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饒宗頤不在了,但是他的學問和國學及藝術貢獻卻留了下來,大師的一生幾乎涉及了所有的人文、社科領域,不僅有書法,繪畫,音樂,佛學和道家,還有不少學術論著,這些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供後人們學習和敬仰。
回顧一生時,他這樣說道:「我這一生好像是漫漫路途上求索的苦行僧,一輩子在苦旅中折磨自己,沒有人知道我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寂寞中度過的,我把研究學問當作生活一個部分,才能臻於庖丁解牛、目無全牛的化境。」
國學和書畫大師饒宗頤
大師何謂大師?他究竟對人生有何高見和常人難以企及的思想認識?一起跟隨哲學詩畫進入饒宗頤的思想世界。
1,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2,搞學術研究,不管是個人還是國家,都應該有一種超功利的心態。學術的繁榮是要幾代人共同努力、逐漸積累的,不是一下子的事情。文化是可以有超越性的,超越現世,超越當下,那麼它的價值就有一個永恆的東西在。
3,佛家講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我視為行雲流水,心無掛礙。
4,坐在葫蘆裡,天地小於瓜。
5,我們要從古人文化裡學習智慧,不要「天人互害」,而要製造「天人互益」的環境,朝「天人互惠」方向努力才是人間正道。
6,一個人在世上,如何正確安頓好自己,這是十分要緊的。
7,對生命有寄託,追求學問,增加新認識,精神得到安慰,此生有了這些,足矣。
8,心無掛礙中的「掛礙」,是指自己造出來的障礙。現在的人太困於物慾,太多掛礙是他們自己造出來的。
9,我對人類的未來是悲觀的。人類自己製造各種仇恨,製造恐怖,追求各種東西,變成物質的俘虜,掠奪地球資源不夠,還要到火星去,最終是自己毀滅自己,人類可能要回到侏羅紀,回到恐龍時代。能源消耗、環境惡化,大自然正在懲罰人類破壞所造成的惡果。
10,禪不光是要靜坐,而是要培養心中湛然一片的光明海。
11,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可以控制,爭取主動,精神上的主動。你自己抓到你自己的精神上一個重點,一個重點,時時刻刻維持這個重點,你不要讓外界拿走你的重點。
12,我對很多事情看得比較透,因為無常的事情令我看見富貴、有錢沒錢,看到人性的本質,現象的變化我看來都不在乎,不當一回事。這種變化是一定的,是自然律的,所以都不動搖我的心。人家發大財,我看不起,人家窮,我也覺得無所謂。我到現在還是維持我這個心態。
13,以文化超越政治、世俗而得大自在。
14,歷史不過是一片摸不清說不盡的迷夢,只有「死」所佔的漫長時間才能填補它的空白。
15,由生到滅,事物變遷從無到有,從有到無,這是一種過程,知道這是一種變化,不要執著,不執著,心中就沒有痛苦。
16,人基本應該打破某種界限。打破宗教和種族的界限。變成「太和」的宇宙觀。
17,古人很喜歡說「琴心」。精於琴者,聞琴聲便可以明對方的心理。琴心有悲心、思心、怨心、慕心之別。善琴者,聞聲有如窺鏡,可以照見內心隱微之處,可由琴音以反映人心。以琴治心,古人謂之「琴心」。道書以琴代表和諧境界。
18,實際上,天下萬物都是有「缺」的,追求把「缺」的補齊,可事實上永遠也補不齊,這樣就會永遠不知足地追求下去。
19,人生對事物的追求是無限的,人生有涯,以有涯追逐無涯。莊子說:「殆已」,我覺得不一定,以有涯追逐無涯,反而有無限的境界,可以擴大自己的精神輻射。
20,我年輕的時候不上正規的學校,但是我自己有我自己不正規的一個閱讀的範圍,我有兩個基本的知識基礎,第一個是中文基礎,寫作的基礎。
第二個是知識的問題,我家裡有那麼多書,我整天在看,就等於孩子在玩。就是一個小圖書館,自己可以在那裡一面享受,一面玩,懂不懂也就在那裡逛。所以,中國書的基本種類我老早就了解。
替換高清大圖
饒宗頤介紹——
饒宗頤(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男,漢族,生於廣東潮安,潮州人,祖籍梅縣銅琶村,字固庵、伯濂、伯子,號選堂,是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鬥和書畫大師。他在傳統經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學、藝術、文獻以及東方文化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
中國學術界曾先後將其與錢鍾書、季羨林並列,稱之為「南饒北錢」和「南饒北季」。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藝術系偉倫講座教授以及中國文化研究所顧問,香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校名譽教授 。
1949年到香港,1952年曾於新亞書院任教。1952年至1968年任教於香港大學,1968年至1973年獲新加坡大學聘為中文系首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期間曾任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客座教授及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教授。1973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至1978年退休。其後在法國、日本、中國內地、臺灣及澳門週遊講學。2009年1月,獲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饒宗頤曾獲多項獎譽、榮譽博士及名譽教授銜,包括法蘭西學院儒林漢學特賞、法蘭西學院外籍院士、巴黎亞洲學會榮譽會員、法國索邦高等研究院首位華人榮譽人文科學博士、中國國家文物局及甘肅省人民政府授予敦煌文物保護、研究特別貢獻獎、香港政府大紫荊勳章,以及香港藝術發展局終身成就獎等。
2018年2月6日凌晨,饒宗頤在香港逝世,享年101歲。臨走前,饒先生總結自己的學問說了一句發人深思的話,他說:沒有孤獨不能做學問。
有人說是饒先生的離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其實那個時代早已經終結了,只是饒先生在香港這個特殊的地方,很奇妙地為我們樹立了一個舊時代的鴻儒的典型。饒宗頤不僅在學術上造詣精深,而且在書法和繪畫方面也是才華卓著,留下了大量的書畫藝術作品。一起來賞析下他的書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