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英國式育兒,培養個冷漠的孩子也沒啥不好吧?

2020-08-27 和毛利午餐

微博上看到一個三胎媽媽的日常作息,從早上六點半開始,洗刷忙碌,接送三個小孩,早上花三四個小時忙小孩,下午四點後又要開始陸續接孩子放學,送孩子上補習班,帶更小的孩子親密互動,這樣一套程序直到晚上9點半才能走完。

看完之後不寒而慄,中產家庭不敢多生,原因大概就是怕被小孩佔據掉所有時間。就算只有一個,我日常圍觀小陳的作息,也覺得頗不容易,小孩放暑假以來,每天早上8點準時喊爸爸,這時爸爸要起床給小孩準備早餐,吃完出門去遊泳,中午找地方吃飯,下午去博物館參觀,晚上有時間要帶小孩去剪頭髮。如果一天都在家裡,會安排上寫字課,線上外教課,讀一本帶拼音的書,完成暑假作業,帶小孩在小區裡鍛鍊身體。

閒不下來,是當代父母的一個特徵。就算是我,平常盡可以用工作的理由打發走孩子,但很多時候還是不忍心,要跟小孩一起看看書,出門散步,觀賞一下他捉的蟲子,不管跟他在一起待多久,你都會發現一個事實,小孩精力旺盛,沒一會功夫就能把你搞得精疲力竭。

我們認為這就是最正確的愛,親自陪伴他,從不放過他成長的任何一個瞬間。


直到最近我開始看《簡.奧斯丁傳》,發現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奧斯丁太太一生生育八個子女,為了讓牧師公館更整潔,更容易管理,她會在孩子出生的頭三四個月親自哺乳,然後把嬰兒交給村裡的乳母照顧一年或十八個月。換句話說,她沒那閒工夫親自照料小嬰兒。

簡.奧斯丁出生三個月後,被送到村莊裡的養父母家撫育。要等到能開口說話,稍和人溝通,稍明事理時,才回自己家。那個時代的母親,好像很容易持有這樣的觀點,「想方設法擺脫他們的煩惱,他們此時只如植物,稍後也不過如同動物。」

這本書裡提到有一個小孩,被送到粗壯的農夫乳母家,足足四年沒有父母的音訊,除了偶爾來一張便條,問問孩子是否健康。

這對孩子好不好?傳記作者是這麼評論的,說簡.奧斯丁一生跟母親保持著感情上的距離,從她的信件上看出來,「書寫人好像從來不曾打開過自己的心房,而對這個無時無刻不躲避親密關係的成人,你的感覺是,她孩提時代便從來不知道什麼是愛,哪裡會有安全,她全副武裝等待被棄的一天。」

但就是這樣的簡.奧斯丁,寫出了《傲慢與偏見》,一個鄉村牧師的女兒,一生從未怎麼遠行過,卻有十足的寫作天賦。那股熱愛自嘲的勁頭,深入人心的敏銳,啊,都是因為她媽媽把她扔給了乳母嗎?


如出一轍的是毛姆,毛姆傳記裡,提到照顧毛姆童年的是一名法國女傭,當時毛姆一家住在法國,早上,女傭帶毛姆去見母親,那時母親洗完澡正躺在床上休息。見過母親後,他會被帶出去玩兒,通常是去香榭麗舍大道。下午,母親有可能陪他一起喝茶。雖然陪的時間不多,毛姆的童年已經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8歲時,他母親因病去世,再過兩年,父親也去世了。

毛姆多次在作品裡袒露過心跡,這些童年沒有得到父母充分關愛的小孩,都會一生敏感,「小時候得到的愛太少,以至於後來被愛都會令他感到尷尬……人們讚美他時,他不知該怎麼回應,表露情感時又覺得自己是個傻瓜。」

隱約記得他還嘲諷過上流社會的太太,扮演一個好母親,只需要在下午三點,讓保姆把小孩帶過來親一下,即可完成任務。

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恍然大悟,原來英國文學裡源源不斷的自我嘲諷,時不時忽如其來的孤獨感,可能都跟從小沒和父母親密接觸有關。

我最喜歡的作家奧威爾這麼形容自己的母親,「一個喜歡打橋牌的無聊女人」。顯然,他小時候應該也沒怎麼受到母親無微不至的照料,因為母親除了喜歡打橋牌,還喜歡看戲,遊泳,去看溫布爾頓網球公開賽,等等。

以前的女人,當媽的情感包袱也太輕了。

現在的母親卑微到什麼程度,稍微說了句重話,小孩嘴巴一扁,你竟然會思考,他會不會留下童年創傷?把自己弄到精疲力竭,還經常覺得愧疚。生了二胎,覺得對老大愧疚,不能給他百分百的愛了,出門出差幾天,也覺得愧疚,小孩想媽媽怎麼辦?

有一天我在網上看一篇小說,說幾個閨蜜聚會,其中一個是單身媽媽,為了出來給好朋友過生日,把五歲小孩留在家裡給保姆照顧。我心想,這人準是扯淡,正常媽媽怎麼會覺得好朋友過生日比小孩還重要?後來想想,或許是一種防禦過度。

這麼鐵血的英式育兒,培養出的冷漠小孩,常常有著異乎尋常的敏感天性。

而在父母關愛下長大的小孩,怎麼說呢,他有時是那麼地恃寵而驕,只要看到你,忽然一張明媚的笑臉垮下來,開始生氣了,因為看見你閒著,沒有陪伴他,他覺得你做錯了什麼,他是那麼理直氣壯,覺得媽媽就是為了照顧他而生的。

我丈夫小陳常說,小孩有小孩自己的路。

但我經常生出這樣一種惶恐,小孩的父母從小這麼愛他,理解他,長大後,他還願意出門走自己的路嗎?

倒是那些不被父母理解的孩子,從小就下了決心,一定要遠走高飛。

當代育兒老是強調要給小孩多麼親密的愛,多麼全面的照顧。

這一代父母得到了什麼?三四十歲還需要正襟危坐輔導小學生寫作業。

實話實說,你是不是也有點想夢回簡.奧斯丁時代,做一個忙碌的,不參與小孩事務的父母?或許會培養出一個冷漠的孩子,但你卻是一個完整的大人,再也不用給小孩念繪本唱兒歌啦。


文/毛利

公眾號/和毛利午餐

一位剛正不阿且嫵媚動人的專欄女作家,新書《全職爸爸》已上線。本號旨在推動人類情感發育,前世欠你的500次回眸,現在一併還給你!歡迎關注 ^_^

相關焦點

  • 問吧精選 | 對「喪偶式育兒」說不!父親育兒的N種優勢
    問吧精選 | 對「喪偶式育兒」說不!本期問吧題主@Mikka:有一期奇葩說裡的辯題設定就是「爸爸陪伴孩子每周低於十二個小時,就被取消爸爸稱呼」雖然這是個假設的議題,但這個現象在現實中其實很普遍,育兒從來都應該是父母雙方共同的責任。
  • 中國式關係:孩子的冷漠只是悲傷的代名詞
    《小別離》之後,講述家庭關係的《中國式關係》熱播,片中16歲女兒馬小驛出場不多,但是她冷漠自私冷血的形象讓人怎麼看怎麼不舒服。1我們先看一下家庭背景,爸爸馬國粱,國家事業單位副主任,副處級幹部,為人強勢,忙於工作,對家庭不夠關心。母親劉俐俐,醫院護士,性格柔弱。爺爺奶奶,已經去世。姥姥與爸爸媽媽一起住,性格圓滑。女兒馬小驛,16歲,高二。
  • 心理學家培養出三個抑鬱症子女,你還在用他的育兒理念嗎?醒醒吧
    導讀:心理學家培養出三個抑鬱症子女,你還在用他的育兒理念嗎?醒醒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心理學家培養出三個抑鬱症子女,你還在用他的育兒理念嗎?醒醒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喪偶式育兒」危害重重,除了傷害孩子,也正在摧毀家庭幸福
    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如今社會,絕大多數家庭都存在「喪偶式育兒」的現象,所謂的喪偶式育兒是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缺失,如父母其中一方長期外出,或者待在孩子身邊,父母其中一方與孩子並無溝通交流,毫無情感輸出
  • 孩子缺少父愛,會怎樣?「喪偶式育兒」你經歷了麼?
    孩子還幾個月的時候,每次孩子哭了、餓了、尿了、等時候,爸爸們做的最順手的事情就是把孩子丟給媽媽或者奶奶,自己去廁所多清閒或者是加班晚回家。寶寶每天晚上都要起夜喝奶兩三次,基本上每個媽媽在孩子一歲之前是睡不好覺的。等到孩子上了幼兒園,媽媽們跟打仗一樣早早的起來收拾孩子上學的東西,送孩子去上學了想回來睡個懶覺,發現已經很精神了,好吧收拾收拾趕緊去上班啦。
  • 【育兒知識】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力
    很感謝你點開了這篇文章,走進小編的育兒指導中,只要你有需求小編會為您解答,可能不全面但希望可以共同成長~~近日小編觀察到,多數孩子在進行課程,難免會有些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對待任何課程的興趣僅僅只有十幾二十分鐘甚至就幾分鐘。那麼到底應該如何培養寶貝們的專注力呢?
  • 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家長對孩子冷漠,容易孩子安全感缺失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有的家長由於育兒經驗不夠,第一次為人父母所以教育的時候可能有很多方式方法教育理念都是錯誤的。同事經常和我抱怨,說自己的孩子每次都發洩情緒就是哭,拿孩子沒有任何辦法。
  • 「喪偶式育兒」的癥結到底在哪兒?
    不過這個享受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想就算是媽媽,也不可能天生就享受與孩子的相處。要享受與孩子相處的過程,首先要爸爸有和孩子相處的意願,如果爸爸內心就覺得帶孩子是媽媽的事、是爺爺奶奶的事、是外公外婆的事,爸爸負責掙錢就行,甚至有的爸爸連掙錢都不覺得是自己的責任,只是吃喝玩樂打遊戲。遇到這種爸爸,喪偶式育兒恐怕是不可避免的了。
  • 「我忙的時候,孩子就不能閒著」,90後懶媽式育兒,獲網友稱讚
    90後懶媽式育兒,網友稱讚:育兒有方這是一位90後的寶媽,當其他寶媽在抱怨孩子如何「作」的時候,她卻絲毫沒有這方面的困擾,不僅如此,她的寶寶在她忙的時候,反而會和她一起做家務,幫助她分擔部分勞動,這讓很多寶媽羨慕不已,紛紛請教她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 妹妹二胎的放養式育兒,早早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
    作者:寶寶知道 倆寶的~麻麻都說「一胎照書養,二胎當豬養」,這幾天帶我的兩個孩子去了趟妹妹家玩,妹妹家也是兩個孩子,讓我充分看到了妹妹對倆寶的育兒經~ 記得妹妹生了他家大兒子那會,買了很多的育兒書籍學習,還經常向我們有寶寶的人請教孩子平常帶孩子時遇到的一些問題,幾個月會抬頭呀,幾個月開始添加輔食呀,幾個月開始寶寶會爬呀,幾個開始補鈣……
  • 學了很多育兒知識卻教不好孩子?因為嚴格來說,你學的是育兒技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我們學了很多育兒知識,也自認為懂得了很多,但是在教育孩子時,仍然感到束手無策,學得所有的育兒方法好像都沒有真正的作用,並沒有幫助我們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就比如孩子的作業問題,寫這個問題的相關文章,可以說已經汗牛充棟了,隨便網上一搜就一大把,教你如何如何地輔導孩子作業,說的也是頭頭是道,講的好像都很有道理,但是當你學完之後回來實踐時,好像就不是那麼回事。它並不能幫助你解決孩子的作業問題,孩子該咋滴還咋滴。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其實歸根結底是你學的都是一些育兒技巧,並沒有形成系統的育兒理念。
  • 育兒究竟有沒有訣竅?父母培養孩子,到底培養孩子的什麼呢?
    ,就是培養大腦》這本育兒新書。通過閱讀《培養孩子,就是培養大腦》這本書,我們父母會恍然大悟,原來,育兒可能真的並不需要什麼訣竅,需要的僅僅是常識。特別是剛剛有了孩子的新手爸媽們,會驚奇地發現:原來培養孩子的辦法如此簡單,培養孩子的好方法原來就蘊含在日常生活之中,在孩子成長中的關鍵階段,只需要我們父母按照正常的方式生活就可以了。
  • 說教育:為什麼感覺孩子變得冷漠了?
    文·艾特27前言:孩子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冷漠的情況,這是非常值得警惕和重要的,很多家長容易忽視這個問題,覺得孩子只是一時不開心。這是非常錯誤的行為,孩子冷漠導致身心不好不但耽誤學習,甚至會讓孩子產生很多負面影響。這裡小旭老師來給各位家長朋友聊一聊關於孩子冷漠你需要知道的三個關鍵點。一、充分關注孩子處在生長發育期,好動調皮,叛逆不聽話,人生觀價值觀不健全,這個時候家長老師就要起到關鍵的監督作用。孩子突然變得冷漠的,作為家長要觀察疏導孩子冷漠問題,保證孩子遇到問題時候,家長老師都在身邊。
  • 中國家庭普遍的育兒誤區:「直升機式」育兒,毀掉的只能是孩子
    其實這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少見的了,我認為這樣的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會更有負擔,父母也會因此失去了他們的自由。這樣不但犧牲了許多寶貴的時間,而且也會給孩子帶來許多壓力。作為家長應該反思一下,我們這樣對孩子,真的是孩子心裡所想要的嗎?"直升機式"育兒,毀掉的只能是孩子。
  • 逼迫式育兒能培養出愛學習的孩子嗎?做好這幾點,讓你事半功倍
    一個認真提供優質、深度、有趣得育兒內容的自媒體。歡迎個人轉發,原創不易,走之前點個關注吧。有家長經常抱怨說:孩子不愛學習,總是偷懶。每次讓他寫作業,好像都是為我寫的。十個孩子九個懶,這是孩子的天性。「逼迫式」育兒重要的是要掌握一個度。
  • 親子育兒:培養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嗎?
    如今,很多父母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費盡心思地培養孩子,試圖幫助孩子找到一條通向成功的快車道。甚至有些父母通過包裝孩子,幫助其「年少成名」。在這個激烈競爭的時代,「出名要趁早」被很多人奉為圭臬。培養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嗎?
  • 喪偶式育兒和詐屍式育兒,媽媽的煩惱,爸爸的困境
    「孩子發燒在家,他出去喝酒把手機都喝丟了我還能說什麼?」「他賺不了幾個錢,我現在每天接送孩子還得工作做飯,我還怎麼多體諒他?」也許這只是一個極端現象,畢竟越來越多的奶爸也加入了照顧孩子的行列中來,但實際情況往往一言難盡。這種現象的名字叫喪偶式育兒。所謂喪偶式育兒是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顯著缺失。
  • 喪偶式育兒什麼樣?一道小學生連線題透露答案,說多了都是淚
    而這種情況不僅是寶媽特別的疲憊,也讓夫妻感情以及家庭和諧逐漸步入更加危險的境地,於是「喪偶式育兒」這個詞彙就產生了。一道小學生連線題透露了答案我們經常聽到「喪偶式育兒」這幾個字,而其中真正的含義恐怕只能當我們用生活中的一些細節進行體現的時候,才能展現出它的形象具體。
  • 持續性裝死,間歇性詐屍,比喪偶式育兒更可怕的是.....
    這些年,社會上已經不再是討論當年大火詞彙喪偶式育兒,而是新詞彙——讓人哭笑不得的「詐屍式育兒」……偶爾強行植入 基本拖後腿平時不關心孩子的心理髮育和性格培養,但是娃犯了錯,媽媽們正準備用正面管教教育孩子,也順便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 劉璇「虎媽」式的育兒方法,是「母愛」還是「傷害」?
    認為孩子還小,這不該那不該的直接武斷地去剝奪他的某些權利,或者說以後長大了就能怎麼怎麼樣的延遲滿足,甚至以欺騙的方式來達到阻隔的目的,其實都是非常不好的行為,而且這樣也很容易導致青春期的叛逆。要麼就是培養出一枝「溫室的花朵」出來,對於任何的逆境都不會很容易地就產生一種主觀上的自發性的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