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胞胎被分別富人、中產、窮人家庭收養,20年後的變化令人心酸

2020-12-19 父母世界Parents

英國有一個紀錄片,叫《孿生陌生人》。

這個紀錄片說的是英國有位媽媽生了三胞胎男孩,但無力撫養。

3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就被送到了領養機構。

而這家機構,為了進行一個養育實驗,分別把這三個男孩,給了藍領、中產、富裕三個家庭領養。

三個孩子,在不同的家庭裡成長,每隔一段時間,他們都會接受「成長回訪」,進行智商、個性、手眼協調測試等。

十幾年後,三個孩子迥異的性格慢慢顯露;幾十年後,三個孩子的人生和命運,也拉開了分水嶺。

雖然這個只有領養機構知道「秘密實驗」十分不人道,可三個男孩性格命運的不同,也為我們判斷一個孩子的命運,到底是先天養成還是後天決定,側面提供了參考。

決定孩子命運的,並不是基因

在這個秘密實驗中,三個「受試」男孩的很多數據,都被經過了精密計算。

比如:三個男孩家裡,都是父母雙全,家裡分別有一個大他們2歲的姐姐。

也就是說,三個男孩,基因相同,領養家庭成員結構類似。

最明顯的區別,就是父母職業和家庭條件的不同。

三個男孩中,鮑比被富裕家庭領養,他的父親是醫生,母親是律師,父母都受過良好而正統的教育,他們也生活在英國最負盛名的地區之一。

艾迪被一個中產家庭領養,他的父親是一名教師,一家人生活在一個中產階級社區。

大衛被一個藍領家庭領養,他的父母都是移民,經營著一家小商店,英語是他們的第二語言,家庭受教育程度最低

19歲那年,鮑比因考入艾迪所在的大學,找到了自己的孿生兄弟,他們的事情得以見報,另一個兄弟大衛也被找到了。

三胞胎在19年後以離奇的方式團聚,真是讓人激動又興奮。

最令人驚訝的是,雖然沒有任何共同生活經歷,三兄弟卻表現了出奇一致的興趣和生活習慣。

比如,他們坐姿神態相同,抽同樣牌子的香菸,都曾練過摔跤,甚至喜歡同一類型的女孩。

這似乎印證了:基因對於一個孩子的影響,要遠大於後天環境。

可隨著時間流逝,拋開這些淺顯的表面,人們又發現,三兄弟在深層次上,其實非常的不同:

鮑比個性保守,最有主見,後來也生活得最好;

艾迪很可愛,可也特別情緒化,他後來患了躁鬱症,開槍自殺了……

而個性居中的大衛,生活的也不錯,最關鍵的是,無論何時,他都保有樂觀的氣質。

站在三胞胎56歲的人生節點回看,人們終於發現:

先天性的基因因素,只是孩子人格和命運的起點,而真正決定人生的,是家庭環境以及教養方式。

家庭條件對孩子的人生,並沒有決定性作用

我們常說,家庭決定命運。

可影響孩子最深的,並不是家庭條件,而是父母的養育方式。

在記錄片中,家庭最富裕的鮑比,父親是醫生,母親做律師,父母都非常忙。

雖然沒那麼多時間陪伴孩子,他們卻很重視孩子教育,並用正向、溫暖的方式,教育指導孩子成長。

在父母溫暖的關愛下,加上家庭無形的經濟及社會資源,鮑比無論是個性發展,還是日後生活,都很好。

而家庭條件最差的大衛,雖然父母受教育程度最低。可成年後的他,憑著良好的個性品質,也一直生活的不錯。

這還要歸功於大衛的父親,他的父親慷慨又溫暖,非常有魅力。

被人們稱為「巴布拉」,那表示愛、擁抱和親吻。

「巴布拉」十分喜歡孩子,無論大衛做什麼,他都會感到非常驕傲,他身上洋溢著一股無形的溫暖,孩子們都十分願意親近他。

在這樣的家庭裡成長起來的大衛,雖然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資源也沒那麼多,但他天性樂觀開朗,周身散發著和父親一樣的親和魅力,人生似乎也沒什麼能難倒他。

相比之下,比較不幸的,是艾迪。

艾迪雖然被中產家庭抱養,家庭條件居中,他的父親也是老師,可他接受的教育,卻很傳統

艾迪的父親很嚴格,他總是制定軍事化的規矩,嚴格要求孩子遵守。

在嚴苛殘酷的家庭教育下,本性活潑的艾迪變得特別情緒化。

父親的高壓教育,又讓艾迪養成了低自尊的個性。遇到事情找到不到歸因,他就會自責。

艾迪後來得了躁鬱症,最後開槍自殺,人生在中年戛然而止。

三個孩子,同樣的基因,愛好也相同,可不同的養育環境,讓他們有了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命運。

這讓我們很清晰地看到:孩子是家庭的產物。

一個孩子,將來是否出色,生活的是否幸福快樂,跟家庭條件沒有必然聯繫。

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未來的路

這部紀錄片中,有個細節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三胞胎相聚之後,曾經一起開過一家餐廳。

當時他們三個的故事,被很多媒體報導,人們對三胞胎很好奇,自然也願意光顧,餐廳生意一度爆滿。

可是在不同環境下成長的三兄弟,性格迥異,又缺少成長中的磨合,一起合作開餐廳,產生了很多理念分歧。

一次激烈爭吵之後,鮑比退出了生意,決定重新尋找方向。

大衛認為,理念不同分開是正常的,繼續自己的生活。

而艾迪卻自責很久,認為是他和大衛擠走了鮑比,情緒漸漸走向崩潰。

從這件事,其實側面反映了,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深遠影響。

一個孩子,如果能在家庭中得到足夠的溫暖和快樂,他就會學會樂觀的面對生活,哪怕遇到困境,也會理性看待。

而如果他成長過程中背負了太多嚴厲的指責,缺少家庭的溫暖,他會很容易把自己逼到一個小角落。面對困境,也不容易走出來。

想起之前看過鄭淵潔寫一本書,裡面有個故事是一個小女孩被同學栽贓,冤枉她偷東西。

小女孩很委屈,大聲說自己沒有偷東西,並且對逼她認錯的老師和同學說:「我要告訴我媽媽」。

當時老師很吃驚,本來老師的想法是,如果女孩不承認偷東西,就用告訴她父母的方式來威脅她「招供」的。

後來女孩父母聽到消息,急忙忙來到學校,兩個人都無條件的選擇相信自己的女兒,因為他們了解女兒的品行,願意做女兒的後盾。

無用多說,成長在這樣家庭環境下的孩子,即使遇到再多的風雨,也知道家就是自己的港灣,有底氣面對一切困難。

我們要承認,孩子之間的差距,跟基因、跟金錢、跟所接觸的教育資源和環境有關。

但是回望過去,也會發現:

孩子是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個性品質,這些都是在家庭裡養成的,而正是這些,決定了孩子能力大小和命運好壞。

每個孩子的未來,都有跡可循的。父母的關注點和目標在哪裡,孩子的未來,就在哪裡。

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我們成為了最好的父母,而我們的孩子,也終將成為最讓我們自豪的那個孩子。

相關焦點

  • 三胞胎分別被窮人,中產,富人收養,20年後人生截然不同
    文:育兒十月說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開始,他們的命運就已經與父母家庭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相比於家庭環境以及家庭經濟等各種因素,父母所提供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曾經在英國,有一位貧窮的媽媽生下了三胞胎的兒子。這本是一件歡喜的事情,但是因為家境拮据,三個兒子自小就被送到了當地的一家福利院。
  • 分別被富、中、窮家庭收養的三胞胎,20年後有啥不同?差距真心酸
    因為富裕的家庭,可以給孩子非常優渥的教育資源,孩子不需要為錢發愁。而窮人的孩子,接受的教育資源比不上富裕之家,通常會出現窮人窮三代的情況,他們需要付出比富人多十倍的努力,才能獲得和富人一樣的資源。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 三胞胎被富人、中產、窮人家庭分別收養,20年後呈現驚人變化:改變孩子命運的,從來不是金錢
    三胞胎被三個家庭收養,三個不同的環境下,孩子的命運軌跡不同。這個紀錄片說的是英國有位媽媽生了三胞胎男孩,但無力撫養。3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就被送到了領養機構。 而這家機構,為了進行一個養育實驗,分別把這三個男孩,給了藍領、中產、富裕三個家庭領養。
  • 三胞胎被富人,中產,窮人分別收養:成就孩子命運,絕對不是錢
    、中產、富裕三個家庭領養。,包括每個家庭中都有一個大他們2歲的姐姐。:● 鮑比 —— 富裕家庭收養,父親是醫生,母親是律師,父母都受過良好正統的教育。● 艾迪 —— 中產家庭收養我們也只能等若干年後的答案。也可能就像大衛所說,「埃利特做了他認為最好的父親,他們只是不同的人。」
  • 3胞胎被不同家庭收養,20年後差距明顯:改變命運的,從來不是錢
    ,20年後差距明顯在英國,有人為了證明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他們把一個媽媽生下的3胞胎兄弟送到3個不同階段的家庭,這三個家庭分別代表了富人,中產和窮人。而幾十年後,3胞胎的人生也各不相同,甚至可以說是天差地別。在富裕家庭生活的孩子,在父母的培養下,成為了一個有主見、有態度的人,他的養父母對他都很好,這也讓他成了最幸運的一個孩子。
  • 三胞胎被三個階層家庭收養,決定孩子命運的除了環境還有教育方式
    在英國有這樣三個同卵三胞胎男孩,因父母無力撫養,出生後不久便被送到了領養機構。在他們長到差不多半歲左右,三人分別被富人家庭、中產家庭、以及藍領家庭收養。被富裕家庭收養的孩子叫鮑比,他的父親是個醫生,母親是個律師。
  • 三胞胎成實驗品,自小被分開收養,十九年後相認,結局令人唏噓!
    1980年一位名叫鮑比的少年,人生第一次迎來了他的大學生活,這裡的一切對他既熟悉又陌生。但令他意外的是,這裡的人似乎對他並不陌生,甚至還有女孩兒過來熱情地給他一個吻。 喜從天降,雙胞胎變三胞胎 事實上並非如此,闊別19年的三兄弟,轉眼成了美國的大明星,還參演了電影《神秘約會》,後來也都遇上了自己的真愛,只是這幸福感
  • 三胞胎被3個不同家庭收養,20年後呈現驚人變化:決定孩子命運的,竟然不是基因?
    這個紀錄片說的是英國有位媽媽生了三胞胎男孩,但無力撫養。3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就被送到了領養機構。而這家機構,為了進行一個養育實驗,分別把這三個男孩,給了藍領、中產、富裕三個家庭領養。三個孩子,在不同的家庭裡成長,每隔一段時間,他們都會接受「成長回訪」,進行智商、個性、手眼協調測試等。
  • 生育率暴跌的背後,窮人拼命生孩子,富人拼命拒絕二胎
    個了,而現在準備生第十個,但是家裡卻住的是茅草屋,真的是令人咂舌,讓人不得不佩服其勇氣!後,90後,00後的數量總計人數,2.22億,2.11億,1.63億,90後到00後這一代基本上直接人口銳減5000萬,而從另外一組數據月可以看出來,從2016年~2019年,15~49歲的國內育齡婦女人數分別下降491萬人,398萬人,715萬人,502萬人,基本上每年都在以幾百萬的數量的持續下跌。
  • 當戰爭爆發,不同的階層,窮人、富人、中產誰才最害怕
    可是,當戰爭真正的發生後,他們又是何種感受,或者說是那種人哪個階層到底最恐懼戰爭呢?難道就只是底層的窮人嗎?而那些富人與中產階層又是何感想?其實這也是分戰爭的性質的,如果這場戰爭是一場被侵略戰爭的話,那麼所有的人都不好受,比如日本的侵華戰爭,對於我們國家的人民來說,我想除了漢奸所有人都是不好受的,可以說是痛苦的。
  • 三胞胎被3個不同的家庭收養,長大後戲劇性相遇,同人不同命
    導語:家庭在孩子的生命成長中到底發揮多重要的作用?國外就有三胞胎用自己的人生給了答案。這些孩子就被送往3個不同的家庭收養。 他們分別是有錢人的家庭,普通家庭和低收入的家庭。做實驗的人想知道,改變孩子命運的到底是什麼。 大寶生活在富裕環境中,父母是高收入、高智力的醫生和律師,喜歡孩子。二寶的父母是老師,充滿權威但是嚴肅,喜歡管教子女。三寶的全家文化水平都不高,經濟條件也不好,開了一間小的雜貨鋪。
  • 被遺棄的雙胞胎,分別被美國和中國家庭收養,20年後差距明顯
    分別被美國和中國家庭收養的雙胞胎:這對雙胞胎姐妹出生在中國的一個小城市,但嬰兒時就被父母遺棄了,而後由福利院收養。長到8歲時,兩姐妹分別被兩戶家庭領養,一個在中國成長,一個遠赴美國,此後天各一方。雖然沒有彼此陪伴成長,可雙胞胎的心互相牽掛。
  • 育兒篇:三胞胎在3個不同狀況家庭養育,20年後差別迥異
    這個紀錄片說的是英國有位媽媽生了三胞胎男孩,但無力撫養。3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就被送到了領養機構。而這家機構,為了進行一個養育實驗,分別把這三個男孩,給了藍領、中產、富裕的三個家庭領養。十幾年後,三個孩子迥異的性格慢慢顯露;幾十年後,三個孩子的人生和命運,也拉開了分水嶺。
  • 美國「教育」實驗:三胞胎被不同階級家庭收養,環境對人影響巨大
    幾年前有一部特別火的影視作品《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孿生陌生人),這是一部美國電影,講述的主要是三個孿生兄弟被三個貧富程度不同的家庭所收養後
  • 裸泳丨房子,是富人的財富,卻是中產的債務
    圖:美國人均財富的分布情況,來源:橋水基金,智本社自1980年裡根政府執政以來,美國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最近40年時間,美國工人家庭實際收入增長緩慢。1980年,美國收入前40%的家庭的平均收入是收入後60%的家庭的平均收入的4倍。到2016年底,兩者的收入之比增加到了10倍。
  • 「富人、中產和貧民」,雪梨東富西貴並非只是傳說!
    來源:澳洲財經見聞共4002字|預計閱讀時長5分鐘前 言富人、中產、貧民富人區前十,雪梨佔九席後疫情時代,富人區會重新洗牌?澳大利亞最新的一份報告就對當地的富人、中產和「貧民」進行了劃分。結果顯示,10%的富有家庭擁有財富總額的近一半。另外,房產在澳大利亞居民財富中依舊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 窮人和富人誰更勤勞
    作者:溫義飛 來源:《意林》人類歷史上的大多數時間,富人的休息時間要遠多於窮人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富人(有大學文憑的人)的工作時長還要比窮人(高中未畢業)的要短一些。然而,根據本世紀初的數據,富人每周已經要比窮人多工作八小時了。前年的全美時間使用調查顯示,大學畢業生每天要比沒有大學文憑的人多工作兩個小時。每周工作50小時以上的大學畢業生有28%,這一比例在非大學畢業的人群中持續下降著。
  • 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而富人越來越富?
    在書中,窮爸爸是一名名校博士畢業的高智商學霸,隨後又成為了勤勤懇懇的體制內公務員,在大多數人眼中可以說是妥妥的中產了。老實本分,按部就班地讀好書,找個好工作,這位父親的觀念和傳統東方主流觀念很類似。大概放在現在,也是很多大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所期望的人生軌跡。
  • 耶魯大學教授分析:中產階層很難贏富人?窮人很難翻身?
    但是現在,Daniel悲哀地承認,中產階層在工作中敵不過富人,他們的孩子在學校裡也會輸給富人家的孩子。 他在書中分析道:曾經「仁慈」而又「公正」的精英制度已變異,成為一種財富和特權世代相傳的機制,滋生了社會階層間的怨恨和分裂——「新貴族階層」就此誕生。
  • 富人和窮人已經不是同一個物種了……
    這種匪夷所思的腦洞在科幻作家劉慈欣(其作品《三體》獲得2015年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的短篇科幻小說《贍養人類》中得以實現。02富人能有多富?窮人能有多窮?在劉慈欣的《贍養上帝》一書中,我們得知上帝文明曾創造了六個地球。