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一考定終生」的日本高考,避免了被頂替的風險吧

2020-08-29 日本物語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高考延期到7月份舉行,據悉今年將有1071萬考生將步入考場,迎來他們人生中的一次「大考」,都替你們感到壓力山大,因此今天準備了島國的高考的話題。

2020年日本高考已於1月18日和1月19日這兩天舉行,然後不同於中國的「一考」定終生,日本的高考經過是「多次」考試後,最終被大學錄取,相比我國而言,這樣多次考試更為合理,且聽小編來說。

哪國都一樣,日本的高考也很殘酷,東大是那麼容易上的嗎?

坊間傳聞一個高考術語:「四當五落」(よんとうごらく),即如果你每天睡四小時,就能考上你心儀的大學,但是如果你每天睡五個小時就會名落孫山。

日本的高考制度

日本高考分為兩次進行,分別是CENTER考試(センター試験)和二次考試(二次試験)。日本是超級注重學歷的國家,是否是名校出身極大的影響了之後的社會地位,因此高考對日本的學生來說也是非常嚴苛的!

始於1990年的CENTER考試才是類似我們國內的高考,該考試是由日本「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所主持的全國統一考試,主要考察考生的高中教育水平,是基礎性知識認定考試。

考試內容為基礎學科(文理分開),考試形式為一般性的答題卷方式。考試時間在每年的1月下旬,原則上所有考生都需要參加。這次考試可以讓各個大學更好的衡量考生的高中教育水平,是通往大學關鍵的第一步。

作為真正的全國統一試卷,考生不受戶籍、少數民族的影響,特長生也不會在統考分數上有加分,東京等名校也不會對本地考生有分數上的照顧。

與其說這個考試非常重要,我們倒不如可以把這個考試理解成一個門檻!因為在這之後考生還會迎來「二次考試」——個別學力検査(二次試験)。這項考試由各個大學自主實施,針對考生的特長與志願,進行專項能力的測試考察。考試形式根據各個學校的不同,會有寫論文,面試,等形式的差異。考試的考試時間在每年的三月,考生可以同時參加多個學校的二次考試。

二次考試類似於中國的大學自主招生。從二月中旬至3月底,不同學校,不同學科,會把兩次考試的成績按照不同的比例(這個比例由學校自主決定,一般來說二次考試所佔的比例會更高)進行換算相加,總分即是最終成績。當然也有一些學校,學科不進行二次考試,單純根據「大學入學中心考試」的成績來進行學生的選拔。

所以,哪怕「大學入學中心考試」考得差,還是有機會進入志願的大學。因為很有可能該大學該科目對於「一次考試」的比例定的很低。在這個評判原則下,對於偏科、專才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考生可以選擇國立或私立等多所大學應試,最大限度的保證了學生能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二次考試主要分為三大類:「一般入學選拔」、「A0入學」 和「推薦入學」。

「一般入學選拔」以考試成績為側重點,是國立大學錄取新生的主要方式,選拔方式:學力試驗(大學入試中心考試成績+第2次學力試驗成績)與調查書。

「AO入學」(Admission Office):即自薦入學,是由應義塾大學1990年率先實施,這項考試對於學生的學科考試的成績要求較低,多以面試,小論文的形式選拔學生。同時會比較看中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報考志願的學生需要提供調查書,活動報告書,學習計劃書,志願理由書等資料供學校方參考選擇。如果接收到了面試的機會,能成功入學的機會會比較大。

「推薦入學」主要是私立大學會採取的一種招生形式,近年來公立大學也擴大了這塊的招生。由學生的在讀學校向大學推薦學生,選拔考核的項目有學習成績、社會實踐能力以及學術、藝術和體育等方面的特殊才能等。

世界知名的東京大學近年也引進了推薦考試方式,為的是吸引「異才」,以期增加大學在世界上的競爭力。

相比起國內高考的一考定終生,擁有二次考試的日本的高考有更多的選擇餘地,學生既可以在考試中發揮優勢,也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選擇就讀學校的機會更多一些。

考東大流程

為了加深上訴的理解,我們拿考東大舉例吧

報考東京大學的文科生需要考:

國語(不可少)

日本史,世界史,地理,公民(包括倫理,政治,經濟) 4選2

數學1 數學2(範圍到簡單的微積分計算)

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學 4選2

英語,德語,法語,中文,韓語 5選1

理科考生需要:

國語(必選)

日本史,世界史,地理,公民(包括倫理,政治,經濟) 4選1

數學1 數學2(範圍到簡單的微積分計算)

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學 4選2

英語,德語,法語,中文,韓語 5選1

考生在考完 CENTER考試以後將成績提供給東大。然後再參加東大的二次考試,東大再根據兩個成績綜合評價考生,再決定是否錄取。

那些報考人數較多的學校,會根據「倍率」劃定一個分數線,如果 CENTER考試並未能達到該分數線的話,還是沒有資格參加學校的二次考試。

比如東京大學每年都會提前公布招生人數然後再公布倍率,例如東大的理三的招生人數為97人,同時倍率為4倍,也就是說只有CENTER成績在前388名的報名了東大理三的考生有資格參加第二次考試也就是東大的校內考。

同時大學也可以指定報考其大學應該提供哪些科目的CENTER考試成績(是五門還是七門),甚至有些可以以託福和雅思成績代替英語考試等等。

因為有著CENTER考試這個門檻,保障了考生的基礎素質,同時大學自主考試又能夠選拔出與大學調性相符合的考生,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公平與效率。

私立大學的制度

在日本,75%以上的大學為私立大學,可別以為私立大學不好,只有公立才行。其實私立學校的制度更加能夠代表著日本教育的現狀。私立大學的錄取方式則更加多元化,同時考核的基準也與公立大學大不相同。

最大的不同在於,私立大學的學生有許多是通過推薦或者是內部升學的方式考入的,尤其是非常好的私立大學都會設立自己的附屬初高中,只要進入了該私立大學的高中,基本上考入該私立大學的難度不會太大。

亞洲私立大學的驕傲:早稻田,那是中國人最愛

由私立學校獨創的AO入學考試的制度,即根據考生提供的學習成績個人材料以及面試小論文綜合評判擇優錄取。該制度經面世以來一直飽受批評,反對者認為這種制度大大的減弱了客觀性,有失公平。

而支持者認為這種制度可以選出富有個性的被死板的應試教育所不容的不拘一格的人才。

事實上無論支持者還是反對者的意見都得到了證明,通過AO入學考試進入大學的學生的學習成績的確不如一般考生,但是近年來非常多的創業家們,年輕的設計師等等都是通過AO入學考試考上大學的,這也從側面證明了也許AO入學考試確實選拔出一些成績不是很好但是富有想法的年輕人。

日本教育制度的優勢

1. 日本的教育資源分布平均

日本文省部在設置公立大學時,考慮到各地區之間的平衡,確立了每一個府縣應當設置一所國立大學的方針。因此日本每個縣都至少有一所國立大學,這對偏遠的小縣很公平,不會造成教育資源的分布不均等問題。

2. 年滿18歲就能參加高考

在日本,只要在大學入學年度4月1日時年滿18歲的人都有資格參加高考。無論是應屆生、社會考生還是高考復讀生。每個人都有進入大學的機會。

3. 全國統一試卷統一分數線

中心考試是全國統一試卷,統一分數線,參加考試的考生不受戶籍的限制。由於教育資源分配的比較平均,最大限度的保證了考試的公平性。

4. 大學能最大限度的自主招生選拔

在遵循總的招生方針的情況下,日本大學的入學考試很大程度是由大學自主決定的。國立大學一般偏重於學術研究,私立大學則更多偏重社會實踐。大學根據學校自身的特色和辦學理念來選拔適合的人才。特長生不會在統考的分數上有加分現象,但大學可以把考生的特長作為錄取的參考。

簡而言之,日本現行的中心考+二次考制度還是較為合理的,值得借鑑。

那些高考失利的浪人們

和中國一樣,參加高考的學生,除了應屆生,其實還有很多復讀,在日本被稱為「浪人(ろうにん)」,一次高考失利稱「一浪」,二次失利稱「二浪」,三次以上統稱「多浪」,在家自學的被稱為「宅浪」。還有一種情況是已經升入大學,但由於自己所在的大學不理想,想再考一個好的大學而參加高考的學生,這類學生被稱為「假面浪人」。

▲三浦春馬在電影《殺人偏差值70》中飾演高考多次失利的「浪人」

日本高考背後巨大的「產業」

由於日本學校沒有補習班,在「剛需」下衍生出了一個龐大的產業——「塾(じゅく)」。大部分的「塾」都是全國性運營,在各地都有分部。日本學生雖然一般從小學至高中都上課外補習班,但是應付大學入學試的補習班(日本叫「預備校」)還是最受歡迎的。一些財雄勢大的預備校與大學教授、出版社及政府部門都有密切關係,不時傳出大學入學試的試題在預備校的練習中出現的事件。(比如日本最有名的代代木教室、河合塾、駿臺預備校等,就以擅長收集各種私立、公立大學的考試資料和信息而著名。)

當然,「復讀」的代價是極其高昂的。除了極其高昂的學費,全科補習班的學費可以達到100萬日元(6萬RMB左右),考生還不得不佔用近乎全部的課餘時間,接受高強度的考題訓練,可以說非常考驗考生的毅力。

補習班

▲《墊底辣妹》中,女主沙耶加報名參加的「青峰塾」補習班

「大學」並不是唯一出路,淘寶才是!

當然,其實不是所有的人都要選擇高考這條路。

短期大學(5%~7%):相當於國內的不入流的沒啥名氣的大學,日本學制兩年,畢業不能直接考大學院,可以以「大三編入學」的形式進入正規大學繼續學習兩年畢業。多是大學入試沒考明白而又不想高中畢業就就職的人。

專門學校(15%):類似國內大專,培養職業技能為主。近年來,不選擇報考大學,直接選擇專門學校的考生越來越多。隨著社會競爭愈發激烈,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越發突出。以就業為目的的專攻學習越來越受到追捧,當然中國也一樣。個人認為出國報考專門學校也是個好方向。

▲日本知名專門學校:TCA專門學校

最後,謹祝各位考生在今年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績。

同時那些利用高考作奸犯科的,斬立絕!


胡編:犬山柴男


以上です。

相關焦點

  • 日本的高考並非「一考定終生」,想頂替可沒那麼容易……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高考延期到7月份舉行。今年有1071萬考生步入考場,迎來他們人生中的一次「大考」。那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日本高考的那些事兒。日本高考和中國高考有什麼不同之處呢?2020年日本高考已於1月18日和1月19日這兩天舉行,不同於中國的「一考」定終生,日本的高考經過是「多次」考試後,最終被大學錄取。哪國都一樣,日本的高考也很殘酷,東大是那麼容易上的嗎?
  • 高考很重要,但人生並非「一考定終生」
    高考不僅僅對於考生很重要,整個社會也越來越重視高考,每年高考季任何關於高考的信息都會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今年的高考非比尋常,關注度更高,7月8日一則「河南平頂山一女士在高考現場撕毀臨近2名同學答題卡」的消息引發關注。據猛獁新聞報導:該女生系因部分題不會做,導致心理壓力過大,撕毀他人答題卡。事情發生後,被撕破答題卡的兩名考生延時重新填寫答題卡,當天下午還正常參加了剩餘科目的考試。而該名考生當天下午並未參加考試,視為主動放棄今年高考。
  • 高考不再是一考定終生,但卻是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心態要平穩
    在前幾期筆者曾經列舉過高考出題的嚴謹性,於高考閱卷的嚴格性。由於國家高度重視這類的全國性人才選拔考試,導致不少的考生和家長也對高考這一事情看得較為重要,十分緊張。甚至不少同學會從家長或是老師口中得到一考定終生的相關話題,那麼真的是一考定終生嗎?
  • 教育部副部長:並非削弱英語 為避免一考定終身
    廣東版方案「八字沒一撇」近日,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14年上半年,國家發布總體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領域的改革實施意見。有條件的省份開始綜合改革試點或專項改革試點。2017年總結成效和經驗,推廣實施。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試招生制度,實現改革總體目標。各省(區、市)最遲2014年年底前出臺本地區具體實施辦法。
  • 高考真的一考定終身嗎?
    一直以來,高考都是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對於許多人,尤其是對於「寒門學子」來講,是改變其命運的一次重要機會。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信息的暢通,如今的高考真的還是「一考定終身」嗎?
  • 在頂替案即將落幕的憂思
    隨著學信網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制度實行,提高了查詢學歷的門檻,要提供學校名稱才能查詢,無疑將發現頂替的唯一線索也掐斷了,之前一段時間社會輿論關注頂替案即將落幕。在這起公眾事件中,對社會而言有些什麼收穫,又有那些不足,我們共同反思一下。
  • 外國也有「高考」? 了解一下別國的高考文化吧!
    高考可以說是每個中國學生上大學都會經歷的一件人生中的大事,我們常用「一考定終生」來形容高考的重要性。除去中國之外,大家是否好奇過別的國家是如何選報學生的呢?高考考場外從高考制度來看,現在全世界共有四種高考制度:第一種就是像我們中國這樣的,一考定終生,簡單、粗暴。
  • 南方醫科大勸退16名博士,一考定終生從此作古?
    01 勸退學業荒廢的學生,是否意味著一考定終身的潛規則從此結束,不得而知,但至少傳達了一個傾向, 從此,只要高考通過,就可以在大學混日子的情況,已然被撼動,而這個產生的裂隙,似乎可以讓光透進來。 學業不達標,會被退學,雖說明面上有這規定,但真正切實執行的,並不多。
  • 誰言高考定終生,專科生可以用考研逆襲
    摘要:專科逆襲985,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恰恰也證明了高考並非一考定終生,專科也可以通過考研來逆襲。但是作為專科生,和本科生報考還是有區別的,一些小夥伴在報考時會遇到一些困惑和誤區,幫幫整理了專科考研中的一些常見問題,一起來看看吧~
  • 一考定終身:70後的高考那些事
    一考定終身:70後的高考那些事過一個多月,廣西高三學子就要進行高考了。25年前的這個時候,我和很多同學一樣,即將走進教室,參加高考。那個年代,能考上大學的很少。當時,讀書沒有壓力,迷迷糊糊地過了三年,走進高考。
  • 破冰「一考定終身」需從高考英語改革開刀
    現有的中高考制度是一種按照總分劃線錄取的制度,而高考總分是由語數外理化生(理科)或語數外政史地(文科)構成的。這樣的考試科目結構,加上語數外三大主要科目考題賦分均為150分的分數結構,逼得考生不得不把英語學習作為重中之重。除了高考英語考試制度,我們還有研究生英語考試制度和職稱英語考試制度。尤其可笑的是,某些研究領域很少用到英語,但是要取得研究生資格,英語必考,且難度不小。
  • 高考頂替,一個兩難方案的副產物
    農家女陳春秀在16年後想重圓高考夢,卻發現自己當年是被頂替;網友苟晶曾在1997年和1998年山東高考中連續兩年被冒名頂替,甚至在2003年接到班主任的悔過書。當年的恩師居然無恥的寫下:「我的女兒沒有像你這樣聰慧,我在很無奈的情況之下,才讓她頂替了你的成績去上大學。作為一個老師,我這樣做,的確有違師德,但是請你原諒我。」
  • 不可思議的高考頂替事件
    近幾天高考頂替事件沸沸揚揚。作為一名三十年的高中教育工作者,在我的心中,高考是神聖公平公正嚴肅嚴格嚴謹的國家選拔人才的考試。三十年來,我從來都沒有聽說高考可以頂替上大學。從高中取得學籍到高考報名,到進入大學,每一個環節都是非常嚴格的,居然有那麼多人被頂替者頂替別人上了大學。幾個疑問,我一直在思考。(一)一個高中普通班主任是如何做到讓自己的女兒頂替別人上大學的?
  • 「一考定終生」?從華為年薪201萬天才少年,看成功關鍵能力
    高考時,他並沒有考入名校,但讀碩讀博的學校每一步都邁向一個新的臺階。在當下,很多家長仍然相信「一考定終生」,考入名校也就成為了家庭教育的成績單。助力成功的關鍵能力和個性品質學業規劃能力第一次高考,張霽失敗了,復讀一年後,第二次高考,他也僅僅只考取了一個本三院校——武昌理工學院。
  • 談一談高考被頂替,她們被偷走的前半生
    一前一陣關於高考被頂替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對於普通人家或者更加貧困的家庭高考被別人頂替無意於自己改變命運的機會被人親手摧毀。雖然高考也有它的弊端,但是它是寒門子弟相對公平的一次考試。就像白巖松說的,如果沒有高考你拿什麼和有人脈有資源有家庭背景的富二代競爭。高考相當於古代的科舉制度,明白了這些就明白範進中舉的心情。範進中舉後躋身士大夫的圈子,就算官職不大待遇和社會地位和以前也是千差萬別的。而二十年前的大學生真的是香餑餑,國家包分配工作無憂。考上大學生幾乎算是國家的在編人員。
  • 亞洲青年壓力大:一考定終身 競爭更激烈
    一名韓國女子在參加高考。「一考定終身」也是亞洲青年壓力之一  同時,這一地區大多數國家年輕人失業率在過去5年裡低於15%,而在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這一數字超過30%。  聯合國亞洲和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官員馬爾科·龍卡拉蒂說:「亞洲經濟持續繁榮,回望過去20到30年,我們發現這一地區的整體發展得到改善。」
  • 山東又一農家女兩度被頂替,首次高考遭班主任女兒頂替,復考竟又被頂替
    假如我們做這樣的假設:你在無比莊嚴、公平的高考考場內考試。可這裡每年至少發生20起頂替上學案,有人察覺事情不對,選擇將自己的事跡曝光給媒體希望獲得遲來的正義,而有人卻甚至連自己有沒有被頂替都不知道。這種情況在任何各地都是一件無法容忍的現象,十餘年寒窗苦讀化為泡影,公平的教育成為&34;。人們會為此大聲疾呼、控訴。
  • 高考頂替事件,折射的是「人治」問題
    另在第二次高考,苟晶表示當時自己的成績很差,未曾填報志願,但卻被一所湖北黃岡的中專學校取錄,令她懷疑自己再次被人「頂替」。為何山東「高考」頂替事件常出現?有網民認為,此類事件在山東及河南較為常見,與高考的地域公平以及制度公平有關。數據顯示,2019年參加山東高考的考生接近56萬人,在全國各省排名第四,「211」院校錄取率不超過5%,省內競爭壓力相當大。
  • 山東高考被頂替的242人中,農村孩子高考被頂替的居多?
    高考冒名頂替不是個案一、農村高考學子,為什麼高考被頂替的總是我?從山東242人高考被頂替者的身份來看,無一例外都是農村孩子,我想由當時的現實情況決定:信息封閉是冒名頂替發生的關鍵要素一般冒名頂替案件都發生在10幾年前,甚至20幾年前,鑑於當時農村的信息相對比較封閉,給了一些不法分子有操作高考冒名頂替的機會。這也是高考冒名頂替得以持續發生的根本原因。
  • 「四當五落」:日本高考也是「一卷定終生」?
    日本高考在日本國,關於高考(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有一個「四當五落」(よんとうごらく)的有趣說法,成為典型的數字構詞式流行語。四當五落這一說法,是日本考生拼命複習的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