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西方民主制度弊端頻現 應聽取不同意見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評論:西方民主制度弊端頻現 應聽取不同意見

2014-07-24 09:52:29來源:人民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吳倩

  西方民主制度的失靈是近年來重新引起國際社會關注的問題,近期,歐洲學者納耶夫·艾爾—羅德漢撰文,認為西方國家不但從來沒有認真反思自己的民主,反而在不斷的擴張中不斷暴露出新的深刻弊端。

  自18世紀以來,現代西方民主國家裹挾著空前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意識形態力量,在全球開始了其傳播和徵服的進程。他們樹立了若干民主「典範」,而把其他所有形式的民主探索刻畫成「異類」。

  但最近的政治、經濟事件還是對西方民主模式提出了持續的叩問和挑戰。比如,面對「顏色革命」、金融危機、美國聯邦政府機構停擺等一系列窘境,人們不禁要問:崇尚自由市場的西方民主國家何以既無力防範,也無法有效和迅速地應對金融危機的發生?以小心翼翼地控制國家權力著稱的西方民主,何以體現為一種對內的「弱勢民主」和對外的強勢霸權的奇異矛盾體?眾多發展中國家或主動仿效,或被迫實施的以西方式民主為樣板的民主改造,為何大多運轉不靈?在西方民主的自我意識和他者形象之間,何以存在持續的、難以跨越的鴻溝?

  對上述問題的真誠思索有助於促進西方民主制度的自我反省。西方社會有識之士對西方自由主義民主的這種反思,體現在各個層面。「參與式民主」「強勢民主」「協商民主」等民主理論流派對自由主義民主的批評、改造與修正、補充,構成了西方民主自我反省的重要理論形態。

  這些反思使西方自由主義民主若干顯而易見的弊端幾乎成為政治學中的常識:第一,難以駕馭的「金錢政治」等不公平的政治影響力;第二,自由主義民主有淪為形式化的選舉和投票遊戲的現實危險;第三,西方民主的非連續性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斷點的民主」或「虛假的民主」;第四,一般公民政治參與不足成為西方民主的醒目標記;第五,權力制衡雖有合理的一面,但也限制了國家的能力。

  不幸的是,一些國家仍然一如既往地以傲慢姿態「君臨世界」,妄圖督導他國民主建構的進程,無法真誠傾聽和接納那些關於它的理性批評。幸運的是,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在總結本國現代化進程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在冷靜審視現代西方民主真實歷程之後,已經越來越意識到歷史傳統、文化特性、發展階段和現實任務對於本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重要性。

  一方面,即使最嚴厲的批評者也認可西方民主對推動社會進步的貢獻。但另一方面,即使是西方民主模式最熱心的鼓吹者,也不能罔顧固化的西方民主模式潛藏的危機。西方民主越是掩耳盜鈴似的關上改進自身的大門,就越會迅速發現其面臨不確定的前景。(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長助理、副研究員 張樹平)

相關焦點

  • 西方反思資本主義制度弊端 將尋找「救贖」途徑
    但是,當此次金融危機重創世界經濟,表明這次「災難」的成因並非外來而是發生了「內部破裂」之後,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在全球範圍、尤其是在西方社會被打上了越來越多的問號。最近兩年,西方學者、媒體人士和政要等主要圍繞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以及資本主義自身結構性弱點這兩個問題,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弊端進行了系統、深入探討。  政府作用缺失,市場並非萬能。
  • 人民民主彰顯中國制度顯著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說:「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人民通過多種形式,在決策之前和實施之中,充分表達意見、獻計獻策、提出訴求、形成共識,把真知灼見和意見要求反映出來;政府給予積極回應和認真解決,這是人民民主制度的重要特點。
  • 西方民主制度用中國話怎麼說?
    上期節目當中,我們討論了西方政治模式的三個基因缺陷,並且一同探析了西方政治模式在不同國家的發展狀況。
  • 西方的「民主困境」(國際視野)
    幾年前,英國《經濟學家》就曾評論,歐盟已經成為民粹主義的「孵化場」,如今,這兩場公投將民粹主義的影響力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形式上、程序上的民主是否會帶來真正的民主?如何看待西方的民主制度?事實上,就連西方國家的政界、學界人士也對此有質疑、有反思。正如義大利資深政論家布裡齊奧·弗蘭齊歐所感嘆的,常識和歷史經驗表明,「過度的民主必然會置民主於死地」。
  • 應勇就開好省委常委會民主生活會聽取意見建議!
    應勇就開好省委常委會民主生活會聽取意見建議!,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在認真聽取發言後,應勇說,大家結合工作實際,實事求是講問題、提建議,既反映了真實情況,又說出了幹部群眾心聲,體現了很高的政治站位和責任擔當。我們將虛心接受、充分吸納,制定整改措施,切實抓好落實。要通過召開民主生活會,教育引導全省黨員幹部進一步增強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 伊春市氣象局民主生活會制度
    第四條  虛心接受他人意見,增強團結,改進工作。第五條  民主生活會應緊緊圍繞議題,交流思想,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要遵循「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充分發揚民主,開展積極健康的思想鬥爭,達到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增強團結、互相監督、共同提高的目的。不能把民主生活會開成工作匯報會或工作部署會。
  • 我國依憲治國不同於西方憲政民主
    西方憲政民主的表面化與中國特色依憲治國不能類比 我們所主張的「依憲治國」,完全不同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憲政民主」。我們所強調的「依憲治國」,其最大特點是作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依憲治國」是執政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個重要「抓手」。
  •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沒有普世性
    只不過是在他們事先設定好的資本統治集團內部少數不同代理人甚至僅在其兩人之間進行選擇罷了。     美國一是投入大量金錢興辦各類媒體?在其國內特別是世界上大肆宣揚其「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觀念?拼命詆毀他們企圖顛覆的國家的執政者?使廣大發展中國家和人民喪儘自尊?無顏自立?然後?使其所謂的「民主」、「自由」、「人權」、「新自由主義」等價值觀念和政治法律制度及政策在發展中國家暢通無阻?
  • 完善表決制度,推進人大程序民主
    人大及其常委會議事採用的是合議制形式,表決制度是人大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表決是人大程序民主的核心內容。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決定重大事項、監督和人事任免四項權力,都是通過表決實現的。表決制度科學和完善程度如何,直接關涉人大權力能否正確實現。完善表決制度,改進表決技術,使表決程序進一步法制化、明確化,可以提高表決質量和效率,推進程序民主,保障人大權力的依法實現。完善表決制度,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 馬仲良: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 更好發揮協商民主重要作用
    二是可以廣泛暢通各種利益要求和訴求進入決策程序的渠道,有效克服不同政治力量為了維護和爭取自己的利益固執己見、排斥異己的弊端。這裡講的是協商民主可以廣泛暢通各種渠道,讓各種利益要求和訴求可以通過多方面渠道進入決策過程。在西方一些國家中,往往是不同政治力量為了維護和爭取自己的利益固執己見、排斥異己,它不能吸取跟它意見不同的利益階層的意見,特別是排斥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
  • 《紅旗文稿》:西方的民主制度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嗎
    但是,「一人一票」是西方民主的金科玉律,在西方人眼裡是民主的命根子,怎麼能否定呢?於是就引出了一些根本性的問題:「一人一票」合理嗎?會不會帶來「多數人的暴政」?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完美嗎,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嗎?
  • 看看西方民主的當下表現
    原標題:看看西方民主的當下表現 核心要點:     ■民主是人類社會長期以來追求的一種政治理想,其本意是實行多數人的統治。對於歷史傳統與現實國情不同的國家,民主應有不同的模式。     ■中央掌控乏力,部落衝突不斷,各種抗議活動頻發,槍枝泛濫,物價飛漲,安全局勢堪憂。
  • 疫情期間暴露西方民主制度的缺陷:想改變,又礙於面子
    據之前外國媒體報導,法國總統馬克龍4月13日晚在黃金時段發表電視講話道歉,承認法國在應對新冠疫情上的失誤,他說;「它們必須收回一些東西,把醫療食品藥品等事關公眾安全的產業完全交付給市場,這是民主國家的弊端,政府要收回一些產業的控制權,從建生產次序,打破依賴,不能把某些希望都寄托在別人身上
  • 權威材料:協商民主通過最低制度性成本收到民主形式最好效果
    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充分體現人民當家作主地位,為保障人民群眾權益和廣泛參與提供了制度平臺,有利於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有利於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有利於促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參與實踐,保證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
  • 西方對民主的反思
    書中批評了強行推行民主的人,認為這種試圖用武力自上而下強加「民主」的「善意」的支持者們,至少是受理想主義影響太久了。美國蘭德公司阿富汗問題專家塞思·瓊斯,在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2010年5/6月號上對此書評論說:「如果聽從朱斯託的建議,謀求阿富汗穩定的西方官員們一定會大有收穫。一開始,他們必須承認:沒有最理想的國家組織形式,在解決公眾管理問題方面向來都沒有輪廓鮮明的『最佳做法』。」
  • 資本主義民主的缺陷與社會主義民主的優勢
    議會制、普選制、多黨制是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經過長期發展形成的三大制度,三者相互聯繫、相互依託,共同構成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體系。在實踐中,現代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具有三項主要政治功能:獲取政權合法性、程序化的利益博弈和權力制衡。
  • 聽取意見範圍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質量的根本途徑;科學立法的核心在於尊重和體現客觀規律,民主立法的核心在於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完善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機制,創新公眾參與立法方式,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
  • 英媒:英美民主弊端
    英國金融時報網20日發表該報專欄作家愛德華·盧斯撰寫的題為《英美民主弊端》的文章。文章說,沒有哪個西方社會比美英更商品化。我們活著就是為了消費。這不是最糟的命運,但代價是我們容易忘記其他因素的價值。  法國前總理萊昂內爾·若斯潘曾說過:「要市場經濟,不要市場社會。」
  • 西方的「民主困境」
    幾年前,英國《經濟學家》就曾評論,歐盟已經成為民粹主義的「孵化場」,如今,這兩場公投將民粹主義的影響力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形式上、程序上的民主是否會帶來真正的民主?如何看待西方的民主制度?事實上,就連西方國家的政界、學界人士也對此有質疑、有反思。正如義大利資深政論家布裡齊奧·弗蘭齊歐所感嘆的,常識和歷史經驗表明,「過度的民主必然會置民主於死地」。
  • 從美國大選看美國民主制度
    當時,為了保證各州的平等參與,也為了防止缺少政治素養的廣大民眾直接決定國家大事,建國者精心設計了這樣的間接選舉制度,並且在一段時期內發揮了較好的社會穩定作用。但是,隨著美國疆土的擴大和社會結構的變化,這種間接選舉制度已經不再適應民主的需要,甚至會違背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原則。 首先,選舉人團制度並不能真正反映多數美國人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