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錢鑄造成「天圓地方」,其實只是為了...

2021-01-12 大洋網

中國歷史上文字最漂亮的古幣「大觀通寶」和最大面額的古幣「一刀平五千」;收藏單價最高的藏品第一套人民幣;我國首次發行的地方流通本票廣東省1985年本票;世界上面額最大的紙幣辛巴威100萬億……

想了解這些貨幣背後的故事嗎?

這就隨著文化君走進

藏身於廣東金融學院內的

廣州貨幣金融博物館,

一起來「探寶」!

▲市民在廣州貨幣金融博物館參觀。

參觀指引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沙河龍洞廣東金融學院;

開放時間:星期一到星期五8:30-16-30(寒暑假除外);

預約電話:(020)37216839或(020)37216805;

交通:地鐵6號線植物園站轉公交車39路、30路廣東金融學院總站;

備註:個人參觀者可於免費開放日來參觀,集體參觀者可關注博物館公眾號提前預約。

錢幣造型來源於生活

中國最早的貨幣是貝,貝幣從海貝(沿海地區)開端,再到人工打鑿的石貝、骨貝,再發展到金屬銅貝,如春秋戰國時楚國的「蟻鼻錢」(像螞蟻爬在鼻子上)和「鬼臉錢」。

「這些貝幣有磨鑿過的痕跡,把一邊磨平,鑽孔後用繩子穿起來,可明顯看到它們有人類行為的痕跡。」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貝幣美觀大方、便於攜帶,慢慢變成等價交換物。後來又出現銅貝,用青銅仿造貝殼的樣子做成錢幣。

「錢幣是來源於生活的。」藏品中,還有三孔布、魚形幣、橋形幣、刀幣等。工作人員介紹,三孔布是先秦時期「布幣」的一種,來源於農具鏟子。

而一些在黃河流域國家的貨幣就有地方特色,因為靠近河流,所以他們的錢就鑄成了像魚、像橋一樣的形狀。刀幣是當時在齊國(現山東地區)使用的貨幣,相傳這種刀幣還可以用來切肉。

錢幣鑄造成方孔,方便成批銼邊

博物館曹馨老師介紹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統一了全國的度量衡還有貨幣,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就使用這種圓形方孔錢,所以秦朝也沿襲下來。

從這個時候開始,古代中國兩千多年使用的銅錢都基本是這個樣式,寓意「天圓地方」,上面的兩個字是「半兩」,是當時的一種度量單位。

「『天圓地方』只是一種宇宙觀想像,實際的原因是方便鑄造。」該工作人員說,古時候的工匠為了一次性大量造錢幣,需要將青銅水灌入製作好的鑄模中,打開模之後,用木頭將錢幣穿起來打磨灌注痕跡,「如果錢幣中孔是圓孔就容易滾動,所以鑄造成方孔,方便固定在木頭上成批銼邊。」

「放養式」鑄幣政策,銅錢越做越小

「銅錢把中間的孔叫做『穿』,外面一圈青銅叫做『肉』。肉比較厚,也就是青銅用量足,國庫越有錢,這個幣的價值才越穩定。」該工作人員說,漢代最穩定的貨幣要數「漢朝五銖」。

據了解,漢朝的錢跟秦朝的基本上一樣,只是上面的兩個字由「半兩」變成了「五銖」(度量單位)。到了漢代末期,走向衰敗,國庫儲備金出現不足,就把一個幣鑿開分成兩個圈,面額不變,一個幣拆開當成兩個用。

「古代沒有假幣,只有『壞錢』。」該工作人員說,漢代有一些銅錢的大小不一樣,是因為當時除了中央可以制錢之外,地方也可以制錢,採取「放養式」鑄幣政策,地方為了製作更多的錢就把銅錢越做越小,購買力是一樣的,這種錢被稱為「壞錢」。

一刀平五千:形似鑰匙,一刀等於5000個銅錢

「在兩漢之間有一個王莽新朝,當時王莽在篡位當皇帝之後,想了很多辦法改變人們的觀念,也鑄造了很多不一樣的錢。」工作人員介紹道,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一刀平五千」,它是圓形方孔錢和刀幣的結合,就像一根鑰匙。

它還是最大面額的古幣,工作人員介紹說,上面有「一刀平五千」這五個字,意思就是一把這樣的鑰匙刀等於5000個銅錢,「一刀」這兩字是用金線錯入其中的,所以也被稱為「金錯刀」。「王莽是一個很復古的人。」該工作人員說,在鑄造上,王莽把之前的圓孔幣和已淘汰的刀幣拼在一起。同時,因為該幣存在時間很短,存量很少,「整個中國,現存只有幾十枚,很珍貴。」

大觀通寶:宋徽宗親手書寫的「御書錢」

「宋朝的經濟非常發達,發行的錢幣也特別多。」工作人員表示,宋朝的錢幣相比之前更加精美,有很多書法家、大文豪都在上面寫過字,如司馬光、蘇東坡等。這其中,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文字最精美的古幣九曲篆「皇宋通寶」。

據了解,該博物館還收藏有宋徽宗親手書寫的「御書錢」——「大觀通寶」。工作人員說道:「宋徽宗有一大特點,就是字寫得特別好,他的字體被稱為『瘦金體』,館藏的這幾個『大觀通寶』銅錢,基本上能稱得上中國古代錢文最漂亮的銅錢了。」

「鎮館之寶」:第一套人民幣

在眾多貨幣藏品中,第一套人民幣是該館的「鎮館之寶」。記者在博物館中見到了它的複製品,「太珍貴了,怕被損壞,原件鎖在保險柜中。」工作人員說。

據了解,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石家莊成立,同時發行了第一套人民幣,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這套人民幣的特點是樣式非常多,有12個面額、62個版別,面額由1元到50000元。

「由於第一套人民幣發行年代久遠,而且流通時間只有7年,是目前流通時間最短的一套人民幣,極為珍貴。」工作人員表示,這樣一整套2011年在上海曾經拍賣出680萬元的價格。其中一張「牧馬圖」壹萬圓面額人民幣收藏價值最大,它的背後是蒙古文字,在內蒙古自治區少數民族地區使用,被譽為「中國紙幣之王」,一張價值超過兩百萬元(一種說法高達460萬元)。其他的每張收藏價格也都過萬元。

「當時,新中國在探索自己的全國法定貨幣,所以第一套人民幣主題比較雜,圖案不統一,防偽技術、印刷技術較為粗糙,紙張質量也較差,很不容易保存。」工作人員表示。

廣東省1985年本票:僅流通40天便限期收回

為解決人民幣大面額票券缺檔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曾於1985年2月4日發行了50元和100元兩種大面額本票。由於本票面額較大,便於攜帶和結算,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流通,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因此當時很受企業、團體和個人的歡迎。

由於當時我國的第四套人民幣50元、100元券尚未發行,地方獨自發行等同於人民幣流通的大額本票,削弱了人民幣作為全國唯一合法貨幣的法律地位,且當時開辦銀行本票業務的辦法還欠完善,因此,廣東省本票僅流通40天,就發出公告限期收回,從1985年3月15日起,停止在市場上流通。

辛巴威100萬億:世界上面額最大的紙幣

據了解,該館收藏有世界180多個國家(地區)貨幣,主要有美國美元、加拿大加元、日本日元、澳大利亞澳元、韓國韓元、越南越南盾、泰國泰銖、英國英鎊、歐洲歐元等。

其中,非洲國家辛巴威為了應對嚴峻的經濟形勢和貨幣貶值,從2006年底開始不斷發行大面額的紙幣,而辛巴威100萬億紙幣更是創下了世界上最大面額的紙幣的紀錄。

藏品從哪來?

社會徵集:主要為校內校外進行徵集。廣州貨幣金融博物館無法像政府主導的官方博物館一樣可以有充裕資金進行大量徵集,而只能依靠學校自籌進行徵集。第一套人民幣就屬於徵集來的藏品。

依法交換:博物館與八角劵收藏協會、廣東省集幣協會等機構建立藏品交換機制。比如,博物館籌建時有一些重複的藏品,可以拿出來換取自己缺失的藏品,以此方式,填補藏品的某些空白點。

收藏人士捐贈:比如第一任館長肖茂盛教授捐贈了1000多件古幣,由於古幣價值呈逐年上升趨勢,現在很難有一個估價。

館長帶隊民間「淘寶」,廢品回收站淘到古幣

據了解,廣州貨幣金融博物館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籌建,說起博物館「創業史」,廣州貨幣金融博物館館長劉志梅感觸頗深。初期博物館「家底」單薄,只有第一任館長、貨幣收藏家肖茂盛教授夫婦捐贈的1000多件古幣,民間收藏家的捐贈和從各方途徑調來的一些藏品。

「博物館的『創業』從民間淘寶開始,肖館長帶領大家深入到民間尋找藏品。」劉志梅說,20世紀90年代,在民間還是可以「淘」到真寶貝的,工作隊先後去過新疆、北京、香港、西安等地進行田野調查式「淘寶」。「肖館長還曾在廢品收購站淘到很多古幣。」另一名博物館工作人員曹馨也表示,當時,在貨幣市場、文物地攤也能發現很多古幣。

2010年,廣州貨幣金融博物館新館建設,為解決經費不足問題,學校加大投入,在一年內完成了新館建設及布展,「博物館在編人員只有3人,但老一輩人的實幹精神和收藏情懷一直鼓勵大家前進。」

「我們學校最早屬於中國人民銀行系統,在這個系統久了,很多教職工對錢幣、票據有一種天然親近,也有收藏的便利途徑。」劉志梅說。學院一位今年已故教授王欽秀老師就向博物館捐贈了一臺陪伴他一生的設備——微型便攜計算機。

據了解,這臺微型便攜計算機是生產於上世紀80年代的第3代便攜機,目前開機仍能運行正常,可用於博物館收藏、展示。「整機製作及精良,當時並非民用機器,只有科研院所、銀行金融機構才能配置得起。」劉志梅說:「王老師從事數學領域研究多年,此臺設備跟隨他一輩子,雖然過時,但代表著對科研教學工作的熱愛。」

老收藏家「半賣半送」鎮館之寶

每一件藏品背後都有一段故事。作為「鎮館之寶」的第一套人民幣自然也是。劉志梅表示,第一套人民幣來自著名錢幣收藏家黃本傑,黃老先生原就職於中國人民銀行。他在貨幣收藏界很有名,對錢幣收藏也有獨到的見解和敏銳的觸覺,在第一套人民幣剛推出的時候,他跑了多個省市收集齊2套,並以十分優惠的價格半賣半送給博物館。

「那是2000年左右,徵集費用並不高,但現在一套價格約700萬元。」劉志梅表示,老人家這一舉動背後是一種情懷,是對於藏品傳承後人的無私奉獻。」

「我還接觸到一位70多歲的老人,他叫衛國定,湖北黃岡人。老人作為一名錢幣票證收藏專家,畢生致力於收集1949年前的各類老貨幣、票據、股票、國債等金融貨幣類藏品,因年事已高,他很想將藏品交付圖書館、博物館、資料室等妥善保存,留給更多的世人學習鑑賞。」一位工作人員表示說。

2010年前後,衛老先生在網上找到了廣州貨幣金融博物館的聯繫方式,先後四五次來這裡走訪。最終,廣東貨幣金融博物館向衛老先生徵集了股票、票證類藏品300餘件,他個人還無償捐贈了20多件。「可以說,如果沒有衛國定老人,我們的金融票證展廳將遜色很多。」

(綜合自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天圓地方」的文化內涵
    這裡的「大寰」就是天,「大距」就是地,就是「天圓地方」的意思。另外,其他一些古書如《周髀算經》《大戴禮記》中也有天圓地方的說法。01「天圓地方」溯源「天圓地方」在古書中的記載非常流行,而從考古資料看,這一觀念更早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原始社會時期
  • 從《易經》看「天圓地方」
    「天圓地方」是中國古典智慧與哲學的精髓之一,過去一些人因為不了解其博大深邃的內涵,只淺薄地認為其說的是「天是圓的、地是方的」,並用所謂現代天文知識來攻擊之!並煞有其事地證明其說的歷史局限性,其實指責與懷疑的人們,才是真正的無知與片面!
  • 評選中國古錢的「形象大使」
    中國古錢的價格非常穩定,其中許多品種呈現慢牛行情。在亞洲中國古錢最受青睞,這種態勢已經向歐美國家蔓延。中國古錢品種繁多,數量巨大,其中一些錢幣享譽泉界,甚至普通民眾都有所耳聞。這些知名度極高的錢幣完全可以作為中國古錢的代表性錢幣,並且可以作為中國古錢的形象大使,這些古錢代表著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和歷史。
  • 天圓地方 老祖宗的智慧
    陰陽學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是古代漢族先哲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證明了它的正確性,「天圓地方」是這種學說的一種具體體現。由於這種能量60年一輪迴(一個甲子),周而復始,如環無端,因此古人講「天圓」,用來描述時間的特點。同時古人講方位時,用「四面八方」來描述,也叫「地方」。「天圓地方」就是講時間和空間,也就是講宇宙的真實面目!體現了老祖宗智慧的時空觀念。
  • 講了3000年的天圓地方,全被教科書說歪了!
    至於天圓地方這個說法,從小聽了無數遍。歷史上教到渾天儀的時候會說,語文上學兩小兒辯日的時候會說。地理上說地心說日心說的時候會說。它已經成了古人不思進取,不愛科學的典型事例。所以,咱只能說有些歷史大咖信天圓地方,另外一些大咖相信其他學說。如果他們知道我們一直在研究他們究竟信不信天圓地方,肯定會笑掉大牙。這已經徹底地本末倒置。這件事情已經成為我們用來證明的論據,而徹底失去了它原本應該有的模樣,這很悲哀。 那天圓地方只是少數人相信的偽科學,那豈不是一點價值沒有了?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圓地方」的含義:是人正常的感知
    那麼我為什麼說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圓地方」沒錯呢?這個就得從人的認知說起,就算我們現在知道地球是圓的,可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看到的感覺是不是還是天圓地方呢?這個「天圓」很好解釋,我們抬頭看天空,天空就象一個倒扣的圓鍋。「地方」,這個方不是指方形,四個邊,其實我們現實望著遠處看到的是沒有邊際的。
  • 新中式文化精髓——天圓地方
    天圓地方是陰陽學說的一種體現。陰陽學說乃其核心和精髓。陰陽學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是古代先哲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證明了它的正確性。「天圓地方」是這種學說的一種具體體現。(北京天壇)古人對天地心存敬畏,地是平的,像一個大託盤,被巨大的半球形天穹罩著,因此天壇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均為北圓南方,通稱「天地牆」,以象徵「天圓地方」之說。
  • 萊州這裡挖出大量古錢,500多斤!
    地底下也是經常挖出寶貝,記得上小學時候,有一次同學上學都拿著古錢玩,問了一下才知道,原來是一個工地挖出了大量古錢。因為那時候太小,只是印象裡有模糊的記憶,最近在一張老報紙上發現了當年的報導。經初步整理,這批窖藏錢幣只有一個品種,即西漢末年王莽時期鑄造的「大泉五十」。雖年代久遠,但仍完好無損,字跡清新,且式樣繁多。不論從厚薄、大小,字體的書寫,錢穿、外郭、內郭、額輪等等,絕少雷同。
  • 科學家常說「天圓地方」一直被誤解,真正含義蘊含宇宙萬物思想
    隨後命四人分四方,具體實施文明推廣的工作,這就是最早的天圓地方的理論和實踐。天圓故然沒有今天的精確認識,但已經蘊育了樸素的宇宙觀,地方則是指地平坐標系,方指方位或方位角,即子代表北方,午代表南方,酉代表西方,卯代表東方,並用十二個地支,十個天幹,四個卦象表示二十四個方向並構在整個周天(360度圓),這才是天圓地方的真相。
  • 天圓地方——走進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新館於1996年10月建成開放,當年乘著坐火車到上海中轉的機會在這裡現行遊覽了一番,不過那個時期經濟實力有限,用的是樂凱膠捲,富士柯尼卡還捨不得用,也就不用說用膠捲來拍攝文物了,所以留下的只是當年在博物館外的兩張影像。
  • 中國古錢的8大變革!錢幣收藏必讀!
    所以玩錢幣收藏,首先得了解錢幣的歷史,以及不同時代的變革,喜歡錢幣,家有古錢的,今天這篇文章就必須看一下。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中國古代貨幣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數次重大的變革,幾次變革都有利於各地物資交流和貿易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的繁榮。其中有八次變革意義深遠!
  • 極特殊的高儲值古錢——新疆紅錢
    新疆紅錢的由來與鑄造史剛開始聽新疆紅錢這一個名稱的時候,也許很多朋友並不知道到底它是什麼。新疆紅錢,並不是某一個特定的錢幣,它是清代新疆地區鑄造的紅銅貨幣的非正式通稱,因其色紅而得名。新疆位於祖國的西北邊陲,歷代中央政權對該地區的統治和管理都在逐步地改進和加強。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南唐時期錢幣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又有哪些入選「中國古錢五十名珍」?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時期李昪在江南地區建立的王朝,定都江寧(今江蘇南京),傳三世歷一帝二主,享國三十八年,是十國中版圖最大的政權。 南唐是五代十國時期經濟文化繁榮、科技進步、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對後世宋朝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印象梅州:「天圓地方」的客家圍龍屋
    客家人建屋大都在依山傍水的丘陵山麓,宅基選擇以山脈來勢雄健,山麓結基平坦、寬敞,周圍綠水迴環的地方,此被視為「風水林」。靠山修建屋子,整體呈半圓形,前低後高,方位一般坐北向南。屋前為半月形池塘,具有蓄水、養魚、防火、防旱等作用。半圓池塘與半圓圍屋相配搭,便成了「天圓」;而在這中間,一般建有方形堂橫屋,為「地方」,二者相結合,是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哲學思想的體現。
  • 北大校徽「魯迅造」,創意「源」來是古錢
    近一個半月的時間裡,魯迅和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在逛古董地攤時,開始購買古錢。周作人後來在《苦茶》中回憶說:「我在紹興的時候,因為幫同魯迅搜集金石拓本的關係,也曾收到一點金石實物……這種金石小品,製作精工的也很可愛玩,金屬的有古錢和古鏡,石類則有古磚,盡有很好的文字圖樣,我所有的便多是這些東西。」
  • 揭秘!為啥鍛造鬥齒價格貴、壽命長?而鑄造鬥齒……
    揭秘!為啥鍛造鬥齒價格貴、壽命長?挖掘機鏟鬥鬥齒一、鬥齒的結構和作用挖掘機鬥齒是挖掘機的主要易損部件,類似於人的牙齒,是由齒座和齒尖組合而成,二者靠銷軸聯接,由於鬥齒磨損失效部分是齒尖
  • 鈑金SolidWorks如何用放樣折彎做天圓地方展開!(實際加工畫法)
    打開SolidWorks,點擊新建點擊零件點擊確定點擊草圖繪製選擇草圖繪製面點擊草圖繪製矩形我們折彎機折彎天圓地方的時候是折彎半個天圓地方的點擊平板式選擇解壓縮看展開後效果右擊平板式選擇輸出DXF/DWG此處選擇折彎線點擊確定雷射的時候兩端打缺口,折彎時候直接劃線折彎,兩件焊接就做成天圓地方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唐朝錢幣
    又有哪些入選「中國古錢五十名珍」? 1、乾封泉寶 乾封泉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唐代稀見錢幣之中的「乾封泉寶」,該錢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間所鑄,鑄時僅八個月。唐朝政府速將其回籠銷熔改鑄開元通寶,這就是乾封泉寶存世不多的緣由。該錢之所以鑄時僅八個月,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
  • 其實是這樣演變的
    到春秋戰國時代各國形狀不同的貨幣,在秦國統一之後,原來秦國的圜錢成了官制貨幣。貨幣的形狀、面文、大小一直都是演變的,從半兩到五銖、通寶,從國號、年號到各種花錢非常豐富。雖然這樣,還是有例外,王莽就是一個例外:雖然自秦朝起貨幣都主要以原形為主,但是新朝王莽來了一個大穿越,對貨幣改革鑄造一堆復古的布幣,根據大小就有十種,大布、小布、中布、差布、么布等名目繁雜,還有面文為一刀平五百的特殊貨幣。比他改的地名還亂。
  • 我們天天使用的一種餐具,卻寓意著「七情六慾」和「天圓地方」
    到清代,上海的外國人把筷子翻譯成「很快的棍子」,所以,後來就有了「快子」的名稱。筷子主要是竹木所制,久而久之,後人就把「快」加了個竹字頭,稱作「筷子」了。我們天天使用筷子,那麼,一根筷子到底有多長呢?作為一名中國人,你能否準確回答得出。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慾!筷子一頭圓一頭方,表示天圓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