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胞胎被富人,中產,窮人分別收養:成就孩子命運,絕對不是錢

2020-12-02 我的姐姐快回來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想法:


他爸爸是XX長,他混得好也很正常吧。

他這麼聰明,發展好也是很正常的。


身為平凡人的我們,總會不自覺的給別人的成功下這樣、那樣的定義。



但一個人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樣子,真的完全取決於先天因素嗎?


後天環境到底又影響了我們什麼?


1

決定孩子命運的

是基因嗎?


紀錄片《孿生陌生人》可能會有我們要的答案。


一位英國媽媽生了三胞胎男孩,但因無力撫養,只能送到領養機構。



這家機構為了進行養育實驗,秘密的把這3個孩子,分別讓藍領、中產、富裕三個家庭領養。



為了確保測試的精準性,3個領養的家庭都經過嚴格的篩選,包括每個家庭中都有一個大他們2歲的姐姐。



基因相同、家庭成員結構一樣,能對比的便是「育兒方面的差異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三個家庭的情況分別是這樣的:

鮑比 —— 富裕家庭收養,父親是醫生,母親是律師,父母都受過良好正統的教育。

● 艾迪 —— 中產家庭收養,母親是一名教師,一家人生活在一個中產階級的社區。

● 大衛 —— 藍領家庭收養,他的父母都是移民,經營著一家小商店,家庭受教育程度最低。


19歲那年,三個人得以團聚。


沒有任何共同生活經歷三個人,卻有著出奇一致的興趣與生活習慣。


坐姿神態相同、抽同一個牌子的香菸、都曾練過摔跤,甚至喜歡同一類型的女孩。



這恐怕就是基因的印記。


2

「家庭」對孩子性格

有影響嗎?


表面上,他們有著相似的愛好、相似的經歷、相似的神態。


但從深層次來說,他們卻完全不同。


鮑比的父親是一名醫生,他很忙,沒有很多時間來陪伴鮑比,但他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照顧著鮑比。



鮑比個性雖然保守,但他是三人中最有主見的。


大衛的家庭條件最差、父母受教育程度也很低,但大衛依舊有著樂觀、開朗、親和的性格。


這主要得益於大衛的父親,他的父親慷慨、溫暖。



無論大衛做什麼,他都會感到非常驕傲。



家庭給予了大衛最好的精神財富。


艾迪的家庭條件也不差,父親還是一名教師。


但艾迪接受的教育很傳統,他的父親很嚴格,制定的也是軍事化的規矩,艾迪必須要遵守。



在嚴苛殘酷的家庭教育下,艾迪與父親的關係很不好。



習慣自責、特別情緒化、喜歡懷疑自己,這就是艾迪的性格特徵。


艾迪是三人中結局最不幸的,他患上了狂躁抑鬱症,最後開槍自殺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三個孩子,同樣的基因、一樣的愛好,但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下,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甚至是命運。


但艾迪是否真的是因為沒能完全治癒父親帶給他的影響,而選擇自殺?


目前還是未知的,實驗中止後,結果也未能公布。


艾迪的父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也很難理解「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如此。」


在父親的眼裡,艾迪喜歡交際、喜歡年輕男孩們都愛做的事情。



而對於艾迪的自殺,父親的言語中全是自責。


孩子的不幸是不是因為我的嚴厲?



是不是因為我沒教過他什麼?是不是因為我沒有教會他如何生活?



我們互相保護,我們也曾有一個很好的家庭。



是不是因為養育方式的影響?我們也只能等若干年後的答案。


也可能就像大衛所說,「埃利特做了他認為最好的父親,他們只是不同的人。」



這個試驗殘酷、沒有人性,就像鮑比與大衛所說,三個人與三個家庭都像是實驗室的老鼠。



尤其是對艾迪,這本就是一場不公平的實驗。


但從更宏觀的角度來分析,艾迪在遇到困境時,選擇用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還是脫離不開性格的原因。


「家庭」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比如說大衛之所以樂觀開朗,不就是因為那個總在背後支持的父親嗎?


3

永遠不要低估「家庭」

對孩子的影響


在實驗結果沒有公布之前,我們不能將艾迪的離開全部歸因在他的父親身上。


但有一點我們得知道:家庭,一定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


有句老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父母的都希望子女能是優秀的、是佼佼者。


這無可厚非,但是孩子的優秀不能來源於壓迫。



新聞中的這位媽媽,對兒子的標準永遠都是100分,孩子考了98分,一定會遭受訓斥。


這看似我都是為了你好的背後,更像是一種父母情緒的宣洩。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說:


孩子就是父母情緒的接收器,當父母不安時,孩子就會立即警覺。

當父母放鬆時,孩子也會感受到愉悅。


可能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也有過這樣的遭遇與感受。


如果父母情緒不好時,我們會很擔憂、很害怕、很小心翼翼。


甚至等到我們都做了父母,這樣的陰影與不安也會時時浮現。


有兒童心理學家曾說過:


父母的情緒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是致命的,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和人格發展。


家長永遠不要低估自己對孩子的影響,想要孩子成長的更為優秀,父母不妨先反思一下自己。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很多人都在努力淡化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


做父母的怎麼可能不愛自己的孩子?但傷害往往都是在愛的過程中產生。


其實,每個孩子的未來,都有跡可循。


父母的關注點在哪裡,孩子的未來就在哪裡

相關焦點

  • 三胞胎分別被窮人,中產,富人收養,20年後人生截然不同
    文:育兒十月說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開始,他們的命運就已經與父母家庭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相比於家庭環境以及家庭經濟等各種因素,父母所提供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曾經在英國,有一位貧窮的媽媽生下了三胞胎的兒子。這本是一件歡喜的事情,但是因為家境拮据,三個兒子自小就被送到了當地的一家福利院。
  • 三胞胎被富人、中產、窮人家庭分別收養,20年後呈現驚人變化:改變孩子命運的,從來不是金錢
    三胞胎被三個家庭收養,三個不同的環境下,孩子的命運軌跡不同。 十幾年後,三個孩子迥異的性格慢慢顯露;幾十年後,三個孩子的人生和命運,也拉開了分水嶺。雖然這個只有領養機構知道「秘密實驗」十分不人道,可三個男孩性格命運的不同,也為我們判斷一個孩子的命運,到底是先天養成還是後天決定,側面提供了參考。
  • 分別被富、中、窮家庭收養的三胞胎,20年後有啥不同?差距真心酸
    總有人說,有錢的人就能教出的孩子是最好的。因為富裕的家庭,可以給孩子非常優渥的教育資源,孩子不需要為錢發愁。而窮人的孩子,接受的教育資源比不上富裕之家,通常會出現窮人窮三代的情況,他們需要付出比富人多十倍的努力,才能獲得和富人一樣的資源。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 三胞胎被分別富人、中產、窮人家庭收養,20年後的變化令人心酸
    這個紀錄片說的是英國有位媽媽生了三胞胎男孩,但無力撫養。3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就被送到了領養機構。 而這家機構,為了進行一個養育實驗,分別把這三個男孩,給了藍領、中產、富裕三個家庭領養。雖然這個只有領養機構知道「秘密實驗」十分不人道,可三個男孩性格命運的不同,也為我們判斷一個孩子的命運,到底是先天養成還是後天決定,側面提供了參考。決定孩子命運的,並不是基因在這個秘密實驗中,三個「受試」男孩的很多數據,都被經過了精密計算。
  • 3胞胎被不同家庭收養,20年後差距明顯:改變命運的,從來不是錢
    ,20年後差距明顯在英國,有人為了證明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他們把一個媽媽生下的3胞胎兄弟送到3個不同階段的家庭,這三個家庭分別代表了富人,中產和窮人。但是生活在中產家庭裡的孩子,卻因為養父母特別嚴厲苛刻,而導致他生活過得不如意,甚至還患上了躁鬱症。這不禁令人扼腕嘆息。三胞胎被不同的家庭收養,20年後的變化驚人,這也證明了家庭教育會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 三胞胎被三個階層家庭收養,決定孩子命運的除了環境還有教育方式
    在英國有這樣三個同卵三胞胎男孩,因父母無力撫養,出生後不久便被送到了領養機構。在他們長到差不多半歲左右,三人分別被富人家庭、中產家庭、以及藍領家庭收養。被富裕家庭收養的孩子叫鮑比,他的父親是個醫生,母親是個律師。
  • 富人和窮人已經不是同一個物種了……
    學習好壞不再只由是否努力決定,越來越多的富二代不再是印象中的紈絝子弟,而變成了家庭條件比你好,還比你更努力的那麼一群人。去年的北京高考狀元在採訪中更是直言:農村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的學校,大城市的孩子的確享受著更加優越的教育資源。
  • 當戰爭爆發,不同的階層,窮人、富人、中產誰才最害怕
    難道就只是底層的窮人嗎?而那些富人與中產階層又是何感想?其實這也是分戰爭的性質的,如果這場戰爭是一場被侵略戰爭的話,那麼所有的人都不好受,比如日本的侵華戰爭,對於我們國家的人民來說,我想除了漢奸所有人都是不好受的,可以說是痛苦的。那些有錢的富人們,無法在國內待下去,沒有安全保障,所以不得不被迫失去一部分甚至一大部分的的資產,然後帶著錢跑到國外去避難。
  • 三胞胎被不同原生家庭收養:改變孩子命運的,從來就不是錢
    至少在這個故事裡,原生家庭,意味著對一個孩子的初始性格設定。比如說,二寶的收養父親,處心積慮地把孩子的性格,設置成了「負罪型人格」。負罪型人格,凡事喜歡說我不行,我不配,都是我不好……這種針對自我的否定與攻擊,來源於多年訓練的條件反射。
  • 別說教育不公平,高考真的是利於窮人而不是富人
    高考有利於窮人,而不利於富人,反對高考其實是富人美麗的謊言,卻有無數傻乎乎的窮人跟著站隊。高考也考完兩天了,廣東中公考研跟大家聊聊高考。高考真的能改變命運嗎?但優質教育資源都是稀缺的,必須要爭奪的,名校絕對不是人人都可以進的稀缺資源,於是必然需要某種選拔機制,全世界都不例外。高考也只是一種符合我國國情的選撥機制,它的目的是分配教育資源,是一場教育資源爭奪戰,但這場教育戰爭往往以窮人的失敗而告終。
  • 窮人孩子與富人的孩子到底有什麼區別?
    在富人眼裡時間就是金錢,他們更願意用錢去買時間。窮人眼裡只有錢,總想著怎麼才能多省錢,寧可多走遠幾公裡去買打折的商品,也不願意花原價購買,對於他們而言金錢遠遠勝過時間價值。巴菲特曾說過:一旦你有了省錢的腦子,就不會有精力培養一個掙錢的腦袋,所以你窮的很穩定!因此富人家庭培育出來的孩子大多數都是成功的,而窮人家庭的孩子成功佔極少數。
  • 三胞胎被不同家庭收養,改變命運的從來就不是錢
    至少在這個故事裡,原生家庭,意味著對一個孩子的初始性格設定。比如說,二寶的收養父親,處心積慮地把孩子的性格,設置成了「負罪型人格」。負罪型人格,凡事喜歡說我不行,我不配,都是我不好……這種針對自我的否定與攻擊,來源於多年訓練的條件反射。
  • 三胞胎被3個不同家庭收養,20年後呈現驚人變化:決定孩子命運的,竟然不是基因?
    這個紀錄片說的是英國有位媽媽生了三胞胎男孩,但無力撫養。3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就被送到了領養機構。而這家機構,為了進行一個養育實驗,分別把這三個男孩,給了藍領、中產、富裕三個家庭領養。三個孩子,在不同的家庭裡成長,每隔一段時間,他們都會接受「成長回訪」,進行智商、個性、手眼協調測試等。
  • 《天道》窮人和富人思維方式為什麼不一樣
    很多人認為窮人和富人的差距是思維方式,這是最淺顯的道理,窮人添肚子,富人補腦子,生存方式和生存智慧不一樣。窮人喜歡備戰備荒,把錢和糧食屯起來,然後以備不時之需,窮人喜歡自己忙一點,不敢讓錢忙,因為錢稀缺,一旦飛走了或者打水漂了,就要通過更長時間去儲蓄這些錢,浪費更多精力和心力。
  • 窮人與富人的知識差距,你擁有的是窮人知識還是富人知識?
    說起窮人和富人的差距,很多人立馬想到的就是錢方面的差距。畢竟不少窮人因為沒有錢,從而讓自己時常為生計所犯愁,而富人則能夠擁有身家過億的財富,就算是這輩子不工作了,也能夠讓自己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然而,錢只是這兩者表面上的差距而已,能夠拉開這兩者差距的因素還有很多,其中就包括兩者間的知識差距。那麼,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介紹窮人與富人的知識差距,看看你擁有的是窮人知識還是富人知識?
  • 窮人思維VS富人思維——《窮爸爸,富爸爸》
    所以窮人父母會告訴孩子,到了學校好好學習,結果他們的孩子可能會非常優異的成績畢業,但也同樣繼承了窮人的理財方式和習慣。而富有的父母會告訴孩子,你要學會成為一個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然後用實踐事實幫他們鞏固思想。
  • 孩子生在窮人家或者富人家,命運註定了會大不同?
    在這個紀錄片中,講到了三位主人公,分別是來自三個地區和不同家庭的孩子。由於家庭背景的不同,三個人後來的命運也是大不相同,看了之後令人唏噓!第一位孩子來自甘肅貧困地區的孩子,由於是一位女生,早早的就輟學在家。雖然這個孩子對大城市很嚮往,也很喜歡讀書,但家人認為女孩子早晚要嫁人,讀書無用,就沒有讓其繼續讀書。
  • 和窮人談錢,和富人談感情,這樣的人什麼心理?
    阿玲的男友是富二代,阿玲從來都不圖他的錢,因為阿玲是那種有骨氣,自尊心很強的女生,但是她總會跟他談感情,因為她想要一份純粹的愛情,她想要知道富二代男友到底喜歡她什麼,對她是不是真愛。小美和阿玲都有比較正確的愛情觀。但現如今,為什麼有些女人喜歡和窮人談錢,喜歡和富人談感情?這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 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之間的七個認知偏差
    你一定聽過一句經典名言叫做「思維決定命運」,裡面的思維其實指的就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而命運指的則是一個人的未來成就,從表面上的意思來看是說我們只有先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才能實際的提升自己未來的成就。但對於這句話,你會不會覺得有一點奇怪?
  • 窮人與富人的8大差距、47個不同!說透窮人越窮、富人越富之謎
    窮人和富人有什麼不同?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關於有錢人,你想的可能都錯了!你與富人之間,差的不只是錢!以下就分享窮人與富人的8大差距、47個不同!說透窮人越窮、富人越富之謎。一、眼光差距:窮人眼裡是寬度,富人眼裡是長度 1.富人瞄準大勢,把握時機,故而名利雙收。2.窮人悶頭攢錢,富人讓錢生錢。 3.窮人短視,富人的眼光總是超人一步甚至幾步。4.富人堅信思維富起來,口袋才能鼓起來。5.富人善算計:吃不窮,喝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6.天上掉餡餅,沒頭沒腦的窮人才會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