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新高考實施等級賦分制,2019年考生競爭將更加激烈!
很多家長都不知道,新高考政策已經開始實行,如果不提前了解,高考前就會自亂陣腳,對孩子的學習狀態和考試成績都有極大的影響,比如將要實行的這個賦分制度。
2018年,河北、河南、廣東、遼寧、江蘇、四川等18個省、市、自治區開始實行新高考改革,這些地區今年新入學的高一新生將面臨全新的教學與高考制度。2021年,這些地區將全面推行新高考制度,2018年入學的高一考生也將接觸新的高考錄取評估方式——等級賦分制。
第一、等級賦分制概述
新高考規定——
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同時設等級性考試,成績按等級賦分。
消息一出,就引起了高徒家長群裡的家長熱鬧討論:
第二、賦分制計算和原始分計算有什麼區別?
賦分制:重點在排名!
賦分制:按照分數排名的百分比而非卷面分數來計算成績的一種方法,用於選考科目的成績統計。(語數英仍用原始分計算)
採用方法:
卷面分:100分
➤ 舉個例子
例如:浙江省2017年等級性考試成績賦分表
具體檔位對應賦分值如下表:
【成績如何賦分?】
➤ 舉個例子
某次考試:學生A歷史80分,在全省排名1%以內,最後等級賦分變為了100分。學生B物理80分,在全省排名37%—43%以內,最後等級賦分變為了76分。
也就是不論分數論檔位,你的分值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對位置才是決定選考最終成績的因素。
1、賦分制的優點
縮小學科難度不同造成的分數差異
高考改成六選三隨便組合,總共20種組合方式,選科組合太多,學生之間不方便直接比較。而之前文理分科時,則方便很多。
另外,高校在錄取時,學生之間因選科不同不能直接用卷面分比較。
2、縮小試題難度不同的分數差異
同一學科,如果有兩次考試,每次的難度也可能不同,這樣成績也不能直接用卷面分數進行比較。
在眾多的考生中,無論同一科試卷難度如何,按照成績的高低梯度都能較好的表示出學生的水平差異。
3、原始分,重點在分數!
原來的高考實行原始分。即考生卷面考了多少分,高考最終成績就是多少分。通過對江蘇省考生高考分數從高到低進行排序,確定考生所在的排名位次。
它的優點是直觀,簡便,但它是一種絕對分數,只能反映考生卷面得分情況,難以客觀表明個體考生在總體中所處水平高低。
高考是一次選拔性測驗,考生能夠被哪個檔次的院校所錄取,最終是由考生所在的位次決定,也就是在競爭者群體中的相對位置,而非原始分。
採用原始分計算,中等學校也能招到好學生,學校之間的差距就能縮小,有利於教育均衡發展、學校公平競爭,但是也可能會發生同一分數的人扎堆,高校錄取工作變難的情況。
採用原始分的重要前提是考生的考試內容相同,在控制這一變量之後通過分數的高低來篩選考生是能體現教育公平的。
但是當考生考生內容不一致(變量不一致)的時候,採用原始分就使考生之間變得沒有可比性,失去了篩選的意義。
所以相對於原始分,3+3模式採用賦分制更加科學,公平。
新高一,要面對更多挑戰。高一是高中學習的必備基礎,而且佔高考比重大,需要同學們做好初高銜接的準備。
第三、應對新高考,學生該怎麼做?
1.首先充分理解高考改革的意義
2.接下來就是,合理規劃高中學習
➤ 要「敢想」
敢於確立自己的大學目標,並鍥而不捨的把它實現!
很多同學在高中階段不敢確立自己的大學目標,把夢想扼殺在搖籃裡,認為自己沒有能力,自暴自棄,從內心就否認了自己。
其實,無論在哪個階段一定要「敢想」,要有為目標奮鬥的決心和信心。
➤ 要「會想」
「會想」是指想的合理,有實現的可能,有使用的價值。夢想應該基於現實,科學、合理,還得適合自己。
如何做到「會想」?——自我認識
自我認識的內容:
自我認識的方法:
➤ 要有「目標」
了解高考政策、高校情況、專業情況,結合自己的特點和夢想確定自己的目標高校。
➤ 要「會做」
高考途徑有幾種,並非最近的或大家都走的是適合你的,要科學分析自己的特點,朝著目標,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算「會做」!
第一步:確定途徑
第二步:把目標分成若干小目標
如:高中學習計劃
如:SMART原則
第三步:監督、檢查、調整
定期監督、檢查自己的小目標實現情況,是否和預定的一致,如果發生偏差或未達到目標應立即調整。
第四步:確定「動力源」
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免不了會因各種自身或外界的影響導致內心發生矛盾或者洩氣,為避免夢想的破滅,一定要找到若干個「動力源」,以幫助自己調整心態,克服困難,勇往前進。
張老師想對大家說:
在經歷了漫長的「一分壓倒千人」的現有高考制度後,賦分制的實行,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同一學科,我考了100分,你才考了98分,最後我倆高考分數卻一樣。賦分制的確引起了熱議。
但張老師想說,與其去爭論新高考賦分制的好壞,還不如把這些時間花在學習上,用高效的學習來應對高考的變化。掌握正確的學習技巧,面對不同題目靈活應對,縱使高考在變,唯有以學習方法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