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麻離青:這些明代青料冷知識你都知道嗎?

2021-03-02 陶藝屋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就好像葉公好龍,既然喜歡龍了,那麼龍的種類,樣貌,來歷,手段,總得搞個一清二楚才行。收藏者不研究,短時間無所謂,時日長了,不吃虧上當才怪。所以,往往民間那些沒錢的,對於瓷器研究比較充分,錢多的,往往被騙,買了一屋子國寶贗品尚不自知。

其實不然,最容易出問題的就在這些懂了幾個名詞的收藏者中間。為啥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謂也。比如我們熟知的蘇麻離青,玩青花瓷收藏的個個都能知道這個收藏名詞,但如果深究,蘇麻離青到底是什麼玩意?元青花纏枝蓮紋高足杯,高11.7 cm,口徑15.4 cm,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進口蘇勃泥青料)蘇麻離青和回青有何不同?蘇麻離青和撒卜泥是一回事嗎?典型蘇麻離青發色標準色到底是什麼樣的?。。。。。。。。每一個問題都可以寫一篇論文,如果研究者不懂這些問題,不能稱作真懂蘇麻離青(蘇勃泥青)之瓷器鑑定收藏學者。有關蘇麻離青的文字已經比較多了,上文所說的專業問題,知者寥寥,欲知者也不多,所以筆者也就不浪費筆墨,把這些枯燥無味的專業問題拿到這裡來絮絮叨叨了。今天說的是無名異。無名異,又名土子、禿子、鐵砂等,為氧化物類礦物軟錳礦的礦石。我國多地有產。在沿岸相的沉積錳礦床和風化礦床中均可見。通常為緻密的晶質或隱晶質的土狀塊體。藥材為不規則球狀,凹凸不平或者呈瘤狀突起。顏色為黑色至深鋼灰色,半金屬光澤至土狀光澤,主要為二氧化錳(MnO2),此外,尚含鐵、鈷、鎳等雜質。

同時還是一味中藥。其礦物本質屬於軟錳礦,而氧化鈷則是無名異礦物中的雜質!也就是說,國產青料所謂高錳低鐵,其實漏了兩個字-低鈷!無名異屬於高錳低鐵低鈷的錳礦,並不是進口的蘇麻離青那種鐵鈷共生礦藏,這才是進口料和國產料的真實區別!明崇禎十年(1637)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在《陶埏卷》段中更有較詳盡的記述:「凡畫碗青料,總一味無名異。此物不生深土,浮出地面,深者掘下三尺即止,各省直皆有之。亦辨認上料、中料、下料。用時先將炭火叢紅煅過、上者出火成翠毛色、中者微青、下者近土褐。……如上品細料器及御器龍鳳等,皆以上料畫成。……凡饒鎮所用,以衢信兩郡山中者為上料,名曰浙料;上高諸邑者為中;豐城諸處者為下也。……調研時色如皂,入火則成青碧色。」明末由於進口青料的蘇麻離青,回回青都已經用盡,國力衰敗,無力再進口,所以景德鎮燒瓷器用的全部都是國產料了。只是此時國產料相比明初,採用了煅燒精煉的方法,而不是明中期成化弘治時期的敲青淘洗的方法,使得煅燒後的礦物成分裡氧化鈷含量集中起來,發色相比成化弘治的淺淡,有了明顯的大幅度提高。也就是說,從這時開始,國產的浙江青料基本上發色能接近進口料的特徵,到了康熙時期,雲南出的珠明料更是發色靛藍,類似於嘉靖時期的回青!這種珠明料的作品存世數量不多,一般非專業人士,往往以為是新仿,其實是因為不懂得珠明料真正發色的原因。按照宋應星的說法,上料為衢州信州產的浙江料(煅過),中料為江西上高產青料(無名子)下料為江西豐城所產,總稱為無名異,這下你搞明白了嗎?志曰∶無名異出大食國,生於石上,狀如黑石炭。番人以油煉如 石,嚼之如 餳。頌曰∶今廣州山石中及宜州南八裡龍濟山中亦有之。黑褐色,大者如彈丸,小者如黑石 子,採無時。時珍曰∶生川、廣深山中,而桂林極多,一包數百枚,小黑石子也,似蛇黃而色黑。由此可見,不但國產青料稱為無名異,進口的青料(明確指出出自大食國,也就是波斯,即今天的伊朗。同時,波斯人販賣到中國的進口青料是用油煉過的,也就是經過高溫處理,效果類似於明晚期的火鍛法)明代也稱為無名異!此說法和宋應星不矛盾!(宋曰凡畫碗青料,總一味無名異)。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最早的關於古代國產青花料的文獻記載。無名子產於江西省高安、上高(界埠)、吉安(古稱廬陵)、新建、豐城等地。俗稱釉子,也叫石青、石子青、石子,為鈷土礦的一種,含鈷0.2%—5.8%、錳20%-23%,礦床分布散漫,儲量微小。上高青料產自上高縣新界埠堆峰村,好料呈片狀、有稜角,分老山料、新山料、白皮料,各盡不同,清代直到民國時期,上高青料依然在發掘生產之中。也就是江西上高等處產的青料又被稱為無名子,屬於無名異的一種,在明代晚期屬於中等青料。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術考古實驗室是從1999年開始對古陶瓷金星秀全面系統的研究,建立了一個產地和年代明確的古陶瓷標本資料庫,主要解決古陶瓷研究方面的疑難問題,實驗室進一步表示,資料庫在2008年已經成型,又經過近十年的補充,除了柴窯和北宋官窯,典型窯口的標本收集工作已經完成,今後將逐步健全和完善。中科院高能所核技術考古實驗室建立古陶瓷標本資料庫的基本原則是:所有的標本必須是可以準確溯源的,收集的瓷片數量必須滿足測量數據統計分析要求,這樣數據才具有實際應用價值。2018年4月4號皇朝遺珍古陶瓷實驗室在北京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籤署了「古陶瓷成分檢測評估合作協議」,雙方同時宣布,今後皇朝遺珍古陶瓷實驗室的陶瓷成分檢測報告將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術考古實驗室聯合出具。日前,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術考古實驗室已通過窯口匹配在民間尋得完整清涼寺汝窯碗一個,從此打破民間無汝窯之說辭,包括元代青花在內的多種風格類型的古瓷器均已成功尋得。中科院高能所考古實驗室真正走進民間收藏,通過科技還古董收藏一片綠水青山。

相關焦點

  • 從2530萬成交的永樂青花梅瓶,來認識真正的蘇麻離青!
    究其原因,這一方面得益於帝王的重視,另一方面還得益於優質的青花原料「蘇麻離青」的再度傳入,相對於國產青料,蘇麻離青著色沉穩,發色濃麗,品質極高。蘇麻離青,又稱蘇泥麻青、蘇勃泥青、蘇泥勃青等,簡稱「蘇青」,是燒瓷器的時候往上畫的染料,通俗地說就是一種染色劑。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鈷,原產自波斯,元代傳入中國,漸用於元青花的燒制,明代由於鄭和七下西洋帶回大量的蘇麻離青礦料,遂大量用於永樂、宣德兩朝的青花官窯瓷器燒制中。
  • 真正的蘇麻離青是什麼樣的,揭秘三種假蘇料,你不得不看的好文
    關鍵詞:蘇麻離青料作偽方法元青花和一些宣德青花一樣用的料是大名鼎鼎的「蘇麻離青料」,用蘇料煉出的青花瓷其呈色都要比別的國產青料更加鮮豔欲滴,就好像是以前用的藍黑墨水中再混入純藍墨水的感覺。燒制蘇麻離青需要有很好的溫控手段,要求很高,一次性燒成燒好的蘇麻離青青花都會有瑕疵出現,這個瑕疵就是我們一直說的「鐵鏽斑痕」,這是因為蘇料裡含鐵元素沒有完全融化形成的緣故。鑑別元代瓷器和明宣德瓷器的標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蘇麻離青的鐵鏽斑,而這也是作假者一直費盡心思千方百計來做的斑痕。
  • 明代宣德青花白龍經典梅瓶鑑賞
    青花在元代隨著古波斯文化的引進發展,因為進口的蘇麻離青礦物質鈷料的使用,造就了很多優秀的藝術品收藏產品。蘇麻離青礦物質鈷料成就了青花的濃重色彩和活力。景德鎮優質的高嶺土也使明代制瓷工藝達到了非常高的水準。古代制瓷工藝中,泥條盤築法是當時的普遍工藝。
  • 玩瓷器收藏的你,是否明白青花顏料的種類呢?
    明代成化到嘉靖時期,景德鎮的青花瓷主要以平等青為顏料。平等青的呈色藍中泛青灰或正藍,因含鐵量低,不會出現黑斑,給人青亮淡雅的感覺,與蘇麻離青的濃豔青翠差別較大。蘇麻離青,又名蘇勃泥青,非中國所產,是元末明初景德鎮青花瓷器使用的一種進口鈷料。經研究得知,蘇麻離青料中錳含量少,與國產青料有明顯區別,用它繪製的瓷器,藍色濃豔,有銀黑色結晶斑。
  • 關於青花的20個專業術語,你知道幾個?
    至正時期(1341—1368)生產的青花瓷,以進口蘇麻離青為青料,發色濃豔、繪畫精密、胎厚體大,多外銷至西亞或作為祭祀禮器特供,器型多為罐、盤、瓶,且體量較大。人們遂將同一特徵的元青花命名為 「至正型」,通常意義上的元青花指的就是 「至正型」元青花,是最為價值連城,也是收藏界最炙手可熱的青花瓷。
  • 明代早期青花瓷器為何那麼貴:看了就知道
    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十五世紀初始,大明皇朝業已覆滅蒙元,再經靖難之役,確定了永樂皇帝朱棣的絕對權力。
  • 你知道嗎,明永樂青花瓷都有這幾大特徵
    ,更是將永樂青花呈色效果推上巔峰,早期時因永樂和宣德青花的器型、釉面、紋飾都較為接近,將它們放在一起統稱為"宣青",所以有"永宣不分家"的這一種說法,後面隨著對永樂、宣德瓷器風格的不斷深入研究,才將它們完全區分開來 早些年對於永樂青花的研究是相對較少的,永樂青花在過去也是比較珍奇的,所以很多精美的物件都被藏於深宮內苑之中,民間存量稀少,平時更是難以見到,好在這些年來社會發展進步較好
  • 明代崇禎青花瓷,一幕幕生動的寫生畫,皴染畫法元年
    崇禎青花瑞獸紋缸有朋友看出點問題嗎?為什麼都是同一時期的東西,前後也就十來年,為啥除了畫法,色彩上一點都不一樣呢?發色一:灰暗、暈散類似於圖1,灰暗、暈散,這不就是明初的特徵嗎?那麼說用青料蘇麻離青?答案是否定的,這應該是江西地區的國產料。
  • 身價暴增的翠青料
    在如今的和田玉市場中,相比火爆飛升的籽料,能以低價替代籽料的俄料,青海料絕對是被低估的,它看上去有點像和田玉裡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在08年奧運會上大放異彩之後,現在似乎很多人在聽到青海料之後,都會掉頭就走,難道就那麼沒有價值嗎?
  • 這些黑青,你能分辨幾種?
    第三個區別,黑青一般沒有黑點,陽光下會顯出青綠色,在較暗的光線下才是黑色,而墨碧在陽光下或很強的光源反射下都是黑色,打透射光才會看出有綠色調。由此可知,黑青玉是和田玉中的一個特殊品種而不是墨碧,所以不屬於墨玉範疇。一、和田黑青玉籽料。這種料子有肉質有細有粗,一般出產在塔什庫爾幹縣的河流內。
  • 看顏色鑑定古玩瓷器,古瓷斷代的基礎知識
    單拿畫青花瓷用到的青鈷料來對比,光明清兩代就有很大的不同。明朝朱元璋掌權的洪武年間,當時的青料就分為外來品和國內的不同青料。外來品從顏色表現上顯得色彩比較鮮豔,而國內的顏色表現就有些深沉,整體看有些灰暗,不如外來品看起來靚麗。
  • 耿寶昌:永樂青花鑑定四大基本細節,牢記這些特徵,讀懂文物
    遑論是否為西紅寶石入釉的鮮紅祭器,就是那種以蘇麻離青為飾的青花瓷文物,就已經是國之瑰寶,為世人珍視了。無奈幾百年來,這些永樂宣德瓷器文物,都收藏於皇宮內院,民間罕有。欲窺其全貌而不可得。器之不見,不明真相,遑論研究,更何況收藏?
  • 永樂青花瓷鑑定這四個細節不可不知道,謹記這四點,和寶物說話
    不論是以西紅寶石入釉的鮮紅祭器,就是以蘇麻離青為飾的青花瓷物,這些都是奇葩,也是國之瑰寶,備受喜愛。但是幾百年來,永樂宣德器物,都束之高閣,珍藏在皇宮內院,十分稀少。想看全貌卻不得,都不能看到珍貴之器本身,又怎麼說收藏呢?但隨著科技進步,網絡發達。一直讓研究學者沒有辦法看到的文物名器,現在都可以利用數位相機等千萬級別的像素用電腦掃描,讓世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