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析了中職學生學習《電工基礎》所面臨的問題,嘗試以手機為載體,以融入信息化教學手段,線上線下融合,簡述了進行《電工基礎》混合學習模式的探索過程,為同類學科教學提供借鑑。
前言
現在中職學校生源質量很不理想,這些初中畢業的學困群體,進入中職以後,對理科《電工基礎》幾乎都有恐懼的心理。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的出臺,則明確要求要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即是對中職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出了新要求,也是考驗一線教師對中職學生的了解能力與因勢利導的能力。本文簡析了中職學生學習《電工基礎》所面臨的問題,嘗試以手機為載體,以融入信息化教學手段,線上線下融合,進行《電工基礎》混合學習模式的探索。
中職《電工基礎》課程特點及出現的問題
《電工基礎》是中職學校電子電工專業的核心理論課程和實操課程。這門課程在電子電工專業的整個學習生涯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該專業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終身學習的基礎,現在技能高考又為學生打通了升學的通道,應試又成為一個新焦點。
《電工基礎》以電學的基本定律為基礎,穿插有電磁轉換知識,這些都是很抽象的知識。中職學生本來就不擅長抽象學習,傳統教學方式是以知識為本位,以板書和課件展示為主,授課老師主導整個課堂,學生被動接受,教學效果差,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習慣拖延、作業效率低下、學習目標迷失、厭學情況嚴重、學習資源匱乏等問題,困擾著一線教師。
信息化教學和混合教學模式的界定
信息化教學也稱教學信息化,是指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使教學的所有環節數位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持,應用現代教學方法的教學。在信息化教學中,要求觀念、組織、內容、模式、技術、評價、環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本文中信息化教學也是基於現代信息化手段,藉助於相關教學軟體、教學理念、完善學習、評價等,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教學方法。
廣義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單指兩種及以上的教學形式的混合,比如講授式、討論式、研究式、案例式、在線學習、翻轉課堂等,還包括各種教學策略等的深層次交互融合。總之,混合式教學是網絡在線學習和傳統課堂教學的相互結合與補充,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從而達成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中的混合教學模式是指藉助線上教學平臺,把線上與線下融合,同時把多種教學方法和策略融合的一種教學模式。
中職《電工基礎》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
混合教學模式構架
建立《電工基礎》線上課堂,將學生全部加入,構建線上學習平臺,明確課程學習流程和考核規則。
用好線上課堂的特色功能提升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效率
(1)助學督導可有效督促學生及時主動學習。把教師提前發布的學習任務,通過機器直接督促學生主動完成,每周會有學習周報生成,還可同時提供智能預警、提供用戶勳章功能生成用戶畫像等,以促使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還可以減輕老師和學生的對立面。
(2)及時提醒服務幫助學生克服學習拖延習慣。線上課堂每發布一個新資源或新任務,都會向學生的手機推送即時消息進行提醒;在作業提交倒計時時,也會發消息提醒督促學生交作業,這對於現在的拖延成習慣的孩子來說太重要了,從機制上幫助孩子。
(3)多元評價促進良性競爭,提升團隊協作力。在線上課堂的作業模塊中幾乎都有作業評分權重設置功能,老師根據實際進行設置,系統會自動算出總分免去老師計算的繁瑣,轉而對作業點評鼓勵生成。還可以把學生劃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可隨機,可預設,再設置任務,這樣可以有效培養孩子的團隊協作能力,多元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可促成小組之間的良性競爭,幫助同學們積極主動完成小組任務。
(4)用好課堂互動,從課堂45分鐘要效率。把投票問卷、頭腦風暴、答疑討論、測試等環節巧妙融合,激發競爭,活躍氣氛,增強學生參與性,增強學習的落實性。
(5)用好課後拓展,從碎片化中吸引學習。現在中職學生課餘時間比較充裕,碎片化、泛化的學習已成為常態,我們利用向上課堂的課後拓展功能,吸引學生、指導學生學習相關專業知識。
應用實例
在此,以《電工基礎》課程《安全用電》部分內容為例,簡述課前、課中、課後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情況。
(1)課前翻轉
利用線上課堂通知提醒學生完成課前任務。有觀看的視頻資源,有預習小測試,有「頭腦風暴」和「答疑討論」,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增強自學的效果。如推送的用電火災視頻,電路安裝視頻等,把生活息息相關的小常識集合推出,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引發學生的思考,現實中如何進行安全用電,需要掌握那些用電知識和技能?學生之間可以討論和互動,彰顯自學的初步成效。
同時通過線上課堂管理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反饋情況。必要時,進行師生互動。
(2)課堂增效
本階段,主要利用線上課堂的課堂互動功能,結合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彌補傳統課堂教學中的某些不足,降低學習難度,增加學生參與度,緩解學生緊張情緒,提高學習興趣。
比如利用「籤到功能」,可以快速完成考勤,又提醒學生上課了要集中精神。
再如課堂表現的功能,老師提問,可以設置成讓學生舉手、搶答、隨機答等,不同的方式,刺激不同類型的學生。還有投票/問卷、測試、頭腦風暴、答疑討論等互動環節,也給課堂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和實效性。再有同屏、直播等功能,可以把學生最精彩的部分實時在線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來,讓學習的難點不再難,讓《安全用電》操作的盲點可以重複觀看或放大,讓教學過程更加輕鬆、有趣,讓教學效果無聲無息地提高。
(3)課後鞏固
課後回放,降低複習的難度。線上課堂的教學資源可以回放,讓複習有依據,想要再學習,再提高,變的更容易。
課後測試,讓學習有更多反饋類型。系統可以通過判斷、選擇類的客觀題型「測試」考察學生,題目和選項順序可以隨機性出現,還可以設置測試的時間和重複次數,讓學生經過努力都能達到的鞏固形式。主管考察是為了讓學生能掌握更多的知識,高分是鼓勵,低分也是鞭策。客觀考察,反映學生的知識面和拓展情況。
課後拓展,讓碎片化學習更有效。學生課後拓展,抓住學生的學習需求,利用好學生的碎片化時間,指引好方向。學生的解答可以是搜索資源,可以使自己的奇思妙想,只要是自己的成果都可以上傳答案,共享共議,師生點讚,鼓勵與支持一路並行!讓《安全用電》的理論知識融進生活,強化安全用電的意識,進而宣傳安全用電的知識。
(4)課程評價
本課程評價含線上線下兩部分構成。
線上以線上課堂為載體,包括考勤、測試作業、討論答疑、資源學習等。其中考勤籤到10%,測試作業50%,資源學習20%,頭腦風暴20%,總分即為學生平時成績,折合成期末佔30%。
線下70%,由期未考試40%和實習實訓30%構成。
這個評價要求在課程《電工基礎》開始前要告訴學生,幫助學生學習相關的指導,熟悉線上課程的學習流程,線上線下的考核流程。
混合教學模式探索的思考
01
應用混合教學模式後發生了四大轉變:一是學習方式由滿堂灌、被動難受轉變為了主動探索、互助接受;二是學習態度由被動拒絕、獨立封閉轉變主動關注、探索互助;三是學習時空由單一的教室或實訓室轉變為寢室、食堂、等碎片化的時間和空間裡;四是學習氛圍由乾癟苦悶的自閉氛圍轉變為參與互動快樂的研討氛圍。這些轉變有利於教學的推進,有利於學生的成長,也有利於教師的成長。
02
混合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一是信息化資源庫建設不充分,相應的數字教材太少,可利用的資源庫也很少,相關音視頻資源下載剪輯製作有一定難度;二是學生使用成本過高,學校沒有提供免費流量基站,學生使用收費流量,提高了學習成本;三是教學過程有效監管有一定難度,如何加強過程控制,使學生在課堂上自覺控制自己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也是很多老師頭疼的事。
03
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老師要熟悉線上課堂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流程,選取其中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功能使用,讓工具用的恰到好處,不能過分依賴;二是嚴格控制課堂手機使用紀律,設立課堂手機使用強制性規範,只有在必須要使用手機輔助學習的情況下再使用手機;三是資源設計與推送要有針對性和實效性,聯繫生活實際,十分鐘以內;四是正確認識線上線下的課程考核機制,嚴格考核,促進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