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季羨林
佛教在線9月28日消息 據新華社訊:9月的北京,溫煦的陽光照進北京市解放軍總醫院的一間病房裡,身著病號服、精神矍鑠的季羨林說:「提到翻譯,我感覺慚愧」。
站在季羨林老先生面前的是中國譯協會長劉習良和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吳志攀。他們在病房舉行了一次特殊的頒獎儀式,授予季老「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住在解放軍總醫院已3年多的季老安詳地坐在沙發上,滿面紅光,笑容可掬,一雙睿智的眼睛透著和善的光芒。他思維敏捷,邏輯清楚,完全看不出眼前就是剛剛度過95歲華誕的國學大師。
「我是搞翻譯的,但我不是多麼突出。現在把終身成就獎頒發給我,我感覺到還應該努力。」季老說。
季老獲得這個終身成就獎可謂名至實歸。他是中國著名文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精通英語、德語、梵語、吠陀語、巴利語、吐火羅語,還能閱讀法語、俄語書籍。他長期在北京大學任教,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詣。
季羨林是中國譯協最初的發起人之一,2004年當選為中國譯協名譽會長。其主要譯著包括譯自德文的馬克思著《論印度》,譯自梵文的印度古代大史詩《羅摩衍那》、印度名劇《沙恭達羅》,譯自英文的如特麗耶·黛維的《家庭中的泰戈爾》等等。
中國譯協常務副會長郭曉勇表示,季老獲「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是對他卓越成就、嚴謹治學態度和敬業精神的充分肯定,季老「當之無愧」。
臨別時,記者祝季老健康長壽,他幽默地說:「我在這兒是『冒牌的病人』。我可以再努力10年,我有這個信心。」
季羨林檔案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出生,山東清平(今臨清市)人。著名東方學家、梵文學家,中國東方學的奠基人。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4年畢業,在山東省立濟南高中任國文教師。1935年秋進入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贊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印度古代語言。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並應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開始兼任北京大學副校長,至1984年離職。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長期致力於梵文文學的研究和翻譯,翻譯了印度著名大史詩《羅摩衍那》。此外創作許多散文作品,已結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潤集》以及《季羨林散文集》等。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