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習共同體到生長共同體

2020-12-27 中國教育新聞網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一個重要的探索方向,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人們漸漸發現,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存在注重形式、看起來熱鬧卻缺乏實效的現象。比如在合作學習時,小組成員間不具備合作的能力基礎和心理傾向,無法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小組合作學習最終淪為少數優秀學生的獨奏。再比如,有些小組缺乏必要的準備就匆忙展開討論,導致小組合作次序混亂,沒有中心。

近年來,日本教育理論家佐藤學教授所提倡的學習共同體構想在國內開始受到重視。

學習共同體是為了更好的學習而形成的相互聯繫、休戚與共的整體。學習共同體強調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密切關係、共同的目標、歸屬感和認同感。學習共同體的兩個核心理念就是平等和傾聽,這也是它區別於傳統小組合作式學習的根本點。在共同體中,人與人是平等的,人們團結互助、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

學習共同體的組建和學習小組有相同之處,但是更強調學習這個共同體聯繫紐帶和共同目的,即共同體中的人必須具有持續的類似的學習意願。此外,共同體的活動內容也得到了進一步拓展,其活動內容除成員之間的學習之外,更多涉及成員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狀態。每個人都能看到其他人的優勢,並能通過各種方法向其他人學習,同時,成員自身也處於開放狀態,成為其他人學習的參照。

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是對學習小組的優化和創新。它更充分地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習小組的異質和分層相比,學習共同體的每個成員之間是平等的關係,是互學的關係。與小組合作學習的一體性學習相比,學習共同體追求的是差異性學習,共同體學習中已不存在絕對的領導者,因為它需要的是每一個人的多樣學習的相互碰撞。

學習共同體的構建雖極大釋放了學習者的學習潛能,為每一個成員健康成長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但我們都知道,學習並不是孩子成長和生活的全部。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除了要提高學生們的科學文化水平之外,還要著力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學習,更需要健康快樂全方位地生長。學習共同體理論雖然也部分關注到了學生的精神世界,但是仍然顯得十分瑣碎和雜亂,缺乏系統性和全盤性的思考。

生長主義哲學認為,人性就是自由,人應該有道德、有效率地自由生長。教育的目標應該是人的生長,應該是人的知識、能力、智慧、文化、體質、品格、人格的全面生長。生長知識、生長能力、生長智慧、生長文化、生長體質、生長品格、生長人格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當前小組建設更多著眼於學習知識、培養能力,卻忽視了生長人性和人格,而這正是當前教育最大的弊病。所以,我們在學習共同體的基礎之上提出了生長共同體的概念。所謂生長共同體,就是指一個所有成員都能夠有道德、有效率地自由生長的緊密聯繫的整體組織。生長共同體強調回歸人本、回歸真實、回歸生活、回歸常識。生長共同體強調真實的生長、生活經驗中的健康生長以及在生活常識和知識常識基礎上的生長,因為這些生長才是有效率的生長,才是真正的生長。

生長共同體的活動內容非常豐富,除了最基本的學業發展之外,身體鍛鍊、興趣愛好、思想認知、道德發展、理想信念、愛國情懷等都可以成為生長共同體的活動內容。生長共同體的活動形式更加豐富多樣,像民主生活會、學習互助會、問題研討會、組內生活餐、社會調研組、項目實施組、暢談理想會、任務協調組、助弱幫扶組、遊藝活動組、目標制定組、心理疏導會、研學旅行組……都可以成為生長共同體的活動形式。

與學習共同體相比,生長共同體強調的是其成員生命整體的發展和成長,其關注的重點是成員全方位的生命狀態。從學習共同體到生長共同體,名稱的變化,傳遞的是育人理念的重要變化——由單一的知識文化教育轉向追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全人教育。我們相信生長共同體一定能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力抓手。

(作者單位:河南省新鄉市第一中學)

《中國教育報》2019年09月18日第9版 

相關焦點

  • 現代師生關係:學習共同體
    學習的場域由於網絡的廣泛延展性和其他媒介的方便快捷,不再局限於教室、課堂;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求教於教師,也可以自主學習,而教師在指導學生時也可以從中汲取有利於自己成長的養分,甚至是在某些問題上向學生學習,或與學生一道學習、共同提高。因此,當下的師生關係中,學習合作者的因素在增長,教學相長、生師互動的學習共同體在形成。「師生學習共同體」逐漸成為現代高等教育教學領域中教師和學生關係的發展趨勢。
  • 邀請函|邁向學習共同體的未來——2017學習共同體教育峰會
    為讓更多一線教育工作者接觸學習共同體,深入把握教學改革的方法,學習共同體研究院將於2017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在上海世博家園實驗小學舉辦「2017年學習共同體教育峰會」,以課例研究和專家解讀交織之形式,支持每一位教師在兼具先進視野的基礎上,真正提升自己的課堂實踐。
  • 教育|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
    看到學習共同體,是不是和我們國家的郭思樂的教授倡導的生本理論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佐藤學的所謂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是指在這樣的學校裡不僅學生們相互學習、成長,作為教育的教師也相互學習、提高,家長和市民也參加學習、共同發展。
  • 大英國協學習共同體 ( COL )
    那個時候,我正在準備報考華南師範大學博士研究生,這個會議的主要組織者桑新民教授給我一個學習的機會,讓我參加這個會議,並協助會務組接待會議嘉賓。當時,會務組安排我到廣州東站去接演講嘉賓,而我去接的,正是時任大英國協學習共同體(COL)的主席,Gajaraj Dhanarajan 博士。
  • 學習共同體,快樂在一起
    --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舉行第二期暑假共同體分享會2020 年8月2日晚上,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五年級啟智班迎來了第二期線上學習共同體經驗交流會。她說暑假以來,按照合肥市教育局的倡議,在學校指導下,班主任胡付彪老師根據就近方便原則,給啟智班分成八個學習共同體小組,明確了各自分工和具體活動方式,促進了孩子們同學共進,增進了孩子們的友誼,讓孩子們更主動自學,更樂意群學,也給家長們減輕了很多負擔。
  • 看·書 | 打造學習共同體,怎樣讓學生從淺表學習到深度學習?
    日本教育家佐藤學先生亦坦言,那種關注學生個性到「一對一」的定製「是有限度的,因為我們不可能只針對一個孩子。而落實到每一堂課的實際教學中去,這三要素的實現都需要教師和學校對教學內容的精心設計,教學方法不斷調整、化繁為簡,再輔以科學的評估方法,來驗證這種深度學習的發生。如何打造學習共同體的課堂?
  • 專業學習共同體,學生的福音,教師的機遇
    專業學習共同體必備的文化建立專業學習共同體不是要在同行之間避免衝突,而是要包容衝突。在剛剛建立學習共同體時,衝突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建立一種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文化,來使合作能夠真正有效的進行下去。建立專業共同體要經歷4個階段:形成、風暴、規範和實行。只有在風暴過去之後才能夠逐步形成規範,才能夠在規範的指導之下發展到合作的實行階段。
  • 未來學校應是「學習共同體」
    日本教育專家佐藤學:沿用150年的教育模式是時候革新了  未來學校應是「學習共同體」   在佐藤學看來,不僅傳統的學校需要變革,教師群體也要轉型。昨天,日本教育專家、日本學習院大學教授佐藤學受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之邀,帶來了關於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並接受了提問。  佐藤學被認為是日本學校教育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也是先進學習理論的研究者,他所倡導的學習共同體在世界各國的學術界都有眾多的擁躉,在一些發達國家還有大量的學習共同體理論的成果試驗。在佐藤學看來,不僅傳統的學校需要變革,教師群體也要轉型。
  • ...標準出爐由責任共同體、管理共同體、服務共同體、利益共同體構成
    原標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評判標準出爐由責任共同體、管理共同體、服務共同體、利益共同體構成(首席記者劉志勇)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近日發出《關於印發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評判標準和監測指標體系(試行)的通知》,明確了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評判標準和監測指標
  • 基於學習共同體的學校變革路徑與策略
    由陳靜靜博士組織的「首屆學習共同體暑期工作坊」開展培訓活動,我們的新教師、管理人員都會參與其中。雖然以前曾經在讀書活動中學習過佐藤學教授的幾本著作,但認識非常淺顯,大多數老師的腦海中「學習共同體」只是泛屬一個新穎的教育理念,若是與自己本身發展聯繫起來,似乎還未到這個層面。
  • 探究佐藤學「學習共同體」的秘密
    再次走進學校,我內心充滿了忐忑,但短暫的暑期培訓卻讓我如釋重負,王校長以鮮活的教學實例和精準的理論引導我初識了學習共同體。在一次次的思維碰撞中,讓我了解了目前「學習共同體」作為一種課堂形態,不是找出學生的共性,而是發掘學生不同的個性,以形成獨一無二的共同體。下面我就淺談一下我暑期培訓的點滴體會。1相信當每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傳遞給我們時,學生一定是先於我們老師被改變的。
  • 等你,在春暖花開——記「學習共同體」研討活動
    不僅是「學習共同體」的課堂強調「傾聽」的習慣,每一種模式的課堂「傾聽」都應該是最基本也是最美的習慣。向張老師學習這般耐心與智慧。★共同體的課堂主角是學生。張老師確實把自己放到了角落,讓學生成為了課堂上真正的主人。給予學生發言的自信,來自張老師與孩子保持同樣的對話高度。
  • 構建基於信任的專業學習共同體
    在教育變革的今天,教研員要成為一名教育專家,就要先成為高效的思考者和終身學習者。然而,僅憑教研員個人努力,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可能會走得緩慢而曲折,而「專業學習共同體」則可以為每一位教研員提供再學習、再成長的機會。培育共同價值取向價值取向關係著教研工作的根本方向,也是建立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基礎。
  • 四問「學習共同體」:全新的課堂樣態到底什麼樣?
    上海浦東已成為學習共同體本土化實踐的策源地,準確地說,這個策源地的核心在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和浦東新區世博家園實驗小學。從2015年第一屆研究坊開始,短短3年間,學習共同體開始呈星火燎原之勢,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自願加入實踐者行列。   重慶市酉陽縣小壩小學教師庹旻是坐了24個小時火車自費到上海來學習的。
  • 通知|第四屆學習共同體國際會議
    第四屆學習共同體國際會議將於2016年10月28-29日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會議主要議題:願景分享及變革中的學校:學校學習共同體的理論與實踐。
  •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
    你如何在合作學習中習得更多的素養?日本教育專家、學習共同體倡導者佐藤學曾直擊當下合作學習的痛點——✓ 我們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 合作學習最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安心地說出「我不懂」。
  • 心湖小學----學習共同體課堂,別樣的風景!
    「學習共同體」很有特色,要探索推廣。恰逢為期四天的大型教研活動----三門縣基於「學習共同體的小學語文、數學課堂教學」教師培訓活動正在我校舉行,吸引了全縣的老師們前來觀摩,共同體的課堂帶給我們別樣的風景!
  • 七個字解讀踐行佐藤學「學習共同體」的秘密
    所以,當我們了解到學習共同體這個新概念時,要先認識它,而非懷疑和批判。信,不僅僅說是要相信新理念,相信你要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相信我們的學生。要相信學生總是先於我們改變的。當一種新的理念同時傳遞給我們教師和學生以後,學生一定是先於我們老師改變的。這是我總結了很多課堂改革經驗後得出的結論。我發現真正推動改革的,如果說前期是老師的話,那麼後期則一定是學生。所以,相信學生是踐行學習共同體的重要前提。
  • 晉安四小語文組「學習共同體」學習記
    8月12日—15日我校語文組3位教師,有幸參加了第五屆海峽青年節教育論壇暨第三屆海峽兩岸學習共同體「聚焦核心素養,促進學教翻轉,走向新的學習風景」高端論壇。為期4天的榕臺兩地的探討,讓我們感受到臺灣專家團隊的專業、誠懇、勤勉,同時對「學習共同體」的操作策略有了更加細膩深刻的了解,更引發了我們的思考。
  • 雲端戰疫丨問題導向下的學習共同體研修
    為了鞏固研修效果,鼓勵學員在暑期內開展學習共同體研修,項目組指導各學科小組形成學習共同體,並自發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線上共同體研修。以下以中學英語學習共同體研修為例。一、共同願景、共性問題使研修積極性一觸即發優秀的教師往往會在教學中敏銳地發現問題,通過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以審辨的眼光來分析問題、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