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如何快速修行到菩薩境界品第

2020-12-17 煙供小何

修菩薩法,只會讓你越來越窮,只會享受的人,不建議這樣修

不管你是修什麼法門的,你都有發自內心的皈依地藏菩薩。不用刻意的 去法會皈依,只要發自內心的皈依在家也行,正常的念完三皈依再念皈依地藏王菩薩,沒信心的話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皈依地藏菩薩。

第一步,先發菩提心,如果不知道發什麼樣的菩薩願的話,就跟著佛經裡講的佛菩薩發的願那樣發願。最好是發願利益眾生,《發願守戒,發願吃素,這都不屬於菩提願,入地的菩薩戒律400條起步,就算你沒有受戒你平常也要按照戒律修行,這個時候的戒就是很多違反戒律的事說不能去想,想想就是破戒了。如果受不了,那你就勤修行爭取往生。》記住,怎麼發願,日後就要這麼去做。發的願必須是菩提願。然後發起大精進心,就是比你現在努力很多倍的修行,平常一天念一小時佛號的,你發起大精進心之後,你有一點時間就要聽法或者念佛,如果你拿手機多打了遊戲,多刷一下視頻,你都是要懺悔的,因為這樣你浪費時間了。

第二,必須深信佛經裡所講的一切,所有的經典<佛法.>都是平等,不管你是專修哪個法門的,都必須把所有的佛經看成說平等的,即便說有些經典裡有講這部經是所有佛經中最殊勝的,那你也要把他和所有的經典看待的一樣殊勝。如果你非要認為哪部經必須高於其他經書的話,那你就不適合往菩薩地修。然後就是,所有的眾生都是平等的,包括蚊子,蟑螂,螞蟻,蛆,所有的飛蟲,魚蝦,窮人富人,當官的,總統,天王,羅漢。菩薩。佛。都是平等。都是佛只是現在沒成佛,將來因緣具足了,是都可以成佛的。如果你做不到法平等,眾生平等。很難修成果的。

第三,爭取多看多學習更多的佛經,《一門深入的人不適合這樣修,如果不看地藏經,你會懂因果嗎?如果不看藥師經你會知道怎麼延長壽命嗎,如果不看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你會知道怎麼樣才能往生嗎?如果不看金剛經,圓覺經你會知道怎麼悟空性嗎?如果不學楞嚴經,你會知道什麼是心魔嗎?如果不看華嚴經你會知道菩薩法該怎麼去修嗎?》,看每一部佛經去思維佛經裡講的義理,然後對照世間的人和事去觀。然後按照佛經裡講的那樣去實際的做。只有理論沒有實踐是不行的,佛經怎麼講你就怎麼去做。

第四,對一切眾生慈悲,你的家人朋友去世你會想到去念佛念經做功德,你到馬路上看到被壓死的老鼠你也要是這去幫他們念佛念經,做功德,幫它安葬。包括你所看到的所有的蟲子,魚蝦等,特別是菜市場別人殺雞鴨魚,你見到了最起碼要有一念想法的幫他們做功德。看到流浪貓狗,要用你學的智慧幫他們消業障。想盡一切辦法去把他們送到天上,或者淨土,不會的話就去佛經裡學習,不能求任何回報,也不能想著你多麼多麼的努力。這只是入菩薩地的日常,就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如果你天天掛嘴邊,你怎麼怎麼地努力了,這樣的話你修行沒有一點意義。注意啊,有些愛貓狗的人只對貓狗慈悲,不對螞蟻,蛆慈悲,這樣是不算慈悲的哦。

第五。不管你做的任何功德都不能為自己求利益,你是不能想著我做這麼多了,有多大多大的功德,要把你做的功德布施給眾生。念經要想著眾生往生得智慧,念佛的時候想著眾生得到最大的利益。

第六。就是你要修習空性,網上有很多教程的,最簡單的修空就是拆解式的修,比如說一個饅頭,饅頭沒做成之前,它的名字叫麵粉,沒做成饅頭的時候饅頭不純在,那饅頭是不是就是空的,麵粉沒磨成之前它是不是叫小麥,那麼麵粉就不存在了,然後就說空的了,我們身邊的東西都可以這樣拆解式的修空

<圓覺經>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發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

實在不行,就多去看看網上大師教的空性觀法。

當你感覺你有空性的時候,就去看楞嚴經,如果看不懂楞嚴經,就證明你還沒有證的空性,如果能看的懂楞嚴經,就證明你有裡空性。

第七,要發自內心的永遠斷除自己恩愛貪慾,做不到的話,就每天發自內心的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願我永斷恩愛貪慾,,念南無大勢至菩薩,願我斷除一切煩你障礙。

接下來要發自內心的調服事障和理障,事障就是別人做了讓你不順心的事你升起的煩惱心,這個你要慢慢的去調服,理障就是,別人跟你的觀點不一樣你會心裡不爽,這個也是要發自內心的調服

遇到讓你心情不好的人和事的時候,要經常問自己,為什麼會生氣。

第八,心魔。具體的 去看楞嚴經,這關沒有人可以幫你,只有靠你自己調服。往菩薩地修,這關必須過,如果你跟你平常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不一樣。這個時候你就要去楞嚴經裡看看十心魔的特徵,如果你有這種特徵,很有可能就是你著心魔了。調服心魔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心魔特徵的反方向。

第九。就是最最重要的一關,無我,這個要在生活中經常練習。就是說,你的錢,你的房子車子等等你擁有的一切都不是你的,包括你的這身肉體也不是你的。蚊子咬你,你不僅不能生氣,你還要懺悔,肯定是你無始劫以前咬過它。別人打你罵你,你同樣的不能生氣,然後自己再懺悔。然後慢慢的練習,哪天到野外,恰好你那時候身上沒有吃的時候,你看到蛇吃老鼠的時候。你就要割自己的肉去讓蛇吃,救下老鼠。不能恨也不能怨。如果你當時身上有吃的,就先用你的吃的救那些要被吃的眾生。

至於你什麼時候修到菩薩果,那就要看你自己了。你一直慈悲心利益眾生的時候,不求果位的時候,它自然就成了。你要是一直想著證果,證果,證果的話,你是成就不了的。

圓覺經

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若諸眾生永舍貪慾,先除事障未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緣覺,未能顯住菩薩境界。

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當發願勤斷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大涅槃

證得菩薩位之後,你是不能到處宣揚的。不然後果很嚴重。

如果遇到有人說自己說菩薩佛的。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讓他把他的財產,妻子女兒都布施給你,再讓他割他自己的肉,你拿去餵螞蟻。

相關焦點

  • 學佛修行的三大境界——看看你修到哪裡了
    想了解佛教,看更多佛學故事,搜索並關注:宜青禪寺在線今天跟大家講修行,許多人都說自己會修行,但是都不知道修行是什麼,今天給大家講講修行,希望大家看後能夠對修行有一個更好的理解。學佛的最高境界就是修出大慈悲心!「修行」這一個詞,現在變得越來越生活化、大眾化、世俗化了,不是僅僅局限於出家修行學佛的人。
  • 菩薩如何修行?佛說分兩個階段,如何理解
    學佛的人都知道,菩薩只是證悟成佛之中的一個果位,也就是說菩薩這一果位並不是佛教之中最高的果位,因此,就算是菩薩也還需要修行,方可成佛。佛像那麼,菩薩如何修行呢?佛在《圓覺經》中如此說:若諸菩薩以至靜力,心斷煩惱,復度眾生,建立世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齊修三摩缽提禪那。佛在此跟辯音菩薩說,菩薩的修行分兩個階段,即先先修「奢摩他」,再一起修「三摩缽提」和「禪那」。如何理解呢?
  • 這部經典是接發一切修行法門的總電源,學佛要先修它!
    大家以為自己已經在用功修行,其實往往只是坐在那裡貪圖自己那點清淨的感受而已,這不是道啊!修行得不到佛經上所說的那些根本變化身心氣質的受用,原因在於沒有發起懇切求法求道之心,身口意三業沒有虔敬專一地投入普賢菩薩廣大深密的行願海中,談不上對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所說的教法,身體力行去「信受奉行」,你們有嗎?
  • 真禪長老開示,怎樣學佛?
    常常有一些初學佛的人問我,究竟應該怎樣學佛,才能學好?如何學佛,看起來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問題,但卻又是一個難回答的問題。學佛是每一個佛教徒的本分,而信仰大乘佛教的佛教徒,不但要自己求得解脫,成就佛道,而且要普度眾生,使廣大眾生都能獲得解脫,成就佛道。
  • 和觀世音菩薩做兄弟——一個程序猿的學佛體會
    都不會,但這和觀世音菩薩有什麼關係?大有關係。觀世音菩薩當初修行佛法,就是通過觀察世間萬物變化,聽聞海潮動靜起伏的現象,覺悟到了能夠展現這些現象而自身卻不生不滅的「超級電腦」——佛性。菩薩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代表物體,空代表空間,物體和空間怎麼是一回事呢?
  • 佛教:慈悲和智慧,衡量學佛境界的兩道標杆,看看您能打幾分?
    01《紅塵說禪》系列第286篇學佛的師兄很多,但是如何來衡量自己的境界呢?這卻是個大問題,畢竟修行之事,如人飲水,冷暖唯有自知,旁人除非是已經開悟證果的高僧大德,否則是很難驗證的。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行動坐臥從佛法的角度來說可以劃分為「身口意」三種,這裡的「意」按照唯識宗的觀念來說就是第六意識,由於第七識第八識就連當事人自己都基本都搞不清楚,所以這個第六識就相當於是我們常說的「內心」了。
  • 學佛修行都發什麼心,發心有哪幾種呢?我們要如何發心?
    第二種:發信願心,常隨佛學常隨佛學,在佛家的經典中,是普賢菩薩所發的十大願之一。我們學佛修行,就是要學習佛菩薩的發心立願,我們要常跟隨善知識、老師、古賢大德們學習,有一份發心必有一番成就,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 學佛——六時吉祥、法喜充滿
    要知道怎麼修行,怎麼從佛、佛法的境界裡尋找自己的「喜悅」,懂得如何調心、調身,讓自己身心輕安自在,功夫才能得力,才能得到「法喜充滿」。生活、工作、飲食起居,隨順自然,才能成就真正的法喜。遇事不糾結,不執著,不倒行逆施,要用一顆菩薩心,慈悲心,去對待一切,這樣才能充滿法喜。菩薩的心清淨,菩薩的心安定,他得到的是安樂,這個安樂就是法喜充滿。
  • 修行的最高境界——無我
    修行達到佛果可以說是人性的「目的」,因為還是有相的著落,只要有目的就不會徹底解脫,無論怎麼解釋這種佛性是「自由」的,是空性的,是解脫的,還是讓修行的過程帶有一絲的「功利性」,哪怕只有一絲,也達不到另一種徹底「無我」的狀態,無我才是一種自性最高的自由。
  • 學佛修行的最高境界就這8個字,看看你能做到嗎
    許多人學佛為的什麼?就是因為想要放下,讓自己飄搖了半輩子的心能夠歇息下來,回歸曾經「無一物」的自在。放下說起來很簡單,手一轉就放下了,每個人都會,但是卻沒幾個人做得到,大多數人捨不得放下,也不敢放下。因此,放不下不是能力不夠,而是境界不夠。
  • 佛學:金剛利菩薩、金剛藏王菩薩、五金剛菩薩、妙見菩薩、羅漢
    五金剛菩薩,分別是指金剛薩埵、觸金剛菩薩、欲金剛菩薩、愛金剛菩薩、慢金剛菩薩。根據佛教經典,五金剛菩薩一般有兩種形象。一是五菩薩共同坐在一朵蓮花,象徵大悲之德,不住涅槃;二是五菩薩共同坐在一隻月輪上,象徵有大智慧,不住生死。
  • 學佛人開悟前,這五顆「心」一定會圓滿具足!
    佛法大海,非信心具足不能得渡,因而大乘菩薩道五十二階位的修證,首先要經過無量劫,才能成就十信位菩薩,此時求佛的信心不再退轉。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學佛的信心可能會不足,這是定力不足的表現。比如修禪定時,可能因為別人的閒言碎語,結果心神完全散掉。而開悟明心的古德則不同,無論外界如何嘈雜,周圍人有多麼放逸,他們都能於定中清淨自在,不憂不惱,持咒、念佛,八風不動。
  • 《普賢行願品釋》音視頻講記 第09課
    《華嚴經》中說:「若能發起如是大願,則當得見普賢菩薩。」因此,如果我們能發起普賢大願,就能見到普賢菩薩,就能現前普賢菩薩的五種清淨。為什麼所有的眾生都要向普賢菩薩學習呢?因為一般人無法發起像他那樣的大願,也無法以自力實現那樣的大願,所以眾生應該向他學習。很多人學佛前不會發願,學佛後都在按照《普賢行願品》發願,這一點非常好。
  • 《普賢行願品》5: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花果
    《普賢行願品》: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問:眾生與佛相差懸殊,為何隨順眾生諸佛即歡喜呢?答:因為諸佛菩薩以大悲心為本體,看到眾生顛沛流離、迷茫無助,而起了慈悲之心,因為此慈悲心而生起救度所有痛苦眾生的菩提心,因為菩提心而成就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花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菩薩智慧花果。
  • 南懷瑾先生:這部經典是接發一切修行法門的總電源,學佛要先讀它
    「學佛修任何一法,都必須在根本上銜接這生發一切無量功德的總電源——《普賢行願品》。」 在南先生看來,《普賢行願品》的修法是修習一切佛法的基礎,是學佛關鍵所在。學佛時修任何一法,都必須在根本上街接這生發一切無量功德的「總電源」。
  • 五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是否就不能學佛修行了,仁清法師開示
    五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是否就不能學佛修行了, 仁清法師開示。「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出自《六祖壇經》,是五祖對六祖說的。如果沒有認識本心所在(沒有親證本心)的話,修學佛法都將落於玄想與空談,所以學法無益。
  • 《學佛答問》第68集|淨空老法師
    不但是佛對一切眾生的感應是不可思議的,菩薩、阿羅漢的感應都不可思議。感應,實在講這是從人說的,從人的思想、理念當中來講的,實實在在沒有法子形容,所以就說「感應」,而實際上,感應兩個字都沒有法子形容。所以佛法說到真實處,古人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才講到了真實處。大乘經常說「不思議解脫境界」,什麼叫不思議解脫境界?不思議解脫境界是什麼樣子?我們永遠沒有辦法想像,這是實在的。
  • 【智海擷貝】為什麼學佛?為什麼修行?
    【智海擷貝】為什麼學佛?為什麼修行?學佛不能盲目,修行不能麻木。首先要明確目標,不要糊裡糊塗地學修。若是你沒有明確目標,不知道為什麼學佛,為什麼修行,為什麼聞法,這就是我們前面說的不善不惡、無記的狀態。如果我們沒有明確目標,不管如何努力,都是白費!
  • 南懷瑾的點醒:學會自己保佑自己,菩薩才會保佑你
    說到學佛,許多人立馬就會想到莊嚴的大殿,嫋嫋的香火,認為這就是信佛,就是學佛了。心中有什麼難事,就去求求菩薩,供點香火,希望菩薩能夠保佑自己,修行不通了,也去求菩薩,希望菩薩能夠讓自己覺悟。01八萬四千法門只教一件事:如何證到「無我」南懷瑾先生說:「八萬四千法門只教一件事:如何證到無我。」
  • 學佛必知:如何做才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你能做到嗎?
    昌樂法師《大願如地藏》 第25課《地藏經》二十五講,修行的標準,如何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它的標準是過有規律的修行生活。簡單來講,就是齋戒,十齋日。經常有人問我,怎麼樣才算很好的修行?對學佛的人來講,誦經拜佛有兩種情況,心情好的時候恨不得把頭磕破了,心情不好的時候,看到菩薩都煩。但我們要讓心情好的時候的那股學佛的勁頭,在心情不好的時候也能表現出功夫來。實際上,最應該修行的時候是心情不好的時候,怎樣能讓你恢復過來?可是往往心情不好的時候,很難有這個念力讓自己恢復過來。那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