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不分男女!溫州首發男性保護令

2020-12-22 中華網新聞

原標題:溫州首發「男性保護令」:家暴不存在男女「雙標」

家暴不分男女,在婚姻中,只要身心遭受了來自對方持續的侵害,都有權利申請「隔離」。

資料圖

家有「河東獅」,是怎樣一種體驗?

「申請法院『幫忙』讓老婆遠離我、遠離我的父母。」日前,溫州蒼南縣法院礬山法庭發出溫州市首例保護男性的人身安全保護令,一改家暴受害者都是女性的固有印象。

據當地媒體報導,被保護的男性吳某和老婆林某因常吵架分居;但分居後,林某屢次登門辱罵,甚至一次叫了一幫小兄弟圍毆了他;吳某無奈搬到父母家,林某掄著鐵錘上門,把老人家中的家具都砸爛了。吳某無奈之下,申請了人身保護。

男人也會被女人欺負、遭受家庭暴力,在家庭中淪為被動挨打的角色。無論男女,人身權利受到侵害,都有必要尋求法律救助;但在很多地方,「人身安全保護令」常常被束之高閣,針對男性的,則更是少之又少。

在當下的婚姻關係中,雖然男女平等已成常識,但很多時候,男方和女方面臨的輿論環境仍有不同。以家暴為例,不少人下意識地認為,女性被家暴,多是對方太強悍;而男性被家暴,則是自己太弱、無能。

也因此,在現實婚姻中,不少男性對婚姻其實很被動,不僅面臨諸多壓力,也不時受到傷害,但卻很少得到關注。女性還有婦聯提供關懷和服務,也有專門針對婦女保護的相關法律,在這一方面,男性則顯得弱勢。

此番,溫州頒發的當地首例男性「保護令」,其實也是婚姻幹預機制的及時補位。家暴不分男女,在婚姻中,只要身心遭受了來自對方持續的侵害,都有權利申請被保護,申請與侵害行為「隔離」。對此,外界大可不必「雙標」。通過法律來解決,不是懦弱也不是絕情,恰恰是用現代的、理性的方式終結與「河東獅」曠日持久的鬥爭。

而在這種「特殊幹預機制」之外,也該看到,在婚姻關係當中,男女雙方的心理、生理、健康和生存狀況等,理應得到同等的重視。

當然,不否認從總體情況來看,女性仍處於弱勢——尤其是在家暴案例中。但理直氣壯地保護婚姻中的男性,為他們撐腰,幫助他們建立起健康的兩性關係,也是我們這個社會應努力的方向。

畢竟,關注男性權益,也是對女性的一種保護。

相關焦點

  • 向家暴說「不」!一男子申請保護令
    近日,申請人李某向珠海市鬥門區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要求禁止妻子田某對其實施家庭暴力,並禁止騷擾其父母。經審查核實,鬥門法院發出首份以男性為保護對象的人身安全保護令。李某訴稱,其與田某系夫妻關係,婚後妻子經常對其辱罵,時有毆打。今年年初,田某將李某打成輕傷。3月,又將李某抓傷。
  • 首張「男性保護令」具有典型示範意義
    稱夫妻雙方多次發生爭吵並遭妻子李女士家暴,北京市門頭溝的張先生來到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近日,門頭溝法院發出保護令,裁定要求李女士停止家暴並且不再騷擾張先生,如果李女士不遵守保護令,重則將被追究刑事責任。據了解,這也是北京市內法院首次向男性當事人發出家暴保護令。
  • 老公聲稱被家暴,獲「人身保護令」也照...
    家暴的受害者不分男女 男性也有可能成為家暴的對象 今天(24 日) 佛山南海的駱先生爆料稱 自己多次被妻子家暴 甚至向法院申請了人身保護令都沒用
  • 家暴受害者,為何「不知道不願用不敢用」人身安全保護令?
    反家暴法確立的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意在為家暴受害者撐起法律的「保護傘」。這項制度對我國反家暴工作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仍遭遇家暴受害人「不知道、不願用、不敢用」,舉證難與執行難等多重現實困境。本期議事廳邀請反家暴法領域的法官、律師、民警與婦聯人士,圍繞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展開探討。
  • 圓桌|人身安全保護令,家暴受害者何以不願用、不敢用
    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意在為家暴受害者撐起法律的「保護傘」。這項制度對我國反家暴工作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仍遭遇家暴受害人「不知道、不願用、不敢用」,舉證難與執行難等多重現實困境。本期議事廳邀請反家暴法領域的法官、律師、民警與婦聯人士,圍繞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展開探討。
  • 女性並並非家暴的唯一受害者 今年浙江6名男性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隨後,小江又向玉環市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經審查,法院認為小江符合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法定條件。後兩人協議離婚。 家暴不再是「家事」。4年前,我國首部針對家庭暴力的專門立法《反家暴法》正式實施,告誡制度、人身安全保護令、緊急庇護等措施,讓司法介入阻斷家暴有法可依。 11月25日是「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省高級法院發布反家暴司法大數據。
  • 一紙人身安全保護令 家暴受害者的護身符
    今年10月,衛女士向荷塘區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經審查,法院認為劉某對衛女士的行為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其正常生活和工作,遂發出人身保護令,禁止劉某對衛女士實施家庭暴力,有效期為6個月。攸縣的代女士、王女士也因丈夫對其實施家暴,今年向當地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其申請均獲得法院的支持。
  • 女子遭家暴20年,申請保護令:勸和不勸離的人,都是幫兇
    01最近看到一條新聞,安微合肥有個王女士婚後被丈夫家暴長達二十年,丈夫多次跟蹤、威脅她和家屬,她不得不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我有個疑問。王女士被家暴二十年,為什麼現在才申請保護令呢?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年,在垃圾婚姻裏白白消耗了二十年,真的太可惜了。
  • 人身安全保護令,對家暴行為說「不」!
    人身安全保護令,對家暴行為說「不」!人身安全保護令則是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倘若遭遇家暴,如何通過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需要提供哪些材料?人身安全保護令都包括哪些保護措施呢?一保護令要向哪裡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由申請人或者被申請人居住地、家庭暴力發生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 最高法:離婚後家暴、同居期家暴均可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南都訊 記者劉嫚 發自北京 離婚後家暴、同居期間遭遇家暴均可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1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與全國婦聯、中國女法官協會聯合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根據反家庭暴力法相關規定,監護、寄樣、同居、離異等關係的人員之間發生的暴力也被納入到家庭暴力中,收到法律約束。
  • 人身安全保護令,對家暴說不!
    人身安全保護令,對家暴說不!綿竹市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申請人陳某某的申請符合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法定條件。隨後,市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的相關規定,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禁止被申請人張某某和李某某對申請人陳某某實施家庭暴力。這也是綿竹市人民法院發出的首張「人身安全保護令」。
  • 家暴對象不分男女,不僅包括身體暴力,以下三種行為都屬於家暴
    而夫妻糾紛不具有上述特徵。遇到家暴怎麼辦?遭受家暴後應當立即報警!遭受家暴後應當立即報警!3.向家庭暴力庇護所尋求庇護和臨時生活幫助;4.向法律援助機構尋求法律幫助;5.向公安機關報案,請求警察制止暴力並申請傷情鑑定;家庭暴力情節較輕的,由公安機關對加害人給予批評教育或者出具《告誡書》;6.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
  • 預防家暴,人身保護令怎麼申請?
    申請人身保護令?平臺接到很多關於家暴的諮詢,一,受暴者往往沒證據,二,清官難斷家務事 。不是公安機關不接警,而是清官難斷家務事,做做調解、大事化小。那申請人身保護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 家暴受害者,為何「不知道不願用不敢用」此令?
    反家暴法確立的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意在為家暴受害者撐起法律的「保護傘」。這項制度對我國反家暴工作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仍遭遇家暴受害人「不知道、不願用、不敢用」,舉證難與執行難等多重現實困境。  本期議事廳邀請反家暴法領域的法官、律師、民警與婦聯人士,圍繞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展開探討。
  • 男性遭受家暴亦不可忽視
    原標題:男性遭受家暴亦不可忽視張玉潔 曹檳提起家庭暴力,人們首先想到的受害人群往往是婦女和兒童。事實上,男性同樣也會成為家庭暴力的受害方,遭遇女方態度冷漠、言語侮辱等「冷暴力」的男性不在少數。離異後曹博每當想要開始新的戀情,就會想起與前妻不愉快的經歷,直到進行心理治療後他才找到問題所在。
  • 廣東一殘疾男子遭妻子家暴被打傷下體,半年前曾獲人身保護令
    12月26日,駱先生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與妻子龍某結婚20多年來,他多次遭妻子家暴。今年6月,他因妻子家暴曾向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得法院支持。此次被打後,他在情感上和經濟上都接受不了,下一步計劃向法院起訴離婚。
  • 妻子患嚴重憂鬱症 丈夫遇家暴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當時已經是凌晨1點多了,媽媽誤會爸爸跟網友有不正當男女關係,爸爸分辯幾句,媽媽就把床邊的鬧鐘、瓶子用力摔到地上,又衝到廚房拿了菜刀。我和爸爸、弟弟趕緊跑出房間,並把房門關上。媽媽在裡面用菜刀把門上的玻璃砍碎,衝出來追著爸爸砍……」說起今年過年期間發生的一幕,小海仍心有餘悸。
  • 抵抗家暴的法律武器:人身安全保護令
    針對受害者擔心施暴者不執行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情況,根據《貴州省反家庭暴力條例》的規定,若被申請人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的,除依法處罰外,可以由人民法院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員名單,實行失信聯合懲戒。這樣一來,對於施暴者的處理措施以及對於受害者的保護就更全面了。
  • 【以案說法】人身保護令,向家暴Say NO!
    >面對家庭暴力如果一味地沉默、妥協 只會助長暴力的猖獗蔓延 每個人都應該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對家暴零容忍 勇敢地向家暴說NO!
  • 遭遇家暴可「一站式」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但由於家庭暴力具有隱蔽性加之「法不入家門」「家醜不外揚」的沉痾陋習家庭暴力發生時受害人不主動報告法院很難發現並及時介入人身安全保護令適用具有一定的滯後性針對這一突出問題市高法院、市公安局、市婦聯聯合印發《關於在全市建立一站式人身安全保護令申請工作機制的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