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6年年會於2月19日在北京召開。上圖為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6年年會」於2月19日在北京召開。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出席並演講。
李稻葵直言,匯率改革的窗口已經關閉。其分析稱,要進行匯率改革,首先需要外部對本國的匯率觀點比較一致,由此,在沒有大幅度貶值的情況下,將資本帳戶逐步打開。「匯率彈性是有時機的,現在這個時機已經過去了」。
以下為演講實錄:
李稻葵:我的觀點非常簡單,現在國家提出十三五初期的五大任務,我認為完成這五大任務的基礎就是穩金融,中國經濟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那麼這一輪的轉型升級與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和90年有一點根本的不同,就是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交互的關係非常明顯。
我有兩個基本的判斷,一個基本判斷,中國金融總體的基礎仍然是不穩定的,不穩固的。從銀行來講,雖然現在報出來的不良率在2%左右,實際上在經濟增速繼續放緩的大前提下,不良率還會上升。再看債券市場,最近幾年,大量的企業發了債,而且價格虛高,很多債的收益率跟國債基本上是一致的,風險被低估了。股票市場有大量的企業,實際上經營情況是不好的,但是價格並不低,所以從各個方面來講,金融的基礎是不穩固的。
現在貨幣存量換成美元已經是21萬億了,每個身份證,每年可以轉出5萬美元,6千萬的身份證,就可以把咱們的外匯儲備搞光,所以整個基礎是不穩的,和歷史任何時期相比基礎都不夠穩。
今天的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係,比歷史任何時期都要複雜。由於今年一月份的股市下降,股民每人損失五千萬。我們今天的金融跟國際關係也很密切,去年5月份股市下跌,8月份匯率改革波動,加上今年1月份股市下降,每次都帶來了國際影響,每次都跟匯率貶值壓力相互作用,惡性循環。我剛才講的是實體經濟和金融關係非常密切。
另外現在的保險、信託、銀行、股市資產實際交互程度非常複雜。股市下降的時候,整個資產情況會直接影響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怎麼辦?
我建議有三點。第一,明確提出穩金融,穩金融是指宏觀上的金融,包括資本價格,資本市場整體的股價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有機制,要穩住。比如說宣布,如果市盈率降到10倍以下,必須有一個機制,學香港1998年的時候,怎麼退出,價格回來以後,基金賺了錢以後,要按香港的方式返還給股民,或者進入社會保障金。
第二件事,加快基礎性的整頓工作。比如說一些要破產的企業,債務上就要重組,再比如說很多的銀行呆帳、壞帳,在整體金融穩定的情況下,鼓勵它趕緊重組。整體的穩定和微觀的調整是不矛盾的,是相輔相成的。
第三件事,穩匯率,非常坦率的講,此時此刻匯率改革的窗口已經關閉,匯率改革需要窗口,需要外部對你的匯率觀點比較一致,而且沒有大幅度貶值的情況下,資本帳戶逐步打開,匯率彈性是有時機的,現在這個時機已經過去了。
未來一段時間,我的觀點是以穩定為主。因為匯率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多餘的價格,相當於盲腸,此時此刻影響匯率走勢主要來自於金融方面,這個方面,匯率以穩定為主,千萬不能產生進一步貶值的巨大壓力。
三件事搞好了,金融就穩定了,金融穩定了,我們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就有希望了。
(責任編輯:DF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