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失去左腿堅守鄉村課堂9年 盼全校學生走出大山

2020-09-10 中國新聞網

董海 攝

董海 攝

董海 攝

董海 攝

董海 攝

董海 攝

董海 攝

江蘇淮安盱眙仇集中學的校長吳凱,9年前因為一場意外失去了左腿。自身的殘疾並沒有影響他的教師夢,吳凱用一條腿「撐」起了每一節課堂。因為長期站著授課,他原本健全的右腿關節現在已經嚴重彎曲。吳凱表示,是對教學的熱愛,支撐著自己前行,希望用自己的事跡去勉勵、教育孩子,言傳身教,帶領孩子走出大山,出人頭地。(董海 蘇晨 徐珊珊)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元陽高颶:堅守鄉村教育18年,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元陽縣上新城鄉中學教師高颶,堅守鄉村教育18年,竭盡全力把滿腔熱血獻給了三尺講臺,從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成長為中學校長,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讓這塊哀牢山紅土地上的花兒茁壯成長。2003年4月,29歲的高颶來到這裡成為了一名物理老師。初到校點,高颶發現當地的教育理念、教學環境都與外面存在一定差距,學生們學習主動性不強,改變學生學習觀念、從根本上引導學生願學習、愛學習的工作迫在眉睫。
  • 巴中獨臂女教師杜秀蘭 深山堅守35年 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近日,六部門出臺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要求力爭3至5年,讓鄉村教師地位大幅提高,待遇得到有效保障。據統計,我國有近300萬名紮根基層的鄉村教師,每年約有4.5萬名公費師範生到鄉村任教。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們為孩子鋪好走出大山的路,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 鄉村開學,全校36名學生,學生是校長的希望,網友:為校長點讚
    鄉村開學典禮,全校36名學生,學生是校長的希望,網友:為校長點讚,校長:學生就是希望隨著9月的來臨,學生陸續迎來開學,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等待這一天等得太久了,由於今年比較特殊,上半年學生開學相繼延期,對於今年的學生來說可以說是有史以來學生最期望開學的一年,現在學生迎來開學,學生和家長都很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開學。
  • 為讓孩子走出大山—劍河縣一對夫妻教師堅守鄉村教學點18年
    劍河縣一對夫妻教師堅守鄉村教學點18年特約記者 楊家孟 吳昌連 張美乘著秋風,踩著細雨,我們來到了這一個深藏於苗寨中的小學--岑松鎮屯州小學。銀灰色的鐵門,紅綠相間的塑膠球場,白色的磚房裡傳來一陣陣清脆的讀書聲,「雲對雨,雪對風,花對樹......」
  • 為讓孩子走出大山 黔東南劍河縣一對夫妻教師堅守鄉村教學點18年
    ,這是一年級潘桂仙老師的班級裡孩子們傳來的對韻歌,潘老師和她的丈夫楊漾都是這個小學裡的老師,他們在這個小學堅守了18年,只為了讓這些鄉村裡的孩子走出大山,讓孩子們通過知識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改變自己的命運。
  • 【敬業奉獻四川好人候選人】陳永根:獨腿村醫堅守大山三十載 走出...
    蜿蜒盤旋的鄉村路,繞著蔥鬱的龍泉山向深處延伸。在這個小山村裡,有一位頭髮花白,穿著白大褂,提著藥箱的老人,總是拄著一根拐杖,奔走在崎嶇的山路上。這個2歲就失去左腿,20歲便開始為村民服務,在大山裡堅守了36年,艱難走出18萬裡出診路,被村民們稱為「最美村醫」的老人,名叫陳永根。
  • 鄉村教師白樹德堅守山區40餘載 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1987年,白樹德被調到離左家村3公裡外的南陽勝學校擔任教導主任,兩年後轉為公辦教師。在上下班途中,每當遇到下大雨,他總會護送五六個孩子蹚過兩條河道。到了冬天,天黑得早,他還要護送孩子們經過一片亂墳崗,直到孩子們安全回家。2003年,白樹德擔任左家學校校長。
  • 【堅守,是他們對大山最好的回報】
    陳洪兵回鄉任教已有23年了,他常說,堅守是自己對家鄉、對大山最好的回報。除他之外,這裡還有一群教齡20餘年的老師們。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守著大山裡的三尺講臺,放飛出了一個個年輕的夢想,任歲月染白了雙鬢,只為能讓鄉村孩子走出大山。
  • 山村教師毛文丑:只要學生來就繼續上課
    今年學校只來了5名新生,在這裡堅守了21年的山村教師毛文丑想要「桃李滿屋」都很難,但他依然忙著解鎖新技能、學習新知識「只要學生來,就把課繼續上下去」閱讀提示毛文丑任教的福州市閩清縣下祝鄉杉村學校僅有70名學生。
  • 個舊鄉村教師盧慶光:用我無悔的青春,送孩子們走出大山!
    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讓我們逐一走近2020年度鄉村學校從教20年以上優秀教師聆聽他們普通卻不平凡的從教故事28年前,他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走出了大山成為雲南師範大學地理教育專業的一名大學生大學畢業後他回到家鄉,紮根大山用知識引導無數孩子走出了大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
  • 致敬「湖南好人」中的那些鄉村教師:守護大山裡的夢
    他們居於深山,年復一年,澆灌著一個個稚嫩的希望;他們甘於奉獻,將星星點點的微光匯聚在一起,成了照亮大山孩子們前行的啟明燈……因為堅守,青澀的臉龐上總能看到笑顏;因為知識,無數貧困學子得以改寫命運。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致敬「湖南好人」中的那些鄉村教師,他們來自不同地方卻都歸於大山,為了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燃燒」自己,同時也向每一位辛勤付出的教師道一句:老師,辛苦了!
  • 學校迎來開學,全校僅36名學生,校長:只要還有學生就會堅守下去
    隨著9月來臨,學校迎來開學,全校僅36名學生,校長一句引起網友紛紛點讚學生陸續迎來開學,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等待這一天等得太久了,對於今年的學生來說可以說是有史以來學生最期望開學的一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人越來越重視教育,也有不少學生畢業後會選擇從事教育行業,從事教師職業,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家長對教師職業還會有一些誤解,認為老師不負責任,講課不好,沒有教育好孩子等,其實對學生很負責的老師還有很多
  • 鄉村教師37年堅守,只為讓深山孩子走得更遠
    偏遠山區教育缺乏,師資力量不足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發展鄉村教育,教師是關鍵。只有讓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紮根鄉村,以優質的教育資源作保障,才能徹底消除城鄉教育差距,通過教育讓鄉村更美好。在平壩區齊伯鎮溫泉村窯上組的窯上小學,張習陽老師用了37年的執教生涯堅守在這座偏遠的山村學校,帶出了300多名學生走出深山,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現在我們跟著記者,走進這所山頂上的學校,看看張老師的鄉村堅守之路。
  • 「株洲鄉村紅燭」「身兼六職」的完小校長 堅守山村四十載
    「鄉村紅燭」系列報導之三「身兼六職」的完小校長 堅守山村四十載株洲日報記者 侯德懷 通訊員/王亞 溫豔娟【人物檔案】,2019年被授予醴陵市首屆鄉村教師奉獻獎,2020年榮獲株洲市鄉村教育奉獻獎。既是校長、班主任、科任老師,也是學校的保安、後勤兼食堂大師傅。在學校所有的課程中,除了英語,他門門都教得有聲有色。1980年,17歲出頭的肖佑萍高中畢業,成為醴陵市官莊鎮最偏遠的趙公山單級小學教師。這是一所隔年招生的學校,全校4個年級,只有他一個老師。
  • 24年堅守鄉村三尺講臺
    「長沙市優秀教師」湯亞平新麓谷2020年9月16日訊(吳夢珊)鄉村教師是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鄉村教育的基礎支撐,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他們將自己的大好青春奉獻給了鄉村教育事業,化做春雨潤物無聲,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大山裡,點燃孩子們心中的那把火,成為指引孩子們成長的人生「燈塔」。
  • 從四尺校長到無掌老師,這13位鄉村教師,每一張影像都讓人動容
    9月10日是教師節,6年的教師經歷是小編這輩子最難忘的記憶。今天小編選編了13位鄉村教師的圖片,他們每一張影像都能勾起我童年的回憶。此時此刻,你有沒有向曾經教過你的老師發一個祝福?2007年9月任麼龍小學校長,該小學有學生400多人,大多數是留守兒童。熊朝貴既是校長,也是呵護這些孩子的「家長」。
  • 「身兼六職」的完小校長,堅守醴陵山村四十載
    ,2019年被授予醴陵市首屆鄉村教師奉獻獎,2020年榮獲株洲市鄉村教育奉獻獎。1980年,17歲出頭的肖佑萍高中畢業,成為醴陵官莊鎮最偏遠的趙公山單級小學教師。這是一所隔年招生的學校,全校4個年級,只有他一個老師。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學有所獲,他在同一個課堂上將語、數、美等搭配進行交叉教學,即一個班上語文,一個班上數學,一個班上美術。45分鐘結束後,留下一個班繼續上課,其它年級休息或是做作業。他自己則是連軸轉,只有課間10分鐘可以喘一口氣。
  • 他用一根拐杖,讓很多大山裡的孩子變成人才,背後真相是……
    尤其是在腿部受傷後,李朝文拄著拐杖一直堅守在三尺講臺上,至今為止,堅守了31個年頭。每一堂課,對李朝文都是一種考驗。由於長期單腿站立,給他的右腿增加了不少的壓力。因此,在課堂上,李朝文老師不得不時常用左手撐著講臺,緩解一下;累了,他把左腿搭在右腿上,讓受傷的左腿得到暫時的休息;再累了,就拄著拐杖支撐一下疲倦的身體。
  • 「袖珍學校」裡的「保姆老師」,用堅守在大山裡播撒希望
    在萬源市青花鎮罐壩小學,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數十年如一日,默默堅守在大山深處,不僅要為人師表、育人樹德,還要無微不至地照顧寄宿學生的衣食起居,被孩子們親切的稱為「保姆老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放棄走出大山為的是讓學生走出大山,他們沒有豪言壯語,卻將自己的愛化作點滴,融入孩子們的心靈。
  • 為愛守望——記堅守在大山深處的「小」校長李有葵
    現在隆陽區瓦窯鎮老營小學任教,擔任校長職務,被評為「雲南省2020年度鄉村學校從教20年以上優秀教師」。「我是大山深處的一個小校長」,李有葵老師常常這樣介紹自己。50歲的他,總是愛說自己「小」,不是年齡小,是鄉村小學作為基層學校的「小」,是在教育探索之路上學無止境的「小」。而在認識他的人眼裡,他是一位有著守望鄉村教育情懷的校長,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小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