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促進產業集聚拉動經濟發展

2020-12-12 東方網

原標題:潮州促進產業集聚拉動經濟發展

  經過多年的發展,潮安已經形成了陶瓷、五金不鏽鋼、食品、印刷包裝、服裝、皮塑製鞋等六大支柱產業。「特色產業是潮安區域經濟的主體和核心,也是潮安實現轉型發展的關鍵所在。」談及特色產業對潮安的重要性,潮安區委書記林群深有感觸。

  然而,潮安的支柱產業大多採用家庭小作坊的生產方式,產業集聚度低,「用地難」、「小而散」等突出問題正制約著潮安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

  如何才能改變這一局面?幾年前,潮安人將目光轉向了東山湖畔、桑浦山下的一片新土地,他們計劃在這裡打造一個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平臺——潮安特色產業基地,更好地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供用地矛盾,促進地方特色產業形成鏈條並產生集聚效應,全面提高本土民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區位條件優越交通網絡發達

  潮安特色產業基地位於潮安區西南部,北部距離沙溪鎮區約2公裡、距離潮安區城區約10公裡、距離潮汕機場約8公裡。優越的區位條件,不僅使基地城鎮發展組團,增強了發展動力,還為自身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生產、生活服務配套,發展前景廣闊。

  交通網絡發達,也是潮安特色產業基地的一大優勢。汕梅高速公路從基地中部南北斜向穿越,並在基地內設立出入口。汕梅高速公路聯通汕頭、梅州、揭陽、潮州,是粵東城市經濟聯繫的大動脈,同時也是潮安特色產業基地對外交通的主樞紐。此外,區道078線從基地南側經過,使基地產品及貨物能夠快速便捷地進入汕梅高速公路,疏散到周邊各地。

  規劃建設12個特色產業項目

  潮安特色產業基地規劃總開發面積約6100畝,計劃開發工業用地,配套部分行政、商業、服務、居住、休閒用地及貨運場,建設給排水、供電、通訊、路網、汙水處理等設施。根據規劃,這裡將建設成為涵蓋傳統工藝陶瓷、特色工藝、建築陶瓷等特色產業的聚集發展區。

  未來,這裡將為潮安特色產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據介紹,潮安特色產業基地包含了12個特色產業項目,分別是東山湖休閒生態旅遊集群、特色產業基地服務中心以及特色工藝品、物流配送、包裝印刷、皮塑製鞋、機械製造、傳統工藝陶瓷,五金不鏽鋼、食品、服裝、建築陶瓷等10個產業基地。

  32家企業取得土地使用權

  近段時間來,潮安區加強統一協調指揮,各部門、各相關鎮通力協作,特色產業基地各項建設取得較大進展。

  目前,基地基本完成徵地任務,工程已全面進入施工階段。區政府專門成立了潮安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現場指揮部,並從各部門各單位抽調工作人員常駐現場,確保實際操作中碰到的各種問題能夠及時得到解決。

  與此同時,區政府還成立了企業進園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推行全程「保姆式」服務,組織業務人員協助企業辦理進園手續,從立項、環評、工商稅務登記等方面為進園企業提供便利,讓企業順利進園紮根發展。

  潮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河山告訴記者,至目前為止,基地前期共供地32宗,總供地面積約1796畝。其中,第一批已掛牌出讓7宗工業用地,總用地面積732畝,實際供地建設用地面積635畝。第二批共掛牌出讓15宗工業用地,近期,區政府正準備召開有關會議,進一步推進園區建設。

  據了解,基地首批進園企業共7家,包括復興食品機械、宏興集團、笑咪咪食品及順發五金製品等,目前各企業已經陸續完成用地合同籤訂、立項、環評等相關工作,復興食品機械公司近期正在修建圍牆。

  吸納高、新、尖企業進駐園區

  據潮安特色產業基地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繼續加強區道078線園區段及A1線等園區區間道路、水利溝渠、沙溪汙水處理廠和垃圾焚燒處理廠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好供水供電工作,同時,不斷加強企業進園服務工作,督查已取得土地的企業及早進駐園區。

  「我們還將加強土地供應力度,加快招商引資進度,爭取更多更好的企業進園投資建設。」該負責人表示,基地將積極招攬和吸納高、新、尖企業進駐園區,提升園區整體競爭力。

  如今,集工業、旅遊、商住於一體的潮安特色產業基地正漸漸從規劃變成現實。我們期待著,一個「宜工、宜商、宜住、宜遊」的多功能、現代化園區早日在潮安區西南部崛起,讓這片商業文化濃厚、民營經濟發達的經濟熱土煥發更多的生機和活力。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潮州:「特精融」齊發力 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益海嘉裡糧油加工基地、閩粵經濟合作區LNG儲配站(一期)、華瀛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六大工程」中,多個重量級項目接踵落地潮州港經濟開發區。在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峽西岸經濟區交匯點上,潮州臨港特色高端產業加快集聚發展,將助力潮州打造成為廣東沿海經濟帶東部橋頭堡。
  • 關於拉動體育消費促進體育夜間經濟發展工作的通知
    各縣市區教育和體育局、體育事業發展中心,市屬各開發區體育主管部門:   為拉動體育消費,促進全市體育夜間經濟和體育產業更好發展,激發城市活力,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認真貫徹落實《濰坊市推進夜間經濟實施意見》,通過市場運作和政策拉動,進一步創新和豐富體育夜間經濟服務方式,豐富夜間體育休閒健身項目,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體育消費需求
  • 依託產業基礎 突出優勢行業 鹽城市力促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鹽城市堅持把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深化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依託汽車等產業基礎,加快推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和空間集聚,以重點項目建設和龍頭企業培育為主抓手,服務業提速增效取得明顯進展,呈現出比重提高、速度加快、結構優化、水平提升的良好態勢,為全市經濟轉型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 赫明輝代表:發展呼叫中心產業加速人才集聚
    「作為現代高端信息服務業的一種,呼叫中心產業既是環境友好型產業,又是技術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轉變發展方式、發展綠色友好型產業,是未來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趨勢。」省人大代表赫明輝對此極為關注。
  • 發展新型海洋經濟 促進港城高質發展
    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加快壯大海洋裝備等產業,連雲港必須要大力發展新型海洋經濟,促進全市「高質發展、後發先至」。 一、連雲港海洋經濟發展現狀 1.
  • 藉助區位優勢謀劃高質量發展 打造城市副中心和產業集聚區
    隨著深中通道加快建設,中山「環灣布局向東發展」的進一步推進落實,南朗鎮的區位條件優勢日益顯著,今年上半年,各鎮區主要經濟指標排名中南朗位列第二。如何對標兄弟城市發展現狀,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他認為,南朗首先要把握深中通道建設契機,積極承接深圳產業溢出要素資源,促進深圳科技成果在南朗實現轉化。以加快建設生物健康醫藥產業平臺為戰略,依託華南現代中醫藥城,強化項目招引,以大項目促進大發展,爭當健康醫藥產業發展的「優等生」。
  • 深圳(潮州)產業轉移工業園
    深圳(潮州)產業轉移工業園  深圳(潮州)產業轉移工業園將致力於能源、石化等臨港重化工業,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構築具有創新性、開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續性的新型產業體系,打造承接珠三角、臺灣、海峽西岸經濟區產業轉移的共同載體。
  • 【部門負責人:高明駿副股長解讀】《促進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
    為加快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高水平建設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集聚區的重要指導和重大機遇,根據《促進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精神,結合工作實際,提出如下方案:一、工作目標搶抓政策機遇,明確發展方向,鼓勵集聚區按照先建後評、滾動支持、持續監測、有進有出、動態調整原則,發展先進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 發展特色產業 促進轉型升級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近年來,該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鏽鋼和農產品兩大產業集群支撐經濟發展,特色產業引領經濟的全面轉型升級。 千億元級不鏽鋼集群加大投入提升產業。有「中國不鏽鋼之鄉」之稱的興化市,聚集了近2000家不鏽鋼製品企業,年產量近100萬噸,約佔全國民營企業市場份額的七分之一。在轉型升級中,興化市淘汰了一大批落後的設備,引進了世界一流的汙水處理設備,總投入達2億元。
  • 太康:踐行高質量發展 產業集聚區成全省典範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保平  8月12日,記者從太康縣產業集聚區獲悉,中共河南省委會日前印發豫文(2020)91號文件《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 關於2019年度市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情況的通報
  • 六大未來產業集聚蘇州相城
    日前,國際創新創意產業投資合作促進中心長三角分中心(GCIPC長三角分中心)揭牌儀式在蘇州相城舉行,未來該中心將結合蘇州相城經開區產業發展的定位,通過引進國內外頂尖人才,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打造能帶動新興產業顯著發展的國際化科技創新、人才集聚、資本賦能新高地。
  • 對標先進補強短板 促進贛州文創產業加快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是當代經濟、科技、文化融合發展在產業層面的突出表現。近年來,作為廈門市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文化創意產業保持較快發展速度,成為廈門市支柱產業,在拉動廈門經濟增長、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城市轉型和社會轉型的支撐作用更加凸顯。廈門促進文創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值得贛州借鑑。
  • 三大領域十二個產業方向 青島出臺行動計劃加快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
    進擊中的青島服務業集聚區服務業集聚區是拉動服務業增長的「領頭雁」。對此,青島早有認知。從2008年市發展改革委首次認定服務業集聚區至今,青島已經初步構建起國家、省、市服務業集聚區梯次發展格局。集聚區是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的先行區,也是經濟貢獻的領跑者。作為青島軟體名城建設的重要支撐,在2018年,市南軟體及動漫遊戲產業園就以佔市南區0.6%的土地貢獻3.5%的稅收,畝均稅收達83.61萬元。集聚區集聚的不僅是企業,更是在集聚優質產業要素,推動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
  • 大力發展「四種類型經濟」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來自市住房開發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陳寶京委員表示,全會提出,發展城市經濟,以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要抓手,全面提升城市經濟實力,增強省會輻射帶動能力,其中,服務業大有可為,建議繼續圍繞「食、購、遊、娛、文、體」,打造區域性特色商業品牌項目,成為我市在提升城市活力、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 《促進上海創意與設計產業發展的實施辦法》
    附件:促進上海創意與設計產業發展的實施辦法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進一步提升上海在全球時尚領域的地位,基本建成品牌薈萃、市場活躍、消費集聚、影響廣泛的國際時尚之都。  3.品牌之都建設目標:構建上海城市品牌、行業(區域)品牌、產品(企業)品牌共同發展的框架體系,加快本市從產品經濟向品牌經濟轉型。未來5年,新增3-5個千億級品牌企業和一批百億級品牌企業。基本建成以品牌集聚中心、品牌運營中心、品牌孵化中心為特徵的國際品牌之都。
  • 【論文簡報】集聚經濟的微觀基礎——企業選擇行為
    集聚經濟的微觀基礎——企業選擇行為張鑫  朱英明(南京理工大學)  李玉見(山東日照職業技術學院)集聚經濟是影響地區生產率的重要原因。以往無論是新古典經濟理論提出的勞動力池效應、中間品和基礎設施共享以及知識溢出效應,還是克魯格曼在新經濟地理理論中提出的集聚的向心力和分散力,都是基於集聚效應的分析,是從宏觀視角解釋集聚經濟與生產率之間的關係。
  • 上虞:出臺「1+9」政策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就人才政策而言,主要在去年人才3.0版的基礎上作了提升,重點加強高層次人才集聚、人才創業扶持等四方面的政策力度,積極引導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以及院士專家、博士後等工作站落地。上虞區相關負責人介紹,「1+9」政策體系,是以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涵蓋九大類專項的全新體系,也是涉企扶持政策的主要組成部分。
  • 促進南京低空經濟發展
    國際經驗表明,作為低空經濟主導產業的通用航空產業投入產出比為1:10、技術轉移比為1∶16、就業帶動比為1:12。低空經濟因其產業鏈條長、服務領域廣、帶動作用強的特點,正逐漸成為擴大內需、促進就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國民經濟發展的新興戰略產業。   我國低空經濟蓄勢待飛  近年來,隨著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密集出臺,我國低空經濟發展迎來重大機遇期。
  • 【封面文章】國際典型海洋經濟集聚區發展經驗|中國投資
    鹿特丹港大力發展臨港產業促進陸海統籌和港城融合發展。鹿特丹港完善的投資環境和優惠的稅收政策,吸引了大量世界500強企業和近4000家企業入駐,形成了重化工業、裝備製造業、海產品加工業和航運服務業等產業基地,促進了臨港工業的發展和臨港產業帶的形成,帶動港口經濟的縱深發展,促進了港口與腹地經濟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擴大了海洋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實現了陸海統籌、港城融合發展。
  • 關於支持拉動消費促進經濟發展推行有獎發票的公告
    關於支持拉動消費促進經濟發展推行有獎發票的公告 2020-05-29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