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昌蓮:「在家上學」是對應試教育的另類控訴

2020-12-17 齊魯時評

  作者:汪昌蓮

  如今,在中國大陸約有1.8萬學生「叛逃」學校,選擇「在家上學」,多數家庭主要由母親負責孩子的在家學習。24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中國在家上學研究報告(2013)》,分析我國「在家上學」的發展現狀。調查顯示,在家上學的孩子主要處於小學階段,大多數家庭不認同學校的教育理念,過半家庭月收入1萬元以下。(8月25日北京晨報)

  眼下,在很多家長窮盡所能將孩子送往重點學校就讀時,卻有少數家庭反其道而行之,讓孩子「在家上學」,遠離升學的殘酷競爭,家長自己則當起老師教育孩子,過著類似「世外桃源」的生活。乍一看,1.8萬不是個小數目,但與在校學生相比,不值一提。試想,看到這種「返璞歸真」的教育方式,人們在拍手稱奇之餘,有多少家長會支持和敢於做出如此驚世駭俗之舉呢?然而,在崇尚學校教育的當下,湧現出這麼多「特立獨行」的家長和孩子們,仍然值得教育部門反思。

  事實上,家長選擇「自教孩子」,也並非是想標新立異,而是迫於無奈,是因為對教育體制失去了信心。也就是說,讓孩子「在家上學」,並非是主動「進攻」,而是被動「逃離」。與其說這是一種「返璞歸真」的教育方式,不如說是對應試教育體制的一種另類控訴。不可否認,如今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在為給孩子找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而「奮力拚搏」,都覺得自己為孩子「拚」來的學校還不夠好。特別是,家長為孩子「拚學校」,學校則「拚升學率」,而孩子們則成了一部超負荷運轉的學習機器。

  我們的教育體制方式,很多時候總是不相信我們的學生,不相信他們依靠自己能學好,能管理好,總覺得我們給他們安排的路徑、設計的人生是最美好的。他們的興趣、他們的愛好在我們的眼中都是與學習毫無關係的東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我們的精心設計中被掩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我們的滔滔不絕淹沒,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滿堂灌」。這就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教育現實。然而,正是這種現實困境,倒逼出了這一些家長「破釜沉舟」的膽氣與決心,才敢同應試教育反其道而行之——失敗了,讓孩子享受到了輕鬆;成功了,讓孩子收穫意外之喜。

  問題是,不是所有的家長都具有這樣的底氣,需要有智力和財力支撐,擁有玩得起另闢蹊徑教育孩子的「本錢」。 特別是,「在家上學」涉嫌違反法律。《義務教育法》中明文規定: 「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也就是說,「在家上學」逃脫了學校,卻逃不過教育法,最終還得回歸到應試教育的現實生活中來。可見,讓孩子「在家上學」,看上去挺美,卻是一個脫離現實生活的「教育童話」。

  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

qilushiping@iqilu.com

網上投稿

;請關注

齊魯時評官方微博

相關焦點

  • 解讀「在家上學」另類教育 專家呼籲教育多樣性
    在此社會背景下,「在家上學」作為滿足現代教育多元化需求的一種教育模式,未來理應獲得合法地位。具體到制度設計上,學者認為可參考國外在家上學的經驗,納入國家教育監管體系,逐漸走向規範化。  「國外在家上學叫被稱為『home-schooling』,實際上與一般家庭教育是有所區別的,它是一種教育的選擇。傳統家庭教育的內容不教正規知識,主要是薰陶,學習倫理習俗等。
  • 父母教育權:全球「在家上學」實踐
    家長本身並不需要是合格的老師,在家自學除了由家長自己授課,也可以聘請老師到家中教課,教學內容與時間自己決定。中國大陸的升學考試一直備受矚目,學生承受的升學壓力是外人無法想像的。根據有關調查,針對1.8萬名有興趣讓孩子在家上學的家長的採訪,其中約2000人已開始在家教學。儘管家長在家教育孩子的權利沒有正式寫入法律,然而在家上學已不再是令人震驚,或是被視為異類的現象。
  • 「在家上學」,叛離還是回歸?
    袁鴻林,王曉峰、徐雪金、姚泳光……當這些名字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時,「在家上學」的實踐者隊伍正變得日益龐大。從家塾和私塾,再到微型學校,「在家上學」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在公眾或支持、或狐疑、或反對的目光中,「在家上學」風生水起。  袁鴻林算是國內「在家上學」的先行者了。他曾在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讀書,在高校教了一段時間書以後下海經商。
  • 今後即將推遲中小學的上學時間,學生該幾點上學需要重點關注!
    中小學生現在的上學時間合理嗎?有些人認為現在中小學生上學太累了,每天很早去上學,晚上很晚才下學,回到家又有各種各樣的作業去做,學生根本沒有一點自由的時間,而且這樣也把家長搞的很累,所以他們認為中小學生應該晚點上學,做起碼能讓孩子多睡會。
  • 「在家上學」:現實性與可能性的思考
    「在家上學」也是一種傳統教育的回歸。「在家上學」的由來與實踐其實,在家上學並非新鮮事兒。《光明日報》2012年07月14日發表文章:《深度觀察:「在家上學」是叛離還是回歸?》其中報導了近年我國「在家上學」的實踐情況--袁鴻林,王曉峰、徐雪金、姚泳光……當這些名字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時,「在家上學」的實踐者隊伍正變得日益龐大。從家塾和私塾,再到微型學校,「在家上學」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在公眾或支持、或狐疑、或反對的目光中,「在家上學」風生水起。
  • 在家上學
    在家上學是指家長棄工作做起了全職爸媽,讓孩子在家上學,專職在家教育兒女。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湖北、雲南、河南等地,已經不少孩子開始「在家上學」,內容涵蓋幼兒園至高中的各個階段。「在家上學」的孩子父母們認為,不希望孩子在幼兒園過早地學習文化知識,這樣磨滅了孩子原本的個性,希望孩子在這個年齡段能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培養語言表達的能力,結合孩子本身的天性選擇自我為主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好處更多。  其實,創立「在家上學」的父母,其起因無外乎是父母對於當前中小學學習體制的不滿。
  • 「在家上學聯盟」引議 讓娃「在家上學」你敢嗎
    2010年12月,辭去「老總」職位的徐雪金創立了「在家上學聯盟」,迅速吸引了各地家庭的會聚,目前註冊的會員數達3800多人,網站日均點擊量超20萬。「在家上學」聲音的壯大,使這一族群進入公眾視線。  目前,「在家上學」的孩子就讀也出現了新模式不少家庭保留學校的學籍,「課程」部分在家完成,回學校參加期末考試,這是其就違反《義務教育法》質疑做出的調整。
  • 在家上學的國際案例
    《環球》雜誌記者/曹妍(發自莫斯科)《環球》雜誌記者/李大玖(發自洛杉磯)《環球》雜誌記者/趙珺(發自臺北)  「有一萬個理由離開學校,這是我做的最正確決定。」瑞貝卡是美國俄亥俄高中的學生,成績出類拔萃,但高一時,她選擇離開學校在家學習。  在家上學在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已有多年歷史。
  • 美國如何規範「在家上學」
    這些理論和研究,深得一些美國家長的認同,於是「在家上學」漸漸成為可以接受的方式。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各州逐漸將「在家上學」合法化。同時,為了保證「在家上學」的質量,美國各州在1988年達成共識,確定「在家上學」的5個基本標準:有孩子「在家上學」的家庭必須在地方學校系統登記;各州須規定家庭教師或父母作為教師的資格標準和課程的最低標準;家長要定期向學校官員匯報孩子的學習情況;建立「在家上學」學生評價體系;對「在家上學」未取得進步的學生給予補課。
  • 孩子在家上學的好處
    近年來,「在家上學」的模式風生水起,並且支持者頗多,他們認為這些孩子比起普通學校畢業的孩子,更加理智、冷靜、自制力強,因為他們的父母都是從小有計劃地培養。一般「讓孩子在家上學」的成功家庭都具備了三個特徵:1、父母是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規劃的;2、夫妻雙方對於孩子的教育觀念一致,不能出現不和諧的局面;3、這些家庭的爸爸都是關鍵時刻能夠做出果斷決定的人。  「在家上學」的好處有:  1、父母可以因材施教。  一些父母認為,教育應該像媽媽給孩子做的飯一樣,是營養可口的、獨特的。
  • 該讓孩子在家上學嗎?美國230萬少年在家上學,卻多被常青藤名校所...
    在家上學,只是看上去很美嗎?芥末堆  盧楠  3 月 22 日報導近日,由 21 世紀教育研究院主辦的「『在家上學』——新的路口」LIFE 沙龍在北京舉行,教育專家和家長們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在家上學」這一新興的教育模式。
  • 在家上學——中國教育在線
    記者了解到的主要原因是,家長們對學校教育的失望,認為在家上學可能更有利於孩子的發展。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家庭選擇「在家上學」的前五位原因依次是:「不認同學校的教育理念」(54.19%)、「學校教學進度過慢」(9.50%)、「孩子在學校沒有得到充分尊重」(7.26%)、「孩子厭倦學校生活」(6.07%)以及「宗教信仰的原因」(5.59%)。
  • 「在家上學」應有「合法身份」_正義網
    據媒體報導,美國接受「在家上學」的孩童比例正在上升,從1999年的1.7%上升到了2012年的3%。2016年,「在家上學」的孩童已經超過200萬人。而且從一些相關研究結果看,「在家上學」孩童的SAT和ACT成績要比全國的平均水平高一些。
  • 在家上學的好處和弊端
    想要在自己的孩子上學但仍對其有所保留的父母應該花時間考慮家庭教育的積極和消極方面。以下信息將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家上學時會發生什麼,詳細說明利弊。在家上學的15大好處家長有機會:確定課程及其子女的入學時間表向他們的孩子證明教育很有趣與子女建立牢固的聯繫
  • 在家上學的國際案例 博雅小學堂
    在美國,在家上學擁有合法地位,還有專門針對「在家上學」的教材;俄羅斯也明確規定,兒童可以在教育大綱規定範圍內單獨接受知識;在我國的臺灣地區,「非學校形態實驗教育實施辦法」已經正式出臺超過十年,在家上學的學生年滿十八歲,就能以同等學力進入大學。但總體看,國外在家上學雖有合法身份,但疑慮依舊存在,爭議之聲未絕。
  • 叫停「在家上學」利大於弊
    (3月3日《工人日報》)  「在家上學」,顧名思義,即不讓孩子到正規學校接受國家九年制義務教育,而改為父母在家專職「陪讀」,或讓孩子接受「私塾」「讀經班」等私人教育,這是近年來新興的培養教育孩子的一種模式,有人取得了成功,有人效仿,更多人在觀望。
  • 在家上學有利有弊家長應慎重
    2013年8月底,21世紀教育研究院[微博]發布的《中國在家上學研究報告(2013)》課題研究人員通過對QQ群及相關網站搜索,調查得出目前活躍在中國大陸地區在家上學群體規模約為1.8萬人(包括父母、孩子、教師)。
  • 對應試教育的擔憂,我選擇這樣來彌補
    參考書目:《孩子,願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郝景芳《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哈佛委員會《通識:學問的門類 》茂木健一郎丹媽碎碎念我和朋友溝通孩子的上學問題,都一致吐槽,這年頭當父母的都太累了,學這學那,簡直為孩子的教育操碎了心
  • 不想上學,在家自學,可以嗎?
    今天小編決定寫這個問題,是因為昨天回家的時候,小編的妹妹問小編,不想要去學校,想要在家裡面學習,可不可以。小編當時聽到這個問題一愣,在小編還在上學的時候曾經也想過這個問題,不想要去學校,為什麼不可以在家裡面學習呢?
  • 當年高考故意考0分,還寫8000字長文控訴的女孩,後來過得怎麼樣
    有很多人在上學的時候不把讀書當回事,認為應試教育限制了他們的獨立人格,喜歡舉一些不讀書也能成功的例子來催眠自己。等到很多年過去,在一次次遭到社會的毒打後,他們才幡然醒悟:當年要是肯好好讀書就好了。在14年前,就曾經有這麼一個年輕人,她對現行高考制度有頗多不滿,於是試圖做一個0分英雄,就像47年前的白卷英雄張鐵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