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處「牛津辭典」,關注我們,定期接收有關英語學習、詞源和用法的文章,也歡迎大家轉載我們的文章。
2019年底,我寫了一篇關於動詞「eat(吃)」起源的文章。當時的想法是討論一些「基本」動詞,即涉及我們機體最重要功能的動詞。我下一個要討論的對象是breathe,但在開始討論該詞複雜的歷史之前,我們先著眼於其他一些詞,即與吸氣和進食有關的器官名稱的派生詞。單詞「windpipe(氣管)」和「trachea(氣管)」的含義不言自明,但是,目前還沒有直接清晰的證據表明它們在希臘語裡,作形容詞使用時,意為「rough(粗糙的)」:係指一條「rough artery(粗糙的動脈)」(在拉丁語中稱為arteria aspera)。相比之下,「throat」是一個日耳曼語名詞,它的詞源也很不明顯,現代詞典一般選擇避開討論關於其起源的相互矛盾的假設;或武斷地陳述自己的意見或發表一些似是而非的推測。
以下是其中一個推測。古英語動詞「þrēotan」意思是「to trouble,vex,annoy(煩惱)」;由此推測英語詞threat(þ具有現代英語thin中的th的意義)。該詞的過去分詞是「þroten」,其元音(短元音o)與名詞中的元音變換(ablaut)處於同一音級,該詞根最古老的含義為「push,thrust(推)」。與之密切相關的拉丁語動詞為「trudere」,對應英語中非常熟悉的詞語從「intrude」到「force,thrust in」,意思都是一樣的。我在這裡引用詞源學,將「threat」與「throat(咽喉)」聯繫起來,器官「咽喉」的功能,即把食物往下推。奇怪的是,動詞「throttle」也指「force」,但指的是阻止咽喉發揮作用,使其無法實現其功能。單詞「throttle」僅在14世紀有記錄;但其詞源基本沒有疑問。
德語中「throat」的同源詞(cognate)是「Drossel」,動詞er-drossel-n意為「to throttle,suffocate(使……窒息)」,該詞僅出現在16世紀的文本中。許多人可能會聯想到《胡桃夾子》(The Nutcracker)裡的「Drosselmeyer」,而能讀懂德語童話故事原著的人還會想到King Drosselbart(畫眉嘴國王)的「Beard on the throat」,字面意思是「throat-beard」(Thrushbeard不翻譯成Drosselbart!)。單詞drossel中的兩個s對應英語中的t,因為在德語中,p、t和k的位置是根據特殊定律移位的,該定律被稱為「第二次(或日耳曼語)子音推移/Second (or German) Consonant Shift」。這就是為什麼在英語中是eat(源自etan),而在德語中是essen。
據我判斷,「throat」的上述詞源已被棄用,這也是詞源的大多數假設的命運:它們會被遺忘,而不是被推翻。不管怎樣,以下是另一個推測。單詞「throat」,即古英語中的「þrote ~ þrotu」,類似於古英語中的「þrūtian」:「to swell」。因此,有可能指的是頸部突出或腫脹的部分。只有喉結(Adam’s apple)或多或少突出的有些顯眼。一些傑出的研究人員也已經認可了這一詞源。曾經,「þrūtian」一詞還被用來解釋麻風病的哥德式名稱的含義,但該詞源已宣告失敗。許多年前,我寫過一篇關於該主題的長文。如果有人對這類晦澀的問題感興趣,請告訴我:我會把這篇文章找出來,寄給提問者。
我們注意到,「throat」的荷蘭語是「strot」,這一發現也許會複雜化我們的調查,但也可能會簡化我們的調查(一切取決於觀點)。第一個輔音對我們來說並不難理解:即眾所周知的「飄忽s-(s-mobile)」,這一神秘的前綴會出現在許多詞根前,並無特定的規律可言。在我們看來,strot即s-trot。現在,如果「throat」具有日耳曼語以外的相關形式(希臘語、拉丁語、凱爾特語、斯拉夫語、波羅的語等),則服從「第一次(或日耳曼語)子音推移 / Second (or German) Consonant Shift」定律的該種形式必須以t開頭(標準比較示例:拉丁語的trēs與英語的three)。但在s之後,輔音p、t和k並沒有移位,所以英語中的「throat」與荷蘭語中的「s-trot」就是絕配。自然而然,「strot」與「throat」有了相同的同源詞,包括德語中的Drossel。在荷蘭語詞典中,該詞並沒有超出「swollen(腫脹)」或「protruding(突出)」的概念範圍。對「throat」一詞的詞源求索,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能否成功地挖掘出一個非日耳曼語的同源詞,而且我們也已經找到了,但是,在我看來,發掘出的形式並非毫無瑕疵。
據稱在斯拉夫語和波羅的語中發現了這類同源詞。俄語詞「trost」,即「walking cane(手杖)」曾經是「reed(蘆葦)」的意思。現在,「a reed」即「a tube(一根管子)」,當然,這可能就是我們預期的「throat」的最古老含義,因為咽喉確實就是一段通道。該詞源(假設throat 與trost同詞源)得到了幾位主要學者的支持,但「trost」中間有s,所有這類斯拉夫語詞及其立陶宛語的同源詞都是如此,但日耳曼語不是。希臘語「thrýon」的原型也稱為「trusom」(理所當然帶有s)。這就是我在德語「Drossel」中詳細討論s的歷史的原因:該輔音並非原始形式:就像德語essen中的s一樣,它是一個後來變化的產物。嚴格來說,也不能與「strut(s-trut)」相比較,後者最早表示「to swell(腫脹)」,了解這類詞旨在回答斯拉夫語和立陶宛語中有關s形式的令人困擾的問題(或者更確切地說,throat中s不存在的問題)。
快速了解了一下「throat」在日耳曼語以外的拼寫形式,還是沒能解決我們的問題。英語中,單詞「gullet」指「esophagus(食道)」,而非「throat」。這個詞借用自古法語,是一個指小詞,源自拉丁語gula(「throat」),可能與德語詞Kehle有關,後者是「throat」的另一種拼寫形式。單詞「gula」的原始形式應該始於gw-,但仍與英語中的gurgle ~ gargle(在日耳曼語的其他詞中也存在幾乎相同的形式)和拉丁語中的gurgulio(「gullet」)有一些相似之處。這些詞很明顯是模仿聲音的詞(回聲、擬聲詞),例如glug-glug(咕嘟~咕嘟),以及法語詞gosier(「throat」)。單詞「glutton」(暴食者)和「gorge」(暴食)可能也屬於這一類,雖然不是直接相關。「咽喉」的俄語形式「gorlo」(重音在第一個音節上)聽起來與羅曼斯語詞驚人地相似,但它是一個本土詞。單詞「throat」顯然不是擬聲詞。
我們似乎已經從「reed(蘆葦)」的含義中走了出來,英語詞「throat」缺乏明確的詞源,除非我們承認「throat」可以被理解為「swollen(腫脹)」,這樣這個想法也許還能挽救一下。眾所周知,同一個詞通常適用於幾個相鄰的器官和身體部位,它們的詞源經常模糊不清(例如,crop/嗉囊和craw/嗉囊)。在瀏覽各種目錄時,我發現在相關的語言中,咽喉和頸的拼寫形式有時相同。如果「throat」最初用於表示頸部,後來才專門用於其前部(通向肺或胃的通道),那麼「swollen」一詞就或多或少地為其詞源提供了說得通的線索。但這方面的證據不足。在我看來,該詞源仍未確定。為了強調相同的詞指代人體結構解剖中不同部位的說法,我還要補充一句,日耳曼語中「neck」的同源詞意為「nape(頸背)」,但是,唉,「nape」也是一個「起源不詳」的詞。
Anatoly Liberman
著有Word Origins And How We Know Them和 An Analytic Dictionary of English Etymology: An Introduction.他每周三在牛津大學出版社博客(https://blog.oup.com)詞源起源專欄The Oxford Etymologist上更新博文。
本文翻譯轉載自牛津博客(https://blog.oup.com/),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英文原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