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法自然,千島湖這個村的莊稼從絕收到豐產

2020-12-20 錢江晚報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首席記者 鮑亞飛 通訊員 楊舒夢 姜軒 文/圖

距離淳安縣城60公裡的千島湖姜家鎮毛裡園有些特殊,這裡的農作物不施化肥不用農藥,需要外運處理的生活垃圾也非常少——一個月下來,不可降解的東西大概只裝了半垃圾桶。

奇特的,不只有這些。大部分村民的學歷都是大學本科,他們生活在這個村子裡,上廁所不用紙,洗澡不用香皂……

這,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村子?

●一個沒有農藥的農村

毛裡園地處長烈村,1公裡外就是姜家鎮——千島湖邊,古獅城所在,距離淳安縣城40分鐘車程。

從2014年開始,毛裡園來了五六個年輕人,他們白天種蔬菜、種水稻,晚上挑燈夜讀,90畝水田在他們手裡慢慢變了樣。

「當年村裡有不少人笑話他們,絕收了嘛。」長烈村一位上了年紀的村民說,這些人和其他村民一樣扛農具幹農活;但又完全不一樣,他們種莊稼不用化肥不用農藥。「稻子、包穀、青菜,哪個沒有病蟲害?不用藥怎麼行?」他說,幾十畝地在這些年輕人的擺弄下變成了絕收。附近的村莊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都陸續使用農藥,之後的50年一直沿用。

但曾經看笑話的人很快發現事情發生了變化——2015年原先絕收的水田和菜地有了產出;2016年收成還不錯;2017年,最好的水稻田畝產竟然高達900斤!「難道病蟲碰到這些人的莊稼都躲著走?」

「千島湖當地以及周邊村民多見的大部分蔬菜都已成功種植,幾乎沒有病蟲,產出後還有多餘的和其他人分享。」毛裡園生態村負責人之一劉琳說,村裡種下的農作物不用化肥,更不用農藥。「把生活垃圾、廚餘垃圾、枯枝腐葉等按一定的要求堆放就變成了有機肥,同時也用相同的有機手段生產酵素來給農作物驅蟲防病,農產品產量就會上來。」他說,為什麼一些野花野草極少發生病蟲害?原因在於環境生態,在於水質、土壤、種源等。「養好水質和土壤,堅持使用老種子,並且多植物套種,那麼環境就會達成某一種自然平衡,蟲害就會減少。」

一個數據證明了這一點:目前已經種植的60餘畝稻田、蔬菜,從第一年的因病蟲害全部絕收變成了現在的中產,其中水稻畝產在400~900斤之間。

●塑料不進村,汙染不出村

離開千島湖環湖公路,沿著寬約3米的路大概要繞2公裡。路邊是一些不知名的植物,高過人頭,彎垂在路的上空——心疼被颳了車漆的可以步行;如果就是想聽蟲鳴鳥叫,這是一個絕好的地方。

生態村,就像一個脫離煙火的天堂。它在幾年的時間內從現代重返到了50年前。

「2014年只有三五個村民,幾棟房子基本上都廢棄了。」到村頭,「村長」陳津亮和劉琳站在那兒,他們都很年輕,藏青色粗布衣服,穿一雙拖鞋。「也有人一時沒法適應的,主要就是因為村裡對汙染的控制要求。」

呂軼星今年56歲,她的丈夫也生活在這個村,最近三四年,他們倆甚至沒有用過一張餐巾紙。「真正放下來才知道,很多生活必需品其實並不需要。」她說在三年前就用手絹替代紙巾,用棉質布料替代衛生巾。「用慣了反而覺得現在比以前更舒適。」

另一個村民叫侯寧,畢業於西安交大,決定回鄉做村民前是一家計算機公司的程式設計師,月薪2萬+。水瓶、水壺等容器變成少數幾種準許入村的塑料製品。「這一排都是塑料壺,壺裡裝的都是酵素,無患子酵素、尿酵素等等。」 陳津亮和侯寧的介紹有些快,哪些是洗臉洗頭用,哪些是驅蟲保潔用。「可以分解的最後都成了酵素,不太能分解的最後會變成堆肥。」

堆肥,曾經是農村的標配,但有了化肥後,有機肥開始遭人嫌棄。

「堆肥會更加麻煩,但它的肥力和對改善土壤、水質、環境的能力明顯比化肥好很多。」李國棟是侯寧的丈夫,他的菜園、水田用的全部都是有機肥。「堆肥處理後有機垃圾體量會減少一半以上,不僅可以循環生態使用有機垃圾,還能大大減少有機垃圾所佔據的空間。」他說農村裡60%的垃圾來自廚房,而這些垃圾大部分都能作為堆肥原材料。

(圖:農作物並不見太多蟲害)

塑料不進村,生活垃圾堆肥化,毛裡園變得越來越農村。

●一個村就是一個天堂,經常有其他村的人來「偷師」

毛裡園目前有村民30多人,他們的做法從當初的「另類」慢慢變成了一種標杆,越來越多的人走到村裡「偷師」,不用化學農藥、殺蟲劑、鼠劑、殺菌劑、除草劑的做法正在影響千島湖畔的其他村莊。

「這個做法可能需要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或者說需要成片區塊一起來弄。」距離毛裡園大概4公裡外的霞社村村民洪建建特地來「看稀奇」,當然也發現了一些可以現學現用的做法。「以後番薯苗育種、玉米等高杆植物都可以這樣,不打農藥不用化肥,安全,對地也好。」

經常有像洪建建這樣的人到毛裡園來,他們都是務農多年的農民,他們漸漸感受到,如果想讓農作物更好,農法自然才是真正出路。

「我們的目的不是博眼球,而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環境更好,讓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當然也希望能為當地生態農村提供嘗試樣本,助力鄉村振興。」陳津亮說,村裡已經成功種植大部分當地蔬菜(均為本地土種子),「循環、綠色、生態、有機、可持續」正在變成一種可能,「山地有野菇,水汪有青蛙;白天聽鳥叫,晚間看飛螢」的農村正在回來,純生態零汙染的生活正在回來。「生活在這樣的農村就像生活在真正的天堂。」他說。

相關焦點

  • 淳安:千島湖有個自然農法生態村
    淳安:千島湖有個自然農法生態村  淳安縣姜家鎮,有一個十分特別的村——千島湖自然農法生態村。
  • 什麼是自然農法種植?
    1自然農法的概念自然農法依據自然科學理論,採用自然農法發展模式,通過物質自然循環,利用土壤改造減輕使用農藥、化肥等造成的環境負荷,也就是說自然農法是充分立足於自然力,高度利用自然生物系統,嚴格按照自然規律實施的農作方法及其體系。
  • 自然農法怎樣做到種地不施肥?
    不施糞尿肥還有個大大的好處,就是我們的農園從來沒有臭臭的味道,無論是自己澆菜還是朋友來採摘,都不必戴口罩了!不施肥,肥從哪來呢?雜草就是天然肥!不使用肥料、不施用農藥、不除草,不使用轉基因、堅持自留種等,從持續涵養水土開始,種植綠能、收集陽光、限制收穫,這就是自然農法必須遵循的主要路徑。一、把雜草當寶貝1、為什麼要說雜草是寶貝?
  • 農學博士「自然農法」種田 喚回10萬隻螢火蟲
    「自然農法」改造300畝荒地  2012年,王雪梅還是重慶市一名市級機關幹部。一次無意間與同事聊起糧食、蔬菜安全問題時,萌發了自己種糧食吃的念頭。  王雪梅和老公秦國新用了將近兩年,幾乎走遍了主城周邊的鄉鎮,最終選擇了座坪這500畝荒地,「這裡是沙壤土,更利於作物生長」。夫妻倆賣掉房子,先後辭職來到了麻柳村。
  • 秀明自然農法實施綱要
    ⑸含化學合成物的資材  ⑹天敵、小動物的利用  ⑺其他  ⑻資材的處理第六章 輸送、選別、調整、洗淨、儲藏、包裝等的程序管理第七章 秀明自然農法的階段附錄(參考資料1)秀明自然農法的農產物之標示第一章 秀明自然農法1.秀明自然農法的定義所謂的秀明自然農法是由岡田茂吉先生所提倡的農法
  • 福岡正信與自然農法:「無為」的農耕哲思
    在臺灣談到自然農法,知道岡田茂吉的人應該遠超過知道福岡正信的人。福岡正信年輕時生了一場大病,差點就此買單,在養病期間,從老子的「道法自然」哲學悟出了自然農法的構想,著有《自然農法》、《一根稻草的革命》等書。在他看來,現代科學農法雖然給人類帶來了進步,創造了豐富的物質文明,但是它也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和弊端。什麼是自然農法?
  • 關於各式各樣的自然農法 | 百科
    即使在福岡兒孫輩農場,也沒有採用他的自然農法,而是一般有機農法。《無III自然農法─實踐篇》一書是福岡正信在1972年,實踐自然農法25年後自費出版。直到1985年,日本春秋社才替他編成《無》三部曲:《無Ⅰ神的革命─宗教篇》、《無Ⅱ無的哲學─哲學篇》、《無Ⅲ自然農法─實踐篇》。1978年,大陸學者黃細喜、顧克禮合譯簡體中文版,並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 上海一男子成功實踐自然農法 不施農藥化肥(圖)
    老賈在崇明的稻田  靠書本和網際網路邊學邊幹 從南匯2畝地到崇明100畝地  種莊稼不施農藥不用化肥城裡人下鄉實踐自然農法  不施化肥、不用農藥,賈瑞明正在嘗試的新鮮種法叫做自然農法。起初,賈瑞明並不知道什麼叫自然農法,自然也沒考慮過這麼幹。他是抱著科技下鄉,做農村致富帶頭人的想法才承包土地的,所以在第一畝地裡種下的品種就是效益不錯的薏米。賈瑞明翻看教材,了解薏米的種植技術,發現種薏米需要用農藥浸種,並施以各種化肥。按照現代農業的操作流程,種莊稼從頭到尾都需要農藥和化肥,施用的時間和次序都十分嚴謹。
  • 自然農法助力有機農業發展
    自然農法出產的農作物,保持著作物本身甘美的滋味,有著比較優質的口感。自然農法以天然的耕作方式生產綠色無害的農產品,滿足了人們對於健康的追求。自然農法通過減少化學物品的使用來優化土壤,美化環境,為有機農業保留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同時,自然農法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新型農作方法,可以保持恆久的生命力。
  • 國外自然農法的興起-4
    有機農業研究會的會員交納會費,自然產品以調節供給的方式分配給本會的消費者,這體現了共同體精神。生產者同處於一個流通機構中,不適用資本主義的經濟原則。當供求不一致時,則考慮投資加工原料或者產品賣給其他機構。有的地方採取委託銷售方式。銷售價格有的是隨行就市,有的是以生產費用為尺度,也有的低價優惠銷售。日本生活協會對自然食品興趣高。
  • 當科技遇上樸門永續自然農法
    當科技遇上樸門農法,這是個很好的題材,數百年來,人類就一直運用科技去改變自然,人類決定我們想要什麼,然後就強迫環境去改變、適應人類,但樸門農法卻相反,樸門農法利用科技去觀察、
  • 葡萄乾、普渡寺美女和自然農法
    一眼望去,這個園子與周圍的果園最大的不同,就是草,這裡長滿了草,主要有苜蓿和三葉草,以及其它本地常見的雜草。其中三葉草和苜蓿是專門種植的,以草養地,是他的農場的一大法寶。踐行自然農法,遵循有機標準,不用化肥和農藥、除草劑以及任何生長激素,不與雜草對抗,不與蟲子對抗,不與細菌對抗,以平等心看待萬事萬物。
  • 自然農法處處都在體現什麼?
    郭永進老師答:自然農法真的處處都在保護土地、保護生態,讓生態多元化。鳥也會越喜歡這個環境,也會來這裡唱歌給你聽,青蛙、蟋蟀都會在這裡演奏天籟之音。而且你善用土地,你看,在那個田埂周圍就可以搭棚架,菜瓜、絲瓜就會長出甜美的果來跟你分享。只要你多一些愛心、生態環境沒有被破壞,你常常會看到,這裡也有成果、那裡也有成果!
  • 《自然農法》農場,食材安全的「家」
    《自然農法》,在當今的中國而言,應該算是最純淨的健康農業了,因為他最主要的特徵「四不」:不打農藥,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劑,不種植轉基因水稻,完全與現代化學農業是個截然不同的種植方式,很多自然農法實踐者甚至還是不翻耕土地的。這樣的種植方式種出來的水稻,自然是非常安全非常健康的了。
  • 聶瑞東:雲頂山上的「自然農法」人
    生態農業源頭就是原生態的種子,幾千年來的種子都是農戶留種,它是自然抉擇的產物,老品種蘊含著作物天然的味道和自然的能量。聶瑞東就是這樣的一位遵循自然農法的莊園農場主,他堅持「自然農法」的作為是值得推崇的。
  • 還原生活,自然農法,和諧共生!
    一份汗水,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勞動中品味《老子》的智慧:夫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就是瑞和農業遵循的生產原則—自然農法自然農法 堅持尊重自然、尊重土地,依據大自然法則耕作。關於環境 要求水源、土壤、空氣清潔,遠離汙染。
  • 自然農法,究竟是「謬論」還是種植模式的「新生」?
    自然農法由日本福岡正信提出,他對於自然農法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執著感,像是被某種力量所號召,堅持讓作物按照其原有的規律進行生長,按他自己的話來說是"作物是長出來的,而不是種出來的"。這一切在外人甚至是自己的父親看來,都有些荒誕不羈,但對於福岡正信來說,這才是生命生長的真諦。
  • 自然農法思考 :自然農法的實操細則
    自然農法的實操其實是對土壤學與生態學原理的靈活運用。現在的可持續農業流派眾多,千奇百怪,我們常常戲稱之為「農法的江湖」。然而無論何門何派,何種農法,都離不開面對這幾個問題:(種植前)土壤類型、種植品類和品種;(種植中)是否翻耕、水、肥、雜草管理、病蟲害、播種方式(直播或育苗)。首先考慮種植品種。 品種與土壤類型、狀態(各方面指標)、運輸流通方式直接掛鈎。
  • 無為,農法的極致 | 福岡正信
    在他看來,在大自然這個完整、不可分割且自我完滿的系統面前,人的智力根本不算什麼。嘗試用人力去分解、認識和改造自然,純屬痴心妄想,強行造作則後患無窮。人應克服貪慾,順時應天,尊重因果。▲ 福岡正信所實踐的自然農發,對農民產生了重要影響。
  • 《六》:這個日本人在大理自然農作與山水耕讀
    這個日本人週遊了世界,最後帶著妻子與三個孩子定居在大理,住在一座老房子裡。與農耕、音樂為伴,教當地農民用更自然的方法種地,給幼兒園的孩子上農業課。10月20日午後,在上海黃浦區的俱舍書院開展了一場關於名為「自然農作與山水耕讀」的新書分享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