很可愛,而且相當的孩子氣,完全一副無助的樣子,「他從未真正有過成年人的生活。
  • 卡爾維諾:博爾赫斯是一位簡潔大師
    但是,解釋一位作者在我們大家身上喚起的共鳴,也許我們不應從宏大的歸類著手,而應從更準確的與寫作藝術相關的諸多動機著手。在諸多動機之中,我願意把表達的精練放在首位:博爾赫斯是一位簡潔大師。他能夠把極其豐富的意念和詩歌魅力濃縮在通常只有幾頁長的篇幅裡:敘述或僅僅暗示的事件、對無限的令人目眩的瞥視,還有理念、理念、理念。
  • 博爾赫斯的經典詩句,你讀過幾首?
    ——博爾赫斯《等待》5、人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博爾赫斯《另一次死亡》6、任何命運,無論如何漫長複雜,實際上只反映於一個瞬間:人們大徹大悟自己究竟是誰的瞬間——博爾赫斯《阿萊夫》8、像以往一樣,我發現自己是個膽小鬼,因為怕失敗而不敢大膽期望。
  • 博爾赫斯誕辰121周年
    這些非虛構作品為博爾赫斯日後寫作的豐富性和深刻性打下了基礎。青年博爾赫斯詩人的「金黃」1919至1921年,居住在西班牙的博爾赫斯開始進行詩歌創作,他汲取了歐洲先鋒文學的養料,並在回國後積極推動阿根廷的先鋒文學運動。
  • 博爾赫斯,關於世界的對話尚未結束
    1955年,博爾赫斯同樣因眼疾近乎失明,視覺的大門向他關閉,博爾赫斯被迫掉入過往記憶的牢籠。博爾赫斯接受拒絕。他開始動用雙腳和語言,對這個與他側身過去的世界繼續展開追尋。在餘生的三十年裡,他多次遊歷歐洲,兩次前往日本。而對話,這一最古老也最直接的表達方式,成為了博爾赫斯觀察世界和進行文學創作的武器。
  • 哲學家詩人 博爾赫斯
    但失明並沒有奪去博爾赫斯的藝術生命,在母親和友人的幫助下,他以無窮的毅力繼續創作,並修訂和整理出版了一些早期作品。與此同時,他還多次應邀前往歐美大學講學。這個時期主要作品有:《迷宮》(1964)、《布羅迪埃的報告》(1971)、《沙子集》(1975),《老虎的金黃》(1977)。
  • 草堂讀詩|故事:博爾赫斯《關於天賜的詩》
    百科辭書、地圖冊、東方和西方、世紀更迭、朝代興亡、經典、宇宙及宇宙起源學說,盡數陳列,卻對我沒有用場。既然是厄運相同沒有分別,對我用甚麼稱呼又有何妨?格羅薩克或者是博爾赫斯,都在對這可愛的世界矚望,這世界在變、在似夢如忘般迷茫慘澹的灰燼之中衰亡。
  • 博爾赫斯最經典的 5 首詩 | Future智慧
    博爾赫斯:我沒有試圖表達什麼。我沒有意圖。 《巴黎評論》:只是描述而已? 博爾赫斯:我就是描述。我只管寫作。說到這個黃顏色,有個視覺生理的解釋。
  • 重溫經典詩歌|博爾赫斯:雨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首來自阿根廷詩人博爾赫斯的《雨》。這是一首關於「世界」的詩,其中的思想超越了一切時空,不經意透露了其探索宇宙本初的蛛絲馬跡。雨水本來就延綿細膩,忽然像記憶那樣傾盆而下,伴隨著甘甜和凜冽,讓人難以逃脫。
  • 對話瑪麗亞·兒玉 當我看到博爾赫斯的時候,發現他比我還害羞
    當我看到博爾赫斯的時候,我發現這個人比我還害羞,他講話音量也很低。我對自己說,如果他能做到,我也可以。後來再見到他是我在中學的時候,我差點把他撞倒。我連連道歉,對不起,我沒有看見你,我小的時候聽過你的講座。他問我,你工作了嗎?我說,沒有,我在讀中學。他說,你想學古英語嗎?我問,莎士比亞?他說,不是,更古老一點,六七世紀,盎格魯-撒克遜。
  • 可愛的人,才能寫出動人的詩——博爾赫斯的《詩藝》
    最近在慢慢的一點一點的看博爾赫斯的《詩藝》,說來慚愧,鄙人英語功底實在是淺的可以,所以我沒有能力去看原著英文版的,暫看的是陳重仁先生的譯版。博爾赫斯的智慧從來不是鋒芒畢露,他像是水,能容萬物而笑納百態,謙遜的紳士、真正的學者、最忠誠的圖書匠人。第一次讀起《詩藝》的名字,筆者以為是本博爾赫斯的詩集(不得不再次愧疚感嘆自己的無知)。翻開書頁才真正進入這位阿根廷最偉大的文學家的世界:他用最隨意的筆觸,寫下令人最舒適的文字,而其中管中窺豹式的窺探到他那浩如煙海的見識尤其使人自愧弗如。
  • 翻譯家林一安:我們至今還未讀懂博爾赫斯
    2008年我們就跟博爾赫斯作品的版權方進行接洽,之後去了好幾次美國。跟書迷解釋一下,我們不是簡單地把浙江的版本重新出一遍,而是做出了很多的修訂、補充,收集了大概60多種博爾赫斯的作品。」  趙武平介紹,此前浙江文藝版《博爾赫斯全集》並不完整,有大量的博爾赫斯關於阿根廷民族、語言的文章和專著沒有收錄進去,有的翻譯也並不完整。
  • 與博爾赫斯度過的一個下午|派屈克·理察森
    儘管這樣,在沒有意識到我們正徑直踏入這場後來被披露有至少30,000學生、學者以及工會成員遇難的「骯髒戰爭」之中的情況下,我們決定繼續西行。正當我們在剛買好午夜駛往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火車票後,在胡胡伊火車站旁的小咖啡館吃早餐時,一條地方報紙的新聞映入我的眼帘。
  • "博爾赫斯大傳"中譯本出版 為"幻想美學"開創人
    它的作者是阿根廷文豪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博爾赫斯是20世紀西班牙語文學史上一個無法繞開的名字,他精美絕倫的小說與詩章,開創的「幻想美學」,讓全世界的讀者都為之著迷。  今年1月,英國人埃德溫·威廉森所著《博爾赫斯大傳》中譯本出版,該書是世界上第一部涵蓋博爾赫斯生平和全部作品的傳記,譯者為鄧中良、華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