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就好像葉公好龍,既然喜歡龍了,那麼龍的種類,樣貌,來歷,手段,總得搞個一清二楚才行。收藏者不研究,短時間無所謂,時日長了,不吃虧上當才怪。所以,往往民間那些沒錢的,對於瓷器研究比較充分,錢多的,往往被騙,買了一屋子國寶贗品尚不自知。其實不然,最容易出問題的就在這些懂了幾個名詞的收藏者中間。為啥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謂也。比如我們熟知的蘇麻離青,玩青花瓷收藏的個個都能知道這個收藏名詞,但如果深究,蘇麻離青到底是什麼玩意?元青花纏枝蓮紋高足杯,高11.7 cm,口徑15.4 cm,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進口蘇勃泥青料)蘇麻離青和回青有何不同?蘇麻離青和撒卜泥是一回事嗎?典型蘇麻離青發色標準色到底是什麼樣的?。。。。。。。。每一個問題都可以寫一篇論文,如果研究者不懂這些問題,不能稱作真懂蘇麻離青(蘇勃泥青)之瓷器鑑定收藏學者。有關蘇麻離青的文字已經比較多了,上文所說的專業問題,知者寥寥,欲知者也不多,所以筆者也就不浪費筆墨,把這些枯燥無味的專業問題拿到這裡來絮絮叨叨了。今天說的是無名異。無名異,又名土子、禿子、鐵砂等,為氧化物類礦物軟錳礦的礦石。我國多地有產。在沿岸相的沉積錳礦床和風化礦床中均可見。通常為緻密的晶質或隱晶質的土狀塊體。藥材為不規則球狀,凹凸不平或者呈瘤狀突起。顏色為黑色至深鋼灰色,半金屬光澤至土狀光澤,主要為二氧化錳(MnO2),此外,尚含鐵、鈷、鎳等雜質。同時還是一味中藥。其礦物本質屬於軟錳礦,而氧化鈷則是無名異礦物中的雜質!也就是說,國產青料所謂高錳低鐵,其實漏了兩個字-低鈷!無名異屬於高錳低鐵低鈷的錳礦,並不是進口的蘇麻離青那種鐵鈷共生礦藏,這才是進口料和國產料的真實區別!明崇禎十年(1637)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在《陶埏卷》段中更有較詳盡的記述:「凡畫碗青料,總一味無名異。此物不生深土,浮出地面,深者掘下三尺即止,各省直皆有之。亦辨認上料、中料、下料。用時先將炭火叢紅煅過、上者出火成翠毛色、中者微青、下者近土褐。……如上品細料器及御器龍鳳等,皆以上料畫成。……凡饒鎮所用,以衢信兩郡山中者為上料,名曰浙料;上高諸邑者為中;豐城諸處者為下也。……調研時色如皂,入火則成青碧色。」明末由於進口青料的蘇麻離青,回回青都已經用盡,國力衰敗,無力再進口,所以景德鎮燒瓷器用的全部都是國產料了。只是此時國產料相比明初,採用了煅燒精煉的方法,而不是明中期成化弘治時期的敲青淘洗的方法,使得煅燒後的礦物成分裡氧化鈷含量集中起來,發色相比成化弘治的淺淡,有了明顯的大幅度提高。也就是說,從這時開始,國產的浙江青料基本上發色能接近進口料的特徵,到了康熙時期,雲南出的珠明料更是發色靛藍,類似於嘉靖時期的回青!這種珠明料的作品存世數量不多,一般非專業人士,往往以為是新仿,其實是因為不懂得珠明料真正發色的原因。按照宋應星的說法,上料為衢州信州產的浙江料(煅過),中料為江西上高產青料(無名子)下料為江西豐城所產,總稱為無名異,這下你搞明白了嗎?志曰∶無名異出大食國,生於石上,狀如黑石炭。番人以油煉如 石,嚼之如 餳。頌曰∶今廣州山石中及宜州南八裡龍濟山中亦有之。黑褐色,大者如彈丸,小者如黑石 子,採無時。時珍曰∶生川、廣深山中,而桂林極多,一包數百枚,小黑石子也,似蛇黃而色黑。由此可見,不但國產青料稱為無名異,進口的青料(明確指出出自大食國,也就是波斯,即今天的伊朗。同時,波斯人販賣到中國的進口青料是用油煉過的,也就是經過高溫處理,效果類似於明晚期的火鍛法)明代也稱為無名異!此說法和宋應星不矛盾!(宋曰凡畫碗青料,總一味無名異)。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最早的關於古代國產青花料的文獻記載。無名子產於江西省高安、上高(界埠)、吉安(古稱廬陵)、新建、豐城等地。俗稱釉子,也叫石青、石子青、石子,為鈷土礦的一種,含鈷0.2%—5.8%、錳20%-23%,礦床分布散漫,儲量微小。上高青料產自上高縣新界埠堆峰村,好料呈片狀、有稜角,分老山料、新山料、白皮料,各盡不同,清代直到民國時期,上高青料依然在發掘生產之中。也就是江西上高等處產的青料又被稱為無名子,屬於無名異的一種,在明代晚期屬於中等青料。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術考古實驗室是從1999年開始對古陶瓷金星秀全面系統的研究,建立了一個產地和年代明確的古陶瓷標本資料庫,主要解決古陶瓷研究方面的疑難問題,實驗室進一步表示,資料庫在2008年已經成型,又經過近十年的補充,除了柴窯和北宋官窯,典型窯口的標本收集工作已經完成,今後將逐步健全和完善。中科院高能所核技術考古實驗室建立古陶瓷標本資料庫的基本原則是:所有的標本必須是可以準確溯源的,收集的瓷片數量必須滿足測量數據統計分析要求,這樣數據才具有實際應用價值。2018年4月4號皇朝遺珍古陶瓷實驗室在北京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籤署了「古陶瓷成分檢測評估合作協議」,雙方同時宣布,今後皇朝遺珍古陶瓷實驗室的陶瓷成分檢測報告將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術考古實驗室聯合出具。日前,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術考古實驗室已通過窯口匹配在民間尋得完整清涼寺汝窯碗一個,從此打破民間無汝窯之說辭,包括元代青花在內的多種風格類型的古瓷器均已成功尋得。中科院高能所考古實驗室真正走進民間收藏,通過科技還古董收藏一片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