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饒宗頤,學貫中西,享年101歲,與季羨林並稱南饒北季

2020-12-16 騰訊網

國學文化燦若星河,但是這些年西方的文化和藝術大肆侵入華人文化生活,已經很難產生傳統意義上的國學大師。

2018年一代國學宗師饒宗頤去世,中國傳統國學失去了最後一位學究天人的大宗師。讓我們捋一捋饒宗頤先生的治學脈絡,看一看一位學貫中西的大學者的成名史,也許足以借鑑。

一代傳奇宗師饒宗頤

饒宗頤出生於潮安,父親饒鍔財力雄厚,敏於國學。家裡建立了潮安第一藏書閣「天嘯樓」。作為一個含著金湯勺出生的貴公子。饒宗頤先生卻對聲色犬馬毫無興趣,從小學開始,饒先生就悶在這座知識的寶庫裡,陶醉而且沉迷。

家學淵源的饒宗頤先生在父親的薰陶下打下了極為紮實的國學基礎,閱盡天嘯閣藏書數十萬冊。經史子集,書畫曲藝,敦煌古籍,釋道儒三家經典皆在心中。

這僅僅是開始,18歲的饒宗頤先生因為才學出眾,被推薦到廣東的國學資料館中擔任研究員,在這裡,饒先生閱盡館藏圖書,為自己的治學之路打下了極為堅實的基礎。

再後來,饒先生移居香港,開始了令人極為推崇的國學著作的撰寫之路。饒先生在香港潛心學術,出產極其豐富。饒宗頤先生既是歷史學家又是金石專家還是文學大家,一生一千多篇高水平論文令後來者仰視不已。

饒宗頤先生的治學成就

饒宗頤是第一個系統研究了殷代甲骨文的人,詳實而且精確的考證結果為饒宗頤先生贏得了法國人的尊重。20世紀60年代,法蘭西授予饒宗頤先生「儒蓮漢學獎」。饒宗頤先生至此成為與王國維等人並稱的漢學大家。

饒先生治學極為嚴謹,即使是一字之差,也會反覆琢磨,力求精確優美。70年代,饒宗頤先生全面研究了敦煌的書法藝術,以有力的著述詳細闡述了敦煌的書法藝術,成為敦煌書法研究方面的專家。

饒宗頤先生在治學方面成果輝煌,成果豐富,僅僅《20世紀饒宗頤文集》一書就洋洋灑灑1000多萬字,為後世留下了珍貴而且豐富的精神財富。

饒宗頤先生與季羨林先生神交已久,80年代開始,饒宗頤先生經常拜見季羨林先生。兩人就學術問題互相補益,開啟一段學術佳話。從此,「南饒北季」喊得更加響亮了。

饒宗頤家住香港跑馬地,饒宗頤先生喜歡坐在涼臺上,曬著下午的陽光慵懶的打個盹兒,再打起精神奮筆寫書。饒先生任何時期的作品都令後輩學者敬仰不已。

饒先生取得了巨大的個人學術成就,令後輩學者欣賞不已,他在香港跑馬場的那些日子裡著書立傳,書寫了多少香港的學術佳話,令人神往。

饒宗頤的晚年

2018年2月6日,饒宗頤在香港逝世,享年101歲。在一個世紀的人生道路上,饒宗頤先生以書為伴,嗜書如命,潛心學術。以至於喜歡八卦花邊的香港報紙竟然挖不出饒宗頤先生一絲花邊與戲說。

這樣一個不求名利的學者,正是當代學者的楷模。先賢不在,後輩需砥礪前行。在西方流行文化橫掃全球的時候,坐著冷板凳研究國學對現在的學者是一種考驗。

饒宗頤先生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成就,靠的就是多年的學習和積累,如果沒有人生前三十年的苦學與沉迷,饒宗頤斷然不會取得那麼大的成就與成功。

做學問是苦功夫,饒宗頤與生俱來和家庭所帶給他的影響使得他對國學雜家充滿了興趣與好奇,這才是支撐饒宗頤一生研究與論述的不竭動力,也是饒宗頤成為大師的源泉。

饒宗頤先生是傳統意義上的國學大家,融合歷史,文學,書法,音樂,古詩詞,國外歷史於一身。甚至古印度文和古巴比倫文都被饒宗頤先生掌握的極為熟練。

饒先生一生的研究方向,涵蓋古今中外,經史子集,敦煌與殷商。說得上融百家於一身,是人類寶貴的文化大師。2018年去世以後,海內外同悲。

饒宗頤先生可以說是學究天人,這樣一位大學者追求的是學術本身。一生無欲無求唯有學術,他眼中的世界,充滿著理想和智慧,後輩們足以學習,以期國學新一輪的突破與發展

饒先生在追求的是天人互益,追求自然與人的和諧。季羨林先生講究天人合一,饒宗頤先生則更進一步,講究自然與人類相互促進,進一步進步與提升。

饒宗頤的名字是他的父親取的,一代學者的饒鍔希望兒子能夠像一個君子,所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饒宗頤先生無疑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與鼓勵。

數十年彈指一揮間,饒宗頤先生成為國學大師幾乎是順理成章的。他天生就是為研究國學而生的。饒宗頤先生極為謙虛,他說,香港成就了他。但很多學者說,饒先生豐富了香港的文化和學術。

饒宗頤文化館收藏了他大量的文化作品,一個人生命很短暫,但是饒宗頤先生的成果使得他永存於中國文化史。成為與納蘭性德和王國維一樣刻入中國文化史的人物。

作為嶺南國學的繼承者與開創者,饒宗頤先生的作品在香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相信歷經時代巨變,饒宗頤先生的作品和文化也將永存。

數十年來,饒先生為中國國學事業和世界漢學發展立下了卓越功勳,可這位謙和平淡的老人卻沒有什麼個人故事。他一生都在燃燒,為的是國學和漢學的學術進步。

就學術成就而言,饒宗頤是一個偉大的人物,當他在病床上去世的時候,世界漢學界痛失大師。薪火相傳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品德,饒宗頤足以為後人師。

曾有人評價,饒宗頤造就了香港國學文化,饒宗頤卻謙虛地說香港造就了他,這樣的互相成就傳為佳話,人生短短數十載,未來的漢學界,需要更多這樣的大師。

饒宗頤的成名來自於自身強厚的積累和勤奮,從學術上來講,中國國學界想要被世界漢學界尊重,應該好好學習饒宗頤先生的治學精神。

相關焦點

  • 國學大師饒宗頤逝世 與季羨林並稱「南饒北季」
    央廣網北京2月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今天凌晨,國學大師饒宗頤在香港逝世,享年101歲。1917年出生於廣東潮州的饒宗頤,曾在香港中文大學、南京大學等學校擔任名譽教授,2011年被選為西泠印社的第七任社長,2013年被授予「世界中國學貢獻獎」;2014年,饒宗頤獲得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
  • 國學大師饒宗頤去世 與季羨林齊名稱「南饒北季」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6日電(記者 上官雲)據媒體報導,國學大師饒宗頤於2018年2月6日凌晨去世,享年101歲。  資料圖:饒宗頤。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公開資料顯示,饒宗頤,男,1917年生,中國廣東潮州人,祖籍廣東潮州,著名國學大師,香港中文大學、南京大學等學校名譽教授,西泠印社社長。
  • 國學大師饒宗頤去世 曾與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季」
    人民網北京2月6日電(湯詩瑤)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國學大師饒宗頤於2018年2月6日凌晨去世,享年101歲。 饒宗頤先生,字固庵、伯濂、伯子,號選堂,1917年出生於廣東潮安,被譽為「通儒」、「國際矚目的漢學泰鬥」,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他與錢鍾書並稱為「南饒北錢」,與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季」。
  • 國學大師饒宗頤去世,享年101歲,你我或許都在試卷上見過他......
    2月6日一大早,傳來了饒宗頤先生離世的消息。學者陳子善在微博上寫道:「海內外著名的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文學家、書畫家饒宗頤先生逝世,享年101歲。沉痛悼念!饒公千古!」媒體也證實了這個消息。季羨林與饒宗頤而饒宗頤,曾先後與錢鍾書、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錢」和「南饒北季」。1998年,錢鍾書逝世,北國大師出現空缺,後改由季羨林遞補,他與饒宗頤並稱「南饒北季」。
  • 北有錢鍾書、季羨林,南有國學和書畫大師饒宗頤!一個頂倆?!
    國學大師饒宗頤不在了,但是他的學問和國學及藝術貢獻卻留了下來,大師的一生幾乎涉及了所有的人文、社科領域,不僅有書法,繪畫,音樂,佛學和道家,還有不少學術論著,這些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供後人們學習和敬仰。
  • 國學大師饒宗頤的北流緣
    成年之後,他更是孜孜不倦,學貫中西,「業精六學,才備九能」,無論甲骨文、簡帛學、敦煌學、佛學、道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乃至印度梵學、西亞史詩、藝術史、音樂、詞學、書畫,學無不涉,涉無不精,因而與錢鍾書並稱「南饒北錢」,與季羨林並稱「南饒北季」。金庸曾說,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學術界尊他為「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是國際漢學界公認的文化巨匠。
  • 國學泰鬥饒宗頤逝世,此公何止天才,可驚為天人
    2018年2月6日凌晨,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去世,享年101歲。饒宗頤先生的去世標誌著一個學術時代的結束。
  • 他與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季」 一句人生箴言讓人受益終生
    核心提示:百歲國學大師饒宗頤,他與錢鍾書並稱為南饒北錢,又與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季。他是香港文化的象徵,是國學領域真正的大師,學貫中西,博古通今。他說自己像一個敲了一輩子鐘的和尚,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逐漸有了一些迴響。解說:茶具收藏背後的財富故事。葉榮枝:我曾經見過5塊錢一把的顧景舟(的壺)。王魯湘:現在一把拿出來都上千萬了。解說:粵劇大戲裡的救贖情結。
  • 國學大師季羨林10幅書法題字欣賞,書友:奇縱古拙、一般人看不懂
    季羨林對於經常寫字練書法的人來講,能夠有一位真正的欣賞者,往往顯得特別重要。真正的欣賞者可以在在塵封的、殘破的幾行墨跡中能夠發現歷史上的許多書家。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著名作家季羨林的書法。季羨林讀書法不同於我們之前介紹的朱自清、沈從文、巴金、茅盾等人的作品。其他作家的書法,即使是外行人也一眼便可看出有著深厚的書法功底。而季羨林的書法,相比之下則要顯得「拙劣」了一些,甚至有書法愛好者會覺得這樣的字一點也不工整,乃醜書之流、根本不能稱之為書法。
  • 饒宗頤——最早提出「海上絲綢之路」的學者,自學成才的國學泰鬥
    饒宗頤(1917——2018),祖籍廣東潮州,是享譽海內外的國學泰鬥和書畫大師,是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的學者,曾經在美國耶魯大學、新加坡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大學任職教授。饒宗頤在文學、歷史、哲學、藝術、考古、宗教、書畫等方面都有研究,著作成果頗豐,是名符其實的通才,有「南饒北季」(國學南派饒宗頤,北派季羨林)之稱,錢鍾書說饒宗頤是「曠世奇才」。
  • 社會需要像饒宗頤先生這樣潛心治學的真大師
    對於饒宗頤這個名字,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他與錢鍾書並稱為「南饒北錢」,與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季」,是一位達古通今、學貫東西的國學大師。饒宗頤有許多大師名號,學界藝界也充滿了溢美之詞,比如「曠世奇才」「一代通儒」「東洲鴻儒」「漢學泰鬥」「東方達文西」等,但選堂先生不以為然,每每都會表示「不敢當」。
  • 季羨林:我在清華時旁聽過冰心先生的課
    冰心比季羨林大11歲,兩人都是高壽,季羨林活了98歲,冰心活了99歲,所以季羨林比冰心晚去世10年。這兩位國寶級的大師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特別愛貓,用今天的話說,都是貓奴。而且這兩位世紀老人很早就有交集,季羨林早年在清華讀書的時候旁聽過冰心的課,這一段經歷後來在季老《回憶老師陳寅恪》一文中被提及:
  • 季羨林清華上大學時,畢業論文竟然是抄的!
    季羨林是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季」。
  • 國學大師饒宗頤去世 | 一代通儒,百歲情懷
    2018年2月6日凌晨,一代國學大師饒宗頤去世,享年101歲。
  • 季羨林配得上「國學大師」稱號?實際上他的學術貢獻在於語言學
    不可否認,國學是一套完整而豐厚的文化學術體系。一生深居簡出、苦心孤詣,能在這個體系裡掌握了多種學問,有很深造詣,並且德才兼備的人,方可被戴上「國學大師」的桂冠。季羨林像再加上他活了98歲高齡,德高望重,把他定位為當今文化界的楷模,是沒有任何爭議的。但要把他說成是文化泰鬥或國學大師,就值得商榷了。
  • 看國學大師季羨林談人生感悟經典語錄,博古通今,學貫中西
    聽國學大師季羨林談人生。「不完滿的,才是人生。」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季羨林語季羨林在大陸被許多人尊重,並被一些人奉為中國大陸的"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 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錢」的中書君
    錢鍾書(1910年-1998年),江蘇無錫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錢」。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32年,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結識楊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