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中唐時期的快樂詩人是誰?

2020-12-23 蕭家老大a

《陋室銘》:中唐時期的快樂詩人是誰?

無論是白居易的《賣炭翁》,還是元稹的《織婦詞》,雖然給予底層勞苦大眾一掬同情淚,但畢竟只是旁觀作秀,並非切膚之痛。用現代話語形容,僅止於政治正確,很難說是肺腑之言。

詩言者,心聲也;而心聲,只能是個人的,不可能是群體的。將心聲繫於群體,都有作秀嫌疑。政治人物的作秀,通常是抱抱兒童以示關愛;古代詩人的作秀,便是煞有介事地同情弱勢群體。說得徹底點,就是開心的時候是「美景良辰,賞心樂事」;不開心的時候就唱一曲「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至於元稹,有功夫吟誦「織婦何太忙」,還不如認認真真給苦苦思念他的情人,寫封回信來得實在。白居易、元稹的新樂府,雖然力求真切,卻越讀越覺得虛假。不僅情感的真摯存疑,即便是對歷史的敘述,也讓人疑竇叢生。唐玄宗遭遇的馬嵬兵變,真的有如《長恨歌》說得那麼簡單麼?楊玉環真是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麼?樂天樂天,蒼天真的有那麼快樂麼?

要說中唐的快樂詩人,其實並非白樂天,而是劉禹錫。不管是夢中得到的快樂、還是天性秉賦的快樂,劉禹錫的詩歌,很少發悲切聲作悲切狀。同樣的遭貶過後,柳宗元是「獨釣寒江雪」,劉禹錫卻在《再遊玄都觀》呵呵一笑:「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說起來,夢得(劉禹錫字)也是樂天摯友。彼此性格似乎是同樣的開朗,但樂天的快樂,通常是快樂在欲望得以滿足後,而夢得的快樂往往快樂在性情得以陶冶。比如這首《堤上行之二》:「江南江北望煙波,入夜行人相應歌。桃葉傳情竹枝怨,水流無限月明多。」

剛剛桃情竹怨過後,旋即,便是流水明月,開朗豁達。哪怕事涉愛情,也宛如三月春光的明媚,比如這首《竹枝詞其一》:「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把世間男女情愛寫得如此明媚者,有唐一代,惟劉夢得耳。同樣是旁觀,白樂天的《長恨歌》寫得庸常俗氣,而劉夢得這首竹枝詞卻天然清麗。詩風的明媚,源自心胸的暢亮。在坎坷的遭際面前,柳宗元作不平之鳴,劉禹錫卻不過戲謔而已,如《百舌吟》,或《聚蚊謠》。倘若說,柳宗元有嵇康之氣度,那麼,劉禹錫乃阮籍之苗裔。劉禹錫確實仿效阮籍《詠懷》寫有《學阮公體三首》,此處摘選之二:「朔風悲老驥,秋霜動鷙禽。出門有遠道,平野多層陰。滅沒馳絕塞,振迅拂華林。不因感衰節,安能激壯心。」

比之柳宗元《籠鷹詞》的峻峭,劉禹錫此作呈現的是豁達。不管是朔風悲,或是秋霜動,依然是「有遠道」,依然要「拂華林」。此乃夢得「信道不從時」、「憂國不謀身」之謂也。明鏡無塵。一如其《陋室銘》所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也正是因為夢得心胸有如無塵之鏡,故而能夠了悟「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人間滄桑,能夠看破「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的歷史無常。

倘若,中唐詩人以元白為主流,那麼,必須補充的是,以柳劉為雙璧。白是樂天派,元是情種身。柳以寒江蓑笠之絕,遺世獨立;劉以陋室德馨之悟,笑傲廟堂。

(本篇完)

相關焦點

  • 在中唐選一個代表詩人,我選韓愈,你會選誰?
    其實理由很簡單,是因為前段時期集中讀了一些杜甫的詩,讀完杜甫的詩之後,再從杜甫死年向後看,770年之後,唐詩像是突然斷層了一樣,忽然斷崖般地跌了一個水平,木心先生曾經這樣給杜甫定位:「如果抽掉杜甫的作品,一部《全唐詩》會不會有塌下來的樣子。」(《瓊美卡隨想錄》),我這種在讀完杜詩之後,出現短暫無詩可讀的感覺,想必大家都一樣吧。
  • 當盛唐已成為往事:看刀尖上舞蹈的中唐詩人
    轉而進入中唐,李白似的放蕩不羈愛自由顯然已經不適合中唐的時局。中唐容不得這份驕矜,中唐中人,要時刻小心翼翼,刀尖上跳舞,那得十二分的精心!中唐政局複雜,總得來說,有三方面: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權臣橫行。朝代末世的一個特徵就是官宦們粉墨登場!他們手握重拳,且不像普通人一樣有家庭牽絆,一朝得勢,雞犬不寧,朝堂被攪了個七葷八素!
  • 詩豪劉禹錫與他的陋室銘
    今天與大家一起學習劉劉禹錫的《陋室銘》,在學習之前,我們先了解這位唐代大詩人與哲學家吧。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劉禹錫,其祖先為漢景帝賈夫人之子劉勝,七代祖劉亮,事北朝為冀州刺史散騎常侍,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
  • 靈臺雙堠子,一位中唐詩人的最後歸宿
    詩人的最後歸宿總是充滿了神秘色彩。靈臺城外,雙堠子,據說那裡是中唐詩人皇甫松兄弟的最後歸宿之地。皇甫兄弟出生江南,為何他們的最後歸宿卻在靈臺城外。茫茫黃土高原,曾經隱藏著一個怎樣的秘密呢?出靈臺縣城,沿公路而行,爬上一個陡坡,就是什字塬。
  • 誰曾想中唐著名詩人,被茶水生生灌死,只這樣「奇葩」的原因
    每個朝代都會出現很多的有名的詩人,他們將自己的情懷,對大好河山的感情全部都記錄在詩句中,讓我們這些後人們通過閱讀詩句的方式仿佛在跟他們隔空的對話,感受當時他們的心境。在唐代的時候古詩達到了最鼎盛的時候,詩人也是成群的踴躍出來,像我們熟悉的詩人就有很多的都是來自唐代的。因為在唐代的時候詩人是最受皇帝歡迎的,只要你做詩好就能當官,所以當時就會有很多的詩人出現。在這樣龐大的全體中一些比較有特色的詩人就被埋沒了,有很多也是曾經著名一時的詩人,只不過在歷史的河流中被掩埋了。
  • 韓愈門下弟子,擅寫現實主義作品,中唐詩人張籍
    張籍是中唐時期著名詩人,出生於唐代宗大曆年間。他祖籍蘇州,由於家貧遷往安徽一帶謀生。張籍很喜歡讀書,為了尋找學習的機會,他曾經遠赴河南求學。在這裡,他遇到了好朋友王建,王建後來成長為和他齊名的詩人。他們二人常常寫詩互贈,成為一時美談。
  • 初唐、盛唐、中唐與晚唐詩人及作品代表,唐詩的基本形式有幾種?
    唐朝這個時期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是中國古典詩歌處於極盛時期,唐詩的基本形式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1、初唐時期這一時期是唐朝詩人的起步,代表作家主要以「初唐四傑」出名,他們分別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此外,還有陳子昂。其代表作出名的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詩》等等。2、盛唐時期無論是經濟,還是國力,都是最強最盛盛,包括唐詩發展也是最盛的,出現「邊塞詩派」與「田園詩派」等流派。
  • 中唐大詩人劉禹錫性格剛毅,這十首詩境界高揚,含有濃厚的哲理
    其一是三國時期的政治家劉備,其二是唐中期的大詩人劉禹錫。後者被冠以「詩豪」的稱號,他在中唐與「韓孟」、「元白」分庭抗禮。劉禹錫的詩含蓄自然,境界高揚,尤其山水詩極有特色,半虛半實,每一首都是詩壇佳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劉禹錫的十首詩,體會文字背後詩人高揚的內心力量以及詩文中的哲理思想。
  • 一首詩阻止了一次和親——中唐詩人戎昱的故事
    中唐詩人戎昱是荊州人,不僅文採出眾,能言善辯,而且相貌不凡,風度瀟灑,所以《唐才子傳》說他:「美風度,能談。」據說,戎昱年輕時,京兆尹李鑾很賞識他,希望能他做自己的幕僚,並想把女兒嫁給他。但是,李鑾不喜歡戎昱的姓氏,認為他的姓和北方少數民族的戎族同字,所以他對戎昱說,只要戎昱把姓改了,就把女兒嫁給他。
  • 為什麼唐朝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而唐朝時期的文學最為著名的就是唐詩,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對後世影響甚大。學過唐詩的人會發現,當介紹作者時,會看到初唐詩人、盛唐詩人、中唐詩人或晚唐詩人等字眼,那麼唐朝為什麼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呢?而別的朝代都沒有類似的劃分。
  • 中唐詩人李益五首詩:在心底最柔軟處感傷
    中唐詩人李益五首詩:在心底最柔軟處感傷作為中唐邊塞詩的代表,李益的詩以寫情感見長。如果說盛唐時期王昌齡、王之渙、高適、岑參等邊塞詩是蒼涼中有雄渾,委婉中見豪邁;那麼李益的邊塞詩則是感傷中有柔情,悲涼中見幽怨。這是李益的風格,也是他的柔軟迷人之處。除了邊塞詩之外,李益亦是寫情詩的高手,《江南曲》《寫情》等詩,均是古代情詩中的名篇。
  • 中唐詩人的一首詞,讓蘇軾讚嘆不已,恨不得全篇照搬
    若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大家可能很容易想到王維,他的許多詩句美得如畫一般, 今天我們不說王維的詩,說一說中唐時期另一位文人的一首小令。詩人張志和,唐肅宗時代為待詔翰林,後來隱居江湖,常在太湖一帶流連,自稱「煙波釣徒」。他的這首漁歌子膾炙人口,千百年來,傳唱不絕。短短的一首小令,詩情畫意盡顯其中。綿綿的西塞山,山色濃淡相間,一隻只白鷺在山前飛翔。
  • 他是中唐詩人,卻能寫出盛唐氣象,此詩就令人振奮不已
    唐詩被人為地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階段,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一般來說,盛唐詩具有濃烈的浪漫主義情懷,更像是才華橫溢的少年所作,筆力雄壯,氣象渾厚;中唐詩則有深厚的現實主義風格,如同飽經風霜的中年人,追求的是境界渾融。
  •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代表詩人是這13位,您認可嗎?
    他們都是唐朝著名的詩人,而且還是詩人中的一流人物,不過從時間來看,分為初唐、盛唐、和中唐三個時期。遺憾的是缺少了晚唐的詩人,加上小李杜的話,基本是唐朝各個時期的代表是人了。在那個時期, 陳子昂的這篇文章如同一隻號角,標誌著唐代詩風的革新和轉變。見明公《詠孤桐篇》,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遂用洗心飾視,發揮幽鬱。不圖正始之音,復睹於茲;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陳子昂《感遇詩之一》蘭若生春夏。
  • 中唐詩人戎昱生平考
    戎昱是西漢柳丘侯戎賜第19代世孫,荊南(江陵)人,娶侯氏為妻,是中唐大曆時期有一定知名度的詩人,才學人品受到岑參、王季友等人推重。他於中唐貞元年間,任辰州、虔州兩州刺史。下面按其年代順序,考證戎昱之生平。戎昱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生於陝西長安,祖籍湖北江陵。
  • 【發招脈絡類】6、中唐詩歌創作的概況
    簡述中唐詩歌創作的概況。 中唐詩人在盛唐那樣的藝術高峰面前,表現出拓展新的詩歌藝術領域的巨大努力,從而使中唐成為繼盛唐之後詩歌的又一繁榮時期,不僅詩人和詩作的數量大大超過盛唐,而且流派繁多。 從盛唐到中唐,是一個巨大的轉變。
  • 中唐的社會現實和文學流派(一)
    然而在說這場運動那個之前,我們先來梳理一下中唐文壇,中唐是一個熱鬧紛繁的時代,尤其是在文學藝術上,雖然其成就比不上盛唐時期,但是在藝術創新和藝術流派的數量和聲勢上卻比盛唐熱鬧多了。這一時期,在詩歌上,不僅有中唐初期詩人群體——大曆十才子的詩歌創作,而且還有以元稹、白居易為代表的新樂府詩派和以韓愈、孟郊等人的尚奇崛險怪的風格創新以及柳宗元、劉禹錫等元和貶謫人群體。在散文創作上,最突出的成就是韓愈、柳宗元等人開創的古文運動。
  • 劉禹錫——驕傲、嘴欠又樂觀的中唐才子
    在三年級上冊的古詩中,首次出現了中唐詩人劉禹錫的作品《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這是一首描寫洞庭湖優美風光的詩,和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李白《望天門山》一樣,讓孩子們去仔細體會古人眼中的絕美自然風光,以及詩人們或豪邁、或讚美、或喜愛的心情。但其實,劉禹錫在文學上,不光是樂府、民歌寫得好,最拿手的還是是「懷古」詩。
  • 元稹中唐最牛詩人,語文教材卻不收錄他的作品,專家:騙人的嘴
    元稹可以說是中唐最牛的詩人,為我們留下的那些千古絕唱讓人回味無窮。他與白居易並稱為:元白,共同開創「元和體」,但是我們的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白居易的詩常見,而元稹的詩卻少之又少,這究竟是為什麼?元稹中唐最牛詩人,語文教材卻不收錄他的作品,專家:騙人的嘴。
  • 50歲時才寫了《遊子吟》的孟郊,原來是中唐的一位奇葩詩人
    都說中唐詩人,是奇花異葩的天下,詩人孟郊就是其中的一位。孟郊,字東野,生卒於公元751~814年,今浙江德清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五言古詩最多,後人稱之為「詩囚」。他雖才華出眾,但是在考場上卻是蹉跎半生,毫無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