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大學看不上(上):章太炎的"大學厭惡症"

2020-09-05 尼山啟明

有位名人說:大學非大樓之謂也,是有大師之謂也。

但章太炎這位大師中的大師,偏偏瞧不上大學中那滿院子的大樓,可能還包括那些所謂的大師。

大學的大門始終都向章太炎敞開著,但他始終都是視而不見,不以為意。

章太炎終究沒有成為大學裡的&34;。有意思的是,他的弟子在大學裡常常是實力不俗,聲譽鵲起。說太炎弟子撐起當年京城高教界文史領域的半壁江山,似乎也不為過。

章太炎,學者中的豪傑之士,區區大學,並不放在眼中。


一、章太炎對清華與北大的數次拒絕

1925年,胡適為清華大學策劃興辦國學研究院,建議採取英國的導師制度。清華校長曹雲祥曾有意請胡適擔任清華國學院導師,胡適回答說:&34;。結果,請來的是梁與王,卻遭到章太炎的拒絕。有的學者認為,章太炎是因不願與&34;共事而拒接清華聘書,其實根本原因不在這。

1927年,王國維去世後,清華國學院意欲聘章太炎為導師,這其實是舊事重提。據說梁啓超&34;。清華大學也夠背的,再遭拒絕。

章太炎還有一次當北大校長的可能。1923年,北洋政府欲推彭允彝為教育總長,蔡元培表明強烈反對態度。黎元洪下令&34;,教育部嚴禁學生請願,這引發了蔡元培再一次辭去北大校長。當時官方開展各種運作,試圖動員章太炎接替北大校長一職。但章太炎終不為其所動,只好讓北大校長暫缺兩年之久。


不進大學,並不意味著不去大學講學。其實,章太炎在大學曾得到過最高的禮遇。1932年親歷太炎北京講學現場的錢穆寫道:

&34;&34;

章太炎的大學講學就有如此之氣派。

但章太炎對大學就是不感冒。

&34;,這是章太炎長期一貫的看法。章太炎在《與王鶴鳴書》中寫道:&34;。這其實才是章太炎不進大學的主要原因。

二、章太炎、梁啓超等人對大學的批判

章太炎有《救學弊論》,指出現代學校有五個方面的弊端。&34;、&34;、&34;、&34;、&34;。這五個方面的弊端都是大學亟待解決的事情,從而使大學走出只是一味&34;之境地。


梁啓超在《回憶時務學堂》中寫道:

&34;

梁啓超直把大學比作&34;,因是順帶著不自覺的批評,所以才特別真實。因為在時務學堂不辦後,一直追隨梁啓超到日本打地鋪的就有十多個學生,這恐怕是大學教育中所無法做到的。

老舍對於大學的&34;,亦有他的道理。據羅常培《我與老舍》中說:&34;這是老舍獨特的對大學的&34;方式。

王國維亦有對大學的調侃。在張之洞當學部大臣時,王國維曾寫文章向他提建議,要求在大學中設置&34;一科。在文章中,王國維表現出了少有的幽默。叔本華曾經說過,&34;。王國維引用了此語,進爾調皮地寫道:&34;


三、胡適為什麼會貶大學而力挺中國傳統之書院?

1912年10月,章太炎就與梁啓超等人曾有建立&34;之議,開設研究院,下設各種研究所,以&34;、&34;。此一設想試圖效仿法國法蘭西學院,目的是集合優秀學者,在京師設立一個&34;的學術機構,以提振學風,遺憾地是此計劃並未能實現。

&34;的&34;,從實質上說還是屬於中國傳統式書院的性質。

在對大學存疑與對中國傳統的書院予以首肯上,胡適與章太炎的觀點應該是相同的。

胡適在《書院的教育》一文中,對現代大學體制亦有批判。

&39;學堂&39;學堂&39;灌注&34;

胡適對中國傳統的書院給以充分的肯定:&34;。


胡適在一次演講中,這樣評價書院的歷史價值:

&34;。(《書院制史略》)

四、章太炎甚至要&34;&34;

大學建立的初衷,當然是造就人才以造福社會的。這正如梁啓超在1912年《蒞北京大學歡迎會演說辭》中所言,&39;文明之母&34;。

但是真實的大學情形,可能正如錢穆所說:

&34;。


章太炎對於大學的觀察、思考與批判是長期一貫的。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他曾寫有《留學的目的和方法》《教育的根本》《救學弊論》《論讀經有利而無弊》等文章,還在一些書信與著述中,對大學的狀況進行多角度深入思考。因而,章太炎對於大學的批判,不僅是有針對性的,而且有些還是很有啟發性的意見。因而,章太炎的&34;,正可以使大學以此為鑑,改進並提升自己。

章太炎甚至會認為&34;優於&34;,原因在於:科舉文辭至腐朽,得科舉者猶自知不為成學,入官以後,尚往往理群籍,質通人,故書數之藝、六籍之故,史志之守、性命之學,不因以蠹敗,或乃乘時間出,有愈於前。今終以學校之業為具,則畫地不能進一武。

&34;有很好的底子,在進入社會後,尚有提升自己的空間與可能;而&34;以其所學找到自己的&34;後,常常會過河拆橋。

其實&34;並非都是範進式的,諸如蔡元培、張元濟、陳垣等大家都曾是&34;。 蔡元培、張元濟都曾中過進士,被點了翰林;陳垣則中了秀才。

五、&34;

章太炎晚年的選擇,就是在蘇州再辦章氏國學講習會。


章太炎一生四辦國學講習會,這包括1906到1911年間的東京講學、1913至1914年間的北京講學、1922年的上海講學與1934至1936年間的蘇州講學共四次。

在蘇州講學期間,章太炎先後主講了《小說略說》、《經學略說》、《史學略說》、《諸子略說》與《文學略說》等課程,並在1936年6月講完《尚書》後,加開&34;,因積勞成疾,當月即與世長辭。

章太炎講起學來,特別忘我,特別玩命,就有一種&34;的拗勁。許壽裳記道:&34;

&34;。

不說別的,只是&34;的精神,放眼整個大學世界,恐怕亦是找不到的吧。


參考文獻:

《胡適全集》

《梁啓超自述》

《民族與文化》錢穆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錢穆

《現代中國文學史》錢基博

《章柄麟傳》許壽裳

《章太炎與近代學人》陳永忠

相關焦點

  • 文壇舊事:《狂人日記》的原型是章太炎嗎?
    所以古來有大學問成大事業的,必得有神經病,才能做到。……為這緣故,兄弟承認自己有神經病。也願諸位同志人人個個都有一兩分的神經病。」在近現代史上,章太炎堪稱是最著名的「精神病」、「狂人」,對這些稱號,章頗為自得。作者 唐山
  • 章太炎:我是醫學第一
    點擊上方藍色小字,關注我們在中國近代史上,章太炎(1869-1936)無疑佔有一席之地。
  • 走近強迫症(二)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強迫症狀千變萬化,難以窮盡。本文(上篇)將介紹前四種強迫症的典型症狀和典型案例:1.汙染強迫症2.責任/檢查強迫症3.完美強迫症4.傷害強迫症一、汙染強迫症有汙染強迫症的人,會認為某個物品特別不乾淨而不能接受,而且,因為可能導致其他物品﹝包括自己﹞也變得不乾淨,所以他們認為有責任防止這一切發生。
  • 「最憋屈」的211大學,本地學生看不上,外地學生卻搶著報考
    「最憋屈」的211大學,本地學生看不上,外地學生卻搶著報考現在各大省份的一本錄取基本結束,二本的錄取工作已經開始,現如今國內的大學還是很多的,很多大學也都有著自己的特色,有的大學影響力很大,有的大學知名度很高,還有的大學畢業就有鐵飯碗,考生們需要在形形色色的大學中選到自己最適合的。
  • 大師評大師:馬一浮、傅斯年、錢穆眼中的章太炎
    傅斯年批章太炎,不是不喜歡,而是因為喜歡太過文/羅志田(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陳平原兄訪問倫敦大學期間,在亞非學院 (SOAS) 圖書館裡,發現一冊據考屬於傅斯年的批註本《國故論衡》。(上海右文社一九一五年刊行的「章氏叢書」本《國故論衡》)扉頁上有傅斯年的題詞 :「頡剛一日謂我雲 : 太炎所最攻之人 , 即其所從以得力最多之人 , 昭明、實齋、芸臺、定庵是也。此言僉思僉信。」意思是說,顧頡剛說章太炎攻擊得最厲害的人,恰恰就是他自己從其得力最多的人。
  • 康復者自述:長達23年的強迫症,竟一朝自愈(上)
    由於篇幅較長,我們將她的自述文章分為(上)、(下)兩篇。今天的文章裡,她主要講述了其上大學前的成長經歷、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她是如何在12歲那年罹患了強迫症:先是得了餘光強迫症(也被稱為「餘光恐懼症」);後來又得了強迫記憶,具體來說是圖像記憶強迫症。
  • 湯仁澤:舊書信中的《章太炎全集》早期編纂歷程
    《史學情況》第11期(1980年1月25日)載文《湯志鈞參加〈章太炎全集〉點校工作》:《章太炎全集》的整理出版,最近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列入計劃中。參加這項工作的,有山東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院、復旦大學、上海歷史研究所、武漢大學、杭州大學、上海師院、揚州師院、上海圖書館等單位的同志以及章氏家屬和蘇州社會力量等。
  • 張天傑:章太炎晚年對陽明學的評判與辨析
    在章太炎看來則陸九淵並非棄書不讀,只是經籍爛熟於胸之後,在講學之中偶有引述,並不想再做「我注六經」的工作去注釋經籍而已。所以說,在朱陸異同問題上,章太炎贊同王陽明,對朱子學的支離以及多讀書、好雄辯多有批評。第二個公案是《大學》的古本、改本之爭,王陽明主張「復古本」,並作有《古本大學旁釋》。
  • 線上「溪山書會」|哲學博士德平推薦《章太炎國學講演錄》
    推薦書目《章太炎國學講演錄》章太炎(1869—1936)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其著述頗多,《國學講演錄》則是其晚年講學的精粹。章太炎早年師從俞樾,就讀杭州詁經精舍,於清代樸學登堂入室。因甲午喪師,章太炎憤而走出書齋,結交天下新學達人,互通聲氣,欲以文章救亡圖存。
  • 日本教授小林武:當雨天芥川龍之芥遇到章太炎
    本書作者,日本京都產業大學的小林武(Kobayashi Takeshi,1947年生),畢業於大阪大學文學部中國哲學系,現為京都產業大學教授。著有《章太炎與明治思潮》《章太炎與清末的功利思想》等。小林武說,在他有志於研究的1970年代,中國近代思想研究還未出現今日的盛況。
  • 我在南方上大學(五)大學的學習與生活
    >大部分同學們都是去外地上大學,這就涉及到了適應的問題。5、大學期間,最最最重要的還是學習,一定不要掛科。儘快過4級6級英語。自己將來是如何打算的?一定要在上學的時候就定好。如果想讀研,那從大一就努力學習,成績要在前面,這樣才有保研的可能。畢竟現在考研太難了!總之要提前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規劃。一個人最美好的狀態,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為之全力以赴。
  • 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教育的特點
    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炳麟。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等等,著述甚豐。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任《時務報》撰述,因參加維新運動被通緝,流亡日本。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因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並為鄒容《革命軍》作序,觸怒清廷,被捕入獄。光緒三十年(1904年)與蔡元培等合作,發起光復會。
  • 2020被打入冷宮的985大學,進行兩次補錄,學生居然看不上
    2020年被打入冷宮的985大學,進行了兩次補錄,學生居然看不上一般情況下,高校沒有完成原定的招生計劃,也就是沒有招滿學生,所以需要進行補錄,對考生們來說,補錄可是個撿漏的好機會,一般來說,985大學的社會認可度很高,在學生和家長心中也很有地位,一直是受人追捧的存在,但今年的985大學們,似乎有所不同。
  • 吾家世授醫術——章太炎與他的醫學
    太炎先生的祖父章鑑,「少習舉業,以妻病誤於醫,遍購古今醫學書,研究三十年」(褚成博《章鑑傳》,載《光緒餘杭縣誌稿·人物列傳》),「自周、秦及唐、宋、明、清諸方書悉諳誦上口」(章太炎《先曾祖訓導君先祖國子君先考知縣君事略》,載《太炎文錄續編》卷四),「初僅為親族治病,輒效」,後為鄉人治醫,「以家富不受人餉糈,時時為貧者治療,處方不過五六味
  • 蘇格蘭史︱蘇格蘭人如何改變「令人厭惡」的蘇格蘭腔?
    政治上的合併可以通過增加議會席位實現,但兩國在心理上的「合併」則艱難得多。合併伊始,一種名為「蘇格蘭厭惡症」的情緒就在英格蘭社會泛起。 ▲大衛·休謨休謨顯然感受到了這種厭惡症。他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一些人恨我是因為我不是託利黨人,一些人恨我是因為我不是輝格黨,一些人恨我是因為我不是基督徒,但所有人都憎恨我:因為我是蘇格蘭人。」
  • 關注焦慮症,強迫症及抑鬱症(上)
    我的經歷和體驗:抑鬱症是好靜的(對現狀不滿、失望、失去初心或者迷失自己)——高知人群和職場會多,壓抑感受和個性,糾結,是典型的癌症體質人群特徵;焦慮症是好動的(焦躁不安)——社會節奏快和壓力,擔心被邊緣化或被孤立;強迫症是好完美、好強和好勝的(追求完美)——望子成龍、眾望所歸!應試教育、體育競技結果導向,年輕人或者小孩居多。
  • 民國大師章太炎給杜月笙改名字,生字上面加個竹字頭!
    民國期間,章太炎是一個比較怪的人,他執筆如刀,揭露清廷的腐敗。革命隊伍推翻清廷後,按理說,他應該支持革命隊伍。但是,章太炎沒有這麼做,繼續攻擊袁世凱脾氣秉性這兒怪的人,卻和杜月笙處的非常好,還曾給他改了名字!(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章太炎生於浙江餘杭。
  • 楊焄︱「不可卒讀」的章太炎演講記錄稿
    (《章太炎講學第一日紀》,載1922年4月2日《申報》)原本應該最具權威性和可信度,不過據其後續報導,在第一次正式開講前,「報名者竟有六百餘人之多,臨時到會者又有一二百人」(《願聽章太炎先生講學者注意》,載1922年4月4日《申報》);慕名前來的聽眾隨後「爭先前往索取聽講券,至昨日下午,已滿足一千人,可謂盛矣」(《章太炎今日繼續講學
  • 章太炎入室弟子王乘六先生,要為國家「多留幾個讀書的種子」
    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先後師承上海師院王乘六教授(章太炎入門弟子)、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楊柳研究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蘇州大學中國近代文哲研究所客座教授。主要著述有《大明蘇州》《藝圃》《蘇州老街志》《吳語》等十餘部。事跡先後被收入《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專家學者大辭典》《中國專家人名辭典》等。2019年8月,作為主講人,參與央視《百家講壇》特別節目——《今·古話蘇州》。
  • 成都很牛氣的一所中學,有師生看不上隔壁大學
    (百家號「一千零一眼」原創作品,歡迎大家關注、評論,謝謝)說起成都的中學,人人想到的一般都是「四七九」。自然,「四七九」指的就是成都石室(四中)、成都中學(七中)、成都樹德(九中)。在人們普遍看來,這幾所學校在成都教學質量最好,入讀這幾所學校的學生,基本上都能入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