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齋Joy有話說:
這是之前徵集的經驗貼,今天整理資料,發現還有幾篇CATTI經驗貼和十幾篇MTI翻碩經驗貼沒發,今天「高齋CATTI」上先發一篇。
六級500分的工科生是如何通過CATTI三筆
學習方法值得借鑑
先給大家說一下我的心路歷程,工科生,六級500,本著熱愛英語,想提高自己的英語綜合水平,決定參加CATTI考試,然後考前突擊了一下直接上戰場了,果不其然,沒過,而且綜合和實物兩門都沒過,真的太難堪了。遂下定決心,認真備戰,終於過了。這一次成績是綜合70,實物65.
▲高齋學員成績
所以作為一個有著失敗經驗的過來人,以下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尤其適用於初次接觸翻譯不久的小白)
1 綜合
推薦用書:
《華研專四語法與詞彙》
墨墨背單詞《如魚得水》《再要你命三千》
每年都有很多人卡在這門科上,而且實務和綜合都通過才算過,所以千萬不可以掉以輕心,綜合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選擇題,分為三個類型:語法,詞義辨析和同義替換。
語法
前者為主,後者為輔。對於初高中英語基本功比較好的同學,不建議直接拿著語法書啃(但是作為翻譯學習者手中必須得有語法書,後面會解釋),一是枯燥無味,二是耗費時間,能記住的卻少(但是基礎較差的還是得看看語法書)。
我的建議是先花幾天通讀《華研專四語法與詞彙》語法知識梳理部分然後腦中有大致印象和語法框架。然後直接做題(每套題的前十題為語法題),然後對答案標記出錯題以及不確定的題,注意不要直接看答案的解析,將錯題標記出來,然後對照目錄找到該題對應的語法知識點,並選出答案,再對照習題答案,再看一遍鞏固知識點。所以建議不要直接把答案和對錯寫在書上,記錄在本子上就好,以便第二遍複習時沒有答案幹擾。
單詞
詞彙量提升的途徑我覺得大致分兩種,一種是拿著單詞書或者app反覆重複,再者就是看外刊。兩種辦法各有千秋,我覺得都要用,缺一不可。
app我推薦墨墨背單詞和歐路詞典。推薦單詞書是大眾比較青睞的《如魚得水》和《GRE再要你命三千》墨墨背單詞裡都收錄了這兩本書。《如魚得水》是高齋Joy老師親自推薦的單詞書,裡面收集了專八閱讀的高頻和重點詞彙,數量不多但個個都是有重量的單詞,必須要會的。
有能力者在背後面那本書。對於三筆單詞難度有人說是專八,有人說是GRE,還有人說是介於兩者之間。我的詞彙也是我的弱項,沒有太多話語權,但我覺得單詞多背是一件百益而無一害的事,所以能背就背,別偷懶。我喜歡墨墨背單詞的一個原因是,裡面的例句都很權威且比較優秀,建議每個單詞的例句都要認真看一遍,這樣會加深對單詞的理解和記憶,背起來沒有那麼困難。
用外刊背單詞的最核心就是背的單詞是活的,什麼意思呢,有著鮮活的句子,通過句子背單詞,這樣才能從英語的角度根本上理解這個單詞,而不是只知道其表面意思,這樣這個單詞放到別的句子裡,你還是能很快反映出他的意思,而純靠死記硬背的單詞放到閱讀裡要麼就很有可能不認識了,要麼就得反應半天才能回憶起來。外刊背單詞這個在後面實務結合著講
2 實務
實務這門科我上次是54這次是65,我深知我這11分是如何提上來的。
英譯漢
推薦用書及資料:
課程:高齋翻譯課程
公眾號:高齋外刊雙語精讀,FT每日英語,等等精讀或泛讀類文章
第一次準備CATTI考試的時候,我是買了三筆的實務官方教材,但是沒練幾篇,最終也沒過。第二次準備過程完全沒用官方教材,一是因為聽到很多人說這本書譯文質量有待考究,二是因為只有答案,沒什麼解析,感覺用處不大。
之後在微博上找有沒有翻譯類的博主和老師,就看到了雒老師微博@高齋翻碩的宣傳貼,猶豫了幾天就付款了,其實當時知識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而且覺得價格太便宜了,也不吃虧上當,但是當我看到第一篇英譯漢的材料講解時,覺得好好買了老師的課,因為整個講解幾十頁word文檔,知識點講解的是我見過最細的,沒有之一。
整個英譯漢主要就是拿著老師的資料,我覺得完全夠用。
學習方法
我建議拿到當周的英譯漢原文,先通讀一遍,對文章的內容和情感走勢有個了解。(這麼做是因為避免因為漏看單詞或錯誤理解某些句子導致開頭幾段就把整個段落的基調給弄錯了。)
然後自己動手翻譯,遇到不會的單詞別查字典,仔細研究前後文自己做猜詞處理,實在猜不出來就查一下,這樣也是鍛鍊自己的一個能力,畢竟聽說考二級來不及查字典。
自己翻譯完了之後,也別著急看講解,脫離原文審校自己的譯文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有沒有句子不通順?有沒有表達不簡潔,含糊不清的地方?這裡「的」要不要刪去?這句話還能不能再說得簡潔一點?
然後最重要的一步來了,看老師的講解,學習老師的翻譯思維,以及拓展的知識點。在我自己去年學習翻譯的過程中我覺得我最大的問題是覺得意思到了就行,這也是剛入門的小白最不注意的問題。翻譯是兩種語言的轉換,對兩種語言的特色與差異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這一點老師的每篇資料都在強化加深我們在這方面的能力。
舉個例子,正說反譯, Fail(未能), stop(不再), 比如 miss the bus 本來是錯過了車, 但是我們可以在翻譯為漢語裡的否定結構「沒趕上車」。「還有一種是反說正譯,比如「He is not at work.」本來是他不在上班,但是可以翻譯為漢語裡的「他下班了」(摘自老師原文)。還有其他一些翻譯思維如英語喜靜,漢語喜動;定語從句的翻譯思路;標題的翻譯方法等等。這些是我以前自學的時候都不知道的。
一篇英譯漢文章的學習絕對不可停留在表面,要從各個方面汲取整個文章的精華。學習兩種語言的差異,習慣的漢語表達方式,學習文章的選詞(尤其是小詞,這對漢譯英和作文都有極大的好處)表達以及句法。多思考多總結,並且適當回譯自己喜歡的段落,再次加深英語思維,所以說英譯漢漢譯英是不分家的。
然後平時學習老師的公眾號裡的文章,公眾號「高齋外刊雙語精讀」每周都會發時下最新話題的外刊精讀。我建議將這些文章一一收藏,形成自己的文件庫。通過前面說的的方法學習。
漢譯英
推薦資料及書籍等:
a. 一本語法書,比如《張滿勝語法新思維》
b. 高齋翻譯資料
c. 雙語工作報告和白皮書
http://www.gaozhaiedu.com/html/whitepaper/
d. 熱詞(推薦使用anki背誦)
推薦語法書是因為,語法對於漢譯英至關重要。通篇都是最基礎的語法錯誤,怎麼可能過得了考試。應該把語法書當作工具書,在遇到不確定的語法問題時要及時查閱,有時間可以沒事翻兩下,可能會有一片新的天地。
每年CATTI的出題方向都是和民生經濟政治相關的。所以雙語工作報告和白皮書必不可少,可以先把這類資料當作預習資料,學習背誦裡面的固定表達,漢譯英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很多表達都是固定的,不是誰都可以瞎編瞎湊的,所以一定要輸入各個方面的詞條,這個課程裡有,也可以自己整理,雖然慢了點,但是記憶的更深刻。
整理之後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背誦方法,我是比較喜歡用anki,雖然前期工作比較繁重,但是背的很牢固,因為它是按照人的記憶曲線來為你安排背誦的。具體使用網上有很多教程,我就不多贅述了。
詞條每天都要背,翻譯每天都要翻。太懶的人還是換個事情幹吧。
雒老師Joy的漢譯英講解的也很細緻,如何選詞,如何斷句,如何突出句子主次之分,等等。這些都是有考究的,不是逐字翻譯這麼簡單。我覺得中文的政經類文章最大的特點(也是最令人頭疼的)是行文意合,句子又臭又長。
所以斷句思維真的很重要,根據意群斷句,再找到斷句後的句子裡的核心句和次要成分(修飾成分或舉例,等等)。相當於將原來一長串的流水句改寫成一個大樹,有主有次,使得句子層次清晰,可讀性更高。
我的翻譯筆記全是手寫,雖然實行機考,但是我覺得我個人還是喜歡手寫,但是打字慢的同學還是要練習練習打字啊,因為這個影響分數太划不來了。我是將紙折成兩邊,一邊寫自己的譯文,另一邊做筆記。
可以看出來我前期的譯文質量。通篇就沒有可取之處,但就算是這樣,也要獨立翻譯,哪怕一個句子都都不會翻也不要看著答案翻譯,這樣真的一點用都沒有,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獨立思考。
翻完了之後要審校(我還是太懶太心急了,很多時候都沒有),檢查語法錯誤,包括單複數,時態等等問題。
然後對著譯文和講解,思考為什麼這麼斷句,為什麼用這個詞而不是那個詞,同時積累一些固定表達並背誦,學習處理流水句,學會用with結構,非謂語使用等等,看看譯文的行文,避免中式英語,對比自己的差距在哪。並且在糾結選詞的時候,多查查英英字典,你就知道為什麼你的用詞不合適了。
我用自己的學習歷程教會了我自己一個道理,翻譯真的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希望大家不要偷懶,動起手來,真的是某一天就覺得自己不一樣了。而且做過的材料要及時複習,加深印象,最終運用到平時練習和考試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