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人才微調查#書櫃裡的石子饃
在西安交大副校長王鐵軍的書櫃裡,經常放著陝西當地的乾糧——石子饃。由於長期忙於科研試驗,王鐵軍總是顧不上晚飯,餓了就吃一塊石子饃充飢。成功,背後總是有不為人知的艱辛。你有過哪些類似的經歷?從中收穫了什麼?
-
陝西石子饃-中新網
陝西石子饃 2013年02月05日 15:50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因其是將餅坯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烙製成的,故而得名。 石子饃又稱砂子饃、餑餑、幹饃。由於它歷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稱為我國食品中的活化石。石子饃歷史非常悠久,石子饃具有明顯的石器時代「石烹」遺風。 據傳:「神農時,驚訝食谷,釋米加燒石上而食之」。到了周代,「燔黍,以黍米加於燒石之上,燔之使熟也」。
-
旅途小吃:用石子做出的饃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酥脆可口的陝西特色小吃——石子饃,它是陝西民間的一種古老的漢族風味小吃,因其是將餅坯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烙製成的,故而得名。由於它歷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稱為我國食品中的活化石。石子饃簡介 石子饃又稱砂子饃、餑餑、幹饃。
-
「上山拜完佛,下山石子饃」,到鶴壁不吃石子饃,算是白去!
像鶴壁濬縣就有這麼一種的特色小吃,它的名字叫石子饃。只要說是濬縣有廟會,那麼石子饃可以說幾乎不可能會出現「缺席」的情況。到濬縣廟會走一走,轉一轉,總會有石子饃的一席之地。說起美食小吃的由來方式是多種多樣,有的是無意間發現的,有的是無心插柳,反倒因為一些失誤的操作而誕生了流傳千古的美食。總之,不論如何,今天我們能吃到這麼多的好吃的,就應該感謝老天爺的眷顧。
-
人間知味石子饃
陝西關中美食石子饃在陝西關中一帶,民間在臘月二十三小年這天,除了祭灶,還有打石子饃的習俗。把餅皮放在石子上製作時取一塊發好的酵面,淋上少量鹼水中和下發酵產生的酸味,(鹼水的比例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加入乾麵粉和打好的數枚雞蛋液,繼續攪勻和面,和好的面有了韌勁後揪成若干劑子擀成餅皮
-
【名品知味】食品中的「化石」——石子饃
文/姜樹國 在八百裡秦川的廣大農村,有一種深受喜愛的古老食品——石子饃。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原始的製作方法,是我國食品中的 「化石」。 石子饃,又稱幹饃、砂子饃。是用上白麵粉,放入調料、油、鹽(糖),製成餅胚。
-
臨洮石子饃的美麗傳說
提起臨洮風味小吃,不能不說說焦黃香脆、味香色美的石子饃。關於石子饃,至今還流傳著一段美麗的傳說。"說著將一把麥粒放進了他的口袋裡,然後就不見了。 長毛有醒來,發現口袋裡果然裝著一把麥粒,他把麥粒帶回家後放在一條布袋中。第二天早上,長毛有看到布袋裡盛滿了金燦燦的麥子,於是取了一些磨成面,和母親吃了一頓飽飯。過了一夜,長毛有發現取少了的布袋裡又裝滿了麥子,並且總也取不完,從此他和母親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不再給財主放羊了。
-
陝西石子饃的簡單家常做法
石子饃是陝西民間的一種古老的傳統風味小吃,因其是將餅坯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烙製成的,故而得名。在陝西各地有多種吃法,有帶餡的,也有不帶餡的,有厚的,也有薄脆的,看自己喜歡,在西安一般見到的都是顏色偏白的正常麵粉色,而在我的老家韓城,一般說的石子饃都是厚一點的,顏色偏黃黑的,因為用了壓榨菜籽油,加上厚一些,要烘烤時間長一點,所以顏色不是很漂亮,但根據價格的不同,會添加核桃碎、花生碎、瓜子仁等,吃的口感是油酥型的。
-
石子饃全陝西人都有,為什麼志書上介紹時偏說「涇陽石子饃」?
石子饃又稱砂子饃、餑餑、幹饃,是陝西民間的一種古老的傳統風味小吃,因其是將餅坯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烙製成的,故而得名。由於它歷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具有明顯的石器時代「石烹」遺風,因而被稱為我國食品中的活化石。
-
隴上傳說(98)丨「辛甸石子饃」裡深藏著一個了不起的傳說
曹先生 整理在臨洮縣辛甸鎮,有一樣譽滿全縣的小吃——辛甸石子饃。這種饃,味香、酥軟、可口,很受群眾歡迎,可它是怎麼做成的呢?辛甸鎮有一條溝,名叫漆家溝,溝裡有很多顆粒勻稱的砂子。人們要做這種饃,就從這裡取來砂子,用水洗淨、揩乾,然後放進鐵鍋裡灼燒,一部分砂子留在鍋底,一部分鋪在餅上,在柴火烘烤下,由於石子的熱力,石子饃很快就做成了。從鍋裡取出,用短把笤帚掃掉饃面上粘留的小石子,饃就成了黃色油亮的佳品。據說,別的地方的砂子,一則顆粒大小不均勻,二則一放進鍋裡,稍一加溫就亂爆亂濺,根本不能用,唯有漆家溝的砂子能用。於是,石子饃的故事,也就在群眾中傳開了。
-
食品中的「活化石」——陝西石子饃,一口酥香滿人間
陝西關中地區有一種製作奇特,風味別致的古老食品,叫做石子饃,也叫幹饃。石子饃是陝西關中地區流行的風味食品。因其是將餅坯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烙製成的,故而得名,又稱砂子饃、餑餑。石子饃其歷史源遠流長,各地都有,晉陝及中原地區非常流行,石子饃主要原料是麵粉、調味料和動植物油,石子饃的餅胚放在一鍋又黑又圓的石子上面,烤出來的麵餅外觀焦黃鮮亮,中凹邊突,咬開後層次分明,外酥內軟。石烙工藝講究傳熱均勻,火力不能太小或太大。太小則無焦香味,更無酥脆的質感,太大則外焦而內不熟,對成品外型也會有很大影響。
-
舌尖上的家鄉情——高陵桑娟石子饃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高陵融媒體出品在高陵一帶,桑娟很早就開始學做石子饃,至今已有20餘年。既然做起了石頭饃,也定是要讓食客吃一口就上癮。因普通石頭在高溫下會爆裂,她專挑大小均勻的黑青石,洗淨油炒過才可使用。「以前,有農家在家裡做這個石子饃,但是沒有人拿到市場上去賣,20年前,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結果一天賣到8元錢。」那個時候的物價,8元還是很豐厚的收入了,桑娟喜不自勝。
-
高陵史喻村石子饃,走進鄉村深處,品嘗製作奇特的麵食
四下裡靠牆排滿了篩子大的電餅鐺,幾塊案板拼接成工作檯,揉面、擀皮、包餡料、炒石頭等一系列操作都是在這個不足40平米的地方進行的。七八個婦女穿著各異,看樣貌和年紀都有五十上下,動作麻利,想來在家中都是廚房裡的好手。她們對我們的到來,並沒有感覺有任何意外,都在心無旁騖地幹著自己手中的活。對於幾個老同志熱情的問話,也是言簡意賅,不多說一句話。
-
水盆羊肉配石子饃 獨具鹹陽特色
今天就給您介紹獨具鹹陽特色的水盆羊肉配石子饃。 把手工擀好的麵餅放在燒熱的石頭裡,只需要兩分鐘,印滿了石頭印兒的石子饃就出爐了,搭配水盆羊肉食用別有一番風味。
-
雲遊西安|陝西美食紀錄片《面面俱到》(九)關中民俗小吃石子饃
石子饃是陝西民間的一種古老的漢族風味小吃,因其是將餅坯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烙製成的,故而得名。由於它歷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稱為我國食品中的活化石。每一家在這裡都做了十幾年的石子饃加工和銷售頭一天臨走時,已經把第二天要用的面發好在當下機械化程度很高添加劑無處不在的食品行業當地的石子饃都打出了酵頭、鹼水發麵的招牌
-
避難堡人的純手工石子饃,吃一次一生難忘,敬老愛幼必備
陝西以麵食最為出名,石子饃就是陝西萬千美食文化中的一個地方特色。吃過石子饃的人都知道,石子饃以幹、薄、酥、脆、香、越吃越香越想吃、不調口味、人群、老少皆宜、而且適合長久保存為主要特點。想必大多人吃到的石子饃都是機器批量生產、烤制的,邊角凹槽分布均勻規整。其實真正傳統的石子饃並不是這樣的,而且味道出色程度更是懸殊很大,吃一次一生難忘。下來我來說說二者之間的區別。
-
河南有種叫「石子饃」的小吃,客人:吃的就是那種煙燻火燎的味道
今天帶大家看一個做法比較獨特的小吃,就是河南的石子饃,河南有種叫「石子饃」的小吃,客人:吃的就是那種煙燻火燎的味道!石子饃又稱石子燒餅,因用豆石墊在鏊上烙熟而得名。其外形焦黃鮮亮,中凹邊突,表面布滿被石子燙黃的圓點,活象一個橢圓形的小金盆;咬開後層次分明,外酥內軟,鹹香可口。
-
買上十斤的鵝卵石,做出石子饃,讓大家吃出饅頭的特殊味道
最近電視上一直在播一個關於美食的片子,這裡邊的食物是有著各種的味道啊,讓人看了就忍不住想去吃啊,這個片子的觀看人數也是不少的,經常從這個片子裡看呢,可以學會做很多的菜,就在昨天,我在這個片子裡剛剛學會了一道美食,就是一道很簡單的菜,石子饃。
-
【舌尖上的臨洮】嘗不夠的石子饃,品不夠的臨洮味兒!
【舌尖上的臨洮】嘗不夠的石子饃,品不夠的臨洮味兒!石子饃饃選材特殊,只能選用臨洮縣辛店鎮朱家溝1.5公裡的河道內所採取的石子兒,粒徑在4到6毫米,性能穩定。其他地方的石子,不能用來烙石子兒饃,遇熱會炸裂為砂齏。石子饃饃製作工藝很獨特,最好用平底鍋烙制,保證石子均勻受熱,每鍋石子保證十公斤左右,能夠充分覆蓋麵餅。
-
封神榜之地有名的石子饃,色香味俱全,來了千萬要嘗嘗哦
到了鶴壁自然不要忘了吃當地的特產濬縣子饃,也稱石子饃,因為是在鵝卵石上烘焙製成而得名,子饃是黃河流域一種麵食加工的活化石,源於周代「食谷加於燒石之上」的一種熟食加工方法,現在石子饃的種類比較繁多,有的是用大一些的鵝卵石,而有的就是用小石子,還有用細密的沙子,但是不管用哪一種,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把石子作為加熱介質將生面烤製成焦香可口的熟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