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高萊斯:乘新型產業用地之風,逐工業用地改造之浪(上)

2021-01-08 華高萊斯

·作/者/簡/介/·

陳昆,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專業,法學學士。對軍民融合產業、軍工科研體制機制建設、區域開發、旅遊開發、產業策劃、新農村建設等多領域有深入研究。焦星宇,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專業,法學學士。研究視野涉及城市發展、前沿產業、鄉村振興等領域。王皓雪,馬裡蘭大學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理學碩士。研究領域涉及文旅融合、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城市發展等。宋傑

目錄

1.乘「新型產業用地」之風:高技術製造業時代的必然選擇2.逐「工業用地改造」之浪:存量時代的政策紅利1)新型產業用地可以分為「公開出讓類」和「城市更新類」兩大類型2)新型產業用地的擁有諸多優勢、但也帶來一定挑戰3)各地新型產業用地試行特點盤點3.新型產業用地在工業用地改造中的典型案例掃描1)「工改工+工改商」中的綜合體新價值——產業用地創新的深業上城模式2)「工改工」中的文創新價值——產業用地創新的常州模式3)「工改工」中的科技智造新價值——產業用地創新的坂田模式(以雲裡智能園為例)

一、乘「新型產業用地」之風:高技術製造業時代的必然選擇

新時代背景下,生產性服務業自生產製造流程中分離,是新型產業用地誕生的內在動因——

傳統工業用地政策及控制指標是傳統工業時代背景下的產物,無論是M1、M2還是M3類用地基本都是為滿足單一功能的傳統製造所設置。而進入新經濟時代,生產性服務業自生產製造流程中分離,包括研發設計、貨運運輸和倉儲、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節能與環保服務、生產性租賃服務、商務服務、批發與貿易代理服務、生產性支持服務等(2019年,國家統計局《生產性服務業分類標準》)。

將上述生產性服務業的具體內容對應到用地上,則可能在同一地塊上出現科技研發(A35)、商業服務(B1)、商務辦公(B2)、無汙染生產製造和中試(M)、物流倉儲(W)等不同功能的混合,而根據目前的《用地分類標準》並沒有對應地類可以覆蓋,新型產業用地應運而生。

本文所指新型產業用地,是指融合研發、創意、設計、中試、無汙染生產等新型產業功能以及相關配套服務的用地。目前在我國,新型產業用地在規劃條件、辦理供地手續和不動產登記時,土地用途表述為「工業用地(新型產業用地)」。由以生產、研發設計、勘察、檢驗檢測、技術推廣、環境評估與監測等功能用途為代表的產業用房,和以生產服務、行政辦公、生活服務等配套設施等功能為代表的配套用房。

圖片來源:華高萊斯根據網絡公開資料製圖

縱觀全球,早在90年代初期,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已經紛紛出臺相關制度,新型產業用地走上舞臺——

90年代是傳統產業向創新產業轉型的重要節點,中國香港和新加坡都面臨這一問題。這一背景下新型產業用地制度在兩地應運而生,雖然名字不同,誕生內容頗具相似之處。

在新加坡,新型產業用地就是兼容「研發+無汙染製造+商務辦公」三種功能的商業園用地(Business Park,下文簡稱BP用地)。在中國香港,新型產業用地就是兼容「無汙染工業+商務辦公+商貿」等功能的商貿混合地帶(Business Zone)用地。

1)新加坡:順應電子信息革命,與科技走廊規劃相匹配的BP用地

90年代之前新加坡工業用地主要分為兩種:Business 1(一類工業用地)和 Business 2(二類工業用地),與我國的M1類工業用地和M2類工業用地類似。但是進入電子信息產業革命主導的90年代,B1和B2類用地會對周邊環境和居民帶來一定的幹擾和汙染,已無法適應電子信息產業時代人才導向的發展需求。

因此,新加坡在1991版概念規劃中不但提出要打造「TECHNOLOGY CORRIDORS(科技走廊)」,並且明確提出了與之相匹配的新型產業用地——BP用地。BP用地和B1、B2用地最大的區別在於其產業的無汙染性,設置在環境優越和交通便利的地區,往往與居居住區直接相鄰、大部分與MRT軌道站點相接,以吸引和留住頂尖的科技人才。

2)中國香港:針對製造業空置廠房問題,促進向新型產業轉型

同樣是進入90年代,香港面臨由於製造業規模萎縮而導致的大量空置廠房問題。據1999年香港規劃署針的諮詢報告所述「本研究調查了174座工業樓宇及4200個有關機構,調查發現預計在2016年將有高達420萬平方米的剩餘工業樓面面積空置(高達66公頃的土地)。」

圖片來源:華高萊斯根據網絡公開資料製圖

針對這一挑戰,香港規劃署在1999年頒布《商貿弟地帶概念及工業用地改畫指引》,提出「商貿混合地帶」概念。商貿地帶內允許寫字樓;商業;無汙染性工業;工業行政及管理;出入口貿易寫字樓;工業產品的測試、裝配及品質控制;研究、開發、培訓及設計;高科技、產品生產前後的工序;數據處理及資訊科技;服務性及傳媒製作;銷售及市場推廣;貯存及分發;陳列室等複合功能。從而盤活大量閒置的工業廠房,並植入與都市屬性相匹配的新型產業。

二、逐「工業用地改造」之浪:存量時代的政策紅利

除了新經濟時代產業需求倒逼的內因之外,目前我國新型產業用地的熱潮也離不開相關土地政策的因素的積極影響。

2016年,國土資源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型城鎮化建設土地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國土資規〔2016〕4號),通知中明確指出「除生活用地及公共基礎設施用地外,對超大和特大城市中心城區原則上不安排新增建設用地。」標誌著我們土地市場正式開始進入存量時代,存量土地市場成為未來新的市場藍海。

關於存量的工業用地,該通知中也有詳細的政策精神支持。「實施差別化產業用地政策。積極推行工業用地彈性年期、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的供應制度,鼓勵以租賃等多種方式向中小企業供應土地。支持以配建、設立地役權等方式,保障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移動基站等多點分布的新產業配套基礎設施用地。利用存量用地發展先進位造業、生產性服務業、創新創業平臺、「網際網路+」等,在5年內可保持原用途、原用地方式不變。」 縱觀全國各地,5年內可保持原用途、原用地方式不變的政策精神已經大範圍的得到了先行先試,以試行新型產業用地的形式盤活存量用地得到了成功實踐。

1.新型產業用地可以分為「公開出讓類」和「城市更新類」兩大類型

綜合產業內因和政策外因,我們可以發現目前國內各地新型產業用地主要可以分為「公開出讓類」和「城市更新類」兩大類型。其政策目的和分布區位有著顯著不同。

公開出讓類新型產業用地

利用地價優惠吸引高科技企業總部基地或研發中心,多位於城市高科技產業新區——

例如在深圳,印發的《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優化空間資源配置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明確提出「充分發揮地價槓桿作用,對符合我市產業發展導向的總部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先進位造業和優勢傳統產業的研發及總部,給予地價優惠支持,實行差別化地價政策。」

據統計,深圳南山區新型產業用地(M0)的樓面地價約為商務辦公項目樓面地價的1/4甚至更低,考慮到其超高的容積率,優惠的地價具備相當的吸引力。

城市更新類新型產業用地

對舊廠房進行騰籠換鳥,多位於傳統工業集聚的城市中心——

城市中心舊廠房與中心區的發展定位不相符,改造需求最迫切;另外,規劃高容積率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只有城市中心區才有可能消化高容積率帶來的大量物業。

2.新型產業用地的擁有諸多優勢、但也帶來一定挑戰

與傳統產業用地相比,新型產業用地總體上擁有「開發強度更高,配套產品豐富、分割轉讓靈活」的優勢。但是也面臨著產業準入門檻嚴苛的挑戰。

開發強度更高,都市感更強

根據《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傳統產業用地容積率一般不小於0.6,各地方城市一般為1.0-2.0,不超過3.0。而新型產業用地的開發強度要更加優化。

鄭州市規定新型產業用地容積率介於1.6到3.0之間。從廣州、深圳和東莞的三城規定來看差別則更加顯著,廣州和東莞規定M0容積率原則上不低於3.0,不高於5.0;深圳給出的範圍是4.0-6.0之間。

配套產品複合,盈利模式豐富

傳統工業用地配套不超過總用地的7%,或不超過15%的總建築面積。新型產業用地倡導「兼容性混合功能用地」,由傳統的生產+配套轉變為生產+研發+辦公+配套等混合功能,配套設施面積比例可由14%提高至30%,業態和盈利模式變得更為豐富。

廣州和東莞都規定,配套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計容建築面積不大於總計容面積的30%。鄭州市規定—廠房和研發用房建築面積不低於總建面的70%,剩下30%可以兼容商業配套,不超過10%為商業及餐飲,不超過20%為服務型公寓。其中,東莞還允許多個不同功能用途地塊按一宗地整體出讓。

分割轉讓靈活,利於資金回籠

土地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割登記、轉讓,非常靈活。以鄭州市為例,要求用地單位原則上要持有不少於總建面40%的廠房和研發用房,自持10年以上,剩餘30%在協議明確後可以分割轉讓,最小分割單元不低於300平米;配套商業、服務型公寓可分棟、分層、分套轉讓。這也意味著,整個園區物業最多60%都可以對外分割銷售。

準入門檻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嚴苛

面臨在準入門檻和全生命周期管理上更加嚴苛的挑戰!

目前,各地方政府對新型產業用地供地前後的政府監管極為嚴格,無論是投入產出協議,還是驗收和評估,意圖都是讓產業落到「實處」。

以東莞為例。要求投資強度(投資總額/佔地面積)不低於600萬元/畝;年產出比(年度工業總值/佔地面積)不低於1200萬元/畝。供地後,新型產業項目建成投產後,如投資強度或年產出比通過驗收的,允許可分割轉讓部分的產業用房,申請不動產轉移登記。

產業用地的投資強度是與城市區位有較強關係,對比同一類型產業位於上海松江片區,其投資強度要求為522萬元/畝,在東莞這樣的一線城市該項要求是符合市場邏輯的。創新型產業用地年產出比不低於1200萬元/畝,而這一數值相當於上海的一個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或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在2015年的產出規模,而這兩個開發區在當年上海眾多的開發區中產值名列前茅,由此看出,創新型產業用地的產出規模要求之高可想而知。

3.各地新型產業用地試行特點盤點

創新型產業用地由來已久,在廣深莞,它叫M0;在北京是M4,在南京是M科,在杭州是M創,在惠州是M+,本質相似而名稱不同。

MO(深圳、東莞、珠海、溫州等)以東莞為例

產業類型:研發、創意、設計、中試、無汙染生產等創新型產業

分割轉讓:嚴格限制MO的分割

轉讓比例:不超過49%

產業類型:研發、創意、設計、中試、無汙染生產等創新型產業

地塊年限:一般為40年,不可分割M0可延長至50年

開發強度:工改M0為50年不低於3.0,不超過5.0配套比例配套用房計容建面不得超過30%

M4(北京、上海等)以北京為例

產業類型:高新技術產業

分割轉讓:禁止分割

地塊年限:土地租賃最長期限不超過15年,出讓方式實行彈性。

開發強度:1.5-5.0不等配套比例建築規模不超過地上總建築規模15%的配套設施

M科(南京、無錫、宜興等)以南京為例

產業類型:生產研發類產業

分割轉讓:分為不可分割銷售(自用型)和可分割銷售兩種

地塊年限:允許分割產權年限不超過50年

開發強度:容積率基本在1.5-4.0之間配套比例可統籌配建不超過項目總建築面積的15%的配套服務設施

M創(杭州、福州、青島、威海、武漢等)以杭州為例

產業類型:以產品研發、核心技術產品生產試驗為主的產業

分割轉讓:可分割銷售不超過50%的面積,政府享有優先回購權

地塊年限:鼓勵類產業用地的土地出讓年限可按50年確定,實行一次性

開發強度:原則上不低於2.0配套比例商業配套一般不超過總建築面積的10%

M+(惠州)以惠州為例

產業類型:研發、創意、設計、中試、環境友好型生產等的創新型產業

分割轉讓:分割項目產業用房基本單元建築面積不得小於300平方米

地塊年限:土地使用年限不超過40年

開發強度:原則上不低於2.5 (含2.5)配套比例配套用房計容建築面積不得高於總計容積率建築面積的30%

參考文獻

1.《M0和創新,會有什麼關聯?》2.《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型城鎮化建設土地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3.鄭州市政府正式印發《關於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型產業用地試點的實施意見》。4.《M0新型產業用地變城市更新的「香餑餑」?》5.《5分鐘讓你了解M0創新型產業用地的政策導向》

未完待續,明日繼續

華高萊斯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稱。不得擅自修改、歪曲或篡改,侵權必究。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影像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相關焦點

  • 廣州工業用地新政發布!新型產業用地(M0)來了!
    新型產業用地(M0)原則上在廣州市主城核心區和各區核心區、軌道交通站點周邊500米範圍、工業產業區塊、第二中央商務區、白鵝潭商務區、東部沿江發展帶、白雲新城地區、廣州南站核心區、萬博商務區、花都中軸線地區、洛溪島、廣州大學城等商務集聚區以外選址。
  • 鄭州出臺新型產業用地新政,允許工業用地內兼容商業用地
    專家認為,M0用地的誕生,為新型產業和創意產業的發展打開了用地束縛,可以看做是政府鼓勵發展產業的試水之舉,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其產業導向性十分明顯。而河南省此次推出的新型產業用地,即在規劃用地分類工業用地(M)類中,增加「M0」,以區別於普通工業用地;在土地分類中對應用途確定為「工業用地(新型產業用地)」。
  • 鄭州出臺「新型產業用地」新政允許工業用地內兼容商業用地
    專家認為,M0用地的誕生,為新型產業和創意產業的發展打開了用地束縛,可以看做是政府鼓勵發展產業的試水之舉,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其產業導向性十分明顯。 而河南省此次推出的新型產業用地,即在規劃用地分類工業用地(M)類中,增加「M0」,以區別於普通工業用地;在土地分類中對應用途確定為「工業用地(新型產業用地)」。
  • 鄭州首個新型產業用地:允許工業用地裡兼容商業用地
    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先行先試作用,為鄭州新型產業發展「趟路子」,高新區將在全省率先推出新型產業用地(M0)試點,首次試行工業用地兼容商業用地新政策!科學設立新型用地類型M0據高新區國土規劃住建局副局長董翔介紹,新型產業用地試點新政在河南省首次推出新型產業用地類型M0。即在規劃用地分類工業用地(M)類中,增加「新型產業用地(M0)」,以區別於普通工業用地;在土地分類中對應用途確定為「工業用地(新型產業用地)」。
  • 濟南:專門政策服務新型產業用地,工業用地出讓的優惠多
    他強調,工業標準廠房建設原則上在工業園區內實施,須遵循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有序推進;集約用地理念,向地上、地下要空間;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統一的基本原則。滿足新型產業用地需求,支持新型產業發展。優化工業產業布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制定《關於支持新型產業發展用地的意見》,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制定了《關於辦理新型產業發展用地申報暫行辦法》。
  • 大灣區新型產業用地政策梳理
    發展背景 2019年3月28日,佛山市順德區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順德區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新型產業及綜合型產業用地管理暫行辦法
  • 新型產業用地:廣州城市更新新可能
    去年4月,《廣州市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實施辦法》正式印發實施,其中新增了一種工業用地——新型產業用地(M0)。由此,廣州市工業用地利用正式邁入新的時期。新型產業用地(M0)是指為適應創新型企業發展和創新人才的空間需求,用於研發、創意、設計、中試、檢測、無汙染生產等環節及其配套設施的用地,是在傳統三類工業用地[一類工業用地(M1)、二類工業用地(M2)和三類工業用地(M3)]之外,近年來新出現的工業用地類型。
  • 濮陽新型工業用地管理意見出臺(附全文)
    三、加強規劃引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依據我市總體規劃,開展適用範圍內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修編和完善工作,結合我市產業功能分區和布局結構,引導新型產業空間結構合理分布,科學制定新型產業項目用地技術經濟指標,提高新型工業用地在我市產業用地中的比重,提高新型工業用地集約利用水平。
  • 嚴格限制工業用地變居住、商業用地
    □信息時報記者 段亞雄    東莞擬將嚴格限制線內工業用地調整為其他用途,對工業用地擅自改變用途的,工業用地使用權或被無償收回。上周,東莞市城鄉規劃局發布了《東莞市工業保護線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記者從中獲悉,市、鎮重點產業園區、產業集群用地等5類工業用地被劃入工業保護線範圍。
  • 從化區關於新型產業用地準入退出工作指引(試行)
    二、資格準入認定(一)主體準入新型產業用地的準入對象原則上應為單一主體,符合以下條件:1.未列入「失信聯合懲戒黑名單」。2.存量普通工業用地轉為新型產業用地的局部改造類項目,投資強度應不低於300萬元/畝,年度土地產出率應不低於1200萬元/畝;年度地均達產稅收不低於80萬元/畝。(四)認定流程1.項目申請區科工商信局接收項目材料,並進行初步審核。
  • 廣州工業用地新政出臺 新型產業地價可打兩折
    摘要 【廣州工業用地新政出臺 新型產業地價可打兩折】廣州市政府21日晚公布工業用地新政,新型產業迎來政策大紅包。根據當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該市《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實施辦法》,新型產業地價標準按同地段的辦公用途地價的20%計收。
  • 東莞擬鼓勵工業用地擴容 市工業保護線管理辦法徵求意見 總用地...
    工業保護線根據城市規劃和產業發展導向,按照「總量控制、集中連片、保大放小、分類定策」的原則劃定。辦法明確,基礎較好、集中連片的產業園區,市鎮重點產業園區、產業集群用地,市鎮重大產業項目、倍增企業、骨幹企業等重要企業的工業用地,位於「三舊」改造專項規劃產業保障區內的工業用地等應劃入工業保護線範圍。屬地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會)可申請對工業保護線進行局部調整。
  • 南方觀察|新型產業用地(M0),廣州城市更新的新可能
    近日,《廣州市新型產業用地(M0)準入退出實施指引(試行)》(下稱《實施指引》)印發,旨在為廣州各區政府(含廣州空港經濟區管委會)和市直有關部門有效規範管理新型產業用地(M0)的實施提供遵循,進一步促進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和產業轉型升級。
  • 《東莞市新型產業用地(M0)管理暫行辦法》解讀
    新型產業用地(M0)是為適應傳統工業向高新技術、協同生產空間、組合生產空間及總部經濟、2.5產業等轉型升級需要而提出的城市用地分類。即在工業用地(M類)中增加新型產業用地(M0),其範圍定義為融合研發、創意、設計、中試、無汙染生產等創新型產業功能以及相關配套服務的用地。   新型產業用地(M0)項目用房包括產業用房和配套用房。
  • 鄭州:新型工業用地管理實施意見出臺 將實施項目用地準入管理
    本報訊(鄭報全媒體記者 董豔竹) 昨日,記者從市政府獲悉,《關於新型工業用地管理的實施意見(試行)》近日正式印發,就我市新型工業用地適用對象與範圍、規範用地管理等進行明確。新型工業用地都有啥按照《實施意見》,新型工業用地主要指為適應傳統工業向高新技術產業轉型升級需要而提出的城市用地分類,在《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中屬一類工業用地,其範圍定義為融合研發、創意、設計、中試、無汙染生產等創新型工業功能以及相關配套服務的用地。
  • 天津將推出新型產業用地(M0)利好產城融合與城市更新
    第二條 為鼓勵新型產業發展,加快新動能引育,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用地成本,在國土空間規劃用地分類實施前暫將新型產業用地(M0)納入M1進行管理,規劃用地性質界定為M1(新型產業用地),在土地分類中對應土地用途為「工業用地」(新型產業用地)。
  • 深、廣、莞、惠新型產業用地(M0)政策對比分析
    ,其中密度一、二、三區新型產業用地(M0)與普通工業用地(M1)基準容積率分別為4.0和3.5。——新型產業用地(M0),3月31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本市《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實施辦法》。 最小單元的建築面積不低於500平方米,分割的總建築面積不得超過土地供應合同約定,屬於新型產業用地(M0)配套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途的建築不得分割登記和轉讓、抵押; 新型產業物業產權分割轉讓後,自辦理不動產權登記之日起5年內不得再次轉讓。5年後轉讓的,新的受讓主體須為從事生產、研發、設計等環節的工業企業或生產性服務企業。
  • 臨沂允許工業用地兼容商業用地!
    全市多數開發園區企業廠區預留空閒地面積較大,工業廠房多為1至2層,與廣東、浙江等地10餘層的工業標準化廠房、工業樓宇相比,建築密度、容積率等相差較大,土地利用效率較低。三是新型產業用地管理滯後。新型產業用地(M0)以工業樓宇、工業標準化廠房、中小企業孵化器、加速器等為主要開發對象,融合信息技術、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高端裝備研發、物聯網設計研發、生物醫藥研發、文化創意、中試、無汙染生產等新型產業功能以及配套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允許工業用地兼容商業用地。嚴禁利用或變相利用新型產業用地搞住宅、商業開發。
  • 深圳市工業用地的變遷與未來
    由於市場居住類物業的利潤豐厚,大量M0[4]空間被改造為商務公寓,實質上並未起到提升產業空間的作用。深圳華僑城創意園,工業區變身藝術商業事實上,世界上許多大都市都經歷了與產業結構相適應的工業用地配置。產業配套環境的打造和高品質新型產業空間的供給才能有效的留住優質企業。儘管深圳市目前尚不具備大量由政府主導的產業空間,但是從城市配套、產業配套、人才吸引、環境打造等措施入手,仍然是有效的改善產業發展環境,推動產業升級的方式。
  • 廣州工業用地新政:新型產業地價按辦公用途地價20%計收
    廣州工業用地新政:新型產業地價按辦公用途地價20%計收金羊網  作者:羅仕  2019-03-21 文/金羊網 記者羅仕廣州市新型產業發展迎來政策「大禮包」!3月21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