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資產化是中國經濟內循環,也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亮點

2020-12-12 家傳古玉說傳承

房子的財富只有幾十年,歷史證明古代藝術品的壽命可以歷經千年而不衰。物以稀為貴。真正的好古董是一種稀缺的資源,集觀賞性與經濟價值、文化研究價值於一體,能稱之為珍品,使人值得去擁有,也是成功人士身份的象徵,古董藝術品不是再生資源,物以稀為貴。

在中國大地處處都有高等級的古代藝術品的存在,只不過需要一個審美的強勢,才能找到珍寶。能在國家博物館的古代藝術品是國寶,但是民藏人收藏的珍惜精品也是國寶不能不給於重視和肯定,民藏人也是中華好兒女為國家保護了中華國寶免於流失還是在中國人手裡傳承值得表揚學習。

真正國寶在民間,民間是國寶最安全的銅牆鐵壁的倉庫裡,是中華民族老祖家安息之處。這因為有八仟萬民間愛國,愛民族,愛國寶的子孫寸步不離地倍伴保護利用著他們,他們也感到很暖心放心省心,感謝有你們情義深著的好兒孫後代的保護守護。

藝術品資產化是中國經濟內循環的動力引擎,也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亮點。

相關焦點

  • 文化藝術品的資產證券化與數字資產化
    如果從文化藝術品的資產化入手,直接對文化藝術品本身資產進行Tokenizatized是很難的。我在《Token經濟設計模式》書中提到關鍵的原則:預期、未來收入、非產權的用益權等,結合文化藝術品產業的資產和交易結構以及場景等,文化藝術品數位化後的數字資產化有五種模式:01 青年藝術家的數字資產化該模式是以一個青年藝術季未來三年的產品產出與預期收益來進行資產化設計。
  • DCEP:經濟「內循環」的未來加速器
    一方面,以DCEP為支點,貨幣政策的數位化升級有望拓展政策空間,提高政策直達性,並跨越「流動性陷阱」,進而提升逆周期調控效力。另一方面,DCEP有助於對外形成人民幣的「電子貨幣區」,對內深入「內循環」的短板領域,由此抵減外部政策幹擾,保持政策獨立性與內生性。
  • 藝術品資產成為會計科目,對於新經濟的意義!
    沒有古代藝術品資產化的高明決策,古代藝術品還要在「真假」的漩渦中掙扎,直至毀滅!   今天好了,民間收藏經過幾年的抗爭終於看到了更高的決策,走藝術品資產化的道路,民間收藏將獲得一個大翻身,一個大大的敬禮!
  • 劉慶光擔任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對外經濟文化發展委員會常務副會長
    近期,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對外經濟文化發展委員會研究決定,蘇州微拍文化產權交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光擔任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對外經濟文化發展委員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對外經濟文化發展委員會是由為積極推動東方文化事業以及中華優秀文化發展的文化經濟、文化創意、文化旅遊、文化體育、文化科技、文化教育、文化承傳類企事業單位、國際商協會和個人自願組成的全國性跨行業的社團組織,作為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對外文化與經濟交流合作的內設機構,將不斷加強中國文化國際傳播能力,加強與世界各國,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與經濟交流合作,促進交融互鑑,創新發展,秉承和而不同
  • 經濟內循環是什麼意思?你該如何看待?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千眼觀市網,ID:gh_13452850db37 】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最近,國內經濟領域最熱門話題是,經濟內循環。所謂經濟內循環,就是 「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
  • 中國體量足夠大,「外循環」放緩,正是促進「內循環經濟」好時機
    如果各國都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自身擅長的領域」並對外出口,這樣就可以發揮最大的效率,獲得充足的利潤。並且可以「大幅低於自己生產所需要成本」來購買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比如C國可以通過出售石油,換取手機、晶片等。如果自己來生產這些商品,不僅質量無法保證,而且還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得不償失。
  • 經濟內循環是什麼意思 循環經濟利好哪些行業概念龍頭股介紹
    經濟內循環是什麼意思>>  有分析人士指出,大消費板塊再度崛起,除了自身基本面支持外,政策力挺也不可或缺,尤其是近期經濟內循環這一理念的提出,意味著刺激消費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旋律。  中信建投認為,在外需萎靡和外部對抗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從一季度-6.8%的增長率到二季度3.2%的快速恢復,靠的是國內市場巨大的空間。構建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促的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成為政策導向。消費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內循環消費主要包括三條主線:高端海外消費回流,美妝等本土品牌崛起,必選消費平穩增長。
  • 張平:經濟內循環是什麼意思?你該如何看待?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張平最近,國內經濟領域最熱門話題是,經濟內循環。所謂經濟內循環,就是 「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主要是指,擴大內需,擴大消費。因為,在未來出口預期不好的情況下,我國可以通過內需的動力,而不靠外力,來拉動經濟增長。也就是說,過去生產在國內,銷售到國外。
  • 這個2020,經濟開始內循環!存錢還是買房,怎麼解?
    近來局勢不太安穩,各方都開始劍拔弩張針對中國,對於從事外貿進出口的人來講,前景非常的不明朗,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的飯碗就會被砸掉,所以很多做外貿的都慢慢的轉型做內貿,從而最大化的降低經營風險。不例外的,在局勢動蕩和全球疫情的影響下,讓中國的外貿很受影響,慢慢的進入了內循環的窘境。
  • 此輪經濟內循環,將改變所有人財富!
    ——張恨水 「內循環」已經成為近期經濟領域的最大熱詞。如果你鬧不明白它,就不知道這個國家已經發生了什麼、又將要發生什麼。 今天這篇文章詳細地闡述了「內循環」的本質,希望能有助於大家更好地理解經濟內循環,以把握新時代。
  • 收藏我國傳統文物藝術品是否還有意義?未來,收藏市場將如何走向
    2017年中央級媒體報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二、藝術行業發展前景好。據歐洲藝術博覽會(TEFAF)發布的《TEFAF2017藝術品市場報告》顯示,儘管全球經濟具有不確定性,但2016年的藝術品市場仍穩健復甦,日漸繁榮,2016年全球藝術品市場的銷售額達到了450億美元。
  • 經濟「內循環」「雙循環」 有什麼含義?|投顧念念朋友圈
    5月中,政治局常委會首次提出「雙循環」的概念, 在兩會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一步豐富了「雙循環」的內涵,8月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他提出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被決策層認為是重塑中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 改革開放4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與反思!
    藝術品市場行情是經濟發展狀況的晴雨表,雖然其體量、規模較小,但「窺斑見豹」,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文化藝術軟實力和宏觀經濟基本面。1978年以來,伴隨中國社會的逐步開放和銳意改革,藝術品市場逐漸復甦,由小到大,從弱到強,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品市場。正如中國經濟騰飛的奇蹟一樣,短短40多年間,中國藝術品市場也取得了驚豔世人的非凡成就。
  • 高連奎:第四代經濟增長理論_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經濟導報網
    第二代經濟增長理論的提出者是美國經濟學家索洛,索洛最大的貢獻是提出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的計算方法,他將由技術進步引發的經濟增長稱為「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包括知識、教育、技術培訓、規模經濟、組織管理等方面的改善,「全」的意思是經濟增長中不能分別歸因於有形生產要素的增長的那部分,因而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用來衡量除去所有有形生產要素以外的純技術進步的生產率的增長 。
  • 西沐:正確認知當下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中的熱點問題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中國藝術品市場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問題與創新可謂是複雜多元。當下,我們該如何正確認知當下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中的熱點問題?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特約專家、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西沐近日就這個問題接受了採訪。
  • 中國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
    古巴拉美通訊社報導稱,2019年,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中國始終致力於保持發展動力、推動經濟穩定增長,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向前的動力。中國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此外,中國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已成為中國與各國互利合作的重要平臺。
  • 微淼商學院:讀懂「經濟內循環」,把握時代新機遇
    「內循環」這個詞最近很火,但真正讀懂這三個字的人卻很少。微淼商學院的一些學員認為內循環就是自主生產,自主營銷。但其實內循環並不簡單,它是一個足以影響中國經濟未來 30 年發展的新名詞。  內循環蘊含的投資理財邏輯,也和以往大不相同。
  • ​賈康:經濟內循環誤解疑慮起於斷章取義和極端化
    關於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更多注重經濟內循環而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方針要領,切合經濟形勢的最新變化,但也引發了一些不同觀點的爭議。有論者由望文生義而落入斷章取義,只看到了內循環,卻沒有看到內外雙循環的政策大框架,可說是屬於一葉障目造成的疑慮和誤解。
  • 韌性 底氣 後勁——中國經濟關鍵詞
    宏觀經濟數據公布中國經濟形勢逐步向好以「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促的「雙循環」格局正在形成9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多項經濟數據向好並超市場預期。各方分析預計,中國國內消費熱度將成為未來宏觀經濟穩定和加速復甦的關鍵所在。隨著需求繼續回升,「三駕馬車」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將逐漸增強。一個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相互促進的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中國的經濟復甦是生產端的恢復,從復工復產做起,而消費端的復甦相對滯後。但歐美國家的經濟復甦順序正好相反,它們的消費端最先進入復甦階段,而企業的復工復產則相對滯後。
  • 經濟內循環來了,這一次,國家終於要對高房價「動手」了?
    不過,大城市房價太高,也是不容置喙的基本事實。何為大城市?國家定義的是常住人口超過300萬。這樣的城市中國有27個,且多集中於大城市群內。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就佔了14個。據中國房價行情網公布的數據,這27城2020年2月份平均房價已經高達27547元/平,這是什麼概念?要想購買一套100平的房子,即使按貸款3成的最低廉方式支付,買房人也至少需要準備100萬首付、稅費等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