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易經,估計大多數都知道它,《周易》是流傳至今最古老的一部佔卜書,神秘的形式中蘊含中極其豐富的智慧。初萌芽於殷商,成型於周代,內容包括重疊八卦而成的六十四卦。可是你知道它為什麼叫易經,用易命名嗎?
關於「易」的涵義,只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易」是一個象形字,它代表著天上的飛鳥的形象,而伏羲畫八卦,有時候是「遠取諸物」,所以,「易」象徵「遠取諸物」的意思。另外一種說法認為,根據《說文解字》這本書,「易」是指蜥蜴,即蜥蜴的象形文字,而在生物學上,蜥蜴是一種變色動物,它的身上具有一層保護色,能夠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所以,伏羲在畫八卦的時候,根據八卦不斷變化的涵義,命名為「易」,用來象徵宇宙天地間萬事萬物的千變萬化。根據《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易」是由「日」和「月」組成而成的,日代表太陽,象徵陽,月代表月亮,象徵陰,所以,「易」也象徵陰陽二元論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