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效應
面具效應:每個人為了保護自己,都會在生活中戴上面具,表現虛假的服從或者順應。但如果人們總是戴著面具和別人交往,那麼水選都不會獲得好友。這就是面具效應。
面具效應表現得是人的」 種提懼心理,也是」種自我保護藝術,但是如果長期使用面具,那麼我們很可能就會忘記自己。當然,如果你能夠巧妙使用面具,你也能利用面具做自由放鬆。
梁志強是我小學的一個同學,我之所以對他印象特別深刻,是因為他給過我一個震驚。
他沉默,無論課下,還是課上,是屬於那種幾天可以不說句話的人。有個老師甚至諷刺他說:「想到梁志強的聲音,就像想聽到天籟之音一樣難。」
我們都認為,梁志強是一個很內向的人,但是他同村的幾個人卻都說他在家裡時,特別能說。
班級裡有幾個女生,就特想撬開梁志強的嘴,她們找出各種理由和梁志強說話,但梁志強總是能用其他方法巧妙迴避說話。
這個幾個女生經過不懈努力,最後得出結論,此人屬於過於內向型。
但是有一年正月十五,外村人來我們這裡拜年,做燈會。其實也特別簡單,就是幾個穿著戲服的年輕人,手裡提著彩燈,圍著圈跳舞,類似於秧歌。
這個燈會吸引很多小孩子,我自然也是其中之一。我和同村一個夥伴起去看。看著看著,我的同伴忽然指著一個穿粉色公子服的人說:「哎,那不是你們班的同學嗎?
「誰啊?」我仔細看,但沒有認出來是誰。
「就是那個,叫啥來著?就是那個,就是那個,那個,你們女生要撬人家嘴那個。」
「梁志強?不會吧。」
我瞪大了眼睛仔細看,結果,沒錯,就是他,梁志強。
如果孩子在某個環境感到很緊張時,他自然會表現得特別不像自己。這時候,父母需要給孩子放鬆的機會,以免讓孩子失去自己。
梁遇春是我的一個大學同學,他給我的印象是有主見,不世俗,很清高。
那個年代,正是尋呼時代,很多學生寧肯省下飯錢,也會買臺尋呼機,帶在身上,顯示走在潮流前沿。
但是梁遇春一直沒有買尋呼機。他甚至對待尋呼機的人嚨之以鼻,說他們是把鈴錯撒在身上的僕人。聽到主人的叫喚,就得馬上去幹話。
這一理論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尤其是買不起尋呼機的人。兩這個理論馬上也為梁遇春迎來了各種譏諷,那些買了尋呼機的人,說梁遇春是吃不起葡萄說葡萄酸。
看梁遇春平時的穿著打扮,並不像買不起尋呼機的人,因此,兒學沒有人相信酸葡萄理論。
可是,我們快大學畢業那年,那時候手機已經開始普及。而梁遇看是第一個帶上手機的人。
梁遇春的這個行為,讓他的很多粉絲立刻倒戈。他們說:「做同學這麼多年,到最後,才知道,他是個偽君子。」
戴上面具,為了保護自己,這當然可以,但是與同學交往時,如果也採用面具,說套做一套,那麼就會損傷自己的人緣,讓人認為是不可信的,是虛偽的。
韋意的媽媽總是抱怨,她盡最大的努力維護孩子,以使對他的傷害降到最低,可是她卻發現,越是這樣,韋意和她的距離,就越遠。
其實韋意不光對她的媽媽如此,在學校裡也如此。他時而被同學感動,與同學真心相處,但大部分時間,都特別封閉自己,表現出對同學對老師的懷疑。
我是在經歷很多事情之後,才讀明白他的懷疑的。因為他不再像開始那樣,情緒衝突特別外顯,他會唯唯諾諾,但卻又口是心非。
比如,我安排韋意和一個學習尖子做「學習對子」,他表現得非常積極。對那個學生尖子,也很崇拜。但是只要那個學生尖子幫他講題,他就會露出降夷的神情,還說:「你能跟老師交差就行了,不用這麼費心思假裝幫我了。」
我個學生尖子很生氣,把這個事情反映給我。我聽後很詫異,我想,可能父母的婚姻對他的打擊太大了,讓他連對其他人的信任感都沒了。我告訴所有的班幹部,無論韋意說什麼話,都要表現出耐心。為了激勵孩子們,我說:「我要看看你們誰能堅持到最後,讓韋意說出感謝的話。」不久,就有人勝出了,在班會上,韋意對我說,他非常感謝班長對他的幫忙。班長滿臉喜色,可是我看著韋意那面無表情的樣子,心裡反面一沉。
隨後,我和韋意的媽媽進行了溝通,韋意的媽媽告訴我,她經常和韋意溝通,甚至逼著他,讓他說說心裡話。
開始,韋意還願意說,可是後來有一天,韋意說:「如果你並不真想聽我說話,那麼我又何必跟你說真心話。
如果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緒並沒有得到父母的回應,或者感覺到父母不會無條件站在自己一邊,那麼孩子就會戴上面具,表現出父母所希望的那樣,而內心卻另有打算。
在認識面具效應的時候,要注意其兩面性:第一,孩子可以藉助面具進行放鬆,可以藉助面具保護自己,第二,如果孩子長期使用面具,那麼會忽視真實的自己。所以,父母要做好切教育準備,給孩子更多放鬆的時間,不要讓孩子因為緊張、不安而不得不給自己戴上面具。
教子心理策略應用:
1.定要給孩子放鬆的機會,否則,孩子-生都會戴著面具。
2.告訴孩子,在和別人交往時,一定要表現出真誠的一面,除非你並不想和對方交朋友。
3.戴上面具後,就要在固定的人群中,表現出固定的特性,否則,人們會對你產生不信任感。
4.父母不要對孩子過於嚴厲,否則,孩子就會在你面前戴上面具,永遠不讓你看清他的真實內心。
5.如果孩子感覺你不夠貼心,也會戴上面具,與你背道而馳。
6.如果父母的要求違背孩子的真實意願,那麼孩子也會戴上面具,和你玩貓捉老鼠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