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冷刺激易使血管收縮 控制血壓防心梗中風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冬季為何會引起血壓上升呢?人體與自然界是息息相通的,體內生態環境會時刻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以適應於各種刺激,也是生存所必需的。冬天,由於氣溫下降,特別是滴水成冰的三九天,肌體為了適應寒冷的環境,在大腦中樞神經的調控下,會產生一系列的神經和體液調節,冷剌激可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促使心率加快,心臟泵出的血液量增加,同時又使腎臟水鈉瀦留,鈉增加交感神經的緊張度,促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皮膚血管受到寒冷會急劇收縮,雖說能減少熱量的散發,卻使外周阻力增加,導致血壓升高。

  對血壓正常或低壓偶爾升高的人,過冬天也不可掉以輕心。在臨床上,正常血壓者和偶爾發現舒張壓超過100毫米汞柱的輕型高血壓者,發生中風的並非鮮見。一般情況下,在嚴冬季節的血壓要比三伏酷夏時高12/6毫米汞柱。冬天氣溫每降低1℃,收縮壓升高1.3毫米汞柱,舒張壓升高0.6毫米汞柱。因此,無論是有高血壓或血壓正常的中老年人,都要注重控制好自己的血壓。以下為防範措施:

  加強自我保健

  冬天要及時收聽天氣預報,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服,防寒保暖,在寒潮過境的日子儘量不外出;室內溫度以18℃左右,溼度55%為宜;生活規律,保證睡眠;飲食宜清淡富有營養,忌吃高脂肪、高糖及過鹹食品,常吃些粗糧,多吃蔬菜和水果;注意補充水分,睡前、起床後要喝杯白開水,有利於防止血黏稠度升高和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不良剌激,防止情緒波動,心理平衡利於血壓穩定;堅持適度有氧運動,但在大風陰雨和有霧的天氣不要到戶外鍛鍊。

   控制好心率

  研究表明,心率快慢與血壓高低密切相關,心率增快者血壓水平也較高,是高血壓和心血管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心率每分鐘增加10次,將增加20%的全病因死亡和14%的心血管死亡。因此,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個體化降壓治療的同時,用藥將心率控制在滿意的水平,以每分鐘60次為宜。

   防治高尿酸血症

  有些高血壓患者由於體內嘌呤代謝紊亂,產生的尿酸會因腎臟排洩尿酸能力下降而不能及時排出,導致血尿酸升高。由於高尿酸血症可促使炎症與血栓的形成,成為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及早防治高尿酸血症,患者要管住自己的嘴,不吃富含嘌呤的食物,經化驗發現血尿酸高於正常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藥治療,以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及早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該病俗稱打鼾,若伴有肥胖症等病症,更是加重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嚴重者需及早請耳鼻喉科醫生進行治療,以防範睡眠時發生猝死。

  重視對胰島素抵抗治療

  高血壓症候群的病理生理基礎是胰島素抵抗(IR)。醫學家們通過對人體葡萄糖利用能力的精確測定發現,高血壓伴有肥胖症者對胰島素的反應能力比正常人下降一半左右,對胰島素產生了抵抗。肌體為了維持正常的血糖濃度,促使葡萄糖的代謝,胰島加大胰島素的分泌量,以抵消胰島素的抵抗。於是,出現高胰島素血症。久而久之,不堪重負的胰島難免有一天不被壓垮,難以分泌出胰島素。體內因缺乏胰島素,糖無法代謝利用,長期的高血糖可將動脈血管侵蝕得傷痕斑斑,加上肥胖症者體內脂質代謝紊亂,膽固醇沉積在動脈血管壁上,加速動脈粥樣硬化,血循環障礙,心腦血管病、腎病等蜂擁而來,使健康進一步遭到致命的損害。因此,應及早採取治療措施,減輕胰島負擔,增加肌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逆轉高胰島素血症。對伴有高胰島素血症的頑固性高血壓病人,可加用胰島素增敏劑。

  莫忽視血脂異常

  在高血壓患者中,30%—50%的病人伴有血脂異常。在降壓治療的同時,必須進行調脂治療,可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如服用阿託伐他汀鈣(立普妥)每日10毫克,其致死性冠心病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發生率降低了36%,致死和非致死性腦卒中發生率降低了27%,心血管事件和血管重建術發生率降低了21%,所有冠心病事件發生率降低了29%。

  關注收縮壓及脈壓

  老年人因大動脈僵硬性增加,彈性降低,順應性下降及擴張性減弱,致使大動脈緩衝功能下降,主動脈和心室收縮期壓力增加,舒張期壓力降低,脈壓增大。近年來通過對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大規模臨床試驗和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收縮壓增高與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密切相關,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伴有脈壓增大,是引發心腦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險因素。研究發現,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在80—85毫米汞柱的老年高血壓患者死亡率最低;而收縮壓>160毫米汞柱,舒張壓<70毫米汞柱的病人死亡率最高。所以,控制好收縮壓及脈壓是關鍵。國際臨床試驗結果表明,鈣離子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等,對老年收縮期高血壓病人,既可降低血壓,又能改善內皮功能,糾正血管的結構及功能的異常,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及死亡。如對老年收縮期高血壓病人長期給予鈣離子拮抗劑的達標降壓治療,可以使卒中的風險下降42%、冠心病的風險降低26%、心力衰竭的危險下降29%、所有心腦血管的危險降低31%。

   科學聯合用藥

  高血壓病人在選擇適合自己降壓藥的同時,避免聯合應用降壓原理相近的藥物,以藥物動力學和藥效學上互補為原則。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聯盟(WHO/ISH)於1999年就提出合理藥物聯用方案,如利尿劑和ACEI或ARB,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和雙氫吡啶鈣拮抗劑,鈣拮抗劑和ACEI或ARB,β-受體阻滯劑和α-受體阻滯劑等。聯合用藥有利於安全有效降壓,幹預各種主要血壓維持機制,防止單藥治療時血壓降低觸發的代償反應,減少副作用,加強對心、腦、腎等靶器官的保護,防範併發症。 (楊鋒)

相關焦點

  • 冬季如何防心梗?少碰3物、常補3菜、按揉3處,心臟或許強壯健康
    導語:相信今天很多朋友都看到了這個新聞:傳奇球星迭戈·馬拉度納25日在家中突發心梗去世,享年60歲。大眾微健康的專業醫生告訴我們,冬天的確是心梗的高發季節,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心梗的預防工作,那麼冬季心梗是怎麼回事呢?又如何預防心梗呢?
  • 天冷突然視力下降 可能是眼睛受涼「中風」了
    最近,新橋醫院眼科的醫生接診了好幾位眼睛「中風」的病人。原來,天氣越來越冷,人們的眼睛也開始「著涼」了。老人突然看不見了 送到醫院才知道是「中風」幾天前,家住沙坪垻的秦奶奶眼睛突然開始模糊,就連做飯時,也有些看不清灶臺上的廚具了。
  • 心梗、流感、鼻炎,專家們教你預防「冬季高發病」
    為什麼冬季易心梗?氣溫低血管易收縮痙攣,可能出現心肌缺血缺氧室內外溫差大血壓會忽高忽低,冠心病人血管裡的斑塊更易破裂,形成血栓易感冒抵抗力弱的老人感冒後可增加心臟負擔,誘發心梗2.氣溫驟降腦血管收縮,血壓突然升高可引發腦出血室內外溫差大血壓會忽高忽低,可使血管裡的斑塊不穩定,引發腦梗
  • 眼睛也會「中風」!常州一市民因此差點失明
    一到冬天,人體受到寒冷刺激後,全身的毛細血管收縮,引起血壓升高,促進血栓形成,就容易導致中風和急性心梗的發生。  醫生說:「這個地方出血,血管堵掉了,來做黃斑檢查,水腫得比較厲害。」   醫生檢查發現,蔣先生的血壓竟然達到了110到170,不得不先控制血壓,然後再進行眼部的相應治療。一周後,蔣先生視力恢復正常。   醫生提醒:血管堵塞有很多原因,但最關鍵的還是高血壓,眼睛也能「中風」。
  • 醫生:受涼「中風」視力會下降
    到醫院檢查發現,可能是由於天氣變冷,導致眼睛受涼「中風」,也就是眼睛的視網膜中央血管阻塞。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眼科主任袁容娣教授提醒,近日氣溫驟降,「眼中風」患者有所增加,所以一旦發現視力突然下降,可能是眼睛受涼「中風」,一定要及時就醫,以防不可逆性損傷。
  • 天寒地凍,預防中風什麼最關鍵?
    中風,既包括出血性中風(腦出血、腦溢血),還包括缺血性中風(腦梗死、腦血栓),其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與血壓的驟然波動有關。隨著動態血壓監測技術的普遍應用,觀察研究結果顯示,人體血壓隨季節的不同而波動,血壓冬天偏高而夏天偏低。每年的11月到來年的3月,是一年裡中風最高發的月份。
  • 29歲小夥兒,深夜突發心梗,提醒:心梗最愛找上「4類人」
    經過詳細的了解,醫生解釋:心梗最愛找上「4類人」 1、抽菸 吸菸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菸草裡面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多種有害物質,都會損傷血管健康,誘發心梗疾病的發生。
  • 老年人的長壽血壓是多少?真的是低壓代表心壓,高壓代表腦壓嗎?
    沒有嚴重並發疾病的高血壓患者,把血壓維持在110/70mmHg~140/90mmHg之間,都是可以接受的控制範圍。有些人天生血壓過低,平時可能只有90/60mmHg左右,但是只要沒有發生頭暈、胸悶等供血不足的症狀,同樣也是安全的,並不會引起中風。
  • 降血壓、防中風,吃根香蕉就可以
    其中,高血壓是種慢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血壓上升、頭暈等,其實,高血壓本身並不可怕,但是控制不當會誘發其他疾病,甚至威脅到生命安全,而腦中風就是高血壓最易誘發的疾病之一。記得有一次,一位五十多歲的老人來我這裡看病,他告訴我,自己從四十歲開始就被高血壓困擾,長期通過服用降壓藥控制血壓,可是最近一段時間,他發現自己的降壓藥好像不怎麼管用了,血壓忽高忽低的。
  • 心梗患者,要警惕這4個症狀,或是中風前的「警報」信號!
    除此之外,就算是在心梗發作之後能夠獲得及時的搶救,患者的心梗病情改善之後,也有可能出現中風的現象,這種情況也嚴重的威脅著患者的性命。為什麼得了心梗之後更容易出現中風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臨床發現,有很多例心梗患者在獲得及時的搶救之後,三個月之內都有可能發生中風的情況。其中心梗發生後的第一個月,引起中風的概率大概是2.7倍,等到第三個月的時候發生中風的機率就會降到1.6倍。
  • 29歲女子深夜突然中風,醫生嘆息:睡前1事不注意,血管受不住
    醫生嘆息:是「無知」引起的突發性中風人在運動時,肌肉會不斷收縮,流向肌肉和心臟的血液會比平時要多。我們的身體為了適應運動節奏,也會跟著出現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的身體現象。運動剛結束時,人體仍處於代謝旺盛、皮膚血管擴張的狀態,體內流向肌肉和心臟的血液速度不會立馬減速降下來,而是會持續一段時間,才會逐漸恢復運動前的狀態。這時如果立即洗澡,尤其是在水溫和體溫相差較大的情況下,皮膚受到刺激,透過神經反射引起皮膚血管收縮,反而會使散熱困難、體溫升高。
  • 冰棍、西瓜、空調、冷水澡……這些東西居然會引發心梗?
    可是,卻有人因為這些習慣誘發了心梗,差點要了命!不是說冬、春季,才是心梗的高發期嗎?為何夏季也成為心梗的高發期?而且,只是僅僅是一支冰棍、一塊冰西瓜、一次冷水澡……真的能誘發心梗嗎?夏季為何也易發心梗?
  • 老人拉肚子警惕心梗 預防心梗要少吃鹽
    其實,老人腹瀉一定要當心,因為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急性心梗。    老人拉肚子警惕心梗    據媒體報導,遼寧69歲的劉先生一周前出現腹痛、嘔吐現象。他以為自己患上的是胃腸炎,就自己買了點藥服用,見有好轉就沒當回事。一周後,劉先生忽然出現上腹部悶痛、氣促的感覺,同時滿頭大汗,難以忍受。家人趕緊把他送到醫院,被診斷為心肌梗死。
  • 明日立冬,冬天正式來了 養生「藏」字當先 飲食避寒就溫 關鍵部位...
    人體養生重在「藏」  冬天天寒地凍,陽氣內藏。為了順應冬氣,不要擾動陽氣,「閉藏」是冬天養生的根本原則。立冬後有條件的情況下,早上儘量天亮以後再起床,晚上在十點之前就上床睡覺。長時間熬夜傷陰,會導致心火旺而腎水不足。  穿衣要注重頭部、背部和足部的保暖。老年人或體虛的人最好戴頂帽子保暖。
  • 53歲女子,深夜心梗,險喪命,女性絕經後,出現3個異常早就醫
    醫生提醒,女性絕經後,出現3個異常,早就醫 研究表明,絕經後的女性,更易發生心梗。 人體的雌激素,可提高血管彈性,降低血壓,使血管不容易硬化和阻塞。 一旦絕經之後,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便會大大下降,從而增加心梗風險。
  • 中風腦血栓。腦溢血等過了危險期如何康復療治癒留下的後遺症!
    同時,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至少有80%的中風是可以預防,超過90%的危險因素是可以人為控制的!防風三字經1、穩血壓控制腦出血的關鍵因素據美國心臟協會介紹,高血壓是中風的獨立可幹預的最大危險因素。如果能將血壓很好地控制在理想水平,會大大降低發病機率。很多人都知道,血壓最怕的是過高,其實不僅於此,血壓還害怕過低和不穩!
  • 你的血管還暢通嗎?12道題自測血管年輕指數
    長期熬夜可能帶來心梗風險。熬夜會使機體過多地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造成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血液變得黏稠,血液裡的垃圾和毒素、氧自由基等明顯增加。長期熬夜者的血壓、心率調節會呈現為高負荷狀態,血管收縮和免疫調節功能也會出現異常。熬夜者可能會出現心臟一過性缺血,同時冠脈粥樣硬化以及斑塊不穩定的風險也大大增加。
  • 糖友發心梗為啥沒徵兆?防心梗5招,趕緊學起來
    這是由於糖友血管長期經受高血糖的浸泡,血管和神經受損嚴重,特別是神經末梢受損後,心梗的疼痛反射弧被中斷,約一半病人事先沒有劇烈疼痛的感覺,卻突然出現暈厥等非特異性症狀。這種「無痛性心梗」極易誤診、漏診,也是造成猝死的原因之一。那麼,糖友如何防止心梗的發生呢?首先提高糖尿病人發生心梗的認識。得了糖尿病,相當於得過一次心梗,這句話並非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