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笑雪育兒思考
前幾日,媽媽群裡有位寶媽憂心忡忡的說,家裡兩個月大的寶寶,突然好幾天沒大便了,不知道是不是便秘了?所以想諮詢過來寶媽們,是給寶寶肛門處用肥皂還是直接用開塞露呢?
就在大家討論的五花八門時,另一位寶媽說「你娃莫不是攢肚了吧?那以後大便規律起來,大人就省心多了!」
其實「攢肚子」是口語化的叫法,主要特徵就是大便規律的改變,我們知道小寶寶的大便是不成形的,而且一天要好幾次,但是攢肚後,大便就會由原來的一天三五次變成一天一次,甚至兩三天一次。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呢?
這是因為,當小寶寶剛出生時,胃腸道功能發育尚不完善,隨著慢慢長大,寶寶的消化吸收功能發育的越來越好,吸收的越來越多,相對產生的食物殘渣就越來越少,不足以在短時間內刺激直腸進行排便,因此就會出現一天內排便數減少,甚至兩三天才排便一次的現象。
有寶媽問,那這聽起來跟小兒便秘差不多呀,那麼這兩者之間都有哪些區別呢?
區別1:大便性狀不同。
正常攢肚的寶寶,大便形狀是正常的稀糊狀,或者呈金黃色長條狀,奶粉寶寶的大便可能略微偏乾燥些;而發生小兒便秘的寶寶,大便幹硬結塊,或者呈顆粒狀,有時候甚至還會有血絲,而且便秘的寶寶放屁會比較臭,大便也有酸臭異味。
區別2:寶寶情緒不同。
攢肚的寶寶,他的情緒是很正常的,包括排便時情緒也是輕鬆的,沒有明顯哭鬧問題,吃飯、睡眠也都與平常無二;而便秘的寶寶,由於腸胃不適,在排便時表情會比較痛苦、不適甚至哭鬧,寶寶比平時也更容易煩躁、哭鬧,而且飲食胃口不好。
區別3:肚子軟硬度不同。
攢肚子的寶寶,肚子摸上去仍然是軟軟的;而孩子便秘時,肚子會比較硬,敲上去有敲小鼓的聲音,或者是像個氣球一樣鼓鼓的。
區別4:時間跨度不同。
對於攢肚子來說,基本發生在寶寶滿月前後到2個月左右這段時間內,所以寶寶滿月後,寶媽就要注意觀察,寶寶有沒有攢肚子。而便秘卻可能在任何時期任何月齡都會發生。
1、培養寶寶定時排大便的習慣。
當寶寶攢肚後,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培養寶寶定時排便的習慣,規律的排便可以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發生。
2、增加寶寶對母乳或者奶粉的攝入量。
寶寶攢肚子,說明他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強了,如果還是給寶寶喝同樣多的母乳或者奶粉,很快被消化吸收後,寶寶就會餓得快,所以要適當增加餵奶數,或者提高一次哺乳的奶量,為寶寶成長發育提供更多的營養。
3、適當帶著寶寶活動。
由於攢肚子時寶寶多處於兩三個月,所以不妨帶著寶寶多活動,尤其是現在夏天寶寶穿得也少,有利於練習翻身、抬頭等動作,或者父母給寶寶做撫觸,適當增加活動量也有助於促進腸蠕動。
1、調整飲食結構。
有的寶寶是因為日常飲食中膳食纖維不足或者飲水不足導致便秘,這就需要父母及時調整飲食結構,例如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可以吃些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蔬菜,因為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胃蠕動,幫助寶寶順利排便。
還有的是因為奶粉衝調過濃造成,這樣會加重寶寶腎臟負擔,導致便秘。另外,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應該根據天氣、寶寶活動情況等,適當餵水。
2、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家有上幼兒園寶寶的家庭,可能會發現孩子在幼兒園很少大便,都是等到回家再上廁所,這種也會因為「憋便」而引起便秘。所以我們在寶寶一歲半左右戒掉紙尿褲時,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他規律如廁。
3、順時針揉肚子。
如果寶寶有便秘問題,寶媽不妨經常給孩子揉揉肚子,但是要注意方向,不能順時針、逆時針來回變,而是要堅持順時針揉(寶寶拉肚子則是需要逆時針)。另外也可以給寶寶做嬰兒撫觸或者被動操,都可以有效促進寶寶鍛鍊。
最後,其實一般情況下母乳寶寶很少出現便秘,但是在添加輔食這個階段可能會有便秘的可能;奶粉寶寶則容易在換奶粉的時候出現便秘問題。
對於寶寶攢肚子、小兒便秘這個問題,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一起在評論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