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不寫論文講課獲好評 曾拒百家講壇邀請

2020-12-17 騰訊網

不出書、不寫論文、不申報職稱的常萍成為「傳奇」

常萍上課從不帶教案

2016年1月7日,河南大學內一場特殊的聘任儀式引發社會關注。退休3個月後,教師常萍被學校返聘為副教授,繼續為本科生授課。在此前32年的教學生涯中,常萍的職稱一直都只是講師,河南大學也從未為某一位教授單獨舉辦過聘任儀式。

上過常萍古代文學課的學生大多會被她震撼:知識淵博、語言精彩且詩意,而她授課時的激情澎湃,專注投入更是鮮有老師可比。

成為「傳奇」的是常萍從不出書、不寫論文、不申報職稱,甚至「兩拒《百家講壇》邀請」。她的講課實錄被總結成「常萍語錄」流傳於網絡,民間則一直稱呼講師常萍為「口碑教授」。

「我只希望回歸到本然」,「不喜歡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常萍曾如此婉拒媒體的採訪。

學生們則認為這位身有古風,甚至脫節於時代的老師是至純至真之人,她的「黑白兩色世界」唯有教書和讀書。只此兩事,尚嫌時間不足。

不出書、不寫論文、不申報職稱 被稱為「三不」老師

「常老師這件衣服,穿了至少有6年了吧。」1月中旬,學生崔冰心看到身著粗布格子外套的常萍,參加受聘儀式的照片時感慨地說。

「豈止,至少十幾年了,教我時她就常穿這件。」2003級的一位學長回復崔冰心。

時光似乎不曾流逝,粗布外套,米黃色紙質摺扇,分辨不出顏色的老款女士自行車,這些物件陪常萍一起度過了大部分教師歲月。

讓崔冰心銘刻腦海的還有文史學院那間頗有些年頭的老教室:磚牆木窗,桌椅斑駁,她在這裡聽了常萍的第一堂古典文學課。

「文學是什麼?文學是大地通往天空的階梯,是從苟且的物質世界前往自由的精神世界必不可少的媒介……」常萍習慣用這句話開始自己的課程。

她的嗓音極具特色,「像是開了混響,整個教室裡迴蕩著她的『立體聲』。」崔冰心這樣形容。

當時,這位「兩拒《百家講壇》」,從不出書、寫論文和申報職稱的「三不」老師是河南大學風雲人物,多數學生未曾上課就以聽聞,「但只有當你真正聽過她的課後,才會明白即使沒有這些事件,憑藉深厚的文學底蘊和專業精彩的講課,她也必定會名揚四海。」常萍的學生們認為。

常萍講李白,仿佛她就是李白,激情萬丈、瀟灑狂放;她講王維,仿佛她就是王維,寧靜淡遠、通透曠達;她講蘇軾,她仿佛就是詞人蘇軾,才華橫溢、如萬斛泉湧、不擇地而出。學生崔彥玲回憶常萍的古典文學課說。

學生申冬雲則稱,艱澀難懂的古代文學課,經過常萍的靈動演繹,整個課堂瞬間變成一個簡單明快的詩意道場,讓人心曠神怡。

課件內容可直接

整理成學術論文

崔冰心從未遇見過這樣的老師,每堂課都提前一刻鐘甚至半小時到達,靜靜坐在教學樓前的花壇旁,不言不語,默默沉思。

盛夏時節,體型偏胖的常萍總是右手捏粉筆,左手不停扇動那把寬大的紙質摺扇。因為時常激情澎湃,太過於投入,會汗透全身,她不得不多帶一套衣服,待下課後換上。

即使如此,常萍仍一直堅持站著講課,「那是對你們,對課堂的不尊重。」她對試圖勸說自己坐下歇歇的學生表態。

她也從不帶教案。學生們打開課本,發現她是在依照教材章節和知識點講課,但細聽她所講,遠比課本內容高深厚重,有自己的研究感悟,也有信手拈來的旁徵博引。

「常老師的課好聽,但並不好聽懂。」多位上過常萍課的學生回憶,「課堂上聽不懂的同學大有人在,聽睡著的也是有的。」因為她所講的理論知識極其專業,涵蓋的知識量又大。

學生們稱,常萍的課絕非像此前一些報導中所說的「儘是詩情畫意、故事及『金句』」,若是整理出她的課件內容,「很多堂課都可以直接成為專業學術論文」。

「常老師浸沉古典文學一生,學生們無法達到她的高度,所以很難迅速理解她所講所思,走進她的文學世界,這很正常。」崔冰心說。

而常萍有著嚴格的課堂要求,「不要在我講課時打斷我,有問題課後再問。」她對每屆學生都會一再重複這個要求。偶爾會出現堂下竊竊私語的學生影響到常萍講課的情形,「她會變得很生氣,中斷講課,長時間一言不發。」

「一旦被打斷,我會想不起來自己講到了哪裡,思路就亂了。」消氣後的常萍解釋說。

學生黃鑫寫文章回憶,常老師講古代文學很少從章法、結構、手法這些具象展開,她往往是中西縱意馳往,講《詩經》中的「興」,會和西方的「象徵」進行對比,運用拉康·雅克精神分析法中的實在、想像界、象徵界來對應中國文化中的本然、本我和文化。

「不食人間煙火」

黑白兩色的簡單世界

「在我的世界裡,只不過黑白兩色。」很多學生記錄過常萍的這句話,但並沒有人能講出她的「黑白兩色」究竟是什麼,「其一肯定是她的文學世界,但另一種我們難以了解。」

崔冰心把常老師的日常狀態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講課模式,她激情澎湃,揮灑自如,在古典文學的世界裡任意馳騁遨遊。

而一旦結束講課,她則變回那個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甚至有些「不食人間煙火」的純真之人。

學生們能看到常萍笑容的時候,大多數是在她講到王維時,這是她最愛的詩人。「二十愛李白,四十品王維」,常萍常講,她從王維詩裡讀到了花開花落寂寞孤獨的禪意。

河南大學老校區附近有開封知名的小吃美食街,也有不少市場商場,「這許多年裡,學生們在這些地方見到過來買菜回家的王立群教授,見到過眾多來吃吃喝喝的河大老師,卻從未見到過常萍」,學生們只能偶爾在河大古樹林立的道路上,瞥見常萍騎車穿行而過的身影。

「她表達過自己不喜歡被繁雜瑣事幹擾的心聲,課堂以外的時間,即使全部用來讀書,尚嫌不足。」崔冰心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用手機發簡訊對常萍來說都是件困難之事。

因為不會使用手機,有次需要調課時,常萍一直無法聯繫到班幹部,最後不得不求助於女兒。事後,常萍特意為此向學生們道歉。

很多人稱讚,常萍身上有古風,有中國傳統士子的信仰與操守,「但相反的一面是,常老師也是個與時代脫節之人。」學生賀立說。

「同學們對常老師大多是高山仰止,來聽課的人多,能與她課下交流的人卻很少。」賀立說,常萍並非那種平易近人的老師,「文學上的知識她太專業,我們只知皮毛,聊不了太深,聊些其他的,又很難找到共同話題。」

常萍也鮮有交往密切的同事,大多時候都是獨來獨往。而她並不在意這些,因為「人是可以按照你的理想生活」。

一次受前程選擇困擾迷茫時,崔冰心找到常老師求助。常萍聽完,沒說話,走回黑板前,寫下一句禪語:「春到草自青」,「這句話送給你。」常萍說。

授課30年

以講師身份退休

崔冰心還記得常萍的另一次道歉。

2012年夏,常萍在一次講課的中途身體不適,頭暈心痛,這是她的舊疾了。

她不願中止授課,學生們就一再勸說常老師坐下講課,她一再拒絕。但逐漸,習慣了在講臺上手舞足蹈講課的常萍不得不倚在講桌上,聲音也低了下來。

終於,她向抬著凳子一直站在自己身邊的學生妥協了,第一次坐下講課,講一會兒就不好意思地笑著道歉。

授課30多年後,這位「兩拒《百家講壇》」,「不出書、不寫論文、不申報職稱」,拒絕向凡塵瑣事妥協的「女先生」終於還是難抵歲月。

2015年6月19日,常萍等來了「最後一課」。

「常萍老師放下粉筆,輕輕拍打雙手,來不及擦去臉頰上掛著的汗水,便趕緊向講臺下的學生們鞠躬致意。課堂上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常老師只好再鞠躬微笑著示意大家停下來。就這樣重複了幾次,掌聲才慢慢地停了下來。」曾經的學生黃鑫特意趕來聽了這堂課,他回憶,那堂課,除了她當時教的學生,還有她多年前的學生和同事。

2015年10月,常萍以講師身份正式退休。雖然她還是不知道「講師和教授的工資到底相差多少錢」。

據了解,中國大學裡的教師職稱分為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四個級別,在不同城市、不同級別的大學中,講師和副教授僅在工資上的差別每年至少為兩三萬元。

更豐富的內涵則是,副教授和教授有資格帶研究生幹活;可以獨立申報課題項目,可以成為評審專家……這都是收入的一部分。

而對大學教師職稱的評定,除教學年限外,發表高水平論文、出版專著、國家級科研項目、省部級以上獎勵等都是其主要考核指標。

顯然,從不出書、不寫論文的常萍難符合從講師晉升為副教授的條件。

講課語錄網上熱傳被返聘副教授

常萍退休了,但社會和網絡上對她的傳播反而更加猛烈。

她的講課實錄被總結成數十個版本的「常萍語錄」,流傳於網絡。人們對她不向大學教師職稱評定製度低頭妥協的態度敬佩禮讚,稱其為「口碑教授」。

而今年1月7日,河南大學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聘任儀式——返聘常萍為副教授,繼續為本科生授課。

河南大學副校長劉志軍說,他從網絡中了解到了大家對常萍老師的評價,2015年上半年,受學校委託,劉志軍「點名」聽了常萍的課。「通過課堂教學,驗證了我在網上看到的文章,不僅是驗證,而且是有血有肉地豐滿了我對常萍老師的認知。」劉志軍說,之後近一年的了解,讓他對常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聘任儀式現場,劉志軍說,這個聘書不僅僅是發給常萍個人的,實際上是發給以常萍為代表、長期耕耘在教學第一線、長期潛心研究教學、全身心投入教學,同時又得到師生高度認可的教師的。

常萍則表示,「感謝眾多同仁還有學生對我生存選擇的尊重,以及對我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所擁有才華的欣賞,由於有了這種尊重和欣賞,我才敢、才能、才會自由馳騁。」

常萍:希望一直能過「詩意生活」

但常萍還是拒絕了所有媒體記者的採訪,其中不少是她的學生。

常萍曾在拒絕一名記者採訪時回復稱,「我不是矯情,只是想安安靜靜做一個沒有虛飾的人。我不喜歡喧囂,不喜歡自己無法掌控的局面,不喜歡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我希望回歸到本然,沒有好與壞、優秀與低劣,在無論斷的狀態裡自由自在地活著。」

她也曾向學生們表達,希望自己一直能過一種「詩意生活」, 她希望別人把她放下,「因為我仍然只是一個喜歡在空曠天地間靜悄悄行走的過客。」

「人不能為別人眼中的自己而活,要為自己眼中的自己而活。」「一顆心放在什麼位置最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常萍說。

本版文/本報記者 石明磊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中山大學博導百家講壇走紅
    據廣州日報報導,元散曲家王和卿曾在春日裡描繪過「兩翅駕東風」的大蝴蝶,多少讓人有點錯愕——文人墨客慣常寄予纏綿悱惻意象的蝴蝶居然走下夢幻的神壇,以帶點誇張詼諧的世俗之氣舞起了虎虎生風的雙翅。  詩詞叢中這種獨出機杼又能說出點故事來的「奇葩」,被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彭玉平納入其近日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的「詩歌裡的春天」。
  • 南開大學歷史學教授孫立群病逝 曾多次登百家講壇
    (原標題:著名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專家孫立群逝世,多次登上百家講壇)
  • 「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去世,曾多次登《百家講壇》演講
    而最讓大家熟悉的是他在《百家講壇》中的演講,講課生動有趣,讓人受益匪淺。曾仕強曾在一檔節目中談生死:「人從哪裡來,死後到哪裡去,中國人想的最清楚。」圖源:微信公眾號「曾仕強」曾仕強於1934年生於福建,長於臺灣,後遊學歐美等國,先後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和牛津大學管理哲學榮譽博士,並歷任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臺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臺灣智慧大學校長、羅浮山國學院院長等職務。
  • 臺灣著名國學大師曾仕強去世,曾在《百家講壇》主講易經、胡雪巖
    曾仕強教授於1934年生於福建,祖籍漳州,長於臺灣,後遊學歐美等國,先後獲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和牛津大學管理哲學榮譽博士,並歷任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臺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
  • 《百家講壇》學者為孩子們講「開學第一課」
    學校特意邀請了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之一、上海開放大學教授鮑鵬山為孩子們講「開學第一課」。鮑鵬山為同學們講課。他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新說水滸》以及《孔子是怎樣煉成的》。他的文章《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被選入高中語文教材,給許多青年學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學們在開學典禮上。
  • ...故事》免費徵集100名觀眾 一起聽《百家講壇》主講人講述歷史故事
    陝西是博物館雲集之省、國家寶藏之地,文博資源異常豐富,騰訊大秦網特此推出《國寶故事》這一欄目,邀請專家學者開展講座,為您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帶您穿越古今。6月9日,騰訊·大秦網策劃的大型紀錄節目《國寶故事》第二期節目將於喜馬拉雅萬物聲旗艦店舉辦,本次邀請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百家講壇主講人於賡哲開展講座。現場徵集100名觀眾,讓我們一起凝視文物,仰視文化,注視古今。
  • 自傳體「揭秘」人生歷程 劉心武將重返《百家講壇》(圖)
    》講課引起關注的劉心武,在沉寂一段時間之後,悄然在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自傳體著作《我是劉心武》,首次向外界全面袒露心聲。《我是劉心武》封面  新作分四章「揭秘」自己  因為在央視《百家講壇》講述「揭秘紅樓夢」,2005年的劉心武成為內地最受關注的熱點人物之一。
  • 「名老中醫百家講壇」第九講——嚴潔
    「名老中醫百家講壇」是由中國針灸學會與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主辦的全新系列在線學術講座。關注中國針灸學會、世界針聯公眾號,聽大師授課,精彩不容錯過!     「名老中醫百家講壇」在線平臺,傳承國粹經典,齊聚兩院院士、國醫大師、國家級名老中醫、非遺傳承人,親傳學術思想、臨證經驗、特色技法,盡享大師風採。
  • 《百家講壇》變味 插播廣告讓觀眾不滿度達88%
    5年前開播 收視率慘澹 為提高收視率 《百家講壇》求變 記者調查百位觀眾 不滿意者居多     迎合收視率 《百家講壇》變味  講師、內容、廣告等五大變化中 講師變化觀眾最滿意 而插播廣告不滿意度最高 超過八成  2001年7月9日《百家講壇
  • 《百家講壇》的主講人,卻因賞析一句詩被質疑,王立群如何回應?
    登上《百家講壇》,成為著名學術主持人王立群是著名的文化學者,他現在是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也是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除這些之外還有很多在文學方面的重要身份和地位。作為全國有名的教育人物和文學家,他在2006年受邀登上了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欄目,被網友們評價為百家講壇的最佳學術主講人。
  • 作家張大春:臺灣螢屏也需要《百家講壇》
    隨後,張大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對目前大陸由《百家講壇》熱播引發的「國學熱」表示讚賞。他表示,如果有人邀請,自己也願意上《百家講壇》。他還指出,儘管臺灣的國學教育從小學就有,但在電視娛樂化和升學考試的壓力下,其實也需要《百家講壇》這樣的節目補補國學。
  • 廈大教授傅小凡登上央視《百家講壇》解讀明史
    他是繼易中天之後,第二位登上央視《百家講壇》的廈大教授,主講《崇禎那些年》。  可以肯定的是,以上「基本面」並不能滿足所有追看「崇禎」的人們,否則,「傅小凡」這個名字怎能迅速成為熱門搜索詞。所以,本報於近日專訪傅小凡,為讀者們展現一位「您所不知道的傅小凡」。  比如,除了主講明史,他與歷史學科似無交集。
  • 歌唱家郭淑珍做客胡同裡的百家講壇
    日前,「胡同裡的百家講壇」第四十二期在北下關街道大鐘寺社區活動中心舉行,本期嘉賓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郭淑珍教授。郭淑珍先生現場為觀眾們講述了她從貧寒丫頭到國際名人的傳奇經歷。可能有人不熟悉「郭淑珍」這三個字,卻必定熟悉《黃河怨》中的旋律,那段如泣如訴、撕心裂肺的歌聲就是出自郭淑珍。而《黃河大合唱》也是使人們記住郭淑珍的一次輝煌紀錄。郭淑珍,出生於1927年,中國聲樂界的國寶級人物,共和國培養的第一批聲樂演員,中國聲樂教育殿堂級大師,首屆中國「金唱片」獎得主,「金鐘獎」終生成就獎獲得者。中國歌劇教育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 成語變形記,酷我音樂《百家講壇》解密中華成語的「成長」日記
    本周,由酷我音樂獨家冠名播出的《百家講壇》2020最新推出《中華成語》(學習篇)系列節目,帶大家領略成語魅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展現中華成語獨有的語境之美。中華成語博大精深,在我們琳琅滿目的中華成語寶庫中有表現歷史典故的完璧歸趙、負荊請罪;有表現神話故事的精衛填海、夸父逐日;有表現民族文化的精忠報國、鞠躬盡瘁;還有表現注重禮教的見賢思義、尊師重道等等。
  • 喬良:空軍少將,原國防大學教授,曾在《百家講壇》上講三十六計
    喬良:空軍少將,原國防大學教授,曾在《百家講壇》上講三十六計三十六計是我國兵家智慧集大成者,歷朝歷代的軍事家使用軍事謀略,基本上都能從三十六計中找到源頭。長久以來,人們對於三十六計認識不夠深刻,一直到喬良在《百家講壇》上露面後,才真正見識到了三十六計的魅力。喬良是誰?
  • 從文科教授到理學博士,他數次登上央視,在《光明日報》等發表論文超70篇
    合肥工業大學錢斌教授是目前唯一一位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身份同時登上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法律講堂》兩個品牌欄目和紀錄頻道,弘揚主旋律、向社會傳遞正確價值觀的學者,也是在《百家講壇》是唯一一位擁有三門國家級&34;的高校教師,網絡課程瀏覽量超過一千萬人次。曾榮獲&34;&34;&34;等稱號,2019年獲評&34;。博學多識、善於鑽研,他把講臺當成舞臺作為教師,有一件事情讓錢斌打心底裡喜歡,那就是面對講臺下面的一雙雙眼睛。
  • 九江職院應邀參加職教聯盟雲學院「職教百家講壇」作專題直播講座
    九江新聞網訊(舒平)9月1日,九江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彭曉蘭應邀出席職教聯盟雲學院「職教百家講壇」,作題為《「雙高」背景下專業群組群邏輯與課程體系構建》的直播講座,在線收看並參與互動的全國職教界專家、教師達6300餘人次。
  • <百家講壇>主講人馬瑞芳:學者最重要品質是正直
    在馬瑞芳的新書《百家講壇:這張「魔鬼的床」》裡,有易中天這樣一句話:「直,爽,又好玩的馬瑞芳,是《百家講壇》裡最有人緣的一個,所以她能寫這本書。」  教師節前夕,《解放周末》專訪桃李滿園、著作等身的山東大學教授馬瑞芳,品味她的「直,爽,又好玩」,傾聽她對人生的感悟與思考。
  • 百家講壇&大學課堂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9月9日9時整,戴著墨鏡,身著白色短袖襯衫的《百家講壇》年度主講王立群走進本報會客廳,在讀者熱烈的掌聲中,王立群揮灑其特有的儒雅風度打開話匣子,現場開講《史記》。  百家講壇&大學課堂  我的大課堂和小課堂具有不同的功能  作為《百家講壇》2007年度主講,王立群儒雅謙和的風度早已為沈城觀眾和讀者所熟悉,王立群稱這是自己多年來積累的結果。
  • 國家督學、北師大教授褚宏啟做客蓮光小學「蓮園百家講壇」
    學術報告現場 晏豔輝 攝華龍網11月10日21時訊(晏豔輝)昨日下午,重慶市沙坪垻區蓮光小學校「蓮園百家講壇」特邀國家督學、北京開放大學校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褚宏啟到校,為沙坪垻區中小學校長帶來了一場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