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驕傲、嘴欠又樂觀的中唐才子

2020-12-15 B計劃老媽

在三年級上冊的古詩中,首次出現了中唐詩人劉禹錫的作品《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這是一首描寫洞庭湖優美風光的詩,和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李白《望天門山》一樣,讓孩子們去仔細體會古人眼中的絕美自然風光,以及詩人們或豪邁、或讚美、或喜愛的心情。

但其實,劉禹錫在文學上,不光是樂府、民歌寫得好,最拿手的還是是「懷古」詩。

他曾用一首氣勢磅礴的《西塞山懷古》,一舉鎮住了前來鬥詩的白居易,讓他在命題作文「寫一首詩,緬懷五百多年前三國時代終結的故事」中敗下陣來。

白居易憋屈了好幾年,才在敘事詩的領域,用一首超級長詩《琵琶行》扳回一局。

所以,劉禹錫的「詩豪」帽子可不是白帶的,後人稱他是唐代詠史懷古第一人。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很有才華,自稱中山靖王后人,人還特別傲嬌。

因為參與「永貞革新」,他和好友柳宗元被貶外地十年,終於重返京城,一回來就開心的寫詩:

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完了,這詩又得罪了權貴,立馬貶到廣東連州。

(倒黴的柳宗元也跟著被貶到了廣西,唐朝的廣西,生活條件不是一般地差,四年後,體弱的柳宗元病死在那裡。)

可劉禹錫,在連州樂呵呵地過日子,熬了四年後才回到京城,一回來,他還要寫詩: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好吧,傲嬌的詩人,鬥性不改,依然要圖個嘴痛快。

仕途一路貶,人卻能一路樂。這種樂觀與豁達,不知道三百年後的蘇軾是不是學他的?

他被貶至安徽,知縣欺他朝中無人,故意刁難他。

不讓他住縣衙,卻打發他在城南江邊住著。

劉禹錫寫了兩句話,貼在門上:

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吩咐把他趕到河邊,住房面積減到一間半。

劉禹錫仍不計較,並借著河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

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看見他仍然悠閒自樂,滿不在乎,又一次派人把他調到城裡,看不見江、看不見河、看不見水的地方,而且只給一間房,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還叫人抬了塊巨石放在家門口。

劉禹錫見到那塊石頭,竟如獲至寶,把它洗得乾乾淨淨,對著石頭邊飲酒邊說:「好石,好石,我要寫篇文章刻在上面」。

於是奮筆疾書,一篇中學生「請背誦全文」的千古名篇《陋室銘》,就這樣誕生了: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歷史上被貶的人太多了,樂觀、豁達的劉禹錫,沒有被「巴山蜀水悽涼地」給打倒,總算是熬來了相比他人要圓滿太多的結局,回京養老。

正如感謝白居易對他遭遇的同情,還要大氣的說: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大語文時代#

註: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唐的社會現實和文學流派(一)
    然而在說這場運動那個之前,我們先來梳理一下中唐文壇,中唐是一個熱鬧紛繁的時代,尤其是在文學藝術上,雖然其成就比不上盛唐時期,但是在藝術創新和藝術流派的數量和聲勢上卻比盛唐熱鬧多了。這一時期,在詩歌上,不僅有中唐初期詩人群體——大曆十才子的詩歌創作,而且還有以元稹、白居易為代表的新樂府詩派和以韓愈、孟郊等人的尚奇崛險怪的風格創新以及柳宗元、劉禹錫等元和貶謫人群體。在散文創作上,最突出的成就是韓愈、柳宗元等人開創的古文運動。
  • 中唐大詩人劉禹錫性格剛毅,這十首詩境界高揚,含有濃厚的哲理
    其一是三國時期的政治家劉備,其二是唐中期的大詩人劉禹錫。後者被冠以「詩豪」的稱號,他在中唐與「韓孟」、「元白」分庭抗禮。劉禹錫的詩含蓄自然,境界高揚,尤其山水詩極有特色,半虛半實,每一首都是詩壇佳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劉禹錫的十首詩,體會文字背後詩人高揚的內心力量以及詩文中的哲理思想。
  • 【發招脈絡類】6、中唐詩歌創作的概況
    簡述中唐詩歌創作的概況。 中唐詩人在盛唐那樣的藝術高峰面前,表現出拓展新的詩歌藝術領域的巨大努力,從而使中唐成為繼盛唐之後詩歌的又一繁榮時期,不僅詩人和詩作的數量大大超過盛唐,而且流派繁多。 從盛唐到中唐,是一個巨大的轉變。
  • 詩豪劉禹錫的詩歌魅力
    劉禹錫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民歌體樂府詩具有健康柔美的藝術魅力在中唐,韓愈「以文為詩」,標榜師古;白居易倡導「新樂府運動」,用詩歌反映社會現實,詩風平易通俗。劉禹錫效法屈原,獨闢蹊徑,努力向民歌學習,從中吸收豐富的營養來提高創作水平。
  • 草書創作劉禹錫:氣勢雄渾,意境壯麗的詩篇《秋詞》
    唐代詩人劉禹錫 劉禹錫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中唐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 劉禹錫的詩:洋溢在我們心頭的,絕非什麼悲涼的氣息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劉禹錫對陋室的態度,值得每個人參考
    永貞革新失敗後,因為得罪了當朝權貴,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本來按照規定,通判應該在縣衙裡住三間三廂的房子,但因為和州知縣對劉禹錫落井下石,逼迫劉禹錫從城南搬到城北,又從城北搬到城中,房子面積也從三間變成一間半,最後只給僅能容納一床、一桌、一椅的鬥室。
  • 當盛唐已成為往事:看刀尖上舞蹈的中唐詩人
    轉而進入中唐,李白似的放蕩不羈愛自由顯然已經不適合中唐的時局。中唐容不得這份驕矜,中唐中人,要時刻小心翼翼,刀尖上跳舞,那得十二分的精心!中唐政局複雜,總得來說,有三方面: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權臣橫行。朝代末世的一個特徵就是官宦們粉墨登場!他們手握重拳,且不像普通人一樣有家庭牽絆,一朝得勢,雞犬不寧,朝堂被攪了個七葷八素!
  • 劉禹錫:「陋室」中的茶酒香
    然而從中唐開始,對飲食的相關記載大量增多,從中展現出飲食思想不斷深化和審美品位逐漸提高的特徵。除了飲食專著從中唐開始出現,涉及飲食題材的詩歌也不勝枚舉,劉禹錫作為中唐的重要詩人,在詩歌寫作中有意或無意涉及茶和酒,既是這兩種物質發展的結果,又是時代風氣的具體反映。 唐初,飲茶在南方成為風習,茶樹種植也相當普遍,但北方尚未蔚然成風。
  • 詩人劉禹錫的人生三起三落,而他又憑什麼被稱為詩豪呢
    我想這是個怎樣美麗明媚的女子,讓劉禹錫大才子神魂顛倒,牽腸掛肚,輾轉難眠呢。元和(815)年,劉禹錫奉召回京,但他依然看不慣貴族風氣,和官場上的黑暗,還是敢說敢做,寫詩瘋刺,你說吧,都有前車之鑑了,被貶10年,回到京城,該老實做官吧,但他偏不,依然直言不諱,別人怕權貴,我劉禹錫不怕。就有後來的玄都觀桃花。
  • 白居易寫下這首詩安慰劉禹錫,沒想到竟催生出一個千古名句
    大唐「詩豪」劉禹錫能被冠之以「豪」相稱,足見其詩豪氣幹雲。「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一反悲秋之音,豪情沖天;「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鏗鏘有力儘是叱吒風雲的氣概。劉禹錫一生所作眾多名句中最豪者莫過於這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了。
  • 《陋室銘》:中唐時期的快樂詩人是誰?
    《陋室銘》:中唐時期的快樂詩人是誰?無論是白居易的《賣炭翁》,還是元稹的《織婦詞》,雖然給予底層勞苦大眾一掬同情淚,但畢竟只是旁觀作秀,並非切膚之痛。用現代話語形容,僅止於政治正確,很難說是肺腑之言。要說中唐的快樂詩人,其實並非白樂天,而是劉禹錫。不管是夢中得到的快樂、還是天性秉賦的快樂,劉禹錫的詩歌,很少發悲切聲作悲切狀。同樣的遭貶過後,柳宗元是「獨釣寒江雪」,劉禹錫卻在《再遊玄都觀》呵呵一笑:「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 劉禹錫唐詩水平有多高
    初唐時期有「初唐四傑」、陳子昂、虞世南等著名詩人,盛唐以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等為代表,中唐則有白居易、劉禹錫、元稹,晚唐以「小李杜」為尊。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中唐代表詩人——「詩豪」——劉禹錫的水平有多高。關於劉禹錫的資料,在此不過多介紹,相信每一位詩詞愛好者對他應該不會陌生。
  • 元稹中唐最牛詩人,語文教材卻不收錄他的作品,專家:騙人的嘴
    元稹可以說是中唐最牛的詩人,為我們留下的那些千古絕唱讓人回味無窮。他與白居易並稱為:元白,共同開創「元和體」,但是我們的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白居易的詩常見,而元稹的詩卻少之又少,這究竟是為什麼?元稹中唐最牛詩人,語文教材卻不收錄他的作品,專家:騙人的嘴。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
    劉禹錫,字夢得,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也被後世稱為「詩豪」,他的詩別具一格,寫得也是極為深刻,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充滿了獨特的韻味,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所以讀他的作品最是能夠讓人明白什麼是人生,什麼才是真正的生活。
  • 關於唐詩你需要了解的一點,唐詩發展分四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四唐說將唐詩的發展分為四個時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這有合理性,因為它確實勾勒了唐詩發展不同時期的特點。初唐,即唐玄宗以前,這是唐詩發展的初級階段。一方面,南朝宮體詩在詩坦上佔據著統治地位,從唐太宗到上官儀等,無不大寫華麗婉媚的作品;另一方面,詩歌改革的序幕正悄然拉開。
  • 劉禹錫,不以秋節懷悽涼,風骨猶在氣自壯
    劉禹錫的確是別具一格,秋聲秋色,在他這裡不是悽厲慘怛,而是憤然而起的振奮和激勵。劉禹錫的飽滿曠達非此一例,他的眾多感秋之作都有振奮之心而無悲秋之意。《始聞秋風》曰:「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五更颼飀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盼青雲睡眼開。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臺。」
  • 詩豪劉禹錫十首巔峰之作
    劉禹錫可謂家喻戶曉的詩人了,尤其提到中唐著名詩人都有誰,劉禹錫絕對算一個,其出身名門——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為人豪邁放蕩,個性鮮明(劉禹錫生平可參考本人發表的文章《奇葩詩人劉禹錫篇
  •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景」,一代「詩豪」劉禹錫
    大家如果對劉禹錫的生平事跡並不是特別了解,相信一提起「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幾句詩文大家就一定會恍然大悟。這正是劉禹錫所撰寫的文章,《陋室銘》中開篇時的經典名句。在眾多唐朝著名大詩人中,劉禹錫的存在感確實不高。
  • 劉禹錫的樂天精神與謔浪之姿
    劉禹錫的樂天精神與謔浪之姿劉禹錫一生宦海沉浮,江湖遷轉,儒家入世濟世的功名意識和功業理想一直是其思想的主導和支撐力量,既是其人生的方向,又是其仕途理想的動力。其生本豪邁、剛直、倔強、樂觀,而大半生迍滯的仕途生涯又反而強化了其雄豪、樂觀的天性,而且還一定程度上涵養了其諧謔、放浪、狂放的幽默個性和老狂倔強的文化情懷,使其能更好地遊走和超越於官場的困境和人生的困惑,既利其安身,又利其立命。
  • 南宋才子的一首詞,起首就先聲奪人,最後13字更蘊含深遠
    但秋天的氛圍卻很容易激發人們的想像,中唐詩人劉禹錫有一次與白居易在一起飲酒賦詩,就寫過幾首關於金陵的詩歌,非常膾炙人口,也流傳久遠。後來有一位才子就深受啟發,創作了一首詞。下面分享南宋才子的一首詞,起首就先聲奪人,最後13字更蘊含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