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關於「禁反言」的規定

2021-02-20 徐州市法律諮詢

 

徐州市法律諮詢(lvshiteam)——不一樣的新聞,不一樣的故事,為你的生活事業保駕護航,數十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徐州市法律諮詢」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民事訴訟法第229條規定:當事人在庭審中對其在審理前得準備階段認可的事實和證據提出不同意見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必要時,可以責令其提供相應證據。人民法院應當結合當事人的訴訟能力、證據和案件的具體情況進行審查。理由成立的,可以列入爭議焦點進行審理。

本條是關於「禁反言」的規定,對當事人在庭審準備階段無異議事實和證據反悔行為如何處理做出了回應。

民事訴訟法第133條針對開庭前準備階段不同案件處理作出不同規定,包括:轉入督促程序、調解、確定簡易程序或普通程序、交換證據明確爭議焦點等。在審判實踐中,絕大多數一審民事案件以普通程序審理為主,對於此類案件,開庭審理前準備過程主要包括庭前證據交換、庭前會議等。

庭前證據交換,是指人民法院在開庭審理前,組織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交換已經持有的、證明各自訴訟主張的各種證據的活動。庭前會議是為實現法庭審理集中化需要在開庭前進行的包括明確訴訟請求及答辯意見、收集整理證據、保全、委託鑑定、勘驗等綜合必要準備工作會議。

一、「禁反言」是民事訴訟誠實信用原則的要求。

禁反言,一方當事人有義務從事對方所預期的一定行為,實際上實施的卻是完全違背對方預期的行為時,這種行為就被認為是背信行為而應當受到禁止。禁反言主要防止對一方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出現前後相互矛盾的訴訟行為,從而損害對方當事人的利益,破壞民事訴訟的整體進展。構成禁反言,應當具備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實施了前後矛盾的訴訟行為損害了對方當事人利益的條件。

當事人在民事訴訟進行當中,其所實施的訴訟行為必須前後一致,如果該當事人變更其訴訟行為會給對方當事人造成不公平的結果時,對前後矛盾的行為應予禁止。

民事訴訟法並未明確規定禁反言原則,更未規定庭前準備過程中當事人對其認可的事實與證據庭審中予以否認的處理,但參照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第85條規定,「當事人不能推翻其在《海事事故調查表》中的陳述和已經完成的舉證,但有新的證據,並有充分理由說明該證據不能在舉證期間內提交的除外」,結合民事訴訟法誠實信用原則的確立,應認可當事人在審理前準備過程中無異議的事實和證據的證明力,在此後庭審中,當事人對此予以否認的,應負有說明理由義務,並由法院進行必要的審查。

二、在我國在司法實踐中有關禁反言的處理。

相關在我國目前實際情況看,司法實踐中律師訴訟代理人尚不普遍充分,有的當事人對自身程序利益認識還比較模糊,一些相關配套制度,包括法官闡明義務制度還不完善,當事人訴訟能力有待提高,對於當事人庭審中對於此前準備過程中認可的證據和事實的否認,不宜機械適用禁反言一刀切,予以否定,應當結合訴訟能力、相應的證據和案件具體情況對當事人的理由進行審查,理由成立的,可以列入爭議焦點進行審理。

可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如有進一步諮詢,歡迎到我的值乎提問



相關焦點

  • 「禁反言原則」在專利侵權訴訟中的應用探討
    本訴訟代理人則當庭依據「禁反言原則」進行了針鋒相對的回擊。最後,一審判決中,針對被告寧波某新材料企業B否認鑑定意見書效力的理由,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不予支持,並根據鑑定意見書認定其中一款產品侵權成立,並且判被告寧波某新材料企業B賠償50萬,被告廣州某貿易企業C銷毀庫存的侵權產品。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三條 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 論民事訴訟中的誠實信用原則
    編者按:  今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為了更好地理解和適用新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本版從即日起開設專欄,邀請理論界與實務界的部分專家學者,對新民訴法中的一些亮點和重點制度進行解讀,以饗讀者。  這次民事訴訟法修改中的一個引人矚目之處,是將誠實信用原則明文化、法定化。新民訴法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第二款規定:「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 民事訴訟中禁止反言規則的理解與適用
    它還體現在民事訴訟司法解釋及人民法院的辦案實踐中。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則》)第八條第四款規定:「當事人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撤回承認並經對方當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證據證明其承認行為是在受脅迫或者重大誤解情況下作出且與事實不符的,不能免除對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
  • 民事訴訟法釋義: 民事訴訟法的立法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1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釋義】本條關於民事訴訟法的立法依據。民事訴訟法立法依據有兩個:第一,《憲法》是制定《民事訴訟法》的法律依據。《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立法活動的基礎。
  • 關於《民事訴訟法》中原告與被告的法律規定
    大家晚上好,我是法律小主,我們今天一起學習關於民事案件中應該如何確定當事人,當事人享有什麼權利,這些問題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希望各位讀者朋友記得轉發,讓更多的人們知道享有什麼權利,以此來更好法維護好我們合法權益。話不多說,我們開始今天的內容吧 。
  •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之《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特別規定》《附則》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2014年1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根據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3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修改草案)的說明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修改草案)的說明        ——1991年4月2日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    王漢斌        民事訴訟法是國家重要的基本法律之一,是國家的一個大法
  • ...法院關於調整司法解釋等文件中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十四、《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法發〔1992〕22號)第237條調整為:「人民法院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規定終結公示催告程序後,公示催告申請人或者申報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確定管轄。」
  • 當事人反悔並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曾經承認,不屬於違反禁反言原則
    2、自認對當事人的約束來源于禁反言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一旦當事人作出自認,該自認不僅對法院有拘束力,對作出自認的當事人也有拘束力。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四條關於「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在起訴狀答辯狀、陳述及其委託代理人的代理詞中承認的對己方不利的事實和認可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確認,但當事人反悔並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的規定,當事人反悔並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曾經承認的對己不利的事實和認可的證據的,不屬於違反禁反言原則。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八條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第一項規定的不動產糾紛是指因不動產的權利確認、分割、相鄰關係等引起的物權糾紛;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合同糾紛、房屋租賃合同糾紛、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政策性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按照不動產糾紛確定管轄。
  • 關於民事訴訟法適應勞動訴訟的若干立法建議
    由於現行立法並未針對勞動爭議和勞動法的特殊性就勞動訴訟特別作出規定,以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簡稱《民事訴訟法》)中許多規定難以適應勞動爭議的處理,不利於實現勞動法保護勞動者的主旨。  一、民事訴訟法不完全適應勞動爭議處理的實體法原因  實體法與程序法是內容和形式的關係,實體法決定著程序法的設計,程序法制約著實體法的實現。
  • 關於民事訴訟法新舊銜接適用的幾個疑難問題 - 人民法院報
    最高人民法院在廣泛深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發布了《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如何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作出了規定,這對於統一規範新舊民訴法銜接問題,切實推動修改後民事訴訟法的正確實施,意義重大。下面筆者結合《規定》內容,就民事訴訟法新舊銜接適用的有關問題談幾點認識。
  • 民事訴訟法中的關於訴的基本理論
    各位讀者晚上好,今天我們開始學習民事訴訟的基本理論與相關重要的法律規定,希望各位讀者朋友閱讀到本文的時候,小主懇請你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知道法律、了解法律、知道我們有什麼權利,因此這樣才能更好地維護好我們的合法權益。好了,話不多說,我們開始進入今天的主要內容吧 !
  •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528次會議討論通過)    為了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和審判實踐經驗,我們提出以下意見,供各級人民法院在審判工作中執行。
  • 最高法案例:禁止反言原則在民商事訴訟活動中的應用
    (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民申1720號民事裁定書)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關於「禁止反言」原則的適用問題,二審判決認為超越公司在2015年12月8日的質證過程中對已經放棄的實體部分的上訴請求和理由又重新提出上訴,違反了民事訴訟「不得反言」原則,對超越公司的主張不予審理。
  • 法途法考公開課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附練習
    例 關於辯論原則的表述,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鑑定人客觀鑑定;翻譯人準確翻譯等等例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誠實信用原則的基本精神,下列哪一選項符合誠信原則?12年《民訴》修改後的補充:1、監督範圍擴大:執行活動監督;法院調解監督2、監督方式增加:再審檢察建議3、監督手段的強化:向當事人、案外人調查核實本講練習:練習1 關於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表述,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對於民事訴訟法解釋第四條規定中「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如何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為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三條規定:「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23.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書面合同中的協議,是指合同中的協議管轄條款或者訴訟前達成的選擇管轄的協議。  24.合同的雙方當事人選擇管轄的協議不明確或者選擇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人民法院中的兩個以上人民法院管轄的,選擇管轄的協議無效,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確定管轄。
  • 儘快實現民事訴訟法與民法典全方位體系化連接
    其中最為重要的、對民事訴訟法有著決定意義的原則和精神是當事人自願處分。民法典中的自願處分成為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處分原則的實體法根據。正是因為民法典規定民事主體享有自願處分其實體權利的自由,因此,也就決定民事訴訟程序同樣應該保障民事主體享有自願處分其訴訟權利的自由。只有如此,才符合馬克思所說的,程序法與實體法具有同樣的精神。然而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在原則和精神上還有相當的差距。
  • 日本民事訴訟法理論及結構剖析
    無論是實體法、還是訴訟法,均是供裁判官進行判斷的法律,實體法規定的是判斷的內容,訴訟法是作為實體法的實現形式來加以規定。不過,在民事訴訟法中,如同有關判決效力的規定一樣,也包含了有關判斷內容的規定,可參見日本民訴法第114條、第115條。  實體法和訴訟法上由於具有不同的目的和性質,有時即使使用的是同一概念,也有必要就該概念含義加以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