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名人說:大學非大樓之謂也,是有大師之謂也。
但章太炎這位大師中的大師,偏偏瞧不上大學中那滿院子的大樓,可能還包括那些所謂的大師。
大學的大門始終都向章太炎敞開著,但他始終都是視而不見,不以為意。
章太炎終究沒有成為大學裡的&34;。有意思的是,他的弟子在大學裡常常是實力不俗,聲譽鵲起。說太炎弟子撐起當年京城高教界文史領域的半壁江山,似乎也不為過。
章太炎,學者中的豪傑之士,區區大學,並不放在眼中。
一、章太炎對清華與北大的數次拒絕
1925年,胡適為清華大學策劃興辦國學研究院,建議採取英國的導師制度。清華校長曹雲祥曾有意請胡適擔任清華國學院導師,胡適回答說:&34;。結果,請來的是梁與王,卻遭到章太炎的拒絕。有的學者認為,章太炎是因不願與&34;共事而拒接清華聘書,其實根本原因不在這。
1927年,王國維去世後,清華國學院意欲聘章太炎為導師,這其實是舊事重提。據說梁啓超&34;。清華大學也夠背的,再遭拒絕。
章太炎還有一次當北大校長的可能。1923年,北洋政府欲推彭允彝為教育總長,蔡元培表明強烈反對態度。黎元洪下令&34;,教育部嚴禁學生請願,這引發了蔡元培再一次辭去北大校長。當時官方開展各種運作,試圖動員章太炎接替北大校長一職。但章太炎終不為其所動,只好讓北大校長暫缺兩年之久。
不進大學,並不意味著不去大學講學。其實,章太炎在大學曾得到過最高的禮遇。1932年親歷太炎北京講學現場的錢穆寫道:
&34;&34;
章太炎的大學講學就有如此之氣派。
但章太炎對大學就是不感冒。
&34;,這是章太炎長期一貫的看法。章太炎在《與王鶴鳴書》中寫道:&34;。這其實才是章太炎不進大學的主要原因。
二、章太炎、梁啓超等人對大學的批判
章太炎有《救學弊論》,指出現代學校有五個方面的弊端。&34;、&34;、&34;、&34;、&34;。這五個方面的弊端都是大學亟待解決的事情,從而使大學走出只是一味&34;之境地。
梁啓超在《回憶時務學堂》中寫道:
&34;
梁啓超直把大學比作&34;,因是順帶著不自覺的批評,所以才特別真實。因為在時務學堂不辦後,一直追隨梁啓超到日本打地鋪的就有十多個學生,這恐怕是大學教育中所無法做到的。
老舍對於大學的&34;,亦有他的道理。據羅常培《我與老舍》中說:&34;這是老舍獨特的對大學的&34;方式。
王國維亦有對大學的調侃。在張之洞當學部大臣時,王國維曾寫文章向他提建議,要求在大學中設置&34;一科。在文章中,王國維表現出了少有的幽默。叔本華曾經說過,&34;。王國維引用了此語,進爾調皮地寫道:&34;
三、胡適為什麼會貶大學而力挺中國傳統之書院?
1912年10月,章太炎就與梁啓超等人曾有建立&34;之議,開設研究院,下設各種研究所,以&34;、&34;。此一設想試圖效仿法國法蘭西學院,目的是集合優秀學者,在京師設立一個&34;的學術機構,以提振學風,遺憾地是此計劃並未能實現。
&34;的&34;,從實質上說還是屬於中國傳統式書院的性質。
在對大學存疑與對中國傳統的書院予以首肯上,胡適與章太炎的觀點應該是相同的。
胡適在《書院的教育》一文中,對現代大學體制亦有批判。
&39;學堂&39;學堂&39;灌注&34;
胡適對中國傳統的書院給以充分的肯定:&34;。
胡適在一次演講中,這樣評價書院的歷史價值:
&34;。(《書院制史略》)
四、章太炎甚至要&34;&34;
大學建立的初衷,當然是造就人才以造福社會的。這正如梁啓超在1912年《蒞北京大學歡迎會演說辭》中所言,&39;文明之母&34;。
但是真實的大學情形,可能正如錢穆所說:
&34;。
章太炎對於大學的觀察、思考與批判是長期一貫的。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他曾寫有《留學的目的和方法》《教育的根本》《救學弊論》《論讀經有利而無弊》等文章,還在一些書信與著述中,對大學的狀況進行多角度深入思考。因而,章太炎對於大學的批判,不僅是有針對性的,而且有些還是很有啟發性的意見。因而,章太炎的&34;,正可以使大學以此為鑑,改進並提升自己。
章太炎甚至會認為&34;優於&34;,原因在於:科舉文辭至腐朽,得科舉者猶自知不為成學,入官以後,尚往往理群籍,質通人,故書數之藝、六籍之故,史志之守、性命之學,不因以蠹敗,或乃乘時間出,有愈於前。今終以學校之業為具,則畫地不能進一武。
&34;有很好的底子,在進入社會後,尚有提升自己的空間與可能;而&34;以其所學找到自己的&34;後,常常會過河拆橋。
其實&34;並非都是範進式的,諸如蔡元培、張元濟、陳垣等大家都曾是&34;。 蔡元培、張元濟都曾中過進士,被點了翰林;陳垣則中了秀才。
五、&34;
章太炎晚年的選擇,就是在蘇州再辦章氏國學講習會。
章太炎一生四辦國學講習會,這包括1906到1911年間的東京講學、1913至1914年間的北京講學、1922年的上海講學與1934至1936年間的蘇州講學共四次。
在蘇州講學期間,章太炎先後主講了《小說略說》、《經學略說》、《史學略說》、《諸子略說》與《文學略說》等課程,並在1936年6月講完《尚書》後,加開&34;,因積勞成疾,當月即與世長辭。
章太炎講起學來,特別忘我,特別玩命,就有一種&34;的拗勁。許壽裳記道:&34;
&34;。
不說別的,只是&34;的精神,放眼整個大學世界,恐怕亦是找不到的吧。
參考文獻:
《胡適全集》
《梁啓超自述》
《民族與文化》錢穆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錢穆
《現代中國文學史》錢基博
《章柄麟傳》許壽裳
《章太炎與近代學人》陳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