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李稻葵:警惕將環境問題意識形態化

2020-12-16 海外網

【俠客島按】

今天推薦給大家的是著名經濟學家、全國政協委員李稻葵教授在全國政協無黨派界別小組討論會上的發言,由李教授授權俠客島(ID:xiake_island)獨家全文刊發。

李稻葵教授認為,環保和發展並不矛盾,中國依然是發展中國家,依然需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而不要陷入歐美綠黨政治,將環保問題意識形態化,影響中國的發展。

我們去年參加了若干次的中央關於經濟工作的一些座談會,也參加了一些國際性的論壇,像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所以我個人的體會是去年的成績的的確確來之不易,回想去年頭四個月經濟整體的發展態勢是不錯的,到了五、六月發展情況、數據情況、運行情況不容樂觀,在那個形勢下我記得中央召開了很多次的諮詢會,我們也參加了很多會議。我們也認真討論、認真準備。

去年存在的問題和亮點

主要的問題是:第一個是國際形勢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一定影響,歐盟、歐元區之前經濟恢復得還比較順利,可是今年基本上是零增長,加上烏克蘭危機,德國這個歐洲的火車頭突然在去年的年中開始出現了負增長,這是大家所預想不到的。歐洲是我國第一大市場,排在東南亞東協之前;

第二個去年很不容易的地方就是我們之前有很多基礎性設施的建設,所以有大量的銀行貸款沉澱在這些項目上,這些項目是二十年、三十年的項目,所以還需要滾動式的佔用銀行新增的貸款,因此留給企業貸款的量就少而又少,就帶來了剛剛趙委員講的中小企業生存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去年更是非常的艱巨——房地產,房地產行業去年全年房價和交易量是8%~10%的負增長,房地產的投資開發力度往年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增長速度,去年降到了10%,低於整個固定資產的投資漲幅,房地產這一項,經過我個人猜測把中國經濟漲幅拉下了0.3%~0.5%。如果不是房地產的話,去年經濟的增長速度應該是7.7%~7,8%,甚至更高。所以去年經濟情況非常的不容易,取得這個成績也是特別不容易。

我沒有精確計算曆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長度,我印象中今年是近年來最長的。現場自發的掌聲比較多有五十多次,可能也反映了委員和代表對政府去年工作整體情況的一個肯定。

另外還有一個工作上亮點就是在國際經濟外交方面出了大手筆,跟金磚國家談了一個金磚國家投資開發銀行,然後自己又要做一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還要做絲路基金。

這幾個提出以後,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非常緊張,是不是中國要在世界上另起爐灶,是不是因為舊的體制改造起來不容易,中國人要自己另起爐灶了,那麼經過很多的外交場合的一些說服工作,這些機構現在已經逐步的放心了,我國的這些動作實際上都是在推動國際經濟治理改革的,是和現有的機構,現有的體制配合,是漸進的、建設性的改革而不是搞革命,國際上對中國還是比較放心。到去年一月,在APEC會議上,習主席和歐巴馬有非常深入的交流,可能超出了正常的領導人之間工作的交流,有治國理政方面的很多交流。去年的亮點還是不少的。

環保和發展並不矛盾

那麼今年的工作部署,我覺得有一點要呼籲,就是有關環保的問題。

環保現在社會各界都在重視,但是似乎有一個傾向,覺得環保和發展是對立的,似乎空氣汙染這麼嚴重是因為前幾年發展過快。其實我倒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反過來想,在現階段,我們的發展和環保可以完全統一起來。環保,或者說的更明白一點,環境的治理完全應該打造為中國經濟一個新的增長點。

講的更具體一點,看看北京的空氣汙染,北京的空氣汙染我們都很有體會。舉個例子,APEC期間,由於周邊的很多重工業設施提前關了半個多月,所以有了「APEC藍」。相反春節期間,有人講北京成了「空城」,汽車很少,但是北京的空氣在三十或者初一照樣非常糟糕。

還有很多例子表明中國一些大城市的汙染主要是工業結構、產業結構不合理帶來的。我們的然油標準是比美國很多地方都高,美國是洛杉磯比較高,因為洛杉磯汙染比較嚴重,但是它是光照的問題,不是空氣汙染。北京的汽油要比大多數美國的汽油標準要高一些。所以我們重點是工業的問題,這實際上是癥結。

所以我認為應該形成一個重工業綠化的戰略,怎麼一個綠化法?首先把中國中西部的這些燒煤炭的重工業要轉移出去,要適當的進口高質量的媒,現在國際高質量的媒價格比山西的媒便宜,在沿海地帶仿照、學習韓國浦項制鐵、德國蒂森克虜伯的技術。他們是在海邊、河邊煉鋼,進口高質量的媒,進口高質量的鐵礦石,用最好的環保標準。這樣的鋼是最環保的。

我去韓國的浦項制鐵訪問,感覺不到他們是搞重工業,像花園。所以沿海一帶應該適當的發展綠色的重工業。而內地,像河北內陸、山西應該反其道而行之,應該把蘋果電腦的裝配線引入到內陸,這些產業完全可以非常節能,比如寶馬有個新工廠是零排放的,靠現場風力就夠了。

當然政府需要花力量,環保部不僅要有牙齒,不僅要監管,還必須有錢。環保部應該建立環境治理基金,環保部應該獨立、公開的對各種投資項目進行評估,而且要用自己的資金,自己可以控制的資金,而不是其他機構的資金,去支持自己評估的那些好項目。如果能做到這一點的話,那麼中國就會出現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整個工業的布局將會改變,整個的能耗,整個的環境的質量將會改善。

所以我總的意思是說,環保和增長是統一的,不要把這兩個事情對立起來,因為我們畢竟還是一個比較貧窮的國家,我們的高汙染的行業只要把它清理下去空氣的質量將會大幅度提高,德國的情況不一樣,德國已經發展到前沿了,所以在德國修一個火車站會引起社會的大糾紛,修一個機場更是爭鬥,環保在德國上升為意識形態的問題。我們千萬要避免德國式的、綠黨式的反對增長的、意識形態化的環保戰略。

(錄音整理 星佩)

>>>點擊進入「俠客島」海外網專欄

(本文為「俠客島」獨家授權海外網發表,如有轉載務必註明來源「海外網」)

「俠客島」是以解析時局政局見長的微信公號。關於反腐及其它熱點話題,俠客島還有更多精彩分析。敬請關注。


責編:牛寧

28496863,.【獨家】李稻葵:警惕將環境問題意識形態化,.2015-03-08 21:50:47,.103780,.牛寧

相關焦點

  • 李稻葵:中國經濟的外部環境依然有不確定性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提出,儘管中國經濟目前是全球最先走出疫情陰影,今年有望實現正增長,但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依然面臨兩大風險,需要我們格外防範。
  • 李稻葵:中國經濟將呈U型增長 不用擔心大規模失業
    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在接受論壇官方微信「博鰲15年:系列訪談時表示,大規模的失業問題應該重視,但是不用擔心。有兩個理由支持U型理論: 第一,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外部環境並不太好。歐洲是每年1.5%左右的增長率,日本的增長潛力是1%,但目前不到1%,是低於增長潛力的。
  • 李稻葵:我的「個人觀點」
    當天,有媒體據其演講作《李稻葵:若房價保持穩定三年內居民收入將翻倍》的報導,該報導稱,「李稻葵認為,基於私人消費佔GDP比重在上升的同時工資也在提高,而且比GDP要增加得快,那麼如果住房價格要保持穩定,三年內居民收入可能會增長一倍,這就不會是泡沫了。」該報導隨後引發諸多爭議。微博達人盧川就此發問:我不知道李稻葵這樣的判斷依據何在,只知道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遠遠低於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
  • 李稻葵:未來四年,中美將進入溝通順暢的新型大國關係
    在近日舉辦的《財富》世界 500 強峰會上,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教授對當下的宏觀經濟圖景進行了深入解讀。新時期中美關係將更通暢隨著幾個搖擺州陸續確認了拜登勝選,關於美國總統歸屬的結局逐漸明朗。
  • 李稻葵的宏觀經濟預測模型
    同樣成為媒體焦點的,還有作為主持人的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他基於中國宏觀經濟計量模型所得出的預測,讓20餘位國內頂級經濟學家眼前一亮。  該模型預測,全年GDP增長預測為8.6%,呈現逐漸下滑態勢;城市居民的價格指數增幅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到第三、第四季度將分別降到負0.81%和負0.62%;M1與M2連續下滑,到年底降到10%以下。
  • 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重回清華大學全職任教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重回清華大學全職任教李稻葵 視覺中國 資料圖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重回清華大學。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李稻葵在演講開始階段透露:「我已經不是新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了,我已經回到清華大學,全職作為一名老師工作,今天我的身份應該是清華大學經濟學的教授,是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
  • 李稻葵:經濟新常態下中國人理財觀念應順勢調整
    李稻葵認為,隨著房地產的升溫、國家政策的逐步發力,中國經濟明年上半年將走出U型調整,實現增速的反彈。「長遠來看,中國經濟還有很大潛力可挖,基礎設施建設、消費和產業升級是三個新的增長點。」  李稻葵同時指出,中國經濟進入到勞動力相對短缺的階段,也已是無可迴避的現實,「在新常態下,勞動力工資增長、產品價格下降,股市、信託等理財產品的投資回報率也將隨之下降,這將成為金融新常態。
  • 李稻葵:應對資本所得徵稅 不指望房產稅調房價
    李稻葵:應對資本所得徵稅 不指望房產稅調房價 每日經濟新聞   2011-03-07 06:57 [摘要]
  • 李稻葵:應從經濟學層面總結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
    「國情講壇」做題為「改革開放40年經濟學總結」的報告 王慶凱 攝   中新網北京11月18日電 (王慶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日前在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舉辦的國情講壇上表示,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當前應從經濟學層面總結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
  • 李稻葵:釋放巨大潛在消費需求 促進經濟平穩增長
    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新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李稻葵在11日舉行的第十八屆中國企業發展高層論壇上就未來經濟結構調整方向提出上述建議。李稻葵表示,具體來看,第一個思路是從過去特別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轉向既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又抓長期需求的培育。
  • 李稻葵:匯率改革窗口已經關閉
    上圖為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6年年會」於2月19日在北京召開。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出席並演講。   李稻葵直言,匯率改革的窗口已經關閉。其分析稱,要進行匯率改革,首先需要外部對本國的匯率觀點比較一致,由此,在沒有大幅度貶值的情況下,將資本帳戶逐步打開。
  • 李稻葵任金磚銀行第一任首席經濟學家(簡歷)
    李稻葵 視覺中國 資料圖據新開發銀行(NDB)官網顯示,中國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於2019年7月1日被任命為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他將負責從全球角度對新開發銀行成員國的經濟、金融、基礎設施和發展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工作。
  • 與李稻葵博士再商榷:寶馬到底代表德國什麼
    但是,就在國慶節長假前,一個廣被轉載的文章及其觀點:「德國大眾汽車的醜聞,問題出在體制上」,並且是一個國內著名宏觀經濟學家所自稱的「最合理的推斷」,就更加令人震驚!>》,就《李稻葵:德國大眾「尾氣門」事件對中國國企改革的啟示》(以下簡稱《啟示》)文中第一部分的內容做了探討。
  • 清華教授李稻葵:人工智慧勢必在不久的將來,取代一大批人的工作
    如果要分類,我們仍處於「人工智慧」最初級的階段,李稻葵教授就斷言,即使距離「無人駕駛」這種入門級的「人工智慧」,我們至少還需要再花上十年的時間,才能實現真正的商用。但是,如果說人工智慧將完全取代人類,則有待商榷了。可以作為參考的是,在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全球範圍內掀起了兩次工業化的浪潮,更高效的機器作坊一度引起工人的恐慌,他們將失業、壓榨和貧困的根源,歸結到機器的身上,掀起一系列運動,打砸設備和廠房,想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其中以1811年-1812年英國的「盧德運動」最為出名,他們形成了嚴密的組織,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破壞。
  • 李稻葵談土地使用權轉讓:目前地方政府過於短視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出席並發表演講。李稻葵在談到土地使用權轉讓問題上提到,通過地方政府積極參與,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得比較快,得靠園區吸引投資、民營經濟、外商直接投資。李稻葵指出,但目前的問題在於地方政府在土地轉讓問題上過於短視。「在一線城市地方政府偏重於工業和商業發展,給房地產提供的地是不夠的。」
  • 清華教授李稻葵:三個經濟學原理中的選擇智慧
    在這篇文章中,清華大學李稻葵教授用三個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和三個他親身經歷的故事,為我們指明了做出明智人生選擇的方法。 李稻葵認為,今天年輕人面臨的問題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年輕人應該「消滅選擇,義無反顧,認準長遠,認定自己,然後想方設法找到要奮鬥的那個圈子。
  • 【島讀】李稻葵:理論上不去、講不圓,中國在國際上就會永遠吃虧
    【俠客島按】今天俠客島推薦一篇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
  • 「去政治化」「去意識形態化」的神話——美國媒體價值觀傳播的...
    長期以來,西方新聞界奉「言論自由、採編獨立」為圭臬,標榜「去政治化」、「去意識形態化」、「無價值觀」(或稱「價值觀中立」,value-free)的原則,向公眾提供「客觀、公正、平衡」的報導。實際上,這種「去政治化」和「去意識形態化」的理念恰恰是一種最為鮮明的政治和意識形態,標榜「無價值觀」或「價值觀中立」則是開展價值觀傳播的有效手段。對於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來說,其特定媒介體制的構建和運行並非「空中樓閣」般獨立存在,而是由其政治制度,社會結構及文化價值觀的演進長期塑造出來的[1]。
  • 中國經濟時評:要警惕「三寬」環境下的經濟風險滋生
    「三寬」環境下要警惕哪些風險? 而按照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述,今年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增值稅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現行10%的增值稅稅率降至9%;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可以說今年的大規模減稅降費已經箭在弦上。
  • 政風行風熱線:民間借貸時這些法律問題需警惕
    本期話題:政風行風熱線:民間借貸時這些法律問題需警惕昨天上午,北京盈科(合肥)律師事務所律師趙爽走進本臺《政風行風熱線》子欄目《律師說法》節目直播間,就民間借貸中的法律問題解答聽眾疑問和諮詢趙爽介紹,為了有效解決民間借貸中存在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今年8月19號頒布了最新的《規定》。將之前「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的規定,調整為15.4%的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趙爽說,好處就是打擊了之前的職業借貸人。因為之前24%的利率,有很多職業放貸人通過大量借貸,造成大量民間訴訟,也損害老百姓的利益。這次新的規定通過降利率,保護了老百姓基本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