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昌蓮:「在家上學」是對應試教育的另類控訴
作者:汪昌蓮 如今,在中國大陸約有1.8萬學生「叛逃」學校,選擇「在家上學」,多數家庭主要由母親負責孩子的在家學習。24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中國在家上學研究報告(2013)》,分析我國「在家上學」的發展現狀。
-
在家上學——中國教育在線
記者了解到的主要原因是,家長們對學校教育的失望,認為在家上學可能更有利於孩子的發展。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家庭選擇「在家上學」的前五位原因依次是:「不認同學校的教育理念」(54.19%)、「學校教學進度過慢」(9.50%)、「孩子在學校沒有得到充分尊重」(7.26%)、「孩子厭倦學校生活」(6.07%)以及「宗教信仰的原因」(5.59%)。
-
在家上學
在家上學是指家長棄工作做起了全職爸媽,讓孩子在家上學,專職在家教育兒女。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湖北、雲南、河南等地,已經不少孩子開始「在家上學」,內容涵蓋幼兒園至高中的各個階段。 孩子在家上學的弊端 雖然,目前社會在學校本身的教育制度問題方面,還有孩子的人身安全方面,有一些負面的報導,但是在家上學就一定靠譜嗎? 「在家上學」的弊端有: 1、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
中國現代私塾:遊走在「體制」外的另類教育
中新社成都1月6日電 題:中國現代私塾:遊走在「體制」外的另類教育 作者 殷櫻 「媽媽,今天老師給我們上了論語課,我在圖畫課上還畫了一隻蝸牛。」9歲的蛋蛋(化名)放學後,跟媽媽分享起學校裡的經歷。 蛋蛋在位於成都溫江一個偏離市區的現代私塾上學。
-
父母教育權:全球「在家上學」實踐
家長本身並不需要是合格的老師,在家自學除了由家長自己授課,也可以聘請老師到家中教課,教學內容與時間自己決定。中國大陸的升學考試一直備受矚目,學生承受的升學壓力是外人無法想像的。根據有關調查,針對1.8萬名有興趣讓孩子在家上學的家長的採訪,其中約2000人已開始在家教學。儘管家長在家教育孩子的權利沒有正式寫入法律,然而在家上學已不再是令人震驚,或是被視為異類的現象。
-
專家呼籲中小學亟待加強「食育」教育
原標題:專家呼籲中小學亟待加強「食育」教育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22個省份699個縣開展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國家試點工作,近10萬所學校開餐,受益學生近2300萬人。另有19個省份529個縣開展了地方試點工作,覆蓋學校近4萬所,受益學生達1000餘萬人。
-
「在家上學」,叛離還是回歸?
我們可能對公立教育有所逃避,但並不意味著「在家上學」就能替代學校教育,也不能用過於浪漫主義的眼光把「在家上學」看成烏託邦。網站的創辦者叫徐雪金,他希望「在家上學」的家長能通過這個平臺即時溝通,尋找志同道合者。 《在家上學——叛離學校教育》作者、中國青年報記者李新玲認為,有些孩子並非在學校上學不適應、不愉快,而是他們的家長認為學校教育不能達到自己對孩子的要求,不能讓孩子成為他們心目中的樣子,於是選擇「在家上學」。 支持個性?
-
在家上學,是教育的有益嘗試?
他們的特點是:一,父母的教育程度都比較高。二,不滿足於當下的學校教育的方式方法。三,這此父母多是全職帶孩子,既帶自己的孩子,同時也兼帶別人的孩子,類似於私塾。四、學習形式靈活,效果反映還不錯。今天,看到新聞說,18歲的袁小逸正在準備專升本的最後一門自學考試,如果今年通過,接下來,她就要選擇考研的學校了。她父親袁鴻林對她有一個「16歲大學畢業」的規劃。
-
另類學校引關注:現代「私塾」豈能替代學校教育?(圖)
為什麼會有個別家長放棄學校教育、選擇「私塾」教育?現代「私塾」是現代教育的補充還是古代教育方式的簡單複製?是教育的進步還是歷史的倒退? 暗潮湧動:另類學校引發關注 這些名稱類似古代「私塾」的學堂,班額小,學生總人數也不多,他們有的在相關機構審批註冊,有的處於半秘密的地下狀態。
-
在家上學:中國家庭的教育烏託邦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因為成績不好,擁有幸福童年的於笑笑上學以後變得自卑、壓抑,承受著老師的訓斥諷刺和同學的瞧不起。 於建軍記得女兒那段時間情緒很差,經常哭鬧不想上學。「學生好像成了老師的奴隸!」於建軍說,他決定讓女兒回家上學。 2006年前後,作家鄭淵潔在家教育兒子鄭亞旗、上海讀經私塾「孟母堂」被官方取締等新聞引起輿論關注,在家上學進入公眾視線。
-
「在家上學」捧紅「現代私塾」 專家稱此舉違法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教育讓私塾成為了沉澱許久的陳年舊詞,總會有人試圖去挑戰主流的神經。 私塾穿越到當代,又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在家上學。童話大王鄭淵潔就為自己的兒子去編教材,自己在家教;還有一位11歲女孩也是在家上學,她的英語詞彙量已經過萬了。
-
熱議:在家上學,失敗的教育?
近日,有媒體對11年前轟動一時的四川瀘州「家教挑戰義務教育法」案進行回訪,發現在家上學11年後,如今20歲的姑娘李婧磁卻連初中試卷都很難答及格。而當年其父曾以「娃娃到學校學不到東西」為由將其帶回家自己教育,更曾宣稱「女兒18歲時,我要把她培養成一名生物磁場方面的科學家」。
-
在家上學?中國私塾教育開始顯現苗頭,北大南開才子的教育實驗
為了孩子,開始長達15年的私塾教育 北大南開才子為了孩子自己在家當老師教育產業化的今天,很多家長們都忙於給孩子找好學校上學而發愁,而一位北大南開的才子卻因為自己孩子不喜歡去幼兒園,開始在家中給女兒授課,16歲自考杭州師範大學大專,接著由轉生本自考浙江大學本科,目前邊工作邊準備考研究生,用袁鴻林自己的話來說,別的學校可以掛牌各種實驗學校,我在家教授孩子知識為何不能做教育實驗?
-
在家教育的優勢
對許多慕真家庭來說,「在家教育」是一場全家人攜手展開的冒險之旅。為了整理這篇文章,我們訪問了幾個投入「在家教育」 10多年以上的慕真家庭,在那個年代「在家教育」難免被人看成另類的怪咖,經常得到親朋好友關懷性的「質疑」,而真實的生活簡直像戰場,伴隨著無數個想放棄的夜晚.。諮詢與內容提供:熊慧媛、棒冰媽媽、張美惠、沈錦麗撰文:王慧君對許多慕真家庭來說,「在家教育」是一場全家人攜手展開的冒險之旅。
-
「在家上學」:現實性與可能性的思考
熱點話題:孩子難適應學校 你是否贊成讓孩子在家上學?贊成:10887人不贊成:10850人(截至8月30日15:23)點評專家: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副研究員 徐岫茹在改革開放的今天,許多行業和事業都已經多元化,並與國際接軌。那麼教育呢?
-
另類教育他們有一套
兒子要上最溫柔的小學 文/鬧鬧媽 圖/趙森 有這樣一群另類父母,他們為孩子選擇了在常人眼中可稱之為挑戰傳統的教育模式:在家上學、入讀私立學校、選擇作為特招生求學等等。 在那樣一個時期,聽說四川華德福學校(也就是中國華德福教育的發源地)有一個老師要加入到鄭州的華德福小學,就是李紅育老師。李紅育老師的課我聽過一次,也見識過她溫柔和堅持的態度。那一下我又心動了,覺得孩子如果能接受到這樣溫柔的教育,是一生的福分!難道這裡就是孩子心目中所謂的最溫柔的小學?可是想到逼仄的校舍,稀稀拉拉的幾個孩子,還是很糾結!
-
10歲女童經私塾教育考上大專 專家:我國未對「在家上學」立法
除在高考復讀班學習短暫的幾個月外,她從沒接受過學校教育。這是否違反我國法律規定的行為呢?《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規定,「凡年滿6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7周歲。」
-
專家呼籲設立疏忽照顧兒童罪,引入親職教育制度
媒體年年呼籲,學校年年提醒,可是悲劇總是見諸新聞。青少年假期的安全問題,似乎成為一個無解的難題。孩子假期意外傷害,表面上是概率問題,實際上不少悲劇的背後,卻是家長的疏忽所導致。除了普及一些具體的安全措施,治理這一社會痛點,還有什麼高招?
-
鄭淵潔談「另類教育」遺憾:兒子失去早戀機會
鄭淵潔談「另類教育」遺憾:兒子失去早戀機會 2014-07-08 13:46:16南開大學心理學教授管健表示:「全國有這麼多檔『爸爸』的節目,但展現『可愛和雷人』的很多,有實際教育意義的不多。我們希望做一檔能幫大家解決實際問題的節目。」正是有了這樣的問題,7月17日,浙江衛視將推出一檔全新的父子角色互換節目《爸爸回答吧》。 「另類教育」有遺憾 首期節目邀請到「童話大王」鄭淵潔和南開大學心理學教授管健做嘉賓。
-
「在家上學」應給予必要的規範與支持
原標題:「在家上學」應給予必要的規範與支持 21世紀教育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中國在家上學研究報告(2013)》顯示,內地有1.8萬名父母表示有興趣在家教育孩子,其中約2000人已經開始在家給孩子上課,主要集中在幼兒園和小學教育階段。該報告認為,大部分選擇在家上學的家長與孩子,都是出於對個性化教育和優質教育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