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李濟.古代中國文明[J].考古,1996(8):57-60.[2]a.安特生.中華遠古之文化[M].袁復禮譯.地質匯報,第五號,第1冊.北京:北京京華印書局,1923.b.安特生.甘肅考古記[M].樂森璕譯.地質專報,甲種第五號,1925.
[3]李濟.西陰村史前的遺存[M].清華學校研究院叢書第三種,1927.
[4]裴文中.新疆之史前考古[J].中央亞細亞:第一卷.1942(1):34-39
[5]裴文中.中國西北甘肅走廊和青海地區的考古調查[C]∥裴文中史前考古學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256-273.
[6]蘇秉琦.關於仰韶文化的若干問題[J].考古學報,1965(1):51-82.
[7]嚴文明.甘肅彩陶的源流[J].文物,1978(10):62-76.
[8]陳戈.略論新疆的彩陶[J].新疆社會科學,1982(2):77-103.
[9]韓建業.新疆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文化的分期和譜系[J].新疆文物,2005(3):91.
[10]韓建業.論早期中國文化周期性的「分」「合」現象[J].史林,2005增刊:65-71.
[1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臨潼白家村[M].成都:巴蜀書社,1994.
[12]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安大地灣———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13]北京大學考古學系,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武都縣大李家坪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C]∥考古學集刊(13).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1-36.
[14]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河西走廊史前考古調查報告(圖三五,1)[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65.
[15]韓建業.中國西北地區先秦時期的自然環境與文化發展[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1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隊,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民和縣胡李家遺址的發掘[J].考古,2001(1):40-58.
[17]青海省文物考古隊.青海民和陽窪坡遺址試掘簡報[J].考古,1984(1):15-20.
[18]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四川茂縣波西遺址2002年的試掘[C]∥成都考古發現(2004).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1-12.
[19]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四川茂縣營盤山遺址試掘報告[C]∥成都考古發現(2000).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1-77.
[20]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四川汶川縣姜維城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簡報[J].考古,2006(11):3-14.
[21]嚴文明.甘肅彩陶的源流[J].文物,1978(10):62-76.
[22]青海省文物管理處考古隊.青海大通上孫家寨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J].文物,1978(3):48-49.
[23]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威塔兒灣新石器時代遺址及五壩山墓葬發掘簡報[J].考古與文物,2004(3):8-11.
[24]李水城.河西地區新見馬家窯文化遺存及相關問題[C]∥蘇秉琦與當代中國考古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121-135.
[25]青海省文物管理處考古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青海柳灣———樂都柳灣原始社會墓地[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26]甘肅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等.甘肅永昌鴛鴦池新石器時代墓地[J].考古學報,1982(2):199-228.
[27]a.青海省文物管理處,海南州民族博物館.青海同德縣宗日遺址發掘簡報[J].考古,1998(5):1-14.b.格桑本,陳洪海主編.宗日遺址文物精粹論述選集[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28]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漢源縣麥坪新石器時代遺址2007年的發掘[J].考古,2008(7):11-19.[29]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云南工作隊等.雲南永仁菜園子,磨盤地遺址2001年發掘報告[J].考古學報,2003(2):263-296
[30]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雲南大理市海東銀梭島遺址發掘簡報[J].考古,2009(8):23-41.
[31]西藏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四川大學歷史系.昌都卡若[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3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中碳十四年代數據集(1965-1991)[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243-250.
[33]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丹巴縣中路鄉罕額依遺址發掘簡報[C]∥四川考古報告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59-77.
[34]西藏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四川大學歷史系.昌都卡若[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153-156.[35]西藏自治區文物局,四川大學考古系,陝西省考古研究所.青藏鐵路西藏段田野考古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6]a.王恆傑.西藏自治區林芝縣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J].考古,1975(5):310-315.b.尚堅,江華,兆林.西藏墨脫縣又發現一批新石器時代遺物[J].考古,1978(2):136-137.
[37]V.M.馬松主編.中亞文明:第一卷[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2:104.
[38]Mughal,M.R.,Halim,M.A.The Pottery[J].Pakistan Archaeology,1972(8):33-110.
[39]Dikshit,K.N.The NeolithicCultural Frontiers of Kashmir[J].Manand Environment 1982(6):30.[40]霍巍.喜馬拉雅山南麓與瀾滄江流域的新石器時代農業村落———兼論克什米爾布魯扎霍姆遺址與我國西南地區新石器時代農業文化的聯繫[J].農業考古,1990(2):101-107.
[41]V.M.馬松主編.中亞文明史:第一卷[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2:86-106.
[42]約瑟夫•加芬克爾(以色列).試析近東和東南歐地區史前彩陶上的舞蹈紋飾[J].考古與文物,2004(1):83-95.
[43]甘肅省文物工作隊,臨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局,東鄉族自治縣文化館.甘肅東鄉林家遺址發掘報告[C]∥考古學集刊(4).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111-161.
[44]a.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隊.甘肅武山傅家門史前文化遺址發掘簡報[J].考古,1995(4):289-296.b.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師趙村與西山坪[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50-71.
[45]西北大學考古系等.甘肅敦煌西土溝遺址調查試掘簡報[J].考古與文物,2004(3):3-7.
[46]酒泉西河灘新石器晚期—青銅時代遺址[C]∥2004中國重要考古發現.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44-48.[47]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河西走廊史前考古調查報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277-282.
[48]李水城.河西地區新見馬家窯文化遺存及相關問題[C]∥蘇秉琦與當代中國考古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121-135.
[49]水濤.新疆青銅時代諸文化的比較研究———附論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進程[C]∥國學研究: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447-490.
[50]安志敏.甘肅山丹四壩灘新石器時代遺址[J].考古學報,1959(3):7-16.
[51]甘肅省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C]∥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1949-1979).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139-153.
[52]李水城.四壩文化研究[C]∥考古學文化論集(三).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80-121.
[53]嚴文明.甘肅彩陶的源流[J].文物,1978(10):62-76.
[54]呂恩國,常喜恩,王炳華.新疆青銅時代考古文化淺論[C]∥蘇秉琦與當代中國考古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179-184.
[55]李水城.從考古發現看公元前二千年東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J].新疆文物,1999(1):53-65.
[56]a.Louisa G.Fitsgerald-Huber.Qijia and Erlitou:The Question of Contactswith Distant Cultures[J].EarlyChina20,1995:17-67.b.李水城.西北與中原早期冶銅業的區域特徵及交互作用[J].考古學報,2005(3):239-278.c.韓建業.論二里頭青銅文明的興起[J].中國歷史文物,2009(1):37-47.
[57]青海省文管會等.青海都蘭縣諾木洪搭裡他裡哈遺址調查與試掘[J].考古學報,1963(1):17-44.[58]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文物處等.新疆哈密焉不拉克古墓地[J].考古學報,1989(3):325-362.[59]a.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新疆鄯善縣蘇貝希遺址及墓地[J].考古,2002(6):42-57.b.新疆吐魯番學研究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鄯善洋海墓地發掘報告[J].考古學報,2011(1):1-22.
[60]a.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察吾呼———大型氏族墓地發掘報告[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b.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拜城縣克孜爾吐爾墓地第一次發掘[J].考古,2002(6):14-29.
[61]a.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察布查爾縣索墩布拉克古墓群[J].考古,1999(8):59-66.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尼勒克縣窮科克一號墓地考古發掘報告[J].新疆文物,2002(3,4):13-53.
[6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等.新疆且末扎滾魯克一號墓地發掘報告[J].考古學報,2003(1):89-136.[63]a.盧立•A•札德納普羅伍斯基.費爾幹納的彩陶文化[J].劉文鎖譯.新疆文物,1998(1):107-112.b.A.H.丹尼,V.M.馬松主編.中亞文明史:第一卷[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2:342-345.
[64]韓建業.新疆的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文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65]韓建業.論新石器時代中原文化的歷史地位[J].江漢考古,2004(1):59-64.
[66]J.G.Andersson.Childrenof the yellow earth———Studies in prehistoric China,KeganPaul,Trench,Trubner.London,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