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有這樣三個同卵三胞胎男孩,因父母無力撫養,出生後不久便被送到了領養機構。在他們長到差不多半歲左右,三人分別被富人家庭、中產家庭、以及藍領家庭收養。
被富裕家庭收養的孩子叫鮑比,他的父親是個醫生,母親是個律師。父母二人都受過非常良好的教育,他們一起生活在英國最負盛名的地區。
雖然鮑比的父母都非常忙,平時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孩子,但他們很重視鮑比的教育,並一直用正向溫暖的態度及方式指導他的成長。在父母的關愛下,加上家庭的經濟及社會資源,鮑比長大後,無論是性格還是個人發展都相當不錯。
被中產家庭收養的孩子叫艾迪,他的父親是一名教師,他們一家人生活在一個中產社區。
雖然家庭條件也算不錯,但艾迪的父親卻非常嚴格和傳統,他制定了很多苛刻的規矩,從小就嚴格要求艾迪遵守。在父親的高壓教育下,艾迪變得非常情緒化並且沒有自信,經常一遇到做得不好的事情就會自責。艾迪後來得了躁鬱症,在某一天開槍自盡,人生戛然而止。
被藍領家庭收養的孩子叫大衛,他的父母都是移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經營著一家小小的商店。
雖然家庭條件並不好,但大衛的父親慷慨而溫暖,對大衛及周圍的人都非常友好。大衛無論做什麼,他都鼓勵並為他喝彩。在父親的影響下,大衛的性格樂觀開朗,好像沒什麼能難倒他。雖然家裡沒法為他提供什麼資源,但他靠著自己的努力,長大成人後也衣食無憂。
這三胞胎的故事是發生在英國的真實事例。從三人不同的成長經歷及結局中我們可以看出,鮑比、艾迪、大衛他們三兄弟,可以說出生完全相同,因為是同卵三胞胎,他們的基因也相同。但不同的成長環境及家庭教育,卻造就了他們完全不同的人生。
家庭所處的階層以及家庭條件的好壞,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確實存在影響。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才是對孩子成長起決定性影響的因素。
宋慶齡曾說: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到底是受到家庭和父母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身上留下不可磨滅印記的卻是家庭。
父母需要根據孩子的性格及成長,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教育策略,過於放任或過於嚴苛,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都是不利的。孩子的性格不同、年齡不同、成長階段不同,父母教導孩子的方式都要不同。作為父母需要根據孩子特點找到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也要引導孩子自己不斷的去適應及調整。光家長一方努力,孩子只一味的被動接受,是達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的。家長和孩子一起努力,才能達到正向前進的目的。
對此你怎麼看?你覺得身處的階層重要還是家庭教育更重要?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樂睿媽媽,愛文字愛生活,喜歡分享一些育兒故事和經驗,談一點育兒感悟和心得,歡迎關注我,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進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