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國學大師季羨林談人生感悟經典語錄,博古通今,學貫中西

2020-12-17 一起旅行去呀

聽國學大師季羨林談人生。「不完滿的,才是人生。」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季羨林語

季羨林在大陸被許多人尊重,並被一些人奉為中國大陸的"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

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

早年留學國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

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他博古通今,學貫中西,他的散文,質樸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相關焦點

  • 國學大師饒宗頤,學貫中西,享年101歲,與季羨林並稱南饒北季
    國學文化燦若星河,但是這些年西方的文化和藝術大肆侵入華人文化生活,已經很難產生傳統意義上的國學大師。 2018年一代國學宗師饒宗頤去世,中國傳統國學失去了最後一位學究天人的大宗師。
  • 季羨林擔任「盛世花開絲綢路」名譽顧問(圖)
    《風風雨雨一百年》之前,另11卷已先期推出,包括《談人生》、《談國學》、《佛》、《紅》、《一生的遠行》、《牛棚雜憶》、《我的心是一面鏡子》、《賦得永久的悔》等。其中尤以《談人生》最值得一看,因為其中97篇文章,有40餘篇是首次公開出版,不少還是季老近年的病榻之作。這位年近百歲的老人,將自己對人生的總結都寫在裡面了。  作為一個學者,書是他的生命。
  • 為何說季羨林是中國學貫中西的大學者?看他對東西文化關係的判斷
    季羨林先生是20世紀中國學貫中西的大學者,其研究涉獵極廣,被稱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特別是他提出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著名論斷,至今仍給人以深刻啟迪。
  • 國學大師陳寅恪到底有多牛?梁啓超是他粉絲,季羨林是他學生
    在大師井噴的民國時期,有這樣一個人,他學貫中西,博古通今,學識之淵博,令無數大師折服,堪稱大師中的大師。一代大儒梁啓超先生曾公開稱:「他的學問勝過我。國學大師吳宓教授認為他「最為學博識精」。而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更是他的鐵桿粉絲,說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 季羨林談人生讀後感(作文素材)
    季羨林談人生讀後感(作文素材) 2013-09-06 09:32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季羨林配得上「國學大師」稱號?實際上他的學術貢獻在於語言學
    不可否認,國學是一套完整而豐厚的文化學術體系。一生深居簡出、苦心孤詣,能在這個體系裡掌握了多種學問,有很深造詣,並且德才兼備的人,方可被戴上「國學大師」的桂冠。季羨林國學大師就像延綿不絕的山脈,不但崇高,在多個獨門學科上創造了讓人仰視的高峰,而且胸懷博大,包羅萬象,審視起來有縱深感,深不可測,一眼看不到邊。
  • 國學大師饒宗頤去世 曾與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季」
    人民網北京2月6日電(湯詩瑤)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國學大師饒宗頤於2018年2月6日凌晨去世,享年101歲。 饒宗頤博學多才,達古通今,學貫東西。錢鍾書稱饒宗頤是「曠世奇才」,季羨林說饒宗頤是自己心目中真正的大師,學術界稱饒宗頤為「國際矚目的漢學泰鬥」、「亞洲文化的驕傲」。 有人說:「他有三顆心,第一顆叫好奇心,第二顆叫孩童心,第三顆叫自在心,一顆比一顆高」。持著這三心與執著,饒宗頤先生在多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 國學大師季羨林 《在病中》「介紹」自己病情
    國學大師季羨林 《在病中》「介紹」自己病情 2002年11月12日,季羨林尿血,到301醫院看急診,第一次住進了該院,在醫院住了兩個多星期就出院回家了。2002年7月,季羨林患了皮膚病,可他不願住院,領導、秘書硬將老人給「押」到醫院,這是季羨林第二次入住301醫院。這次他在醫院一住就是一個多月。畢竟是90多歲的人了,雖然大病沒有,卻也是小病不斷。
  • 國學大師季羨林:提到翻譯 我感覺慚愧
    國學大師季羨林佛教在線9月28日消息  據新華社訊:9月的北京,溫煦的陽光照進北京市解放軍總醫院的一間病房裡,身著病號服、精神矍鑠的季羨林說:「提到翻譯,我感覺慚愧」。站在季羨林老先生面前的是中國譯協會長劉習良和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吳志攀。他們在病房舉行了一次特殊的頒獎儀式,授予季老「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住在解放軍總醫院已3年多的季老安詳地坐在沙發上,滿面紅光,笑容可掬,一雙睿智的眼睛透著和善的光芒。他思維敏捷,邏輯清楚,完全看不出眼前就是剛剛度過95歲華誕的國學大師。 「我是搞翻譯的,但我不是多麼突出。
  • 季羨林獨子——大師之子太沉重
    中新網6月9日電 香港《文匯報》9日刊文《季羨林獨子季承:大師之子太沉重》說,在季羨林生命最後幾年,撲朔迷離的子女糾葛、匪夷所思的文物失竊,以及因此扯出的與北大道不明的恩怨,通過媒體傳播不斷發酵,不僅給纏綿病榻的大師帶來困擾,同時也把風波主角之一的季承影射成「季門逆子」的忤逆形象。
  • 經典語錄:一段人生感悟!
    經典語錄:一段人生感悟!設為星標/置頂 丨心情語錄丨丨情感語錄丨丨早安語丨丨經典語錄丨 人這一生, 並沒有一帆風順的路,
  • 大師還是騙子,充滿爭議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到底算什麼?
    全世界的華人中,說起名氣最大的國學大師,毫無疑問,南懷瑾肯定是其中之一。甚至可以說,南懷瑾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華人世界,很多白人,黑人也對他非常崇拜。但是,譽滿天下的同時,常常也是謗滿天下,在國內,也有很多人認為南懷瑾的學說漏洞百出,是騙子,是偽大師。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看待南懷瑾的學說呢?
  • 大師季羨林:人生不過真實二字
    1911年,季羨林出生在山東省一個農民家庭。中學時代,季羨林便開始學習英文和德文。高中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方向是德文。這些日記在後來出版時,編輯曾提出「做適當刪減」,季羨林是這麼說的:「我考慮了一下,決定不刪,一仍其舊,一句話也沒有刪。我七十年前不是聖人,今天不是聖人,將來也不會成為聖人。我把自己活脫脫地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對於這些看起來似乎有損他形象的話,季老選擇「一字不刪」,作為一介大師,敢於如此真實,那一份率直坦蕩,世間罕有。試問幾個人能做得到呢?
  • 國學大師季羨林《一生自在》的一點啟示
    近日讀畢國學大師季羨林的《一生自在》,有了一些啟發,想寫下來供自己思考。看這本書時,如果你不知道作者,你很難去把這樣簡單的文字與一個國學大師的稱號聯繫在一起。可轉念一想,可能也只有國學大師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簡單直接,樸實到位。
  • 國學大師季羨林10幅書法題字欣賞,書友:奇縱古拙、一般人看不懂
    季羨林對於經常寫字練書法的人來講,能夠有一位真正的欣賞者,往往顯得特別重要。真正的欣賞者可以在在塵封的、殘破的幾行墨跡中能夠發現歷史上的許多書家。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著名作家季羨林的書法。季羨林讀書法不同於我們之前介紹的朱自清、沈從文、巴金、茅盾等人的作品。其他作家的書法,即使是外行人也一眼便可看出有著深厚的書法功底。而季羨林的書法,相比之下則要顯得「拙劣」了一些,甚至有書法愛好者會覺得這樣的字一點也不工整,乃醜書之流、根本不能稱之為書法。
  • 中國傳統文化之近代國學大師
    梁啓超堪稱20世紀中國最傑出的「國學大師」。章太炎,1869年~1936年初名學乘,字枚叔。後改名絳,號太炎。浙江餘杭人。 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小學大師,樸學大師,國學大師,民族、。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佛學、醫學等等,著述甚豐。
  • 澤南國學講堂第014期《回望庚子,展望辛丑》—— 三元九運國學大師課圓滿結束!
    2月27日——2月28日澤南商學院國學講堂第014期《回望庚子,展望辛丑》—— 三元九運國學大師課,在澤南家居集團總部圓滿舉行!
  • 中國最後的國學大師——南懷瑾
    作為中國歷史中最後一位集儒、釋、道為大家的國學大師。在他的論述中有很多不被現在人所接受。可是作為一個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在與現代文明最後的碰撞中,有這樣的論調也是無可厚非。如果說中國的一部分晦澀的儒、釋、道傳統文化被一步步塵封了,那南懷瑾就是在塵封前儘自己的能力拍去它的塵土,讓他重見世間,然後再被封起的大師。
  • 6位國學大師親近經典的書單,連孩子都會不自覺愛上國學
    【精讀君曰】很多人不理解,國學到底有什麼用。實際上,國學經典,蘊涵常理常道、教導人生常則常行,是人類最有價值、最高哲學的書。如今,外來文化、網絡文化等所謂「流行文化」對人們的影響越來越大,許多人不僅在文化素養上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還變得些許浮躁、自私、好逸惡勞等。
  • 國學大師饒宗頤逝世 與季羨林並稱「南饒北季」
    央廣網北京2月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今天凌晨,國學大師饒宗頤在香港逝世,享年101歲。1917年出生於廣東潮州的饒宗頤,曾在香港中文大學、南京大學等學校擔任名譽教授,2011年被選為西泠印社的第七任社長,2013年被授予「世界中國學貢獻獎」;2014年,饒宗頤獲得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