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薑母鴨一般以套餐的形式出現,其吃法類似於北京的涮羊肉火鍋。「薑母鴨」上桌後,可隨鴨心、鴨肝、鴨胗、鴨腸、鴨血、水發粉絲、洋白菜、水發腐竹等配菜燙食,最後還可以上一些雜麵煮食。 廈門薑母鴨據《中國藥譜》及《漢方藥典》兩書所載,「薑母鴨」原系一道宮廷御膳,相傳為商代名醫吳仲所創,後來流傳至民間,遂成為一款名菜。 廈門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成菜味道鮮香,甘辛兼備,且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製做薑母鴨其實並不難,難的是在家裡沒有辦法找齊那麼多種藥材,只能是因陋就簡了。家庭版的薑母鴨簡單了很多,但是味道還是很獨特。
好吃的東西不好找?那就去廈門打卡地中山路。
位於廈門島西南部,是廈門市思明區中華街道的一條東西走向的道路。日據時代稱為大漢路(1933年-1945年),中山路長約1.2公裡,西起輪渡鷺江道,中跨思明南路與思明北路的分界點,東達新華路(即今廈門市公安局,原廈門市工人文化宮所在地)與公園南路相連。自開街以來,一直是廈門的商業龍頭、經濟中心。
話不多說,老套路,小編教大家製作廈門薑母鴨。
主料:鴨子半隻(1.5斤)
輔料:川穹、當歸、黨參、參地、八角、(半個拇指的量)、配料1:鹽、雞精、冰糖、生抽、、水、配料2:薑母、紅酒
第一步:番鴨半隻,剁成5-6釐米的小塊。
第二步:剁好的鴨塊冷水入鍋,燙下,撇去血末,撈起放入冷水,洗淨瀝乾備用。要瀝乾哦。
第三步:姜洗淨,切片,大概2MM厚度,備用
第四步:熱鍋下油,5分熱,放入切好的薑片,中小火慢慢煎幹,直到薑片水分蒸乾、變金黃、微卷、,在翻炒一會,出鍋備用,油留在鍋裡
第五步:剛才煸姜的油裡面,加入半湯勺鹽,差不多6個一塊錢硬幣搭起來的量哈哈,炒下,放入瀝乾的鴨塊,翻炒5-10分鐘,直到鍋底幹為止(因為鴨塊裡面也有一些水分)
第六步: 往鍋了倒入紅酒(不是葡萄酒,哈哈,是福建農村自家用紅曲釀的),或者米酒也可以,再不行我想料酒也可以把。差不多小半碗。蓋上鍋蓋,滾下,主要是讓酒味滲透入鴨塊,因為鴨子會有些許腥味。
第七步: 直到酒快幹了,把配好的藥材(之前放水裡洗下,撈起瀝乾)和剛才的薑片,一起放入鍋內,翻炒,炒幹,直到酒就完全被鴨肉吸收了。
第八步:倒入生抽和老抽上色。翻炒,直到上色均勻。倒入燒好的開水,水面沒過鴨子,差不多食指第一關節。燒開。
第九步:轉入砂鍋。在砂鍋裡面也差不多「水面沒過鴨子,差不多食指第一關節。
第十步:小火慢燉1-1.5個小時。即可
如此簡單,大家還不抓緊時間動動手指。
飯桶日常,分享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