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紫金獎·首屆中國(南京)大學生設計展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開幕,來自全國百餘所高校的上萬件展品在2.1萬平方米的展廳亮相,吸引近兩萬名觀眾購票觀展。今天是開展第二天,有哪些精彩看點呢?
噔噔!12美小姐姐 「穿越千年」漢服秀驚豔。
這12名身穿漢服的演員都來自南京中醫藥大學,雖然,服飾不是自己的原創,但是,走秀的舞蹈、動作、眼神,都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意。這位雍容華貴、美豔動人的「正宮娘娘」名叫周蕙,為了今天能夠完美地走個秀,她和小夥伴們凌晨4點就來到會場化妝了。
周蕙說:「我上衣穿的是一件交領,然後下身是一件6米擺的馬面,然後外面穿的是一件披風。頭飾的話就是比較多,然後有各種的流蘇,還有琉璃、髮簪、瑪瑙什麼的,我的頭特別重。基本上脖子是不能動的,然後走路的話都是小心翼翼的,就體會到了古代人的那種重量。」
相比於「正宮娘娘」的華美,程前小姐姐女扮男裝的「侍衛」就顯得特別簡約,但一段「武功秀」還是讓觀眾大呼過癮。程前說:「這段扇子舞蹈我自編的,我在嗶哩嗶哩網站上自學了一段,也加上自己的一些創意來呈現。今天,我們12美很開心,然後也有點緊張,畢竟是這麼大一個舞臺,它給大學生提供一個發展自我、展現自我的一個舞臺和一個機會,我覺得這是很棒的一個展。」
WOW!恭喜程前和小夥伴們完美get到了紫金獎·首屆中國(南京)大學生設計展的氣質——讓學生站到舞臺的中央!
在非遺展區,80歲的王秀英老人一針一線嫻熟地在製作香包,老人是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她告訴記者,在全國眾多的香包產地中,「徐州香包」尤為出名,她從10歲起跟家人學做香包,從此愛到停不下來。「我就喜歡這個,我白天黑夜都想做,怎麼能做好,怎麼能做得多樣?」
王秀英一輩子都在縫製香包,琢磨香包,她做的香包繡法多,技法好,連選的中藥都是獨特配方,多年來一直遠近聞名,被稱為「香包奶奶」。昨天參展第一天,她的香包受追捧。王秀英感慨,這個設計展讓和她一樣的老藝人聚在一起亮絕活,太贊了。
王秀英說:「我們聚在一起,一個是互相學習,你看我的,我看你的,再互相交流,是最好的機會。」
說起彈棉花,年輕人可能感到有些陌生。蘇州手工彈棉絮整個工藝需要15大步驟, 今天,蔣曉棟替母展絕活,吆喝得特別賣力。
他告訴記者,媽媽黃翠萍的彈棉絮技法是家族第五代傳人,從2019年開始打造「非遺文化展示館+棉文化體驗基地」綜合性文旅結合項目。考慮到媽媽年歲已高,從海外留學歸來、目前正從事某公司高管的蔣曉棟想接管媽媽的老手藝。
蔣曉棟說:「成家有了孩子以後,我感受到這種家的溫暖,一種力量驅使我,我要把我家裡面的東西做好,今年年底就會辭職,回來幫我母親將這一品牌給發揚光大,非遺的一個精神給發揚光大。」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明玉花 史哲銘 編輯/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