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專業英文閱讀能力

2022-01-07 Cam華人家園

文/施一公

施一公:198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95年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博士學位。後獲聘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終身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講席教授。

2008年,婉拒了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中心(HHMI)研究員的邀請,回國工作,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2013年4月25日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4月30日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3年12月19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3年9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Academy of Sciences)宣布授予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獲2014年度愛明諾夫獎(Gregori AminoffPrize)。

從小到大,我感性思維多一些,不善於讀書。85至89年在清華生物系讀本科期間,從未讀過任何一種英文專業期刊。我受到的與英文閱讀相關的訓練一共只有兩個。一是我在1986年暑假期間選修的時任系主任的蒲慕明老師開設的《生物英語》系列講座,隱隱約約記得蒲先生讓我們閱讀一些諸如DNA雙螺旋發現之類的科普性英文文章,很有意思。但時間較短,暑假過後也沒有養成讀英文文章的習慣。二是《生物化學》這門課。與現在的清華生命學院形成鮮明對比,我上大學期間的所有基礎課和專業課都是採用中文教材、中文講課,只有鄭昌學老師講授的《生物化學》採用了Lehninger的《Principles ofBiochemistry》,而且鄭老師要求我們每個學生每次課後閱讀10-20頁教材。我們同學大多感覺到專業英文閱讀有所提高。

1990年4月至7月初,我在依阿華州Ames小鎮的Iowa StateUniversity度過了初到美國的前三個月,其中大部分時間在Herbert Fromm教授的實驗室做輪轉(rotation),跟隨劉峰和董群夫妻兩人做研究(劉峰現在University of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做教授)。當時感覺最困難的就是讀專業論文。有一次,Fromm教授要求我在組會上講解一篇《Journal ofBiological Chemistry》的文章,我提前兩天開始閱讀,第一遍花了足足六個小時,許多生詞只能依靠英漢詞典,文章中的有些關鍵內容還沒有完全讀懂,當時的感覺是JBC的文章怎麼這麼長、這麼難懂?!真有點苦不堪言。為了能給Fromm教授和師兄師姐留下好印象,第二天又花了好幾個小時讀第二遍,還做了總結。第三天我在組會上的表現總算沒有給清華丟臉。但是,前前後後,真搞不清楚自己為了這一篇文章到底花了多少時間!

90年7月我轉學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以後,與本科來自北大的虞一華同在IPMB program。虞一華大我一歲,來巴爾地摩之前已經在夏威夷大學讀了一年的研究生,對於科研論文的閱讀比我強多了。他常常在IPMB的辦公室裡拿著《科學》和《自然》周刊津津有味地閱讀,看得我很眼饞,也不理解其中那些枯燥的文章有什麼意思。他告訴我:他在讀很有意思的科學新聞。科學新聞能有什麼意思?虞一華給我講了好幾個故事:洛克菲勒大學校長諾貝爾獎得主David Baltimore如何深陷泥潭、人類基因組測序如何爭辯激烈、HIV病毒究竟是誰發現的,等等。我還真沒有想到學術期刊上會有這麼多我也應該看得懂的內容!從那時起,每一期新的《科學》和《自然》一到,我也開始嘗試著閱讀裡面的新聞和研究進展介紹,這些內容往往出現在「News &Comment」「Research News」「News & Views」「Perspectives」等欄目,文筆平實,相對於專業的科研論文很容易讀懂。有時,我還把讀到的科研新聞講給我的同事朋友們聽,而同事的提問和互動對我又是更好的鼓勵。除了《科學》和《自然》,我也常常翻看《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American」)。

  與《細胞》(Cell)、《生物化學期刊》(JBC)等非常專業的期刊不同,《科學》和《自然》裡面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用來做科普教育的。《科學》周刊的「Perspectives」和《自然》周刊的「News & Views」欄目都是對重要科學論文的深入淺出的介紹,一般1-3頁,讀起來比較通俗易懂,較易入門。讀完這些文章後,再讀原始的科學論文,感覺好多了!而且可以把自己的體會與專家的分析比較一下,找找差距,有時甚至也能找回來一點自信!

  從1998年在普林斯頓大學任職到現在清華大學做教授,我總是告訴自己實驗室的所有年輕人(包括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下面這幾點讀科研論文的體會,也希望我的學生跟我學:

1.請每位學生每周關注《科學》和《自然》。(生命科學界的學生還應該留心《細胞》)。如果時間有限,每周花一個小時讀讀這兩種周刊裡的文章標題以及與自己研究領域相關的科研論文的abstract,即可!這樣做可以保證一個學生基本上能夠跟蹤本領域最重要的發現和進展,同時開闊視野,大概知道其它領域的動態。

2.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可以細讀《科學》和《自然》裡的新聞及科研論文。如果該科研論文有「News & Views」或「Perspectives」來介紹,請先讀這些文章,這類導讀的文章會提煉問題,就好比是老師事先給學生講解一番論文的來龍去脈,對學生閱讀原始論文有很大幫助。

3.在讀具體的科研論文時,最重要的是了解文章的主線邏輯。文章中的所有Figures都是按照這個主線邏輯展開描述的。所以,我一般先讀「introduction」部分,然後很快地看一遍Figures。大概知道這條主線之後,才一字一句地去讀「results」和「discussion」。

4.當遇到一些實驗或結果分析很晦澀難懂時,不必花太多時間深究,而力求一氣把文章讀完。也許你的問題在後面的內容中自然就有解答。這與聽學術講座非常相似!你如果想每個細節都聽懂,留心每一個技術細節,那你聽學術講座不僅會很累,而且也許會為了深究一個小技術環節而影響了對整個講座邏輯推理及核心結論的理解。

5.對個別重要的文章和自己領域內的科研論文,應該精讀。對與自己課題相關的每一篇論文則必須字斟句酌地讀。這些論文,不僅要完全讀懂,理解每一個實驗的細節、分析、結論,還必須聯想到這些實驗和結論對自己的課題的影響和啟發,提出自己的觀點。

6.科學論文的閱讀水平是循序漸進的。每個人開始都會很吃力,所以你有這種感覺不要氣餒。堅持很重要,你一定會漸入佳境。當你有問題時或有絕妙分析時,應該與師兄師姐或找導師討論。

7.科研訓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科研論文的閱讀。每一個博士生必須經過嚴格的科研論文閱讀的訓練。除了你自己的習慣性閱讀外,你應該在研究生階段選修以閱讀分析專業文獻為主的一至兩門課,在實驗室內也要有定期的科研論文討論(Journal Club)。如果你的實驗室還沒有這種討論,你們學生可以自發地組織起來。

8.前面幾條都是討論如何提高科研論文的閱讀能力,但是一旦入了門,就要學會critical reading。不要迷信已發表的論文,哪怕是發表在非常好的期刊上。要時刻提醒自己:該論文邏輯是否嚴謹,數據是否可靠,實驗證據是否支持結論,你是否能想出更好的實驗,你是否可以在此論文的基礎上提出新的重要問題?等等。

  天外有天,讀科研論文是一件很簡單、但也很深奧的事情。一般的學生常常滿足於讀懂、讀透一篇好的論文,優秀的學生則會舉一反三、通過查找references縱深了解整個領域的歷史、現狀,並展望該領域未來的可能進展。

  我從1990年對學術論文一竅不通到96年博士後期間的得心應手,還常常幫助同事分析,自以為水平了得。但是有一件事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嚴重不足,頗為羞愧。1996年,是SMAD蛋白發現及TGF-b信號轉導研究的最激動人心的一年,哈佛醫學院的Whitman實驗室在十月份的《自然》雜誌上以「Article」的形式發表了一篇名為「A transcriptionalpartner for MAD proteins in TGF-b signaling」的文章。讀完之後,正好遇到TGF-b領域的著名學者Joan Massague,我對Joan評論說:I'm not so surewhy this paper deserves a full article in Nature. They just identified anotherSmad-interacting protein, and the data quality is mediocre.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Joan馬上回應我:I disagree! Thispaper links the cytoplasmic Smad protein into the nucleus and identifies atranscription factor as its interacting protein. Now the TGF-b signalingpathway is complete. It is a beautiful Nature article! 這件事對我觸動極大:原來大師的視野和品位遠遠在我之上。從那以後,我也開始從整個領域的發展方面來權衡一篇文章的重要性,這件事對我今後為國際重要學術期刊審稿、自己實驗室選擇研究課題都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如今,我閱讀一篇本領域內的科研論文,非常順利,而且常常可以看出一些作者沒有想到或分析到的關鍵點。回想從前,感慨萬千,感謝蒲慕明、鄭昌學、虞一華、John Desjarlais、Jeremy Berg、Joan Massague等一批老師和同事對我的幫助。我很留心,也很用心。

希望所有的學生也能通過努力和堅持對英文科研論文的閱讀得心應手!

(責任編輯:張蒙)

相關焦點

  • 如何提高專業英文閱讀能力?
    該文的一些背景可以參考作者2010年8月12日發表於《科學時報》的文章——《如何提高英文的科研寫作能力》。 □施一公 從小到大,我感性思維多一些,不善於讀書。1985年至1989年在清華大學生物系讀本科期間,我從未讀過任何一種英文專業期刊。
  • 施一公|如何提高專業英文閱讀能力
    85至89年在清華生物系讀本科期間,從未讀過任何一種英文專業期刊。我受到的與英文閱讀相關的訓練一共只有兩個。一是我在1986年暑假期間選修的時任系主任的蒲慕明老師開設的《生物英語》系列講座,隱隱約約記得蒲先生讓我們閱讀一些諸如DNA雙螺旋發現之類的科普性英文文章,很有意思。但時間較短,暑假過後也沒有養成讀英文文章的習慣。二是《生物化學》這門課。
  • 學生如何提高專業英文閱讀能力
    85至89年在清華生物系讀本科期間,從未讀過任何一種英文專業期刊。我受到的與英文閱讀相關的訓練一共只有兩個。一是我在1986年暑假期間選修的時任系主任的蒲慕明老師開設的《生物英語》系列講座,隱隱約約記得蒲先生讓我們閱讀一些諸如DNA雙螺旋發現之類的科普性英文文章,很有意思。但時間較短,暑假過後也沒有養成讀英文文章的習慣。二是《生物化學》這門課。
  • 學生如何提高專業英文閱讀能力?
    85至89年在清華生物系讀本科期間,從未讀過任何一種英文專業期刊。我受到的與英文閱讀相關的訓練一共只有兩個。一是我在1986年暑假期間選修的時任系主任的蒲慕明老師開設的《生物英語》系列講座,隱隱約約記得蒲先生讓我們閱讀一些諸如DNA雙螺旋發現之類的科普性英文文章,很有意思。但時間較短,暑假過後也沒有養成讀英文文章的習慣。二是《生物化學》這門課。
  • 施一公:學生如何提高專業英文閱讀能力
    85 至 89 年在清華生物系讀本科期間,從未讀過任何一種英文專業期刊。我受到的與英文閱讀相關的訓練一共只有兩個。一是我在 1986 年暑假期間選修的時任系主任的蒲慕明老師開設的《生物英語》系列講座,隱隱約約記得蒲先生讓我們閱讀一些諸如 DNA 雙螺旋發現之類的科普性英文文章,很有意思。但時間較短,暑假過後也沒有養成讀英文文章的習慣。二是《生物化學》這門課。
  • 施一公:學生如何提高專業英文閱讀能力?
    1985至1989年在清華生物系讀本科期間,從未讀過任何一種英文專業期刊。我受到的與英文閱讀相關的訓練一共只有兩個。一是我在1986年暑假期間選修的時任系主任的蒲慕明老師開設的《生物英語》系列講座,隱隱約約記得蒲先生讓我們閱讀一些諸如DNA雙螺旋發現之類的科普性英文文章,很有意思。
  • 施一公:如何提高自己的專業英文文獻閱讀能力
    85至89年在清華生物系讀本科期間,從未讀過任何一種英文專業期刊。我受到的與英文閱讀相關的訓練一共只有兩個。一是我在1986年暑假期間選修的時任系主任的蒲慕明老師開設的《生物英語》系列講座,隱隱約約記得蒲先生讓我們閱讀一些諸如DNA雙螺旋發現之類的科普性英文文章,很有意思。但時間較短,暑假過後也沒有養成讀英文文章的習慣。
  • 怎樣閱讀英文原版書?如何提高英語的閱讀能力?
    英語是目前國際上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實際上,全球每年的出版物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英文書籍,在某些科技,思想等領域,相對來說,國外都是比較領先的。掌握了優秀的英文閱讀能力,就能夠快人一步,比別人更加迅速地了解到最新的行業資訊。那麼,下面就由唐歌來為你分享:怎樣閱讀英文原版書?
  • 如何利用《經濟學人》來提高英文文獻閱讀能力?
    本文首發於i神經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文 | 撰稿 卓哥前面推文提到施一公教授通過外刊閱讀提高英文文獻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並不知道該如何入門,更不知道如何安排外刊的學習重點。你可能曾經想過要讀經濟學人,或者已經讀過一些但還是沒找到感覺,那麼本文可做參考。
  • 怎樣提高英文文獻的閱讀能力
    ,然而發現自己閱讀英文文獻的能力實在太差:一篇中文的文獻,我一般花半小時讀完,而一篇同樣長度或略長一些的英文文獻,卻要花四五個小時才能看完一遍,而且看到後面就忘記了前面,感覺真是寸步難行!顯然,英文文獻閱讀能力的不足已經成為一個我不得不重視和必須解決的問題了。同時我想,這也許是許多科研的新手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那麼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解決辦法呢?經過分析,我總結出了一些方法來提高自己的英文文獻閱讀水平。首先,是缺乏相關的知識。如果中文的文獻都難以看懂,那英文文獻難以看懂就不足為怪了。
  • 如何迅速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這離不開媽媽的用心和陪伴,其中給天使爸留下最深印象的是Jenny媽媽自己對於學英語這件事的興趣和陪伴孩子一起成長中的感受的喜悅。因此分享這篇文章希望能夠幫助到爸媽們進行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通過自己能力的提升影響和幫助孩子,最終和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如何迅速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先從閱讀作為突破口,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閱讀是聽、說、寫的基礎。
  • 分級閱讀大勢所趨,看這些孩子如何提高英文閱讀能力
    正是閱讀精神,使這個民族人才輩出,成為世界公認的富有創新智慧的民族。在美國的中小學,閱讀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分級閱讀理念早已成為常規教學體系的一部分,在學校得到廣泛認可,發展的也更為成熟。「分級」針對的是:讀者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材料的可讀性,即根據讀者的閱讀能力,匹配不同等級的閱讀讀物。
  • 原版英文分級閱讀提高少兒閱讀能力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 6月7日,英浦教育科技集團與美國霍頓米夫林出版公司籤署全球英文分級讀物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就全球英文分級讀物學習平臺搭建、巴布閱讀國際閱讀指導師培訓、線上線下教育資源與服務等領域合作,共同推進英文分級閱讀教育。
  • 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能力,高效刷文獻!
    處於碩博士階段,每天除了緊張的實驗操作,就是各種刷文獻,尤其是與專業直接相關的高質量的論文、文獻都是英文的,無形中耗費了人更多時間與心血。那麼應該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能力,高效刷文獻呢?英文論文之所以難懂,一是高密度的專業術語以及英文寫作的特定表達形式,尤其是理工科學術論文,為追求嚴謹+客觀,形成一套專業的語句形式,不熟悉專業背景與語言背景總是不得要領。二是學術論文本來就晦澀難懂,所研究的問題與理論超出常識理解範圍,加上英文的助攻,更是讓人不知所云。
  • 如何提高英文的科研寫作能力
    於是,我每天上午安排完第一批實驗後,都會在十點左右花一小時的時間閱讀《華盛頓郵報》,主要看 A 版 (新聞版)。剛開始,我一個小時只能讀兩、三個短消息或一個長篇報導,中間還不得不經常查字典看生詞。但不知不覺間,我的閱讀能力明顯提高,1992 年老布希與柯林頓競選總統,我跟蹤新聞,常常一個小時能讀上幾個版面的消息或四、五個長篇報導,有時還把剛看到的新聞繪聲繪色地講給師兄師姐聽。
  • 如何提高英文聽說讀寫能力
    《王爍學習報告》周末答問  一拉:請問您是如何提高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對英文閱讀,有什麼好的建議?  王爍:我的英語水平沒有我希望的那麼好。我在聽說讀寫當中,從強到弱依次是讀聽寫說。如果是寫文章的話,往往要自己用中文寫一遍,然後自己再改成英文。財新傳媒有很好的英文新聞隊伍,我會請他們再過一遍,不過我對他們的要求是只改錯不潤色。這樣生成的一篇長文,已經在牛津大學出版的一本書中作單章出版。  說是我的弱項。一位英語言文學教授說,學語言要以寫作為核心,我很同意。按說會寫的話,說能有啥問題呢?但事實是近年我的口語並無多大起色,我也很懊惱。
  • 施一公:如何提高英文的科研寫作能力
    聽了我的苦惱後,John告訴我,「每天花45分鐘讀《華盛頓郵報》,兩年後你的寫作能力會得心應手」。這條建議正合我意。我原本就對新聞感興趣。於是,我每天上午安排完第一批實驗後,都會在10點左右花一個小時閱讀《華盛頓郵報》,主要看A版(新聞版)。剛開始,我一個小時只能讀兩三個短消息或一個長篇報導,中間還不得不經常查字典看生詞。但不知不覺間,我的閱讀能力明顯提高。
  • 施一公:高年級博士、博士後、PI如何提高英文科研寫作能力?
    本文來源施一公科學網博客,作者施一公此前,我們分享了施一公院士寫給本科生和一、二年級的博士、碩士生,如何提高專業英文閱讀能力的經典文章,詳見:學生如何提高專業英文閱讀能力。今天,再分享另一篇施一公校長寫給高年級博士生、博士後、以及年輕的PI,如何提高英文科研寫作能力的經典,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從閱讀到寫作,循序漸進,相信會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是與同行交流、取得國際影響的必經之路。有些國內的科學家,實驗做得很漂亮,但常常苦惱於論文的寫作力不從心,成為國際交流的一大障礙。
  • 中學生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對於初中生還是高中生,在中高考的英語卷子上,令所有考生都為之頭痛的即是閱讀理解這一題型了。與聽力理解、單項選擇這類題目有所不同,閱讀理解是考察中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題型,它不僅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詞彙量和語法運用能力,更需要具備良好的英文理解能力。
  • 如何提高孩子英語閱讀能力?實用方法送給你
    但是,在學習劍橋英語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因為閱讀理解能力不過關,面對考試中的閱讀部分就會無從下手,容易導致考試失利。很多學生英語閱讀僅限於課堂的教材,課內閱讀只是基礎,課外延伸才是完善和提升。課外繪本閱讀不但能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還能有效增強學生綜合技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