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胞胎被三個階層家庭收養,決定孩子命運的除了環境還有教育方式

2020-12-19 樂睿媽媽

在英國有這樣三個同卵三胞胎男孩,因父母無力撫養,出生後不久便被送到了領養機構。在他們長到差不多半歲左右,三人分別被富人家庭、中產家庭、以及藍領家庭收養。

被富裕家庭收養的孩子叫鮑比,他的父親是個醫生,母親是個律師。父母二人都受過非常良好的教育,他們一起生活在英國最負盛名的地區。

雖然鮑比的父母都非常忙,平時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孩子,但他們很重視鮑比的教育,並一直用正向溫暖的態度及方式指導他的成長。在父母的關愛下,加上家庭的經濟及社會資源,鮑比長大後,無論是性格還是個人發展都相當不錯。

被中產家庭收養的孩子叫艾迪,他的父親是一名教師,他們一家人生活在一個中產社區。

雖然家庭條件也算不錯,但艾迪的父親卻非常嚴格和傳統,他制定了很多苛刻的規矩,從小就嚴格要求艾迪遵守。在父親的高壓教育下,艾迪變得非常情緒化並且沒有自信,經常一遇到做得不好的事情就會自責。艾迪後來得了躁鬱症,在某一天開槍自盡,人生戛然而止。

被藍領家庭收養的孩子叫大衛,他的父母都是移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經營著一家小小的商店。

雖然家庭條件並不好,但大衛的父親慷慨而溫暖,對大衛及周圍的人都非常友好。大衛無論做什麼,他都鼓勵並為他喝彩。在父親的影響下,大衛的性格樂觀開朗,好像沒什麼能難倒他。雖然家裡沒法為他提供什麼資源,但他靠著自己的努力,長大成人後也衣食無憂。

這三胞胎的故事是發生在英國的真實事例。從三人不同的成長經歷及結局中我們可以看出,鮑比、艾迪、大衛他們三兄弟,可以說出生完全相同,因為是同卵三胞胎,他們的基因也相同。但不同的成長環境及家庭教育,卻造就了他們完全不同的人生。

家庭所處的階層以及家庭條件的好壞,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確實存在影響。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才是對孩子成長起決定性影響的因素。

宋慶齡曾說: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到底是受到家庭和父母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身上留下不可磨滅印記的卻是家庭。

父母需要根據孩子的性格及成長,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教育策略,過於放任或過於嚴苛,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都是不利的。孩子的性格不同、年齡不同、成長階段不同,父母教導孩子的方式都要不同。作為父母需要根據孩子特點找到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也要引導孩子自己不斷的去適應及調整。光家長一方努力,孩子只一味的被動接受,是達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的。家長和孩子一起努力,才能達到正向前進的目的。

對此你怎麼看?你覺得身處的階層重要還是家庭教育更重要?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樂睿媽媽,愛文字愛生活,喜歡分享一些育兒故事和經驗,談一點育兒感悟和心得,歡迎關注我,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進步成長。

相關焦點

  • 三胞胎被3個不同家庭收養,20年後呈現驚人變化:決定孩子命運的,竟然不是基因?
    這個紀錄片說的是英國有位媽媽生了三胞胎男孩,但無力撫養。3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就被送到了領養機構。而這家機構,為了進行一個養育實驗,分別把這三個男孩,給了藍領、中產、富裕三個家庭領養。三個孩子,在不同的家庭裡成長,每隔一段時間,他們都會接受「成長回訪」,進行智商、個性、手眼協調測試等。
  • 三胞胎被富人、中產、窮人家庭分別收養,20年後呈現驚人變化:改變孩子命運的,從來不是金錢
    三胞胎被三個家庭收養,三個不同的環境下,孩子的命運軌跡不同。這個紀錄片說的是英國有位媽媽生了三胞胎男孩,但無力撫養。3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就被送到了領養機構。 而這家機構,為了進行一個養育實驗,分別把這三個男孩,給了藍領、中產、富裕三個家庭領養。
  • 3胞胎被不同家庭收養,20年後差距明顯:改變命運的,從來不是錢
    在世界各地,都出現過多胞胎的孩子被不同的人收養,但孩子的長相甚至愛好都相差無幾的情況,這讓人們十分震驚。但由於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在不同環境下長大的多胞胎即使長相相似,也可以出現巨大的差異。,20年後差距明顯在英國,有人為了證明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他們把一個媽媽生下的3胞胎兄弟送到3個不同階段的家庭,這三個家庭分別代表了富人,中產和窮人。
  • 三胞胎被3個不同的家庭收養,長大後戲劇性相遇,同人不同命
    3個不同的家庭收養。 他們分別是有錢人的家庭,普通家庭和低收入的家庭。做實驗的人想知道,改變孩子命運的到底是什麼。 大寶生活在富裕環境中,父母是高收入、高智力的醫生和律師,喜歡孩子。二寶的父母是老師,充滿權威但是嚴肅,喜歡管教子女。三寶的全家文化水平都不高,經濟條件也不好,開了一間小的雜貨鋪。
  • 三胞胎被富人,中產,窮人分別收養:成就孩子命運,絕對不是錢
    1決定孩子命運的 是基因嗎?,分別讓藍領、中產、富裕三個家庭領養。:● 鮑比 —— 富裕家庭收養,父親是醫生,母親是律師,父母都受過良好正統的教育。,他的父母都是移民,經營著一家小商店,家庭受教育程度最低。
  • 美國「教育」實驗:三胞胎被不同階級家庭收養,環境對人影響巨大
    幾年前有一部特別火的影視作品《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孿生陌生人),這是一部美國電影,講述的主要是三個孿生兄弟被三個貧富程度不同的家庭所收養後
  • 三胞胎分別被窮人,中產,富人收養,20年後人生截然不同
    文:育兒十月說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開始,他們的命運就已經與父母家庭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相比於家庭環境以及家庭經濟等各種因素,父母所提供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曾經在英國,有一位貧窮的媽媽生下了三胞胎的兒子。這本是一件歡喜的事情,但是因為家境拮据,三個兒子自小就被送到了當地的一家福利院。
  • 三胞胎被分別富人、中產、窮人家庭收養,20年後的變化令人心酸
    這個紀錄片說的是英國有位媽媽生了三胞胎男孩,但無力撫養。3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就被送到了領養機構。 而這家機構,為了進行一個養育實驗,分別把這三個男孩,給了藍領、中產、富裕三個家庭領養。三個孩子,在不同的家庭裡成長,每隔一段時間,他們都會接受「成長回訪」,進行智商、個性、手眼協調測試等。 十幾年後,三個孩子迥異的性格慢慢顯露;幾十年後,三個孩子的人生和命運,也拉開了分水嶺。
  • 家庭環境決定了孩子的命運
    關於此事,我認為,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決定了這位孩子的命運,所以,我們必須以家庭教育為主,努力創造健康文明向上的家庭環境。這既是為了個人、為了家庭也是為了社會。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塑造人的性格,成就一個人的最重要影響因素。家庭作為我國從古至今以來最為重要的社會組成單元,倍受人們的重視。就從我國幾千年延續下來的傳統節日可以看得出來,家庭才是一個人的根本。春節,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長輩要進行守年夜,晚輩可以領紅包。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相夫教子等等,這些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優良基因。湖南12歲小學生患癌,裡面提到的問題就是規律堅持不夠好。
  • 育兒篇:三胞胎在3個不同狀況家庭養育,20年後差別迥異
    這個紀錄片說的是英國有位媽媽生了三胞胎男孩,但無力撫養。3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就被送到了領養機構。而這家機構,為了進行一個養育實驗,分別把這三個男孩,給了藍領、中產、富裕的三個家庭領養。十幾年後,三個孩子迥異的性格慢慢顯露;幾十年後,三個孩子的人生和命運,也拉開了分水嶺。
  • 三胞胎成實驗品,自小被分開收養,十九年後相認,結局令人唏噓!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在史丹福大學的地下模擬監獄內,進行了一項「環境可以改變個體性格」的實驗,本來這項計劃總共14天,但事實上卻只進行了7天就被迫結束,而且也給他充當囚犯的志願者,造成了永久性的心理創傷。
  • 北大狀元抑鬱,2020高考終於來臨,到底是什麼決定了孩子的命運?
    你的孩子還好嗎?你還好嗎?每逢高考,很多人會說:「高考是孩子們改變社會階層,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特別是前一段時間,山東高考頂替事件被曝光後,高考對命運的影響這個話題的關注度被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可是,高考真的能決定孩子的命運?
  • 6年跟拍三個階層的孩子成長曆程: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的出路
    看完之後,只覺得一股涼氣倒懸,通體發汗,導演在裡面僅僅只講了三個階層的孩子的故事,卻給了很多中國父母一個大大的耳光。先來簡單介紹下《出路》,它是導演鄭瓊,用了6年的時間(2009-2015年),去實地紀錄、親身拍攝了中國三個不同階層的孩子成長的故事,故事真實到令人害怕。
  • 三胞胎被不同原生家庭收養:改變孩子命運的,從來就不是錢
    到底什麼叫原生家庭呢? 至少在這個故事裡,原生家庭,意味著對一個孩子的初始性格設定。比如說,二寶的收養父親,處心積慮地把孩子的性格,設置成了「負罪型人格」。負罪型人格,凡事喜歡說我不行,我不配,都是我不好……這種針對自我的否定與攻擊,來源於多年訓練的條件反射。
  • 三個不同家庭孩子的出路,很現實!出生就決定了一生的階層
    《出路》是導演鄭瓊從2009年開始,耗時7年,以三個不同家庭孩子的出路,拍攝的一部紀錄片。一、片中三個孩子來自不同階層的家庭:1.袁晗寒:17歲就退學的北京女孩在三個不同城市、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中,馬百娟的出生環境無疑是最貧窮的一個。在甘肅的農村,馬百娟住在古老的窯洞裡,全家人一年的開銷不到50元。每天的早餐,就是一點點熱水和著冰冷的饃饃。
  • 分別被富、中、窮家庭收養的三胞胎,20年後有啥不同?差距真心酸
    總有人說,有錢的人就能教出的孩子是最好的。因為富裕的家庭,可以給孩子非常優渥的教育資源,孩子不需要為錢發愁。而窮人的孩子,接受的教育資源比不上富裕之家,通常會出現窮人窮三代的情況,他們需要付出比富人多十倍的努力,才能獲得和富人一樣的資源。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 三胞胎被不同家庭收養,改變命運的從來就不是錢
    到底什麼叫原生家庭呢? 至少在這個故事裡,原生家庭,意味著對一個孩子的初始性格設定。比如說,二寶的收養父親,處心積慮地把孩子的性格,設置成了「負罪型人格」。負罪型人格,凡事喜歡說我不行,我不配,都是我不好……這種針對自我的否定與攻擊,來源於多年訓練的條件反射。
  • 三胞胎實驗悲劇,一出生就被分開撫養,得知真相後大兒患病自殺
    一位十九歲的女孩不小心懷孕並生下了三胞胎男孩,但由於實在是沒有能力撫養,只好放在了撫養中心等待好心人收養。沒過多久,這三個孩子就被不同的三戶人家收養,當時誰也沒有想到,在十九年後的某一天,三胞胎又會再次重逢。令這三個孩子沒想到的是,他們在嬰兒時期其實是被刻意領養的,為的就是完成一項實驗,並且在監視中生活了近20年。下面為了不混亂我們就用一二三來介紹他們。
  • 教育真的可以改變命運和階層嗎?
    好像從這個角度講,教育也沒有改變命運。再給大家講一個例子。有很多年輕人是出生在小地方,甚至是農村,家庭環境不是很好,父母辛辛苦苦供他們在大城市讀了一個二本學校。現在,大家還有一個抱怨是「階層固化」。如果教育不能改變命運的話,那我們階層是不是固化了?階層固化」這事得這麼看:向上的通道必然艱辛,向下的大門永遠打開。所以,你也不能說一定固化,因此有些時候不要抱怨自己沒有走上去,你維持了現有的階層可能並不差,沒有走上去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 吳軍 | 教育真的可以改變命運和階層嗎?
    好像從這個角度講,教育也沒有改變命運。 再給大家講一個例子。有很多年輕人是出生在小地方,甚至是農村,家庭環境不是很好,父母辛辛苦苦供他們在大城市讀了一個二本學校。然後他們畢業後也未必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也許勉強可以找到一份所謂的「白領」的工作,收入卻可能還沒有一個保姆多(在北京一個保姆月薪60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